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奧迪Q5痛失冠軍,A4L銷量減半,一汽大眾2月銷量如何解讀?

每月中旬, 《童濟仁汽車評論》都會獨家撰文, 對上個月銷量排名前五的乘用車企業的新車市場表現、銷量結構、及新產品佈局做解讀。

2017年2月, 一汽-大眾共銷售新車118,746輛, 在國內合資乘用車企中排名第一。

童濟仁汽車評論 主筆丨女青鯰

2017年2月, 一汽大眾共銷售新車118,746輛, 同比增長10.9%, 但與1月銷量相比, 環比大幅下滑了40.1%。

所以, 和往常一樣, 看新年銷量, 必須1月和2月放在一起看!

造成這一波動的原因, 主要在於兩個方面, 一、2016年12月, 一汽-大眾在全年銷量目標提前完成的情況下, 雪藏了部分銷量到今年1月, 這也是VW和奧迪兩個品牌1月銷量環比大增近60%,

2月環比下跌4成左右的主要因素。 二、國家購置稅補貼在16年底退坡後, 小排量車型價格自然回升, 抑制了節後的購買力釋放。

今年2月:南北大眾總銷量資料非常接近

▎VW品牌:邁騰堅守B級車市場老大地位!

大眾品牌銷量:90,052輛, 同比增長21.6%,

環比下滑38.7%

【2月亮點】

1、邁騰穩坐國內B級車市場銷量第一。

2、新寶來同比增幅高達116.7%。

3、蔚領2月銷售5,563輛, 是一汽-大眾旗下2月唯一銷量環比上漲的車型。

【潛在風險】

高爾夫和嘉旅2月銷量波動較大。

高爾夫系列是2月銷量波動最大的車型

2月, VW品牌旗下只有三款車型保持同比正增長態勢,

邁騰(12,778輛)是其中之一, 同比上漲20%, 穩居國內B級車市場銷量冠軍之位。 在豪華品牌B級車銷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 邁騰守住第一的“江湖地位”, 實屬不易!細分市場上, 賓士C級(10,322輛)、寶馬3系(8,161輛)和奧迪A4L(5,117輛)已經逐漸壟斷25萬+的B級車市場, 已成為絕對的細分市場主流車型。

CC(1,504輛)是今年一汽-大眾VW品牌中, 唯一進入產品末期的車型。 它的繼任者Arteon已于日內瓦車展完成全球首秀, 明年初正式在一汽-大眾國產上市。 從前臉來看, 它基本延續了Sport Coupe GTE概念車的設計風格, 看上去十分舒展, 並不顯得刻板。 相比印象中的其它大眾車型, Arteon更有個性。 最新消息, 這款新一代的“最美大眾車”, 將會出現在今年的上海車展。

CC繼任者Arteon, 最快2018年初國產上市

作為一汽-大眾銷量支柱的四款主流家用轎車, 2月高爾夫(8,967輛)與捷達(12,663輛)同比都有所下滑;速騰(24,248輛)和去年上市的新車寶來(21,319輛)則實現了同比增長。 四款家用A級車的合計銷量, 占到了一汽-大眾VW品牌總銷量的74.6%。

今年2月銷量的環比資料, 普遍不具備參考價值

在這四款車型中, 速騰(24,248輛)在國產A級車市場中排名第四, 對於進入產品生命週期中段的它來說, “守住份額”是速騰2017年的首要任務。 去年上市的新車寶來(21,319輛), 排在國產A級車市場第五名。 從其1、2月的銷量表現來看, 新寶來有望與速騰爭奪一汽-大眾A級車隊內的冠軍。

2016年12月,新捷達(12,663輛)升級上市,其最大的改變在於搭載了大眾在華首款EA211系列1.5L MPI發動機,全面取代現款的1.6L發動機,並匹配AQ160變速箱。不過從2月的資料看,捷達還處在“新老車型”的終端交替期,對全年銷量的判斷,不具備參考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蔚領(5,563輛)在普遍低迷的2月,銷量仍保持在5,000輛以上,尤其在市場尚在培育期的旅行車市場,蔚領的表現,出乎意料!

▎奧迪品牌:主銷車型遭遇競爭對手全面超越

奧迪品牌銷量:28,694輛,同比下滑13%,環比下滑43.8%

【2月亮點】

【潛在風險】

奧迪在B級車、C級車、中型SUV、緊湊型SUV這幾個最關鍵的細分市場,銷量被賓士和寶馬的競品車型全面超越。

今年2月,奧迪兩款入門級產品奧迪A3(4,717輛)與奧迪Q3(4,019輛)呈現出不同的市場表現。A3(4,717輛)同比上漲13.6%。在1月推出了2017款的奧迪Q3,由於新老車型交替,2月銷量依然受到影響,同比微降2.9%。

奧迪A6L(8,193輛)2月同比上漲6.5%,不過與寶馬5系(11,783輛)之間的差距被進一步拉大,達到3,590輛。此外,它在2月還首次被賓士E級(8,221輛)超越,排名豪華品牌C級車市場第三名。在奧迪公佈的2017年新車計畫中,並沒有全新一代奧迪A6L,寶馬新一代5系則已確定將在2017年國產進入中國市場。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今年奧迪在中國壓力最大的細分市場,就是A6L所在的豪華品牌C級車市場,除了5系(11,783輛)和E級(8,221輛)兩個老對手,富豪S90、凱迪拉克CT6、林肯全新大陸、捷豹XFL等一眾新車,都會在2017年從奧迪A6L的潛在客戶人群中分食市場份額。

今年1月A4L首次回到“萬輛俱樂部”,但我們認為這可能是去年12月“藏銷量”的結果。今年2月,A4L(5,117輛)銷量同比下滑38.5%,僅為老對手賓士C級(10,322)月銷量的一半,與寶馬3系(8,161輛)之間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終端價格體系的鬆動,並沒有改變全新A4L的尷尬境遇。與此同時,賓士C級卻默默地升級了變速箱,期望進一步擴大在豪華品牌B級車市場的領先優勢。

奧迪Q5(6,648輛)2月銷量同比下滑23.6%。在這代車型產品生命週期的最後一年,國產Q5沒能守住豪華中型SUV細分市場冠軍寶座,2月賓士GLC以10,000輛的銷量排名第一。基於奧迪最新MLB EVO平臺打造的全新一代奧迪Q5已經發佈,不過從目前得到的資訊看,全新一代奧迪國產Q5的上市時間,可能要等到明年年初!

海外版全新奧迪Q5

2月17日,在奧迪品牌中國的新聞年會上,奧迪披露2017年新車計畫,奧迪在中國市場將引入的重點產品包括:奧迪A4L的1.4T車型,國產奧迪Q2、全新TT RS和全新A5,全新的旗艦轎車A8也有望年內發佈,還有尺寸更大的SUV奧迪Q8概念車。

作為奧迪旗下一款涉足全新細分市場的開路先鋒,奧迪Q2將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投產,或許將成為奧迪品牌2017年在華第一個“新增長點”。2017年註定是奧迪品牌在中國最難熬的一年,這對奧迪而言,未必是壞事,經歷這輪困難之後,也許才更有充足的準備,去迎接未來五年國內豪華車市場的持續高增長。


2016年12月,新捷達(12,663輛)升級上市,其最大的改變在於搭載了大眾在華首款EA211系列1.5L MPI發動機,全面取代現款的1.6L發動機,並匹配AQ160變速箱。不過從2月的資料看,捷達還處在“新老車型”的終端交替期,對全年銷量的判斷,不具備參考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蔚領(5,563輛)在普遍低迷的2月,銷量仍保持在5,000輛以上,尤其在市場尚在培育期的旅行車市場,蔚領的表現,出乎意料!

▎奧迪品牌:主銷車型遭遇競爭對手全面超越

奧迪品牌銷量:28,694輛,同比下滑13%,環比下滑43.8%

【2月亮點】

【潛在風險】

奧迪在B級車、C級車、中型SUV、緊湊型SUV這幾個最關鍵的細分市場,銷量被賓士和寶馬的競品車型全面超越。

今年2月,奧迪兩款入門級產品奧迪A3(4,717輛)與奧迪Q3(4,019輛)呈現出不同的市場表現。A3(4,717輛)同比上漲13.6%。在1月推出了2017款的奧迪Q3,由於新老車型交替,2月銷量依然受到影響,同比微降2.9%。

奧迪A6L(8,193輛)2月同比上漲6.5%,不過與寶馬5系(11,783輛)之間的差距被進一步拉大,達到3,590輛。此外,它在2月還首次被賓士E級(8,221輛)超越,排名豪華品牌C級車市場第三名。在奧迪公佈的2017年新車計畫中,並沒有全新一代奧迪A6L,寶馬新一代5系則已確定將在2017年國產進入中國市場。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今年奧迪在中國壓力最大的細分市場,就是A6L所在的豪華品牌C級車市場,除了5系(11,783輛)和E級(8,221輛)兩個老對手,富豪S90、凱迪拉克CT6、林肯全新大陸、捷豹XFL等一眾新車,都會在2017年從奧迪A6L的潛在客戶人群中分食市場份額。

今年1月A4L首次回到“萬輛俱樂部”,但我們認為這可能是去年12月“藏銷量”的結果。今年2月,A4L(5,117輛)銷量同比下滑38.5%,僅為老對手賓士C級(10,322)月銷量的一半,與寶馬3系(8,161輛)之間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終端價格體系的鬆動,並沒有改變全新A4L的尷尬境遇。與此同時,賓士C級卻默默地升級了變速箱,期望進一步擴大在豪華品牌B級車市場的領先優勢。

奧迪Q5(6,648輛)2月銷量同比下滑23.6%。在這代車型產品生命週期的最後一年,國產Q5沒能守住豪華中型SUV細分市場冠軍寶座,2月賓士GLC以10,000輛的銷量排名第一。基於奧迪最新MLB EVO平臺打造的全新一代奧迪Q5已經發佈,不過從目前得到的資訊看,全新一代奧迪國產Q5的上市時間,可能要等到明年年初!

海外版全新奧迪Q5

2月17日,在奧迪品牌中國的新聞年會上,奧迪披露2017年新車計畫,奧迪在中國市場將引入的重點產品包括:奧迪A4L的1.4T車型,國產奧迪Q2、全新TT RS和全新A5,全新的旗艦轎車A8也有望年內發佈,還有尺寸更大的SUV奧迪Q8概念車。

作為奧迪旗下一款涉足全新細分市場的開路先鋒,奧迪Q2將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投產,或許將成為奧迪品牌2017年在華第一個“新增長點”。2017年註定是奧迪品牌在中國最難熬的一年,這對奧迪而言,未必是壞事,經歷這輪困難之後,也許才更有充足的準備,去迎接未來五年國內豪華車市場的持續高增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