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式縮表首先應該是商業銀行縮表

冉學東

根據中信銀行的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 截至報告期末, 中信銀行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為5.75萬億元, 比上年末水準下降3%,

其中總負債5.36萬億元, 比上年末下降3.39%。 據分析中信銀行的縮表是因為央行MPA考核和資本充足率壓力, 中信銀行調整了同業業務規模所致。

商業銀行縮表的背景是央行的縮表以及最近讓市場風聲鶴唳的中國金融去杠杆擠泡沫舉措。

3月份, 美聯儲確定今年年末將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由於美聯儲是此次全球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的始作俑者, 其縮表必然表現為全球範圍內的貨幣縮減, 其他央行必然緊跟其後開始縮表, 不然會引發貨幣價值鏈的扭曲。

中國央行事實上最近幾年已經先于美聯儲啟動了縮減資產負債表。 今年以來, 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逐月收縮, 1月末中國央行的總資產是34.8萬億元, 2月末降到34.5萬億元, 而3月末則下降到33.7萬億,

兩個月的時間內央行資產總規模下降1.1萬億元, 降幅達3%。

但是與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相反, 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還是擴張的, 儘管擴張速度在下滑。 2017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93萬億元, 比上年同期多2268億元。 其中, 一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5萬億元, 同比少增1615億元。 由此看, 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還在大幅度地擴張。

最近幾年來, 由央行主導的基礎貨幣的增速從兩位數降到一位元數,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陳道富在一篇文章中提供的資料, 基礎貨幣從2010年底的18.5萬億元, 增加到2016年底的30萬億元, 累計增加了62.2%, 但是同期M2餘額從72.59萬億元增加到155萬億元, 累計增加了114%。 基礎貨幣在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甚至還出現連續4個季度分別為-1.75%、-6%、-4.39%和-1.3%的負增長。

2016年流通中貨幣M0從7.25萬億下降到6.83萬億。

廣義貨幣M2的增速不僅僅需要基礎貨幣, 還需要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 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也是一種貨幣創造, 在中國是主要的貨幣創造途徑。 比如居民或企業去銀行存款, 銀行貸給企業或個人,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大量企業存款, 個人儲蓄存款業增加, 然後銀行再去貸款, 如此循環往復。 所以沒有商業銀行的放貸, 僅僅央行是不可能形成貨幣超發的。

商業銀行還通過表外和理財等工具擴張資產, 銀行業總資產的增長速度超過M2, 2016年底銀行業總資產為232萬億, 同比增長15.8%, 而同期GDP總額74.41萬億, 同比增長只有6.7%。 商業銀行總資產急劇擴張 表現為企業負債率的居高不下。

最近幾年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風起雲湧, 同業業務和同業存單發展迅猛, 資金在體系內打轉, 憑空套利, 期限錯配嚴重, 銀行業的脆弱性開始出現。

筆者推算, 中信銀行的縮表可能只是中國商業銀行的開始, 未來其他商業銀行的縮表還將跟進。 從資料中也可以看出, 未來中國資產負債表的收縮, 主要任務不在央行, 而是商業銀行。

很明顯, 未來商業銀行啟動縮表, 必然是從收縮表外業務和理財業務等開始, 這必然會對市場流動性產生較大影響, 也必將擠壓商業銀行的資產擴張速度和路徑,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 監管層的首要目的是把資金趕向實體經濟, 所以信貸擴張不會受太大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