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尋訪東阿曹植墓:梵唄由曹植原創 雜技是他老本行

天下才有一石, 曹子建獨佔八鬥。

曹植是一位大才子, 一度也深得父親曹操的賞識, 甚至欲被立為太子。 但曹植畢竟是個文人, 最終敗給精於政治算計的兄長曹丕。

曹丕繼位後, 曹植因為在太子之爭中結下的恩怨, 處處遭受打壓, 一次次被徙封, 過著名為王侯實為囚徒的流離生活。

讓曹植稍感欣慰的是, 在東阿為王的兩年零兩個月, 是其一生最幸福的光陰。 生前, 他便立下遺願:埋骨于東阿魚山。

1951年, 東阿魚山曹植墓進行了發掘。 有沒有發現滿目的金銀寶物呢?沒有, 墓葬很寒磣!

主政東阿兩年多, 曹植有沒有留下耀眼的“政績”呢?沒有,

時間太短, 難有建樹!

但是, 東阿王曹植在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其一, 作為我國佛教音樂的創始人, 曹植在魚山創作了梵唄。

其二, 曹植是一位出色的雜技藝術家。 聞名國內的東阿雜技馬戲班曾流行這樣一首歌:跑馬賣解上大杆, 跳丸地圈流星鞭, 走江行會保平安, 莫忘先拜曹子建。 可見, 曹植對東阿雜技的深遠影響。 1951年, 曹植墓發掘出的出土文物中, 就有一件雜技道具--蒜頭形五花石球。 其三, 曹植還是五言韻律詩的鼻祖, 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今天, 我們繼續跟隨文史專家劉玉新的講解,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阿魚山曹植墓, 品讀曹植留下的那些魅力無窮的文化遺產。

全媒體記者 林志濱

梵唄 由曹植在魚山始創被考證

作為藩王, 曹植在東阿的兩年零兩個月, 短暫而美好。 因為時間實在太短, 曹植無法留下耀眼的“政績”。 其間, 曹植卻與佛教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更在東阿魚山上首創了梵唄。

聽起來如天方夜譚, 但確有此事。

做東阿王時, 曹植的生活改善了很多。 但名為王侯實為囚徒的處境沒有根本改變, 活動的範圍也僅限於封地內。 據記載, 在這種處處受限制、時時被監視的情況下, 曹植“嘗登魚山, 臨東阿, 忽聞岩岫有誦經聲, 清遒深亮, 遠穀流響, 肅然有靈氣, 不覺斂衿祗敬, 便有終焉之志, 即效而則之。 今之梵唱, 皆植以擬所造。 ”

也就是說, 這種來自大自然的幽谷之音,

安撫了曹植受傷的靈魂, 並給了他模仿、創作一種音樂的靈感。 於是, 一種佛教音樂的最早雛形--梵唄便在魚山飄揚而出。

據《高僧傳·經師論》記載:“始有魏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 屬意經音, 既通般遮之瑞響, 又感魚山之神制, 於是刪治(意為編著)《瑞應本起》(佛經), 以為學者之宗。 傳聲則三千有餘, 在契則四十有二…………原夫梵唄之起, 亦肇自陳思。 ”

說的是, 曹植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樂府歌辭, 其在韻律方面也頗有天賦。 曹植刪治《瑞應本起》這本佛經, 便收集了42支曲子, 都是曹植首創的梵唄。

可惜的是, 到唐代初期時, 經過400年歲月變遷, “其所傳唄, 凡有六契”, 即流傳下來的只剩下6支曲子。 “魚山唄”已大都失傳。

而在40多年前, 已故著名學者逯欽立在《四聲考》一文中曾歎道:“佛曲漁山諸調,

其傳聲之制, 今日已無可稽。 ”在這位學者當時看來, “魚山唄”已在當代完全沒了蹤影。

不可思議的是, 時間的車輪來到20世紀90年代, 歷史出現轉機:1996年6月, 日本東寺真言宗·中國魚山參拜團來東阿魚山參拜曹植墓。 其間, 日本一行僧人贈送了東寺創建1200年慶贊製作的《聲明大全CD版》和《南山進流聲明集》。 其中, 《南山進流聲明集》中有《魚山蠆芥集》一部, 包括《三禮》《中唄》《如來唄》《雲何唄》《散花》《梵音》《佛贊》《阿彌陀贊》等唱誦曲辭32首。 據日本客人介紹, 這就是當年曹植在東阿魚山創作的梵唄, 是1200多年前由日本僧人空海(774-835年, 諡號弘法大師)傳入日本而流傳下來的。

在發源地已經失傳的魚山梵唄, 經由異域歸來啦,

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前人所感歎的“佛曲漁山諸調, 其傳聲之制, 今日已無可稽”, 今已“柳暗花明”。

曹植若在天有靈, 聞知他所首創的“魚山唄”重回故里, 該是何等欣喜呢!

雜技 曹植身體力行是傳承功臣

在政治上失意的曹植, “吾志未果”, 一身才氣何處釋放呢?文學、文化!這才是這位偉大文人的“正確歸宿”。 劉玉新說, 在建安三曹和建安七子中, 論文學成就, 曹植位列首位當無爭議。

曹植創作了大量的樂府詩歌, 被稱為中國韻律詩的鼻祖。 而這也正得益於他對佛教音樂的運用。 他創作的韻律詩處處有佛曲的痕跡, 便是明證。 而當時正值佛學東漸, 是中國佛教念誦儀制的成型期。

可以說, 曹植在梵唄方面的研究, 對中國韻律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寫為梵唄,撰文制音,傳為後式(意為後世的法則)”。

除了梵唄、詩歌,曹植對後世的另一大貢獻便是雜技。

據記載,三國時期,雜技馬戲已在東阿一帶盛行。當時,身為東阿王的曹植就是一位出色的雜技藝術家。曹植在《白馬篇》中寫道:“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首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這正是他當時表演馬術的真實寫照。

1951年,曹植墓發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一個蒜頭形五花石球。據專家分析,這應是曹植練雜技“跳丸”用的道具。曹植墓前特意留出的一塊空地,或許就是他當年邀請馬戲雜技藝人舉辦百戲會的地方。曹植在《箜篌引》中還對此作了描述:“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看起來,場面異常熱烈,菜肴也堪稱豐盛。

東阿雜技源遠流長,名家輩出,聞名國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東阿有1200余名雜技藝人,遍佈全國各地。新中國成立後,雲南省雜技團、貴州省雜技團、甘肅省雜技團、山東省雜技團、山西長治雜技團等均由東阿雜技藝人組建。

清末民初時,東阿雜技馬戲班已有十幾個。雜技藝人張正振於1919年創辦“東盛馬戲班”,曾震撼東北三省。1921年,張正振率團進入朝鮮演出,演出達6年之久。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僅有62戶人家的東阿縣劉集鎮路莊村,專業從事雜技表演的就多達40戶。該村先後給國家輸送雜技人才50多人,是享譽齊魯的雜技村。

早年前,東阿雜技馬戲團曾流行這樣一首歌:“跑馬賣解上大杆,跳丸地圈流星鞭,走江行會保平安,莫忘先拜曹子建。”

可見,身體力行的曹植對東阿雜技影響之深遠。

(感謝劉玉新先生為本文采寫提供諸多幫助)

對中國韻律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寫為梵唄,撰文制音,傳為後式(意為後世的法則)”。

除了梵唄、詩歌,曹植對後世的另一大貢獻便是雜技。

據記載,三國時期,雜技馬戲已在東阿一帶盛行。當時,身為東阿王的曹植就是一位出色的雜技藝術家。曹植在《白馬篇》中寫道:“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首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這正是他當時表演馬術的真實寫照。

1951年,曹植墓發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一個蒜頭形五花石球。據專家分析,這應是曹植練雜技“跳丸”用的道具。曹植墓前特意留出的一塊空地,或許就是他當年邀請馬戲雜技藝人舉辦百戲會的地方。曹植在《箜篌引》中還對此作了描述:“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看起來,場面異常熱烈,菜肴也堪稱豐盛。

東阿雜技源遠流長,名家輩出,聞名國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東阿有1200余名雜技藝人,遍佈全國各地。新中國成立後,雲南省雜技團、貴州省雜技團、甘肅省雜技團、山東省雜技團、山西長治雜技團等均由東阿雜技藝人組建。

清末民初時,東阿雜技馬戲班已有十幾個。雜技藝人張正振於1919年創辦“東盛馬戲班”,曾震撼東北三省。1921年,張正振率團進入朝鮮演出,演出達6年之久。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僅有62戶人家的東阿縣劉集鎮路莊村,專業從事雜技表演的就多達40戶。該村先後給國家輸送雜技人才50多人,是享譽齊魯的雜技村。

早年前,東阿雜技馬戲團曾流行這樣一首歌:“跑馬賣解上大杆,跳丸地圈流星鞭,走江行會保平安,莫忘先拜曹子建。”

可見,身體力行的曹植對東阿雜技影響之深遠。

(感謝劉玉新先生為本文采寫提供諸多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