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聊城曾有個河北梆子“李家班”

關注聊城晚報, 讀到大美聊城

“聊城戲曲界著名的‘李家班’, 在道光年間已唱河北梆子。 ”市藝研所負責人表示, 山陝會館戲樓後牆上記著李家班的有關情況: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頭天《口口血》、二天《鸞鳳閣》、三天《口寄頭》。

“李家班由家住聊城古城西南隅白衣堂街西段路北的李長業創辦於晚清, 正式名稱為‘吉慶舞臺’, 又稱‘吉慶班’, 李家班是俗稱。 ”藝研所負責人說, 班主李長業和長子李文祥先後在縣公署刑房任職, 在官場和社會上廣有交往和影響。 1921年, 李家班為培養演員曾創辦“打小班”。

李家班主演橫笛梆子即河北梆子,

後來增加京劇、皮簧。 李家班在農村多演梆子, 在城裡多演京劇。 常演的劇碼是《轅門斬子》、《長阪坡》、《八蠟廟 》、《鐵公雞 》、《桑園會》、《牧羊圈》、《三岔口》及關公戲。 那時, 非職業藝人但酷愛戲劇藝術的人常常客串臨時登臺演出, 演出劇碼有《狸貓換太子》、《臥龍弔孝》、《大登殿》、《櫃中緣》等。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 李家班經常在聊城縣和鄰縣的李家樓、白馬寺、王虎廟、谷莊、城關各會館演出, 也有時去河南、河北的南樂、邱縣、衡水等地演出。

“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河北梆子走向衰落, 已衰敗不堪, 幾瀕臨滅絕。 ”市藝研所負責人說, 1931年日本侵華後, 造詣較深、條件較好的河北梆子藝人, 大多入城市改習京劇或評劇。

不過, 1934年, 聊城河北梆子李家班卻成為聊城梨園界設施最完備、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戲班。

當時班主李長業上了年紀, 戲班交給其子李文祥、李貴祥經營, 演職人員百余人, 名演員有飾演老夫人的“高老旦”、演武生的“美月樓”劉春華、演刀馬旦的“小明”、演花旦的“金少燕”蘭小秋等。 李家班也經常請孫連仲、尹俊臣、李長法、康有信等外地名角當主演。 1937年, 李家班被國民黨潰兵齊子修部劫持到軍內, 最終于1943年魯西大旱之時解體。 正當河北梆子劇種瀕臨滅絕境地時, 八路軍冀中軍區于1946年成立了梆簧合演的培新劇社, 冀中第八分區也建立了河北梆子劇團。 這兩個戲曲團體的建立, 使瀕危的河北梆子劇種得到了拯救, 也為河北梆子的復興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