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五百年前是一家”源于明初山西大移民——洪洞大槐樹移民千家姓氏同根共祖

中國人有個習俗, 兩人初見互問“貴姓”, 若同姓即隨口而出“五百年前是一家”。 這個典故應從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談起。

明代洪洞大槐樹移民是中國古代範圍最廣、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官方移民,

堪稱“世界移民之最”。 據《明史》《明實錄》《日知錄之餘》等正史、地方誌記載及各種家譜、碑文不完全統計, 明代大槐樹官方移民18次, 遷至全國18個省500餘縣, 最少涉及1230姓。 清末, 大槐樹移民後裔遍佈全國各地, 好多素不相識的人互問老家後都會說“啊!洪洞老鄉”, 若為同姓, 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一下子將彼此的情感連在了一起, 這句代表血脈親情的話語便廣為流傳下來。

明代以來中國姓氏分佈反映了三個重要現象:第一, 中國人姓氏歷史傳遞是延續的和穩定的;第二, 中國人歷來有同姓聚居和聯宗修譜習俗, 姓氏密集度反映著歷史上人口遷移的規模和地域人群間親緣關係程度;第三,

人群遷移主要地域反映遺傳基因流動方向。

“五百年前是一家”概念的形成, 與明初官方移民政策有很大關係。 當時, 明政府在洪洞大槐樹下強制移民的同時, 出臺相關政策, 規定“四口之家遷一、六口之家遷二、八口之家遷三”, 並且規定同姓不能移居一處。 移民先祖們為了免遭親人離散之苦, 紛紛更改姓氏, 有的為了兄弟同居一處而改姓, 有的互留物證將來見證親情。 前者傳說較多的如“銅佛劉”, 後者如影響力更大的“打鍋牛”。

“銅佛劉”故事載于山東曹縣劉莊《魏劉氏合譜》, 明洪武二年, 劉氏兄弟自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 不忍分離, 哥哥遂改姓魏, 家中兩尊銅佛兄弟各持一尊為記, 迄今, 當地魏、劉兩姓仍以親戚相稱。

相似情況還有河南扶溝縣的“呼、侯、孫三姓同宗”, 亦有碑記;永城市古城村“崔、謝、張、陳四姓同屬一脈”, 其族譜中有記:“一姓中分四姓, 四姓乃屬一脈。 既避越制之嫌, 更免生離之悲”, 各地民間“回、翟、常一個娘, 魏、梁、陳一家人, 崇、劉、顧是一戶”等家傳, 都證明了移民先祖改姓開支的緣由。

姓氏是一個家庭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洪洞縣歷史悠久, 趙、楊、李等諸多大姓均起源於此。 史書記載, 約西元前960年, 造父以善禦而事周穆王, 因其平叛有功而受封洪洞趙城, 其後裔“以邑為氏”, 趙姓由此而來。

去年10月9日, 天下趙姓第一祠——造父紀念堂落成首祭典禮在洪洞縣興唐寺鄉霍山山麓舉行, 海內外5000余名趙姓後裔代表相聚“老家”尋根祭祖。

造父紀念堂由世界趙姓文史聯研總會主席、美籍華人趙明先生捐資3000余萬元歷時三年建成, 占地50餘畝, 建有108米造父通天塔、18尊趙姓歷史偉人塑像、祭祖廣場等, 祠堂設有造父學府、家譜族譜展廳、文史堂, 成為大槐樹根祖文化一張新名片, 彰顯了姓氏文化凝聚力。

隨著洪洞大槐樹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饒氏、翟氏、遆氏等移民後裔紛紛組織宗親會, 或在網上發佈尋親資訊, 凝聚著血脈親情的大槐樹文化在民間自發延伸。

今年清明節期間, 山東譚氏九代100人扶老攜幼千里迢迢回到洪洞大槐樹, 鄭重將25代家族宗譜捐獻大槐樹祭祖園收藏。 在尋根祭祖大典上, 譚氏家族深情呼喊:“大槐樹, 我們回來了!洪洞, 我們回來了!”思鄉之情感人肺腑,

萬名觀眾潸然淚下。

譚氏一族現居山東聊城, 據本支族譜記載, 譚氏始祖德亮公諱公明是平陽府洪洞縣人, 世祖本昆仲4人, 長支奉祀原籍洪洞, 次支在明洪武四年從洪洞縣遷居山東兗州府曹馬社村(現譚莊), 三支德昭公諱公朗遷居於東昌府聊城縣南, 四支遷徙之地不詳。 二門、三門遷居山東聊城兩村, 一直以親戚往來, 至今繁衍25代, 族人多達8000餘人, 可稱望族, 每年春節、清明節團聚共祭先祖。

據譚氏後人介紹, 譚氏族譜于明萬曆年間癸巳年創修, 600多年來9次修譜, 兩支族譜均保存完好。 希望通過尋根之旅, 能與當年留守洪洞長門長支取得聯繫, 以便聯宗敘誼, 共話親情。

4月15日, “中華翟氏宗親會”祭祖團集聚洪洞大槐樹, 來自安徽、重慶、河北、山東、河南等28個省市的翟氏宗親代表700餘人歡聚一堂,共同祭奠先祖,傳承崇宗敬祖美德。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交通事業大發展,全國興起“尋根熱”,續家譜、制家堂是不少人的夙願。2014年春,山東濟甯大槐樹後裔王修遠夫婦回到老家洪洞,開辦了“古韻齋”家堂家譜製作公司,幹完一家又一家,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王修遠說:“我要在洪洞老家定居下來,用自己的真誠和手藝為大家製作更精美的家堂。”

中國姓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符號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發揮著獨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為了滿足海內外移民後裔尋根祭祖的需求,大槐樹景區建立了移民文化、尋根文化、姓氏文化、祭祖文化、譜牒文化、語言文化在內的龐大系統,修建了全國最大的“中華姓氏苑”,內容有姓氏來源、演變及56個民族11969個姓氏、姓氏郡望、堂號、堂聯、家訓等,為遊客奉上一場中華姓氏文化盛宴。

大槐樹景區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近年來積極創建國家5A級風景區,讓移民文化與現代文明進行美麗“邂逅”,廣大遊客在濃濃的親情氛圍中,可追尋血脈相連的先祖足跡,觀看穿越歷史的移民實景演出,品嘗飄香四溢的洪洞老家美食。

洪洞大槐樹,億萬移民後裔永遠牽掛于心的家園。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文化之旅吧!大槐樹老家等著您……

來自安徽、重慶、河北、山東、河南等28個省市的翟氏宗親代表700餘人歡聚一堂,共同祭奠先祖,傳承崇宗敬祖美德。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交通事業大發展,全國興起“尋根熱”,續家譜、制家堂是不少人的夙願。2014年春,山東濟甯大槐樹後裔王修遠夫婦回到老家洪洞,開辦了“古韻齋”家堂家譜製作公司,幹完一家又一家,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王修遠說:“我要在洪洞老家定居下來,用自己的真誠和手藝為大家製作更精美的家堂。”

中國姓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符號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發揮著獨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為了滿足海內外移民後裔尋根祭祖的需求,大槐樹景區建立了移民文化、尋根文化、姓氏文化、祭祖文化、譜牒文化、語言文化在內的龐大系統,修建了全國最大的“中華姓氏苑”,內容有姓氏來源、演變及56個民族11969個姓氏、姓氏郡望、堂號、堂聯、家訓等,為遊客奉上一場中華姓氏文化盛宴。

大槐樹景區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近年來積極創建國家5A級風景區,讓移民文化與現代文明進行美麗“邂逅”,廣大遊客在濃濃的親情氛圍中,可追尋血脈相連的先祖足跡,觀看穿越歷史的移民實景演出,品嘗飄香四溢的洪洞老家美食。

洪洞大槐樹,億萬移民後裔永遠牽掛于心的家園。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文化之旅吧!大槐樹老家等著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