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12家中資銀行掌管50萬富豪資產 8萬億資產管理同質化克服方案

“中國的私人銀行業依舊是一個高速成長增量型市場, 還有大量准私行客戶沉澱在分行裡。 提出准事業部制, 與大零售模式並不矛盾, 主要是尊重分行利潤歸屬的基礎上, 增加總行在專業服務的管理許可權。 ”BCG近8萬億元, 規模成長迅猛的同時, 各類私銀機構也面臨能力偏科明顯、業務模式同質化等挑戰。

“大零售”下的准事業部制

站在下一個十年的路口, 中資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將走向何方?

前述報告提供了國外領先的私人銀行業成熟模式作為參考:一是高盛私行的“專屬私行+資管驅動+獨立利潤中心”模式,

二是花旗的“大眾私行+投顧驅動+准事業部制”模式, 三是滙豐的“專屬私行+全線佈局+獨立利潤中心”模式。

“之前有過‘事業部’和‘大零售’的爭論, 但目前‘事業部’很難走下去, 所以又重回‘大零售’模式。 ”某國有大行私人銀行部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從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私人銀行的發展情況來看, 主流模式則較接近花旗銀行。

十年來, 中資私人銀行機構在快速發展中趨於同質化競爭, 主要體現在零售升級和產品驅動上。

零售升級即普通零售業務的升級版, 通過更優先的服務、更優良的環境以及收益率更高的投資產品服務私人銀行客戶。 這是目前中資私人銀行最為普遍的做法, 其對應的另一端專屬私行,

則主要是歐洲成熟私人銀行業的做法。

產品驅動主要是依靠伴以剛性兌付的理財及其他投資產品的銷售來拉動業務。

有業內人士指出, 這一模式像是“貴賓理財”豪華版, “高大上的場所、高顏值的團隊、高收益的理財”。 但私人銀行中的專業投顧、大類資產配置服務則非常缺乏。

“總的來講, 這個行業在中國的確尚處幼年。 ”前述某國有大行私人銀行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私人銀行自身作為業務單元, 都有另起爐灶的衝動, 設立子公司也有過探討。 但此前有些銀行嘗試過處於中間地帶的事業部制, 但後來推進不下去, 又重新回到大零售的老路上。

但前述報告則認為, 由於中國中大型商業銀行的總分行組織體系根深蒂固,

分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是實際業務經營主體、手握大量資源, 故採用准事業部制的模式, 將是大中型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在現有體制下的平衡選擇。

BCG董事經理譚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准事業部制, 與大零售模式並不矛盾, 該模式實際上將私人銀行的專屬私行的部分與零售業務進行嫁接, 也對中資銀行在組織機構上的佈局提出了頗高的要求。

“精細”時代開啟

2016年財報顯示, 中國銀行成為繼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之後又一家私行管理總資產突破萬億元的銀行。

其中, 最早跨入私行萬億俱樂部的招商銀行持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 2016年度私行管理總資產達到16595億元, 比上年增長32.54%;私行客戶數達到59560戶,

增長21.47%, 增速依舊可喜。

“從利潤貢獻來看, 目前國內中資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貢獻率還比較低, 有的可能1%多一點, 高的也不會超過5%。 ”BCG董事總經理何大勇表示, 與國外主流私人銀行普遍超過10%的現狀相比, 說明私人銀行業務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無論未來何種模式成為主流, 可以確定的是, 在下一個十年裡, 中資私人銀行的業務, 將告別粗放式增長, 需通過精耕細作打造自己的護城河。

“從近期的一些事件來看, 監管、機構、客戶和從業人員都還非常粗礪, 沒有時間的洗煉和打磨是不成的。 ”前述大行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目前國內主流私行模式較為接近花旗模式, 且應該還將保持一段時間。

前述報告稱, 在發展服務客戶能力方面, 零售基礎強的中資商業銀行, 可以選擇投顧驅動型, 即從財富端能力開始、逐步向資產端的上游能力挺進;在資管、產品、投顧各個重要環節, 則根據情況, 在內部自建和構建平臺兩種路徑中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