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今年炒股買房要小心,最好現金為王!

過去經濟回升靠什麼?錢!

錢多了會產生什麼?債務和泡沫!

金融去杠杆影響是什麼?錢少了!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3月9日、3月21日、4月18日、4月23日、4月25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已經第五次提到“繁榮的頂點”。 4月25日, 以《繁榮的頂點》為主題, 薑超在中第四屆中國基金業英華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上做的演講, 他認為:

今年房價會見頂回落, 如果地產銷售不能持續, 經濟有下行的風險;

短期在國內, 現金就是最好的投資標的;

未來不光是央行要收縮, 而且商業銀行也要縮表, 我們日子可能不是那麼好過……

值得一提的是,

此前不久,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 現金為王是個坑, 這個坑而且很大。 “我很奇怪, 為什麼很多人講現金為王”, 因為研究宏觀的人要知道一個常識, 現金只有在危機時期拿一拿, 平時的大類資產配置中一定是不能拿現金的。 舉個例子, 過去一兩年北京的房價翻了一倍, 隨便一套房子漲五百一千萬, 手裡的鈔票就貶值了, 有多少人一輩子能掙1000萬?

實際上, 本次對於“現金是否為王”的爭論已經不是姜超和任澤平出現分歧了。 就在不久前, 兩人對於“新週期是否啟動”這一問題也持有不同的觀點:任澤平表示, 中國經濟步入增速換擋期“經濟L型”的一橫, 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而薑超則發佈了一份名為《是新週期啟動,

還是繁榮頂點?》的研報。

以下為薑超演講:

今年我們的觀點, 心裡有點忐忑, 不太願意出來講, 因為大家都比較喜歡聽比較積極的報告, 我們這個報告的名叫《繁榮的頂點》, 我覺得也還是很積極, 因為還是講繁榮, 只是在頂點這麼一個位置。 確實,

目前宏觀上分歧比較大, 到底是一個新週期的啟動, 還是在一個頂點上。

過去我們一直在努力做推薦:2014年, 我們看好債券市場, 因為我們認為零利率是長期趨勢, 當時的高利率肯定要往下走;2015年, 我們推薦股市的機會, 因為央行在2014年年底降息, 錢很可能會流向股市, 當時講擁抱金融泡沫大時代;2016年也是非常精彩的一年, 我們寫一個報告的名字是《小心滯脹》, 要以通脹為主線配置資產, 主要配置實物類資產, 包括房地產、商品、黃金等。

今年我們也特別想寫一個報告來推薦機會, 因為我們的任務是給大家推薦好東西, 只要大家買股票、做交易, 我們券商就可以賺錢, 但是後來我在想, 過去我們在那麼多市場, 債市、股市、房地產等,

有那麼多超額收益, 這時候是不是應該反過來小心一點?

杠杆大幅上升

總的來看, 去年經濟確實穩住了, 但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經濟增長一共花了多少錢?去年銀行一共增加了30萬億的資產, 有25萬億全是國內的信貸資產。 將經濟做簡單對照, 我們可以發現, 在過去十年裡面中國每年新增的經濟總量沒有大的變化, 去年是新增了5.5萬億GDP, 但是我們所使用的貨幣發生了指數式的增長, 去年投入了30萬億貨幣, 一共創造了5萬億GDP;早在07年時我們每年的新增GDP就在5萬億左右, 而當時只需要投入7萬多億的融資。

這事情發生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理解經濟增長中非常簡單的邏輯, 經濟增長的動力無非是人、錢、技術, 但是從2011年開始,

中國年輕人口的數量出現了一個拐點, 人口拐點出現以後, 技術進步短期比較平穩, 所以每一次“穩增長”必然要投入更多的貨幣。 去年經濟增長穩住了, 代價是各個領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漲價, 包括在商品、房地產等部門。

貨幣持續收緊

去年的貨幣放鬆導致了漲價。 3月份, 我們發現CPI已經降到1%以下, 今年商品價格開始回落, CPI其實沒那麼高, 但是央行在今年2月、3月連續兩次提高了金融市場政策利率。 但這次的“加息”和以前存在很大區別, 中國過去整個貨幣政策主要跟隨國內的經濟和通脹的目標, 但是很顯然今年利率上升和通脹短期回落是相悖的, 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應該是受到新的因素影響, 我們發現美國加息開始影響中國的貨幣政策。 央行在3月份上調了利率,就在美國加息的第二天。

今年以來美國加息預期變化比較大,過去兩年美國是每年年底加息一次,但是今年是3月份開始加息,按照美聯儲自己的預測,未來兩年還會加息5次。同時美聯儲開始討論縮表,這等同於出售長期國債,引導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往上走。如果未來美國加息節奏加快,對中國有什麼影響?我們發現,從純歷史研究的角度,逢7逢8的年份特別容易開啟危機模式,比如97/98年和07/08年,好像都和美國加息有關係。

我們一直在想,大家擔憂中國房地產市場那麼多年,一直喊狼來了但是狼從來沒有來過,那麼到底這一次狼來了沒有?

我在2005年進入這一行,當時從北京畢業到上海,上海的房價當時才幾千塊錢一平方,房地產剛好是在05、06年開始了十年的繁榮模式,過去十年上海等城市的房價漲了10倍。為什麼房價每次都在漲?我們過去不是沒有過調控,我們在07年加過息,10年也加過息,13年也發生過緊縮和錢荒,但每一次緊縮事後來看都是無效的,因為一旦房價開始下跌,經濟開始回落,我們必然開始新一輪貨幣寬鬆模式。

為什麼過去我們的貨幣想放鬆就能放鬆?因為過去十年,美國也一直處於放水的模式,中國貨幣寬鬆跟美國沒有任何的矛盾。上一次美國加息發生在06年,06年美國上一輪加息才結束,之後十年美國一直在放水。但這一次卻發生了變化,假如這一次房價真跌了,我們又一次想要回到貨幣寬鬆這條老路上,你會發現可能我們放鬆不了,因為美國還在加息、縮表。

大家可以看一下歷史,幾乎每一次危機都和美國加息有關。如果未來美國加息節奏開始加快,中國的貨幣政策框架就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以內政、經濟通脹為主,這次多了一個變數,就是要考慮匯率問題。我們現在跟美國人談判,要恢復中美貿易平衡,而美國是我們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很顯然匯率貶值是無助於恢復中美貿易平衡的,那就意味著未來我們要保持匯率穩定,要縮減貿易順差。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要加息,我們可能就要被迫跟著美國一起加息。這是今年發生的最大變化,也是國內貨幣政策在未來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不可能再那麼隨意寬鬆了。所以,美國加息是一個新的挑戰,這在過去十年已經沒有發生過了。

金融正去杠杆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最近正在發生的事情——金融去杠杆。

目前大家通常所使用的貨幣指標叫M2,全稱是廣義貨幣。最近M2增速10.5%,但是我們忍不住要思考,就是10.5%的貨幣增速和我們的感受完全不符合,因為在過去一年不光是一二線房價上漲。

到底什麼是貨幣?簡單說貨幣就是現金,但是大家不會拿現金,現金會存到銀行,所以通常我們講到貨幣就是銀行所擁有的各種存款,但是存款對應的是我們所熟悉的傳統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是左手吸收存款,右手放貸款。商業銀行的擴張還有幾個制約:第一,中國的存款需要繳納20%左右的準備金,每次貸款出去存款回來錢就少了20%,所以貨幣乘數5倍就封頂了,擴張速度有限;第二,在中國很多銀行不能在異地開展業務,所以如果當地沒有存款,銀行就不可能取得很大的發展。

但是在過去幾年,銀行已經不再是找居民、企業存款去借錢,而是開始找金融機構借錢,其好處在於它不用繳納準備金,貨幣乘數無限大,同時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中小銀行可以通過同業業務向全國吸收貨幣。

我們要思考的是,第一,央行為什麼要定一個12%的M2增速目標,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是7%,物價增長目標是3%,也就是其實10%的貨幣增速對中國經濟而言已經遠遠夠用了,而且央行考慮到多給它2%、3%的空間。但去年銀行業資產的增速是16%,可以看到去年幾乎所有資產管理行業擴張速度沒有一個低於20%:信託業規模突破20萬億、增速是24%,保險資產規模突破15萬億、增速也是24%,券商資管規模18萬億、增速是50%。整個資產管理行業,每個人發展得非常快、非常開心,這說明我們真正的貨幣增速已經遠遠超過了12%的M2目標,這就是中國資產泡沫的根源,核心是銀行和金融機構創造了過多的貨幣。從地產來看,貨幣創造的管道主要有兩塊:第一,銀行左手把錢給地產企業拍地,目前幾家大地產企業的負債規模都是五千到一萬億,或多或少都是從銀行借來的錢;第二,商業銀行借錢給到居民買房子,兩手一撮合,銀行再通過同業市場吸收貨幣,就源源不斷創造了所謂的地產繁榮。

但這個遊戲本身是有風險的,因為在過去的商業銀行模式下,由於銀行負債是存款,只要老百姓不去擠兌存款,銀行就會非常穩定。但去年銀行新增資產30萬億,傳統的信貸資產只有一半,目前新增的銀行已經接近一半類似於影子銀行,它不斷通過同業市場、或金融市場去吸收負債,使得其負債結構非常不穩定,需要每隔3月借一次。一旦哪天銀行發了同業存單,如果找不到人來買,就有可能會出現所謂的金融風險,目前金融市場結構已經開始扭曲,它使得中國經濟有了風險。

如何去理解過去一個月銀監會7道監管金牌,包括央行今年開始全面落實的MPA考核?MPA考核的核心含義是,今年任何一家銀行必須去思考央行為什麼要提出12%的貨幣增速目標,自己的擴張速度必須跟它掛鉤。按照最新MPA考核規則,如果銀行擴張速度想超過12%,銀行必須有足夠高的資本充足率,也就是要實現50%的資產增速,必須拿出50%的資本充足率,否則按照目前銀行業平均13%左右的資本充足率,大家只能按照12%、13%的資產增速來增長,這意味著銀行業高速擴張的時代結束了。從增量來看,銀行業今年面臨縮表的壓力。

今年銀監會監管的核心也是銀行的同業資產和負債的風險,比如為什麼過去銀行比較熱衷於做同業業務,因為銀監會有明文規定,銀行不能對地產和融資平臺的貸款比例過高,但是銀行可以把這些資產包裝成別家金融機構的資產,地產穿上馬甲就看不見了。所以目前銀監會要求要全面穿透,查看底層資產。

目前整個政策要使得銀行增量上開始縮表,這個縮表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市場,因為房地產是最受惠於貨幣超發的。今年地產市場有兩個影響比較大:一個是增量的房貸利率會有持續上行的利率壓力,目前銀行融資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銀行的新增融資很多來自於同業市場,如果銀行不把房貸利率往上調會虧錢;同時,今年新增房貸額度也會壓縮,央行目標是要把新增房貸占比控制在30%以下,對應到今年的房貸就只有四萬億,意味著今年不管是新增房貸的額度,還是房貸利率都會有上調,地產市場應該會面臨比較大的風險。

我們認為今年房價會見頂回落。它的核心本質在於我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有一個重要的處境,在於它是中國的不可貿易部門。如果中國只是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就可以通過貨幣放鬆使得房價不停上漲。但是中國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我們經濟裡面除了不可貿易部門還有貿易部門,而房價的所有上漲會使得貿易部門成本大幅上升,會使得中國經濟失去競爭力,今年1季度中國貿易順差同比下降了接近一半,其實意味著我們的競爭力正在下降。因此,中國目前有兩個指標都和競爭力有關係:一個是房價,一個是匯率。只不過房價是負相關,匯率是正相關。過去我們是通過匯率貶值在維持房價上漲,今年匯率和房價應該會有一個相反的走勢:匯率穩定,房價會有一個見底回落的過程。

短期現金為王

最後一個是短期現金為王。目前對資產配置爭議比較大,因為很多人說今年的機會應該在於股市,因為大家覺得房子漲得太多,債市利率比較低也沒有機會。我們認同,今年上半年,股市確實會有機會,但到底有沒有風險。我們的特點是除了揭示機會,也經常提示風險。

在我們看來,這一輪經濟增長是地產回升的滯後的結果,但是目前對地產有沒有下滑爭議比較大。我們監測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以後的地產銷量已經明顯下滑,但是官方資料顯示3月全國地產銷量依然還不錯。

目前大家有一個重要的爭議,認為中國的三四線有點像十年以前的一二線,只要他們不停增加收入,可以在這裡買房、買家電,中國的經濟可以靠房地產再來一遍。但是我們發現,目前三四線的銷量好轉的背後是政府掏錢在三四線買房子,因為目前央行每年直接1萬億psl給到了國開行,國開行在各地貸款加大棚戶區改造的力度,而且主要是貨幣化安置,直接給大家發現金,相當於央行直接給大家發錢在三四線買房。過去的一二線繁榮是央行對每一個產業直接提供貨幣,產業好帶動收入上升,帶動地產消費向好,現在三四線是央行直接把錢給到地產,如果沒有其他產業的支撐,三四線地產回升的持續性就會打一個問號,所以說地產的繁榮到目前為止分歧比較大。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地產銷售不能持續,那經濟還是有下行的風險。

回到資產配置的模型,這塊我們也聽到很多爭議。其實,過去一年中國的投資時鐘在飛快轉,一下子從衰退到了過熱。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又發生了變化,股市、債市都沒漲,但是現金收益一騎絕塵。我看到最新情況是中國最大基金公司規模已經突破了一萬億,餘額寶其實就是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收益率在去年12月以後大幅度上升。

但這次又和以往不一樣,今年我們發現美林投資時鐘居然停下來不動了,本來應該是經濟回落、貨幣寬鬆預期開始出現,結果我們發現由於美國加息、由於國內的金融去杠杆,央行政策還在收緊。從今年4月份開始就變成純粹的現金為王,股市、債市、商品都在下跌,而現金一類資產收益率是最好,短期在國內,我認為現金就是最好的投資標的。而且很多人對現金為王的理解存在誤區,以為拿現金不賺錢,其實我們說的現金指的是貨幣類資產,你看一下餘額寶的收益率已經到4%左右了,比去年的2.5%已經高了太多了。

到底金融行業應該有多大規模?我們說,金融是經濟的一個寄生,它依附於經濟,雖然說歐洲的金融行業變小了,本身意味著企業不用給金融行業繳稅,這樣企業整體的品質、競爭力會有提高,但是目前我們企業還要給高房價繳稅、給金融行業繳稅,還要給政府繳稅,所以企業只有靠房價不停上漲才能有錢賺,萬一房價不上漲壓力就會比較大。海外的金融行業做小了,而我們的金融行業做得太大了。

對比之下,未來一旦美聯儲開始收縮,其實你發現只要海外的商業銀行或者歐洲的商業銀行可以擴表,就可以對沖央行收縮的影響,這時候對他們的經濟不太有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未來不光是央行要收縮,而且商業銀行也要縮表,所以我們日子可能不是那麼好過,本質上我們的金融行業過去可能搞錯了。這裡面隱含的是今年海外市場的機會要比國內更好一些。

中國的希望在哪兒?本質上道理大家都明白。我認為,目前政府下決心做金融去杠杆是一個好事,它是主動釋放風險,是在可控範圍之內。如果這次真把風險釋放以後,如果我們要穩住經濟增長,希望下一次經濟增長不是靠貨幣、地產驅動,而是靠改革和轉型驅動。

其實我們說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潛力,因為研究表明在工業化步入尾聲、經濟開始轉型的時候一定是轉向消費、服務業,所以中國的服務業、服務消費大有可為。為什麼北京的房子最貴?本質上北京的房子不是房子貴,是因為教育貴,因為你要買到學校附近的房子才能上這個學校,但其實我們的教育可以放開,放開以後教育產業有很大的增長機會。下一次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放開服務業、落實國企的混改,穩定我們經濟的增長,如果是這樣,未來中國經濟是大有希望。假如還是靠貨幣驅動,大家就要小心一點,也是保存實力,才有能力為我們的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央行在3月份上調了利率,就在美國加息的第二天。

今年以來美國加息預期變化比較大,過去兩年美國是每年年底加息一次,但是今年是3月份開始加息,按照美聯儲自己的預測,未來兩年還會加息5次。同時美聯儲開始討論縮表,這等同於出售長期國債,引導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往上走。如果未來美國加息節奏加快,對中國有什麼影響?我們發現,從純歷史研究的角度,逢7逢8的年份特別容易開啟危機模式,比如97/98年和07/08年,好像都和美國加息有關係。

我們一直在想,大家擔憂中國房地產市場那麼多年,一直喊狼來了但是狼從來沒有來過,那麼到底這一次狼來了沒有?

我在2005年進入這一行,當時從北京畢業到上海,上海的房價當時才幾千塊錢一平方,房地產剛好是在05、06年開始了十年的繁榮模式,過去十年上海等城市的房價漲了10倍。為什麼房價每次都在漲?我們過去不是沒有過調控,我們在07年加過息,10年也加過息,13年也發生過緊縮和錢荒,但每一次緊縮事後來看都是無效的,因為一旦房價開始下跌,經濟開始回落,我們必然開始新一輪貨幣寬鬆模式。

為什麼過去我們的貨幣想放鬆就能放鬆?因為過去十年,美國也一直處於放水的模式,中國貨幣寬鬆跟美國沒有任何的矛盾。上一次美國加息發生在06年,06年美國上一輪加息才結束,之後十年美國一直在放水。但這一次卻發生了變化,假如這一次房價真跌了,我們又一次想要回到貨幣寬鬆這條老路上,你會發現可能我們放鬆不了,因為美國還在加息、縮表。

大家可以看一下歷史,幾乎每一次危機都和美國加息有關。如果未來美國加息節奏開始加快,中國的貨幣政策框架就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以內政、經濟通脹為主,這次多了一個變數,就是要考慮匯率問題。我們現在跟美國人談判,要恢復中美貿易平衡,而美國是我們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很顯然匯率貶值是無助於恢復中美貿易平衡的,那就意味著未來我們要保持匯率穩定,要縮減貿易順差。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要加息,我們可能就要被迫跟著美國一起加息。這是今年發生的最大變化,也是國內貨幣政策在未來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不可能再那麼隨意寬鬆了。所以,美國加息是一個新的挑戰,這在過去十年已經沒有發生過了。

金融正去杠杆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最近正在發生的事情——金融去杠杆。

目前大家通常所使用的貨幣指標叫M2,全稱是廣義貨幣。最近M2增速10.5%,但是我們忍不住要思考,就是10.5%的貨幣增速和我們的感受完全不符合,因為在過去一年不光是一二線房價上漲。

到底什麼是貨幣?簡單說貨幣就是現金,但是大家不會拿現金,現金會存到銀行,所以通常我們講到貨幣就是銀行所擁有的各種存款,但是存款對應的是我們所熟悉的傳統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是左手吸收存款,右手放貸款。商業銀行的擴張還有幾個制約:第一,中國的存款需要繳納20%左右的準備金,每次貸款出去存款回來錢就少了20%,所以貨幣乘數5倍就封頂了,擴張速度有限;第二,在中國很多銀行不能在異地開展業務,所以如果當地沒有存款,銀行就不可能取得很大的發展。

但是在過去幾年,銀行已經不再是找居民、企業存款去借錢,而是開始找金融機構借錢,其好處在於它不用繳納準備金,貨幣乘數無限大,同時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中小銀行可以通過同業業務向全國吸收貨幣。

我們要思考的是,第一,央行為什麼要定一個12%的M2增速目標,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是7%,物價增長目標是3%,也就是其實10%的貨幣增速對中國經濟而言已經遠遠夠用了,而且央行考慮到多給它2%、3%的空間。但去年銀行業資產的增速是16%,可以看到去年幾乎所有資產管理行業擴張速度沒有一個低於20%:信託業規模突破20萬億、增速是24%,保險資產規模突破15萬億、增速也是24%,券商資管規模18萬億、增速是50%。整個資產管理行業,每個人發展得非常快、非常開心,這說明我們真正的貨幣增速已經遠遠超過了12%的M2目標,這就是中國資產泡沫的根源,核心是銀行和金融機構創造了過多的貨幣。從地產來看,貨幣創造的管道主要有兩塊:第一,銀行左手把錢給地產企業拍地,目前幾家大地產企業的負債規模都是五千到一萬億,或多或少都是從銀行借來的錢;第二,商業銀行借錢給到居民買房子,兩手一撮合,銀行再通過同業市場吸收貨幣,就源源不斷創造了所謂的地產繁榮。

但這個遊戲本身是有風險的,因為在過去的商業銀行模式下,由於銀行負債是存款,只要老百姓不去擠兌存款,銀行就會非常穩定。但去年銀行新增資產30萬億,傳統的信貸資產只有一半,目前新增的銀行已經接近一半類似於影子銀行,它不斷通過同業市場、或金融市場去吸收負債,使得其負債結構非常不穩定,需要每隔3月借一次。一旦哪天銀行發了同業存單,如果找不到人來買,就有可能會出現所謂的金融風險,目前金融市場結構已經開始扭曲,它使得中國經濟有了風險。

如何去理解過去一個月銀監會7道監管金牌,包括央行今年開始全面落實的MPA考核?MPA考核的核心含義是,今年任何一家銀行必須去思考央行為什麼要提出12%的貨幣增速目標,自己的擴張速度必須跟它掛鉤。按照最新MPA考核規則,如果銀行擴張速度想超過12%,銀行必須有足夠高的資本充足率,也就是要實現50%的資產增速,必須拿出50%的資本充足率,否則按照目前銀行業平均13%左右的資本充足率,大家只能按照12%、13%的資產增速來增長,這意味著銀行業高速擴張的時代結束了。從增量來看,銀行業今年面臨縮表的壓力。

今年銀監會監管的核心也是銀行的同業資產和負債的風險,比如為什麼過去銀行比較熱衷於做同業業務,因為銀監會有明文規定,銀行不能對地產和融資平臺的貸款比例過高,但是銀行可以把這些資產包裝成別家金融機構的資產,地產穿上馬甲就看不見了。所以目前銀監會要求要全面穿透,查看底層資產。

目前整個政策要使得銀行增量上開始縮表,這個縮表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市場,因為房地產是最受惠於貨幣超發的。今年地產市場有兩個影響比較大:一個是增量的房貸利率會有持續上行的利率壓力,目前銀行融資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銀行的新增融資很多來自於同業市場,如果銀行不把房貸利率往上調會虧錢;同時,今年新增房貸額度也會壓縮,央行目標是要把新增房貸占比控制在30%以下,對應到今年的房貸就只有四萬億,意味著今年不管是新增房貸的額度,還是房貸利率都會有上調,地產市場應該會面臨比較大的風險。

我們認為今年房價會見頂回落。它的核心本質在於我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有一個重要的處境,在於它是中國的不可貿易部門。如果中國只是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就可以通過貨幣放鬆使得房價不停上漲。但是中國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我們經濟裡面除了不可貿易部門還有貿易部門,而房價的所有上漲會使得貿易部門成本大幅上升,會使得中國經濟失去競爭力,今年1季度中國貿易順差同比下降了接近一半,其實意味著我們的競爭力正在下降。因此,中國目前有兩個指標都和競爭力有關係:一個是房價,一個是匯率。只不過房價是負相關,匯率是正相關。過去我們是通過匯率貶值在維持房價上漲,今年匯率和房價應該會有一個相反的走勢:匯率穩定,房價會有一個見底回落的過程。

短期現金為王

最後一個是短期現金為王。目前對資產配置爭議比較大,因為很多人說今年的機會應該在於股市,因為大家覺得房子漲得太多,債市利率比較低也沒有機會。我們認同,今年上半年,股市確實會有機會,但到底有沒有風險。我們的特點是除了揭示機會,也經常提示風險。

在我們看來,這一輪經濟增長是地產回升的滯後的結果,但是目前對地產有沒有下滑爭議比較大。我們監測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以後的地產銷量已經明顯下滑,但是官方資料顯示3月全國地產銷量依然還不錯。

目前大家有一個重要的爭議,認為中國的三四線有點像十年以前的一二線,只要他們不停增加收入,可以在這裡買房、買家電,中國的經濟可以靠房地產再來一遍。但是我們發現,目前三四線的銷量好轉的背後是政府掏錢在三四線買房子,因為目前央行每年直接1萬億psl給到了國開行,國開行在各地貸款加大棚戶區改造的力度,而且主要是貨幣化安置,直接給大家發現金,相當於央行直接給大家發錢在三四線買房。過去的一二線繁榮是央行對每一個產業直接提供貨幣,產業好帶動收入上升,帶動地產消費向好,現在三四線是央行直接把錢給到地產,如果沒有其他產業的支撐,三四線地產回升的持續性就會打一個問號,所以說地產的繁榮到目前為止分歧比較大。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地產銷售不能持續,那經濟還是有下行的風險。

回到資產配置的模型,這塊我們也聽到很多爭議。其實,過去一年中國的投資時鐘在飛快轉,一下子從衰退到了過熱。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又發生了變化,股市、債市都沒漲,但是現金收益一騎絕塵。我看到最新情況是中國最大基金公司規模已經突破了一萬億,餘額寶其實就是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收益率在去年12月以後大幅度上升。

但這次又和以往不一樣,今年我們發現美林投資時鐘居然停下來不動了,本來應該是經濟回落、貨幣寬鬆預期開始出現,結果我們發現由於美國加息、由於國內的金融去杠杆,央行政策還在收緊。從今年4月份開始就變成純粹的現金為王,股市、債市、商品都在下跌,而現金一類資產收益率是最好,短期在國內,我認為現金就是最好的投資標的。而且很多人對現金為王的理解存在誤區,以為拿現金不賺錢,其實我們說的現金指的是貨幣類資產,你看一下餘額寶的收益率已經到4%左右了,比去年的2.5%已經高了太多了。

到底金融行業應該有多大規模?我們說,金融是經濟的一個寄生,它依附於經濟,雖然說歐洲的金融行業變小了,本身意味著企業不用給金融行業繳稅,這樣企業整體的品質、競爭力會有提高,但是目前我們企業還要給高房價繳稅、給金融行業繳稅,還要給政府繳稅,所以企業只有靠房價不停上漲才能有錢賺,萬一房價不上漲壓力就會比較大。海外的金融行業做小了,而我們的金融行業做得太大了。

對比之下,未來一旦美聯儲開始收縮,其實你發現只要海外的商業銀行或者歐洲的商業銀行可以擴表,就可以對沖央行收縮的影響,這時候對他們的經濟不太有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未來不光是央行要收縮,而且商業銀行也要縮表,所以我們日子可能不是那麼好過,本質上我們的金融行業過去可能搞錯了。這裡面隱含的是今年海外市場的機會要比國內更好一些。

中國的希望在哪兒?本質上道理大家都明白。我認為,目前政府下決心做金融去杠杆是一個好事,它是主動釋放風險,是在可控範圍之內。如果這次真把風險釋放以後,如果我們要穩住經濟增長,希望下一次經濟增長不是靠貨幣、地產驅動,而是靠改革和轉型驅動。

其實我們說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潛力,因為研究表明在工業化步入尾聲、經濟開始轉型的時候一定是轉向消費、服務業,所以中國的服務業、服務消費大有可為。為什麼北京的房子最貴?本質上北京的房子不是房子貴,是因為教育貴,因為你要買到學校附近的房子才能上這個學校,但其實我們的教育可以放開,放開以後教育產業有很大的增長機會。下一次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放開服務業、落實國企的混改,穩定我們經濟的增長,如果是這樣,未來中國經濟是大有希望。假如還是靠貨幣驅動,大家就要小心一點,也是保存實力,才有能力為我們的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