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七層清代象牙塔現身揚州“486” 古籍巨著《全唐文》清時在揚刊刻

原標題:這座百年象牙塔身價10萬英鎊 揚州牙雕大師將為它“做手術”

中國的象牙雕刻藝術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 昨日, 記者瞭解到, 一座百年前的象牙塔“現身”揚州486非遺集聚區。

由於年代久遠, 象牙塔有些許缺損, 這件象牙塔的收藏者輾轉找到揚州牙雕大師高志明修復。 據悉, 揚州如今尚會牙雕修復的僅剩高志明一人。 近期, 他將為象牙塔做“手術”, 讓百年象牙塔再次煥發出光彩。

罕見!百年象牙塔

揚州收藏家花10萬英鎊拍得

昨日, 揚州486非遺集聚區迎來了一座由象牙製成的塔。 這件寶塔由兩部分組成,

塔為七層, 底座有三層, 每一層內部都有一個象牙雕刻的僧侶造型坐于其中。 牌坊立柱、殿閣寶塔和具有南國風情的椰子樹穿插掩映, 塔冠飾葫蘆式寶頂, 每一層的簷脊下用墜風鈴, 每層窗格花紋各異, 別具匠心。 在塔周圍還立有翠竹和椰樹, 牌坊上刻有“禹門”二字, 牌坊下有七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或站或立, 神態各異。

揚州牙雕大師高志明告訴記者, 從整幅場景來看, 其記錄的應該是古代的美麗故事或是歷史傳說, “以前的貢院考棚、州縣府學、文廟等考試及教育場所, 都立有這類象徵意義的牌坊儀門, 正中所刻文字一般為“禹門”或“龍門”, 即寓意魚躍龍門。 ”

“塔高數十釐米, 綜合了鏤刻、圓雕、拼鑲等多種工藝技法。 ”高志明告訴記者,

樓閣、寶塔雕樑畫棟, 窮極工巧, 窗櫺及花紋細如篦絲, 風鈴玲瓏剔透, 並用銀線吊於簷下, “這一作品距今已經有百年以上歷史, 器型較大, 保存如此完好, 實屬難得。 ”

從椰子樹以及造型雕刻上, 高志明推斷, 這極有可能是“廣州工”。 高志明介紹, 這座塔可能是清代所制, 為一位揚州收藏家花費10萬英鎊, 從國外拍得。 由於象牙比較脆弱, 歷經百餘年, 上面的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開裂。 送到高志明處, 就是為了修復這些破損的地方。

將“修舊如舊”

逐層拆開, 最後用樹膠黏合

高志明仔細檢查後發現, 塔頂葫蘆寶頂掉落, 塔周圍圍欄部分破損遺失。 在象牙塔的底座, 有些許脫落, 有些地方則開裂, 露出了裡面的木胎。 高志明說, 這些殘缺的地方將會去除,

採用其他完整的象牙進行修補。

高志明透露, 此次修復他將會把每一層都拆卸開來, 最後用樹膠進行黏合, 以確保“修舊如舊”。 另外, 由於年代久遠, 象牙塔已經落滿了灰塵, 此次修理過程中, 將會進行清理。

“象牙雕刻是一門減法藝術, 一鑿子下去就沒有後悔藥了, 一個嚴重的敗筆, 可能就會破壞材料的完整性。 ”他表示, 目前他已經打算開始對這件古物進行修復, “但是修復古物是不能著急的, 還要對比原物挑選材料。 我會對手頭材料進行篩選, 並用小鑷子進行精心修復。 ”

對於修復, 高志明有著多年經驗。 “修復工藝本來就是我的家傳。 ”據悉, 高志明也曾經説明修復過多件牙雕作品, “有一把象牙扇子, 還有一件牙雕《漁家樂》。

牙雕也曾風行揚州

如今牙雕手藝人只剩一人

高志明告訴記者, 揚州素以牙刻出名。 “蘇、寧、嘉一帶曾是明清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文化上也處於領先地位。 這種象牙立體雕在我們揚州也曾風行一時。 ”高志明認為, 在清代, 揚州的象牙立體雕、圓雕也是非常厲害的, 當時的揚州、北京、廣東是象牙雕刻的三個高地;揚州藝人還曾另闢蹊徑, 將象牙製成人與物, 粘貼成新的畫面, 化零為整, 如此, 即使零碎的象牙也可以得到恰當利用, 且可以製作大件。 如清仿揚州“周制”的《月夜清遊圖》象牙雕就是這樣的一件成功作品。

高志明表示, 隨著社會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視, 以及嚴格的原料管理制度, 國內工匠如今大多在消耗以前的庫存,

可用於製作牙雕的原料越來越少。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有序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的通知》, 今年12月31日前, 將分期分批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

對此, 高志明表示, 支援國家的政策。 在他看來, 除了物料緊缺, 人才流失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如今揚州能夠繼續從事雕刻工作的藝人越來越少, “如今揚州尚會牙雕修復的, 估計就我一人了。 ”

記者 邱淩 文/圖

揚州的刻書印刷業有著悠久的歷史, 有據可考的唐、宋以至元、明各朝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到了清代, 揚州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之一。 其間, 與經濟和社會相聯繫的書籍刻印業異軍突起, 迅猛發展, 嘉慶年間在揚州刊刻而成的《全唐文》就是其中之一。昨日,記者在揚州市檔案館資料中鉤沉了《全唐文》在揚州刊刻的歷史。

揚州刊刻《全唐文》等內府古籍

《全唐文》所收內容之廣博、作者小傳之翔實以及文章辨偽、文字校錄等方面形成諸多優點和特色,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文史專家學者們就該書的編纂與刊刻開展了廣泛的研究與探討,形成了諸多成果。《全唐文》是唐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由於它對研究唐代的文學和歷史極具參考價值,故被人們譽為研究唐代文化的百科全書。

《全唐文》共收文20025篇,作者3035人,共計1000卷。清嘉慶十二年(1807),清仁宗以內府所藏抄本《全唐文》由曾任《四庫全書》副總裁的大學士董誥任總裁。全書凡六易寒暑,至嘉慶十九年(1814)成書。由於嘉慶皇帝對《全唐文》的編纂投入了眾多的力量,先後參與編撰者近百人。該書編成後,嘉慶皇帝命兩淮巡鹽禦史在揚州刊刻《全唐文》等內府古籍。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成,此即後人所稱的“揚州官本”。

嘉慶帝對《全唐文》非常滿意

《清宮揚州禦檔選編》中收錄有關《全唐文》的奏摺計三則,以之為線索可以瞭解刊刻該書背後的故事。《奏為校刊欽定全唐文告成奉旨賞還頂戴謝恩事》一折,除了讓後人瞭解嘉慶帝對刊成的《全唐文》非常滿意之外,還得知蘇楞額等朝廷官員因刊刻《全唐文》有功,嘉慶帝賞還了他們此前被革掉的頂戴,官復原職。

據瞭解,清代英國使臣覲見中國皇帝引起的禮儀碰撞主要有兩次,分別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八月和嘉慶二十一年(1816)閏六月。至於蘇楞額,史料有載,其本為工部尚書,鑲紅旗漢軍都統。他是受命負責接待英國使團的官員之一,也正因為這次接待,他遭遇了降職的處分。

多位官員刊刻有功官復原職

蘇楞額對英使覲見禮儀的讓步,嘉慶帝卻全然不知。覲見當日,清廷的王公大臣們早已穿戴整齊,列集殿上。嘉慶帝亦已經登殿,準備受禮。知情的和世泰等官員慌了手腳,先是謊稱“正使病倒,不能進見”。嘉慶帝傳諭“正使回寓,賞醫調治,令副使進見”後,又接著謊稱“副使亦病,俟正使痊癒後一同進見”。這對於“天朝上國”的皇帝來說,是極大的蔑視!嘉慶帝怒火中燒,在得知實情後,忍無可忍,立即降旨,著“該貢使等即日遣回,該國王表文亦不必呈覽,其貢物俱著發還”。阿美士德使團訪華以失敗而告終。緊接著,蘇楞額等一批涉事高官因“辦理舛錯”受到降級處分。

嘉慶二十一年(1816)底,《全唐文》刊刻成功。蘇楞額是《全唐文》一書舊存寫本的主要進呈者之一,嘉慶帝念其獻書有功,賞還了他的頂戴,蘇楞額等在受到降級處分的半年後,官復原職。可以說,是《全唐文》一書給蘇楞額等官員帶來了好運。

通訊員 揚檔軒 魏怡勤 記者 張旭

嘉慶年間在揚州刊刻而成的《全唐文》就是其中之一。昨日,記者在揚州市檔案館資料中鉤沉了《全唐文》在揚州刊刻的歷史。

揚州刊刻《全唐文》等內府古籍

《全唐文》所收內容之廣博、作者小傳之翔實以及文章辨偽、文字校錄等方面形成諸多優點和特色,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文史專家學者們就該書的編纂與刊刻開展了廣泛的研究與探討,形成了諸多成果。《全唐文》是唐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由於它對研究唐代的文學和歷史極具參考價值,故被人們譽為研究唐代文化的百科全書。

《全唐文》共收文20025篇,作者3035人,共計1000卷。清嘉慶十二年(1807),清仁宗以內府所藏抄本《全唐文》由曾任《四庫全書》副總裁的大學士董誥任總裁。全書凡六易寒暑,至嘉慶十九年(1814)成書。由於嘉慶皇帝對《全唐文》的編纂投入了眾多的力量,先後參與編撰者近百人。該書編成後,嘉慶皇帝命兩淮巡鹽禦史在揚州刊刻《全唐文》等內府古籍。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成,此即後人所稱的“揚州官本”。

嘉慶帝對《全唐文》非常滿意

《清宮揚州禦檔選編》中收錄有關《全唐文》的奏摺計三則,以之為線索可以瞭解刊刻該書背後的故事。《奏為校刊欽定全唐文告成奉旨賞還頂戴謝恩事》一折,除了讓後人瞭解嘉慶帝對刊成的《全唐文》非常滿意之外,還得知蘇楞額等朝廷官員因刊刻《全唐文》有功,嘉慶帝賞還了他們此前被革掉的頂戴,官復原職。

據瞭解,清代英國使臣覲見中國皇帝引起的禮儀碰撞主要有兩次,分別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八月和嘉慶二十一年(1816)閏六月。至於蘇楞額,史料有載,其本為工部尚書,鑲紅旗漢軍都統。他是受命負責接待英國使團的官員之一,也正因為這次接待,他遭遇了降職的處分。

多位官員刊刻有功官復原職

蘇楞額對英使覲見禮儀的讓步,嘉慶帝卻全然不知。覲見當日,清廷的王公大臣們早已穿戴整齊,列集殿上。嘉慶帝亦已經登殿,準備受禮。知情的和世泰等官員慌了手腳,先是謊稱“正使病倒,不能進見”。嘉慶帝傳諭“正使回寓,賞醫調治,令副使進見”後,又接著謊稱“副使亦病,俟正使痊癒後一同進見”。這對於“天朝上國”的皇帝來說,是極大的蔑視!嘉慶帝怒火中燒,在得知實情後,忍無可忍,立即降旨,著“該貢使等即日遣回,該國王表文亦不必呈覽,其貢物俱著發還”。阿美士德使團訪華以失敗而告終。緊接著,蘇楞額等一批涉事高官因“辦理舛錯”受到降級處分。

嘉慶二十一年(1816)底,《全唐文》刊刻成功。蘇楞額是《全唐文》一書舊存寫本的主要進呈者之一,嘉慶帝念其獻書有功,賞還了他的頂戴,蘇楞額等在受到降級處分的半年後,官復原職。可以說,是《全唐文》一書給蘇楞額等官員帶來了好運。

通訊員 揚檔軒 魏怡勤 記者 張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