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揚州八怪”金農畫人物,妙極了

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丁卯農曆三月二十二日,

金農出生在風景秀麗的浙江。

因排行廿六, 自稱“二十六郎”。

起初, 金家還挺富裕,

金農從小便有機會讀書求學。

淳樸的民風與濃厚的文化氣息,

賦予了這個農家少年過人的天賦和才情。

金農 佛像圖 天津博物館藏

金農素懷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之志,

青年起便攜友漫遊蘇浙。

37歲起開始遠遊, 一玩便是十五年。

這段時間, 他走遍了

齊、魯、燕、趙、秦、晉、楚、粵之邦,

飽覽了名岳大河, 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當然, 旅遊歸旅遊,

沒錢吃飯了怎麼辦?

除了去僧院化緣、找朋友借錢外,

聰明的他, 還組了個“流動地攤”。

金農自己當老闆, 有人負責雕鑿紋刻硯石,

有人接抄寫的活兒,

有人負責彈奏樂器,

還有專門給別人畫墨竹的……

每到一個新地方,

他們便各司所長, 以此籌措旅資。

無量壽佛

在此期間,

他常常借書畫、金石、文物的鑒賞機會,

遍訪名流, 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良友。

其朋友上至名門公卿、富豪巨賈,

下至賣漿引車的貧民百姓,

主教九流無所不有。

朋友雖多,

但他交友的脾氣很怪。

瞧不起的人, 不但話不投機半句多,

而且報之以白眼, 更別想求得他的詩文字畫,

而對情投意合的好友,

則從不以窮富貴賤取人。

在金農眾多的朋友中,

最有名的就數畫竹子畫出名的鄭板橋了。

兩人初次見面, 就心心相惜,

感性的鄭板橋更是說“杭州只有金農好”。

喜歡一起“杯酒言歡, 永朝永夕”,

“相親相洽若鷗鷺之在汀渚”。

這兩個相見恨晚的才子,

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觀、藝術觀外,

個性脾氣都特別相投,

常常結伴下酒館、逛窯子, 形影不離。

鄭板橋

雖說, 兩人性格很像, 怪癖也都很多,

但金農比鄭板橋要圓滑老到、靈活機動得不少。

比如說他回杭州老家,

當地的官員就送了他半船的花雕和蓴菜,

一般說來,對於送來的禮物,

他都照單全收,

這一點喜歡互不相欠的鄭板橋可做不到。

金農 羅漢圖

金農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

不拘小節,任性得很。

雖和這位人精兒關係要好,

這點精明,鄭板橋是學不會,

或者說根本不屑於學,

所以可以賺錢的地方,鄭板橋是肯定賺不來。

兩人最大的不同,由此可見一斑。

50歲仕途失意,從此人生大逆轉

金農雖生性灑脫,不看重功名,

但受傳統的入仕光宗耀祖觀念影響,

內心還是有那麼點期遇明君,

報效國家的小期待的。

羅漢圖

剛好,在他50歲時,

有人推薦金農應試博學鴻詞科

(博學鴻詞科是清康熙、

雍正年間為網羅漢族讀書人的一種手段,

凡地方上博學多才之士通過舉薦,

可以直接入京應試),

這對於金農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

於是,金農千里迢迢趕赴京師。

但天意弄人,

這場薦舉應試因雍正帝的去世而終止,

在一視同仁的新皇帝乾隆眼中,

科舉出身的科班文人才是正統的。

羅漢誦經圖

一場空歡喜的金農,

只得鬱鬱南歸。

為人正直的好友鄭板橋

在官場上失意的事情,

讓知命之年的金農看清了官場險惡,

自此絕了仕意。

50歲之前,這位向來無拘無束,

極富野逸文人氣質的男人,

並沒想過要靠自己的才能、

自己的書畫賺錢,但現在,

沒有正當職業的金農

也不得不被窮愁困頓而煩惱,

不得不以出賣書畫為生。

晚年賣畫維生,窮困潦倒客死他鄉

60歲後,金農沒有回家鄉,

而是選擇了長居揚州。

商業發達、五方雜處的大都市,

有才、畫工好的才子有很多,

為了在競爭中糊口生存下去的機會,

金農不得不在創新中找尋自己存在的價值。

高士圖

就在這種生計所迫的環境中,

金農就創造出了一種醇厚雅逸、

獨屬於他自己的書畫風格,

開拓了我國書畫的新境界。

金農 達摩老祖

雖然,金農才氣淩雲,名列揚州八怪之首,

卻不善經營,家道因此衰落。

故時常陷入乞食僧舍,或閉門自饑的窘境,

在食不果腹的時候

也不得不依賴販古董、抄佛經,

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

也曾托朋友袁枚,求寫彩燈。

金農中年喪妻,無子,惟有一女,

晚年的他生活頗為淒涼,

用他自己的話概括就是:

“餘自先室捐逝,潔身獨處,

舊蓄一啞妾,又複遣去。

今客遊廣陵,寄食僧廚,積歲清齋,

日以菜羹作供,其中滋味亦覺不薄。

寫經之餘,畫佛為事,

七十衰翁,非求福禔,

但願享此太平,飽看江南諸寺門前山色耳!”

金農《自畫像》軸,紙本,墨筆,縱131.3cm ,橫59.1cm

上面這幅圖是金農73歲時的自畫像。

畫中老者身著布衣,持杖側身而立,

姿態篤定,神情超然。

其頭部畫法較為寫實,具有肖像畫的特徵,

濃密的長髯,細細的髮辮,矍爍的雙目,

真實傳神地描繪出金農本人

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徵。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九月,

一代才子歿于揚州三生庵僧舍,時年77歲。

于金農來說,畫畫不僅是一種喜歡,

也成了“乞米”的手段,

而就是這種“和蔥和蒜賣街頭”的書畫生涯,

也使他成為“揚州八怪”中的主將,

為書畫史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

4100幅西方油畫大師高清圖庫;3800幅、56G專業級高清古代繪畫圖庫;27G高清歷代經典書法U盤▼點擊“閱讀原文”一鍵搶購U盤!

但金農比鄭板橋要圓滑老到、靈活機動得不少。

比如說他回杭州老家,

當地的官員就送了他半船的花雕和蓴菜,

一般說來,對於送來的禮物,

他都照單全收,

這一點喜歡互不相欠的鄭板橋可做不到。

金農 羅漢圖

金農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

不拘小節,任性得很。

雖和這位人精兒關係要好,

這點精明,鄭板橋是學不會,

或者說根本不屑於學,

所以可以賺錢的地方,鄭板橋是肯定賺不來。

兩人最大的不同,由此可見一斑。

50歲仕途失意,從此人生大逆轉

金農雖生性灑脫,不看重功名,

但受傳統的入仕光宗耀祖觀念影響,

內心還是有那麼點期遇明君,

報效國家的小期待的。

羅漢圖

剛好,在他50歲時,

有人推薦金農應試博學鴻詞科

(博學鴻詞科是清康熙、

雍正年間為網羅漢族讀書人的一種手段,

凡地方上博學多才之士通過舉薦,

可以直接入京應試),

這對於金農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

於是,金農千里迢迢趕赴京師。

但天意弄人,

這場薦舉應試因雍正帝的去世而終止,

在一視同仁的新皇帝乾隆眼中,

科舉出身的科班文人才是正統的。

羅漢誦經圖

一場空歡喜的金農,

只得鬱鬱南歸。

為人正直的好友鄭板橋

在官場上失意的事情,

讓知命之年的金農看清了官場險惡,

自此絕了仕意。

50歲之前,這位向來無拘無束,

極富野逸文人氣質的男人,

並沒想過要靠自己的才能、

自己的書畫賺錢,但現在,

沒有正當職業的金農

也不得不被窮愁困頓而煩惱,

不得不以出賣書畫為生。

晚年賣畫維生,窮困潦倒客死他鄉

60歲後,金農沒有回家鄉,

而是選擇了長居揚州。

商業發達、五方雜處的大都市,

有才、畫工好的才子有很多,

為了在競爭中糊口生存下去的機會,

金農不得不在創新中找尋自己存在的價值。

高士圖

就在這種生計所迫的環境中,

金農就創造出了一種醇厚雅逸、

獨屬於他自己的書畫風格,

開拓了我國書畫的新境界。

金農 達摩老祖

雖然,金農才氣淩雲,名列揚州八怪之首,

卻不善經營,家道因此衰落。

故時常陷入乞食僧舍,或閉門自饑的窘境,

在食不果腹的時候

也不得不依賴販古董、抄佛經,

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

也曾托朋友袁枚,求寫彩燈。

金農中年喪妻,無子,惟有一女,

晚年的他生活頗為淒涼,

用他自己的話概括就是:

“餘自先室捐逝,潔身獨處,

舊蓄一啞妾,又複遣去。

今客遊廣陵,寄食僧廚,積歲清齋,

日以菜羹作供,其中滋味亦覺不薄。

寫經之餘,畫佛為事,

七十衰翁,非求福禔,

但願享此太平,飽看江南諸寺門前山色耳!”

金農《自畫像》軸,紙本,墨筆,縱131.3cm ,橫59.1cm

上面這幅圖是金農73歲時的自畫像。

畫中老者身著布衣,持杖側身而立,

姿態篤定,神情超然。

其頭部畫法較為寫實,具有肖像畫的特徵,

濃密的長髯,細細的髮辮,矍爍的雙目,

真實傳神地描繪出金農本人

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徵。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九月,

一代才子歿于揚州三生庵僧舍,時年77歲。

于金農來說,畫畫不僅是一種喜歡,

也成了“乞米”的手段,

而就是這種“和蔥和蒜賣街頭”的書畫生涯,

也使他成為“揚州八怪”中的主將,

為書畫史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

4100幅西方油畫大師高清圖庫;3800幅、56G專業級高清古代繪畫圖庫;27G高清歷代經典書法U盤▼點擊“閱讀原文”一鍵搶購U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