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蔣雯麗開啟了張魯一的事業線,但他最感激的還是這位女老師

很多人因為電視劇《紅色》, 迷上了演員張魯一。

還有很多人, 因為電視劇《麻雀》封他為新一代老幹部代言人。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但, 真正促成張魯一成為一名演員、一名電視劇演員的卻是兩個女人——

一位是影響了他一生的女老師, 一位則是改變他事業軌跡的女演員——蔣雯麗。

如他自己所說, 很多事他都是誤打誤撞地做出了選擇。 本來想做律師, 結果複讀一年, 聽人勸考上了中戲導演系, “一臉懵圈地進了大學後, 又搞不懂自己每天在學些什麼, 也不知道老師在教什麼。 ”直到走出校園才終於對演戲有了興趣。 本來只是個話劇演員, 因為蔣雯麗一句話又去演了電視劇。 就算是那部讓他贏得了眾多迷妹的電視劇《紅色》, 也曾差點與他擦肩而過, 原因就是——他太愛耍帥。

接受新京報的採訪中, 記者無意一句“你年輕的時候”, 把張魯一驚得從化妝椅上躥了起來。

不過張魯一的很多行事作風確實超出了他的年齡。 比如, 他不喜歡手機, 反而更喜歡用紙和筆。 “生活中, 我看到和聽到有感觸的事情, 都也會隨手記下來, 習慣寫在紙上。 ”

半個月改變人生

本想做律師, 複讀跑偏考上了中戲

高考那年, 張魯一本是一門心思想學法律當律師的。

“我想考政法大學, 第一年因為差幾分沒考上, 所以又複讀了一年。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是張魯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他說, 自己最後考了中戲導演系也都是“機緣巧合”。 “說機緣巧合或是誤打誤撞都很貼切, 這還是我第一次跟別人說起這個事情。 特別要感謝一個人, 她叫鈕心慈, 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 是中戲表演系的一位老師, 帶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 現在也還在不停地做著跟表演相關的工作。 ”

作為中央戲劇學院教授, 音樂劇班的創始人, 鈕心慈老師曾培育了眾多的中戲學生, 田沁鑫、任鳴、孫紅雷等都是她的學生

當時正在複讀的張魯一, 對演藝這一行知之甚少。 有人向他提議要不要試試去考中戲, “我當時就去找到了鈕心慈老師, 她用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 教我朗誦、單人或集體小品如何去創作、影評如何去寫, 給我推開了這扇門。 ”也正是利用了這短短的半個月, 張魯一通過了專業考試。

不過真正讓他下定決心, 志願填報中央戲劇學院, 是在拿到文考通知書後。 “戲劇學院的教學最好的地方就是, 導演系和表演系的課程基本是一樣的, 只是少了一些聲樂課程, 多了導演的專業課程。 而選擇導演系, 也是聽了鈕心慈老師的建議, 她覺得上導演系可以兩邊知識都學到。 ”

舞臺激發表演欲

蔣雯麗領他上螢屏,起初他是拒絕的

就像考中戲一樣,做很多事張魯一都是後知後覺的。

真正對導演、演戲有了興趣,並開始瞭解時,張魯一已經從中戲畢業了,“我覺得我是離開學校工作之後,才在一個又一個的實踐過程中接觸了不同的導演,包括創作團隊,慢慢地感受到了什麼是表演、什麼是導演。”

張魯一最先接觸的是話劇舞臺,“從中戲畢業的,出來後的第一條路基本都是去演話劇,能演影視劇的機會很少。再說我學的畢竟是導演系,還有那麼多表演系同學排在我前面呢。”

話劇《和空姐同居的日子》

話劇《建築大師》工作照

從2003年開始,到2010年期間,張魯一先後出演了《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建築大師》《豔遇》《琥珀》等多部話劇。直到現在他還是會不時地參演一些話劇,在去年舉行的烏鎮戲劇節上,張魯一參演的特邀劇碼《大雞》,在開票當天7分鐘內所有場次全部售罄。

張魯一和蔣雯麗合作話劇《櫻桃園》

而從舞臺到螢屏,改變張魯一事業線的則是——蔣雯麗。

“2004年,我在排練話劇《櫻桃園》,那也是我第一次和雯麗姐在舞臺上合作。她之後要拍攝一部電視劇,覺得有一個角色很適合我,問我願不願意試試。”因為和之後的一部話劇演出時間正好衝突,張魯一婉拒了。“結果電視劇的拍攝時間延期了,正好我有空。”這部《玉卿嫂》,成為了張魯一的電視劇處女作。

《玉卿嫂》中二人有不少對手戲

入戲太深難自拔

從愣頭青到戲癡,他被吐槽太古怪

雖然正式出道時間晚,但張魯一覺得自己運氣很好,“老天給了我好運,讓我在最初接觸表演的時候,就碰到了很多優秀的前輩。他們對角色、對這個行業的創作態度,讓我能夠一直堅持著從他們身上學到的那些東西,直到現在。”

不過,從話劇到影視劇的表演轉換,確實曾讓張魯一有些不適應,“因為兩者的表演方式完全不同,剛開始沒經驗,就愣了吧唧去演了,還好就像我說的,總是能碰到貴人。雯麗姐就幫了我很多,告訴我怎麼去處理每一段戲每一場表演。

當時潘虹老師演我媽媽,所以很多母子戲她都會教我該怎麼處理。”

曾經一度,為了讓自己儘快進入角色,即便是在戲外,張魯一也會把自己調整成角色的狀態,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出戲更難。

△之後蔣雯麗還與張魯一又合作了《娘要嫁人》和《女人幫》

“多年前,每次拍完戲回去可能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慢慢地恢復到自己的生活中來。倒不是每一部,特別複雜或者很糾結的角色會這樣。”

讓他記憶深刻的是在拍《亂世書香》的時候,“那個角色到後來變得很苛刻,說話、做事都特別的嚴苛,對別人的態度也不是很好。當時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覺得我那段時間很古怪。”

《亂世書香》劇照

△說起來,張魯一也真的沒少和陶虹合作。

不過,如今他已經能夠很好地區分開角色和生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身邊的人習慣了。

表演標準被打碎

一個鏡頭拍半天,王凱都跟著鬱悶了

更多人認識張魯一則是通過電視劇《紅色》。當年《紅色》選角時,張魯一因為愛耍帥,導演差點沒用他。結果他背著個包去上海體驗生活了一個月,一有想法就給導演打電話溝通。

△最終,一個北京小夥子,變成了《紅色》中那個連說話的語氣詞都帶著一股子吳儂腔調的上海人。

但問起他每次為角色做的準備,他卻不願意多說,“這些所謂的準備,是我最不願意去講的,因為觀眾最終看到的就是結果。就像我們現在正在拍的戲,叫《這個世界不看臉》。我會覺得可以做到更完善,所以經常在結束拍攝後拉著導演、編劇開會討論。哪怕是十二點收工,我們還是會討論到半夜三點。”

不過最近,張魯一陷入了迷茫期,“罪魁禍首”是他主演的新片《嫌疑人X的獻身》的導演蘇有朋。“拍完以後我就迷茫了,覺得自己的表演到頭了。因為我覺得我對表演的標準被打碎了,成功地被蘇有朋導演打碎了。”而打碎的手段就是————“蘇有朋對於表演一絲不苟的要求。”

說起導演的嚴苛,張魯一咽了咽口水:“有一次我們從中午拍到夜裡十二點,不是一場戲,只是一個鏡頭。”那是一場監獄中,張魯一和王凱的對手戲,就差最後一個鏡頭。“拍到最後,都不是崩潰了,而是麻木。有時候他(蘇有朋)覺得還不錯,我覺得還不夠好,有的我覺得還可以,他又覺得還差一點點。很大的成分變成了自己在跟自己較勁。”痛苦的不止張魯一一個人,王凱也一直待在片場。“我把自己關在帳篷裡,他(王凱)則搬個椅子坐在旁邊,誰都不說話。後來我跟他說:‘咱倆都是挺開朗的人,怎麼被這個戲弄得這麼鬱悶呢’。”

以下是粉絲最愛的問答環節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張魯一:第一是不希望我的工作會影響到我的生活,第二個是我更希望用作品、角色去和觀眾交流,不想把自己的這些東西作為娛樂的資本。有時候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不太會表達。

Q: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你,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困擾嗎?

張魯一:不會,我覺得能給他們的生活帶去一點茶餘飯後可以聊的東西挺好的。另外就是還是要承擔這份責任,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還是應該給大家帶來積極正面的東西,所以還是要去塑造好每一個角色,讓大家開心。

Q:自己會做飯嗎?最拿手的菜是什麼?

張魯一:上海菜吧,拍《紅色》之前學過。

張魯一:是的。

Q:為什麼熱衷於穿哈倫褲?

張魯一:舒服。

Q:什麼時候開始上B站的,一般會看粉絲做的剪輯嗎?

張魯一:因為《紅色》在B站,所以那個時候去上的B站。有什麼看什麼嘍。

舞臺激發表演欲

蔣雯麗領他上螢屏,起初他是拒絕的

就像考中戲一樣,做很多事張魯一都是後知後覺的。

真正對導演、演戲有了興趣,並開始瞭解時,張魯一已經從中戲畢業了,“我覺得我是離開學校工作之後,才在一個又一個的實踐過程中接觸了不同的導演,包括創作團隊,慢慢地感受到了什麼是表演、什麼是導演。”

張魯一最先接觸的是話劇舞臺,“從中戲畢業的,出來後的第一條路基本都是去演話劇,能演影視劇的機會很少。再說我學的畢竟是導演系,還有那麼多表演系同學排在我前面呢。”

話劇《和空姐同居的日子》

話劇《建築大師》工作照

從2003年開始,到2010年期間,張魯一先後出演了《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建築大師》《豔遇》《琥珀》等多部話劇。直到現在他還是會不時地參演一些話劇,在去年舉行的烏鎮戲劇節上,張魯一參演的特邀劇碼《大雞》,在開票當天7分鐘內所有場次全部售罄。

張魯一和蔣雯麗合作話劇《櫻桃園》

而從舞臺到螢屏,改變張魯一事業線的則是——蔣雯麗。

“2004年,我在排練話劇《櫻桃園》,那也是我第一次和雯麗姐在舞臺上合作。她之後要拍攝一部電視劇,覺得有一個角色很適合我,問我願不願意試試。”因為和之後的一部話劇演出時間正好衝突,張魯一婉拒了。“結果電視劇的拍攝時間延期了,正好我有空。”這部《玉卿嫂》,成為了張魯一的電視劇處女作。

《玉卿嫂》中二人有不少對手戲

入戲太深難自拔

從愣頭青到戲癡,他被吐槽太古怪

雖然正式出道時間晚,但張魯一覺得自己運氣很好,“老天給了我好運,讓我在最初接觸表演的時候,就碰到了很多優秀的前輩。他們對角色、對這個行業的創作態度,讓我能夠一直堅持著從他們身上學到的那些東西,直到現在。”

不過,從話劇到影視劇的表演轉換,確實曾讓張魯一有些不適應,“因為兩者的表演方式完全不同,剛開始沒經驗,就愣了吧唧去演了,還好就像我說的,總是能碰到貴人。雯麗姐就幫了我很多,告訴我怎麼去處理每一段戲每一場表演。

當時潘虹老師演我媽媽,所以很多母子戲她都會教我該怎麼處理。”

曾經一度,為了讓自己儘快進入角色,即便是在戲外,張魯一也會把自己調整成角色的狀態,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出戲更難。

△之後蔣雯麗還與張魯一又合作了《娘要嫁人》和《女人幫》

“多年前,每次拍完戲回去可能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慢慢地恢復到自己的生活中來。倒不是每一部,特別複雜或者很糾結的角色會這樣。”

讓他記憶深刻的是在拍《亂世書香》的時候,“那個角色到後來變得很苛刻,說話、做事都特別的嚴苛,對別人的態度也不是很好。當時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覺得我那段時間很古怪。”

《亂世書香》劇照

△說起來,張魯一也真的沒少和陶虹合作。

不過,如今他已經能夠很好地區分開角色和生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身邊的人習慣了。

表演標準被打碎

一個鏡頭拍半天,王凱都跟著鬱悶了

更多人認識張魯一則是通過電視劇《紅色》。當年《紅色》選角時,張魯一因為愛耍帥,導演差點沒用他。結果他背著個包去上海體驗生活了一個月,一有想法就給導演打電話溝通。

△最終,一個北京小夥子,變成了《紅色》中那個連說話的語氣詞都帶著一股子吳儂腔調的上海人。

但問起他每次為角色做的準備,他卻不願意多說,“這些所謂的準備,是我最不願意去講的,因為觀眾最終看到的就是結果。就像我們現在正在拍的戲,叫《這個世界不看臉》。我會覺得可以做到更完善,所以經常在結束拍攝後拉著導演、編劇開會討論。哪怕是十二點收工,我們還是會討論到半夜三點。”

不過最近,張魯一陷入了迷茫期,“罪魁禍首”是他主演的新片《嫌疑人X的獻身》的導演蘇有朋。“拍完以後我就迷茫了,覺得自己的表演到頭了。因為我覺得我對表演的標準被打碎了,成功地被蘇有朋導演打碎了。”而打碎的手段就是————“蘇有朋對於表演一絲不苟的要求。”

說起導演的嚴苛,張魯一咽了咽口水:“有一次我們從中午拍到夜裡十二點,不是一場戲,只是一個鏡頭。”那是一場監獄中,張魯一和王凱的對手戲,就差最後一個鏡頭。“拍到最後,都不是崩潰了,而是麻木。有時候他(蘇有朋)覺得還不錯,我覺得還不夠好,有的我覺得還可以,他又覺得還差一點點。很大的成分變成了自己在跟自己較勁。”痛苦的不止張魯一一個人,王凱也一直待在片場。“我把自己關在帳篷裡,他(王凱)則搬個椅子坐在旁邊,誰都不說話。後來我跟他說:‘咱倆都是挺開朗的人,怎麼被這個戲弄得這麼鬱悶呢’。”

以下是粉絲最愛的問答環節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張魯一:第一是不希望我的工作會影響到我的生活,第二個是我更希望用作品、角色去和觀眾交流,不想把自己的這些東西作為娛樂的資本。有時候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不太會表達。

Q: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你,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困擾嗎?

張魯一:不會,我覺得能給他們的生活帶去一點茶餘飯後可以聊的東西挺好的。另外就是還是要承擔這份責任,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還是應該給大家帶來積極正面的東西,所以還是要去塑造好每一個角色,讓大家開心。

Q:自己會做飯嗎?最拿手的菜是什麼?

張魯一:上海菜吧,拍《紅色》之前學過。

張魯一:是的。

Q:為什麼熱衷於穿哈倫褲?

張魯一:舒服。

Q:什麼時候開始上B站的,一般會看粉絲做的剪輯嗎?

張魯一:因為《紅色》在B站,所以那個時候去上的B站。有什麼看什麼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