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今年為止最大的驚喜,真是一集比一集好看

魚叔每次發現一部冷門有趣的劇或電影, 都感覺中了六合彩一樣。

最近魚叔又挖到了寶。

一部超級有趣的迷你英劇——

都市傳說

它是Sky今年剛推出的一部喜劇。

豆瓣評分8.6。

第一季只有5集, 每集20分鐘。

短小精悍, 一集一個人物, 一個故事。

每集中的主角, 都是一個巨星。

但劇中所展現的, 並非是他們作為巨星的一面, 而是關於他們的八卦。

換句話, 你看的不是正史, 而是赤裸裸的野史。

但是, 這種野史在滿足觀眾好奇心的同時, 往往也帶來爭議。

事實上, 本劇原來有6集。

但其中有一集中, 約瑟夫·菲恩斯飾演MJ。 最後因為MJ的家人抗議, 這一集被電視臺給刪掉了。

看吧, 野史有風險, 能看就快看啊!

本劇的陣容十分強大, 喜歡看英劇的魚友, 絕對看裡面每個人都眼熟。

《權力與遊戲》中的小剝皮, 《哈利·波特》中的羅恩, 小指頭等等。

這些巨星的故事, 離奇到充滿傳奇色彩;

所以劇名為「都市傳說」, 再合適不過。

第一集, 講述鮑勃·狄倫的故事。

去年鮑勃·狄倫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也算應景。

這一集的標題是《敲開天堂的門》, 對應的是他的那首歌。

1993年8月, 鮑勃·狄倫去倫敦拜訪朋友戴夫。

那時候, 他的地位很尷尬, 既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樣受歡迎, 更不像現在這樣被捧上神壇。

所以在從機場出來的時候,年輕的安檢小姑娘都沒認出他。

問他,你是從哪來的啊。

鮑勃說:

from nowhere to nowhere,it never ends.

從無名之地到無名之地,羈旅天涯。

這個回答,讓安檢小姑娘猝不及防。

真的好酷,逼格好高,niubility!

安檢小姑娘懷著崇敬的目光讓他過安檢了!

基本上,這一集全是這個有逼格的調調。

充斥著大量鮑勃·狄倫的歌詞,和他說過的話。

上了計程車,司機問他去哪。

鮑勃從口袋翻出朋友戴夫的住址,結果掏出的全是記錄他思緒的小紙條。

Chaos is a friend of mine.

混亂是我的朋友。

事實上,這是他在1965年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

下車再掏位址,又是一個小字條。

Not a word of goodbye, not even a note.

沒有一句再見,甚至連字條都不留。

這是《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中的歌詞。

好不容易來到戴夫家,女主人說戴夫外出了。

你沒看錯,飾演女主人的正是神劇《IT狂人》的女主角凱薩琳·帕金森。

看到這張臉,魚叔終於確定這是部喜劇了!

凱薩琳讓他進客廳等候,並客套地說,就當在自己家一樣。

結果鮑勃回答:

我也想,但在家的時候,我就想出來看看世界。

一個詩人兼歌手的日常對話,遠遠不是我等凡人可以接得上的。

他打開了戴夫的唱片機,放起了音樂。終於露出了陶醉的小微笑。

原來戴夫邀請他過來,就只是放幾首好聽的歌給他。

鮑勃在書架上找到了比利·李·萊利的原版唱片。

立馬就嗨起來了。

結果,等戴夫回家,兩人相見之後,一臉懵逼。

原來他走錯了門,找錯了人。

雖然這家也有一個戴夫,但並不是他要找的那個戴夫。

儘管如此,兩人還是進行了一系列超乎常人想像的對話。

鮑勃還反客為主,讓戴夫就當在自己家一樣。

關鍵是,這就是人家自己家啊。

當然,戴夫可是一眼就認出鮑勃·狄倫了。

粉絲見到偶像,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憋了一肚子問題想問。

但地球人都知道,鮑勃·狄倫回答問題很有一套,基本上答非所問,還能扯出人生,順帶懟回去。

看了這段,魚叔真的見識到了。

結果,兩人喝著茶,看著電視,到了深夜。

最後他允許戴夫問一個問題,但必須是沒被問過的。

戴夫也學會了鮑勃的這套思考方式,提問,你到底來我家幹嘛來了?

鮑勃說了事情經過,簡而言之就是三個字:迷路了。

但是最後總結得特別有哲理:

I came to see Dave,and Dave I saw.

我是來見戴夫的,而且我見到了

真是超級有逼格的回答呢!

戴夫想要鮑勃臨走前,在唱片上簽名。

這張唱片就是讓他聲名大噪的《放任自流的鮑勃·狄倫》,封面是他和自己當時的女友Suze Rotolo。

出了門,鮑勃就直奔機場了。

這境界,真的讓魚叔想到我國古人。

為了見朋友跋山涉水走了很遠的路,到了友人家門口,遠遠看一眼就夠了,都不用進去,轉身就回去。

因為情誼已經到了,意境已經圓滿了。

“在嗎”,以前的人過得真瀟灑。

第二集,是魚叔的最愛。

講述著名作家撒母耳·貝克特的故事。

貝克特的代表多《等待戈多》。

這一集的名字叫做《等待安德列》。

貝克特找了一個工頭,想建造一個鄉間小別墅。

這個工頭全程推脫,展示了拖延症的一萬個理由。

花式拖延大法,比如:

今天空氣潮濕,不宜開工。

那些山羊看著我,讓我無心工作。

甚至還說他現在站的地方,以前是海洋,生活著海豚。

海豚告訴他不宜工作。

這些藉口絕對清新脫俗。

作為拖稿大師的貝克特,表示服氣。

甚至覺得他們可以成為好朋友。

為了房子早日建好,貝克特志願做起了接送工頭兒子上下學的工作。

工頭的兒子叫安德列,雖然才12歲,但已經兩米多高。

作為一個巨型兒童,經常被同學嘲笑。

貝克特每天接送他上學放學,幫他擺平了嘲笑他的小孩。

一個是早熟的少年,一個是拖稿的老小孩,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安德列生日那天,貝克特送了他一份巴黎地圖。

“這樣你就永遠不會迷路了。”

最後的結局也很溫馨。貝克特的房子也建好了。安德列也終於可以去巴黎生活,最後成為一名有名的摔跤手。

讓魚叔最服氣的是,每集之間都有似有似無的聯繫。

第一集中,鮑勃·狄倫迷路,誤入陌生人的家。

這一集中,貝克特就送給少年地圖,說希望你永遠不會再迷路。

當貝克特幫他複習功課的時候,講到希特勒建立納粹,是緣於自己是個糟糕的畫家。

而第三集,就是講述希特勒年輕時候的故事。

18歲的阿道夫·希特勒,非常努力地想進入藝術學校。

但怎奈才華有限,被老師說是失敗者。

不僅在繪畫方面沒有天賦,始終沒有進展。

在交友方面,也不順利。

因為他性格極差,只有古斯特一個朋友。

還通過誹謗,讓古斯特遠離其他朋友。

沒錯,你可能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假希特勒。

這裡的希特勒懷揣著藝術夢想,易怒,小氣,愛幻想,孤獨,自信到自負;

對身邊的一切充滿了可怕的控制欲。

面對喜歡的女孩,說不出話。

還美其名曰,非凡之人的愛,無需說話。

當他唯一的朋友離開的時候,他終於說出了“求你了”這樣的話。

這樣的希特勒,你應該沒見過吧。

在之後的幾集中,還有不少世界名人的八卦。

比如,英國演員加里·格蘭特和美國演員蒂莫西·利瑞一起嗑藥啊等等。

這些小故事當中,當然有改編的成分,要不然也不會被說成“都市傳說”。

但是,很多細節卻是真的。

比如,貝克特與巨型少年說“出生是唯一的原罪,其他的都只是裝飾。”

他在自己的打字機上貼著“dance first,think later."

這些都是他本人說過的話。

如果你瞭解得足夠多,看這部劇的過程中會充滿樂趣,編劇把名人的個人性格和言語通過各種細節都體現了出來。

對於不懂其中典故的人,也能有不少收穫。

總之,這些經過演繹的名人軼事,不論真假,總能教會你一些人生的智慧。

又是看劇學做人系列啊。

必須強調。

這部劇實在是太有趣了,絕對不要錯過。

想看的魚友,a站、b站有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更不像現在這樣被捧上神壇。

所以在從機場出來的時候,年輕的安檢小姑娘都沒認出他。

問他,你是從哪來的啊。

鮑勃說:

from nowhere to nowhere,it never ends.

從無名之地到無名之地,羈旅天涯。

這個回答,讓安檢小姑娘猝不及防。

真的好酷,逼格好高,niubility!

安檢小姑娘懷著崇敬的目光讓他過安檢了!

基本上,這一集全是這個有逼格的調調。

充斥著大量鮑勃·狄倫的歌詞,和他說過的話。

上了計程車,司機問他去哪。

鮑勃從口袋翻出朋友戴夫的住址,結果掏出的全是記錄他思緒的小紙條。

Chaos is a friend of mine.

混亂是我的朋友。

事實上,這是他在1965年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

下車再掏位址,又是一個小字條。

Not a word of goodbye, not even a note.

沒有一句再見,甚至連字條都不留。

這是《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中的歌詞。

好不容易來到戴夫家,女主人說戴夫外出了。

你沒看錯,飾演女主人的正是神劇《IT狂人》的女主角凱薩琳·帕金森。

看到這張臉,魚叔終於確定這是部喜劇了!

凱薩琳讓他進客廳等候,並客套地說,就當在自己家一樣。

結果鮑勃回答:

我也想,但在家的時候,我就想出來看看世界。

一個詩人兼歌手的日常對話,遠遠不是我等凡人可以接得上的。

他打開了戴夫的唱片機,放起了音樂。終於露出了陶醉的小微笑。

原來戴夫邀請他過來,就只是放幾首好聽的歌給他。

鮑勃在書架上找到了比利·李·萊利的原版唱片。

立馬就嗨起來了。

結果,等戴夫回家,兩人相見之後,一臉懵逼。

原來他走錯了門,找錯了人。

雖然這家也有一個戴夫,但並不是他要找的那個戴夫。

儘管如此,兩人還是進行了一系列超乎常人想像的對話。

鮑勃還反客為主,讓戴夫就當在自己家一樣。

關鍵是,這就是人家自己家啊。

當然,戴夫可是一眼就認出鮑勃·狄倫了。

粉絲見到偶像,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憋了一肚子問題想問。

但地球人都知道,鮑勃·狄倫回答問題很有一套,基本上答非所問,還能扯出人生,順帶懟回去。

看了這段,魚叔真的見識到了。

結果,兩人喝著茶,看著電視,到了深夜。

最後他允許戴夫問一個問題,但必須是沒被問過的。

戴夫也學會了鮑勃的這套思考方式,提問,你到底來我家幹嘛來了?

鮑勃說了事情經過,簡而言之就是三個字:迷路了。

但是最後總結得特別有哲理:

I came to see Dave,and Dave I saw.

我是來見戴夫的,而且我見到了

真是超級有逼格的回答呢!

戴夫想要鮑勃臨走前,在唱片上簽名。

這張唱片就是讓他聲名大噪的《放任自流的鮑勃·狄倫》,封面是他和自己當時的女友Suze Rotolo。

出了門,鮑勃就直奔機場了。

這境界,真的讓魚叔想到我國古人。

為了見朋友跋山涉水走了很遠的路,到了友人家門口,遠遠看一眼就夠了,都不用進去,轉身就回去。

因為情誼已經到了,意境已經圓滿了。

“在嗎”,以前的人過得真瀟灑。

第二集,是魚叔的最愛。

講述著名作家撒母耳·貝克特的故事。

貝克特的代表多《等待戈多》。

這一集的名字叫做《等待安德列》。

貝克特找了一個工頭,想建造一個鄉間小別墅。

這個工頭全程推脫,展示了拖延症的一萬個理由。

花式拖延大法,比如:

今天空氣潮濕,不宜開工。

那些山羊看著我,讓我無心工作。

甚至還說他現在站的地方,以前是海洋,生活著海豚。

海豚告訴他不宜工作。

這些藉口絕對清新脫俗。

作為拖稿大師的貝克特,表示服氣。

甚至覺得他們可以成為好朋友。

為了房子早日建好,貝克特志願做起了接送工頭兒子上下學的工作。

工頭的兒子叫安德列,雖然才12歲,但已經兩米多高。

作為一個巨型兒童,經常被同學嘲笑。

貝克特每天接送他上學放學,幫他擺平了嘲笑他的小孩。

一個是早熟的少年,一個是拖稿的老小孩,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安德列生日那天,貝克特送了他一份巴黎地圖。

“這樣你就永遠不會迷路了。”

最後的結局也很溫馨。貝克特的房子也建好了。安德列也終於可以去巴黎生活,最後成為一名有名的摔跤手。

讓魚叔最服氣的是,每集之間都有似有似無的聯繫。

第一集中,鮑勃·狄倫迷路,誤入陌生人的家。

這一集中,貝克特就送給少年地圖,說希望你永遠不會再迷路。

當貝克特幫他複習功課的時候,講到希特勒建立納粹,是緣於自己是個糟糕的畫家。

而第三集,就是講述希特勒年輕時候的故事。

18歲的阿道夫·希特勒,非常努力地想進入藝術學校。

但怎奈才華有限,被老師說是失敗者。

不僅在繪畫方面沒有天賦,始終沒有進展。

在交友方面,也不順利。

因為他性格極差,只有古斯特一個朋友。

還通過誹謗,讓古斯特遠離其他朋友。

沒錯,你可能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假希特勒。

這裡的希特勒懷揣著藝術夢想,易怒,小氣,愛幻想,孤獨,自信到自負;

對身邊的一切充滿了可怕的控制欲。

面對喜歡的女孩,說不出話。

還美其名曰,非凡之人的愛,無需說話。

當他唯一的朋友離開的時候,他終於說出了“求你了”這樣的話。

這樣的希特勒,你應該沒見過吧。

在之後的幾集中,還有不少世界名人的八卦。

比如,英國演員加里·格蘭特和美國演員蒂莫西·利瑞一起嗑藥啊等等。

這些小故事當中,當然有改編的成分,要不然也不會被說成“都市傳說”。

但是,很多細節卻是真的。

比如,貝克特與巨型少年說“出生是唯一的原罪,其他的都只是裝飾。”

他在自己的打字機上貼著“dance first,think later."

這些都是他本人說過的話。

如果你瞭解得足夠多,看這部劇的過程中會充滿樂趣,編劇把名人的個人性格和言語通過各種細節都體現了出來。

對於不懂其中典故的人,也能有不少收穫。

總之,這些經過演繹的名人軼事,不論真假,總能教會你一些人生的智慧。

又是看劇學做人系列啊。

必須強調。

這部劇實在是太有趣了,絕對不要錯過。

想看的魚友,a站、b站有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