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王石到默克爾,為何名人愛古典?

作者:李雋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2016年8月28日晚上, 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第一大個人股東劉元生到深圳音樂廳聆聽深圳交響樂團演出, 王劉二人聆聽的正是俄羅斯作曲家裡姆斯基·克薩科夫的《天方夜譚》,

最後樂章描述的場景是“巴格達的節慶, 海洋, 辛巴達的船撞上立有銅像的峭壁”。 萬科管理層和寶能系之爭, 最終是寶能系受到監管層懲罰;而保險資金甚至被冠以“妖精”之名。

而姚振華旗下寶能系,

借助保險資金、資管計畫等各種杠杆, 一度在股權爭奪戰中佔據上風;不過最終寶能系就猶如《天方夜譚》當中撞上石頭的船, 王劉二人共赴音樂會, 似乎早已經預示了萬科股權之爭事件最後的結局。 “辛巴達的船撞上立有銅像的峭壁”進入最高潮的時候, 王石舉起手機, 拍下驚心動魄管弦樂齊奏;樂隊發出一聲巨響後, 暗示著辛巴達的船撞到了岩石上, 沉沒在茫茫大海中。

其實不僅僅是王石, 企業家當中, 包括馬蔚華、周鴻禕、約伯斯都是音樂愛好者;金融銀行家如我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歐洲央行前行長特裡謝也是;政治家, 戴安娜、柴契爾夫人、默克爾等等都是知名的古典音樂樂迷。 為什麼這些企業家、央行行長、政治家都如此熱愛古典音樂?或許答案在於古典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

也是一種重要的國際思維, 這也可能成為國際合作、企業合作的“潤滑劑”。

企業家政治家最愛古典

此前筆者見到王石出席音樂會, 還包括2009年芝加哥交響樂團在香港藝術節的演出;其實不僅僅王石喜歡古典音樂, 在當今世界政要和企業家當中, 喜歡古典音樂的並不屬於少數。

企業家裡面, 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就曾經告知筆者, 喜歡看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和韓國指揮家鄭明勳的演出, 跟上海交響樂團名譽音樂總監陳燮陽也有很深的友誼;而360董事長周鴻禕, 更是知名的音響發燒友, 蘋果已故創始人約伯斯則是黑膠唱片狂熱的愛好者。

而在政府部門,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是知名的大樂迷, 多次在北京出席瓦格納樂劇的演出, 當年《尼伯龍根指環》在北京演出全劇, 周小川都有出席。 說起央行行長, 愛古典的可不止是周小川;歐洲央行前行長特裡謝就曾公開表示, 很喜歡到法蘭克福兩個歌劇院看演出,

而新歌劇院剛好就在歐洲央行總部大樓旁邊;2011年10月19日, 歐洲央行在法蘭克福老歌劇院為特裡謝行長離任舉行盛大告別儀式。

國外名人政要, 同樣喜歡古典音樂的代表, 就有英國已故王妃戴安娜,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行星組曲》裡面的“木星——快樂之神”段落, 是已故王妃戴安娜最喜歡的音樂, 在她的葬禮上也有演出;查理斯王子和戴安娜也多次出席倫敦柯文特花園歌劇院的演出, 在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主演的《奧賽羅》謝幕過程中, 留下了戴妃生前快樂的笑容, 而柴契爾夫人則同樣是知名的歌劇迷。

現任各國領導人當中最著名的大樂迷,當屬德國總理默克爾了,柏林愛樂大廳裡面,經常出現默克爾的身影,而近日漢堡易北河音樂廳開幕演出,默克爾也有親自出席;今年9月即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的歌劇《阿依達》,是由米蘭斯卡拉劇院製作的版本,默克爾正是在斯卡拉歌劇院觀看了這個製作的演出。在默克爾贈送給外國政要的禮物當中,唱片是常見的一種,其中包括了富特文格勒指揮的貝多芬交響曲。

古典音樂:從共同語言到國際思維

為什麼這些企業家和政治家如此喜歡古典音樂?很關鍵的一點,是音樂本身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而聽古典音樂,則可以很好的培養國際思維。對政治家、企業家而言,古典音樂是一種國際思維的標誌,無論說什麼語言,都可以在貝多芬的交響曲當中找到共鳴,而貝多芬音樂中的精神,不僅僅屬於德國、奧地利,而是屬於全世界。

人類社會發展一日千里,但人本身的變化確實非常緩慢,其實除了吃飽穿暖之外,我們千百年來同樣需要各種精神滿足。古典音樂正是反映人性中的永恆元素的一面鏡子,大自然、愛情、友誼等等都是古典音樂中最常見的主題。只要人類存在,正如小提琴家帕爾曼(Perlman)所說,人類響起的最後一個聲音,一定是莫札特的一段旋律。

而就標題音樂而言,其實是李斯特以後才真正出現的,在浪漫主義中後期的作品當中非常常見。標題音樂有著明確表達的內容,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當然就是法國作曲家伯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其中每個樂章都有明確表達的故事情節。欣賞這一類作品按照欣賞《梁祝》《黃河》的方法,閱讀作曲家自己的注釋,當然相當重要了。

無論哪種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在聆聽標題音樂的時候,都可以明確感受到標題的含義,尤其是身臨其境的時候;我們多數人都不懂捷克語,但如果你到了布拉格,在這個歐洲最美首都看到伏爾塔瓦河,如畫一般的童話美景,再聽聽斯美塔那《我的祖國》當中的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其實都有很類似的感受,人們對音樂的感受和快樂,不會因為語言文化背景而受到限制。

在杭州G20峰會文藝演出當中,各國領導人都共同欣賞古典音樂,其實這也是因為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在這裡大家可以得到更多的共鳴。而這次演出當中點睛之作,芭蕾舞《天鵝湖》則代表著人類創作芭蕾音樂的巔峰;在當今各國貿易文化政治衝突可能加劇之際,貝多芬《歡樂頌》當中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更有著特別的意義。

部分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貝多芬逝世190周年,我們要如何紀念?

把拉赫弄成勃拉姆斯,樂迷接受蘇柏軒麼?

地緣政治緊張之時,音樂把亞洲青年團結起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現任各國領導人當中最著名的大樂迷,當屬德國總理默克爾了,柏林愛樂大廳裡面,經常出現默克爾的身影,而近日漢堡易北河音樂廳開幕演出,默克爾也有親自出席;今年9月即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的歌劇《阿依達》,是由米蘭斯卡拉劇院製作的版本,默克爾正是在斯卡拉歌劇院觀看了這個製作的演出。在默克爾贈送給外國政要的禮物當中,唱片是常見的一種,其中包括了富特文格勒指揮的貝多芬交響曲。

古典音樂:從共同語言到國際思維

為什麼這些企業家和政治家如此喜歡古典音樂?很關鍵的一點,是音樂本身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而聽古典音樂,則可以很好的培養國際思維。對政治家、企業家而言,古典音樂是一種國際思維的標誌,無論說什麼語言,都可以在貝多芬的交響曲當中找到共鳴,而貝多芬音樂中的精神,不僅僅屬於德國、奧地利,而是屬於全世界。

人類社會發展一日千里,但人本身的變化確實非常緩慢,其實除了吃飽穿暖之外,我們千百年來同樣需要各種精神滿足。古典音樂正是反映人性中的永恆元素的一面鏡子,大自然、愛情、友誼等等都是古典音樂中最常見的主題。只要人類存在,正如小提琴家帕爾曼(Perlman)所說,人類響起的最後一個聲音,一定是莫札特的一段旋律。

而就標題音樂而言,其實是李斯特以後才真正出現的,在浪漫主義中後期的作品當中非常常見。標題音樂有著明確表達的內容,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當然就是法國作曲家伯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其中每個樂章都有明確表達的故事情節。欣賞這一類作品按照欣賞《梁祝》《黃河》的方法,閱讀作曲家自己的注釋,當然相當重要了。

無論哪種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在聆聽標題音樂的時候,都可以明確感受到標題的含義,尤其是身臨其境的時候;我們多數人都不懂捷克語,但如果你到了布拉格,在這個歐洲最美首都看到伏爾塔瓦河,如畫一般的童話美景,再聽聽斯美塔那《我的祖國》當中的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其實都有很類似的感受,人們對音樂的感受和快樂,不會因為語言文化背景而受到限制。

在杭州G20峰會文藝演出當中,各國領導人都共同欣賞古典音樂,其實這也是因為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在這裡大家可以得到更多的共鳴。而這次演出當中點睛之作,芭蕾舞《天鵝湖》則代表著人類創作芭蕾音樂的巔峰;在當今各國貿易文化政治衝突可能加劇之際,貝多芬《歡樂頌》當中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更有著特別的意義。

部分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貝多芬逝世190周年,我們要如何紀念?

把拉赫弄成勃拉姆斯,樂迷接受蘇柏軒麼?

地緣政治緊張之時,音樂把亞洲青年團結起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