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寧願裝瘋也不肯屈從叛國的宰相之子,最為傳奇的一代書法大師

寧願裝瘋也不肯屈從叛國的宰相之子, 最為傳奇的一代書法大師

羅振玉藏本 見《百爵齋藏名人法書》

在中國的發展史上, 朝代的更替是最為正常的一件事情,

在唐代與宋代之間有一個五代, 這個時期雖然存在的時間很短, 但是卻出了一位很有名氣和地位、水準的書法家, 似乎這五代的整個書法史就是為他一個人而譜寫的, 他就是書揚文化本期的男主角——楊凝式。

《夏熱帖》,

五代, 楊凝式書, 紙本, 手卷, 縱23.8cm, 橫33cm。

楊凝式(873-954)字景度、號癸巳人、希維居士、關西老農。 人謂楊風子。 其代表作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等。 《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行書, 為楊凝式為唐人繪畫所題的一段跋, 用筆、結體極類顏真卿的《爭座位帖》、《祭侄稿》, 渾厚凝重。

《神仙起居法》卷, 五代, 楊凝式書, 紙本, 手卷, 縱27cm, 橫21.2cm。

《夏熱帖》, 行草, 是楊凝式苦於夏天暑熱而作的 一通手劄, 似取法于顏真卿的《劉中使帖》和柳公權的《蒙詔帖》, 遒勁挺拔而又沉著痛快。

《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神仙起居法》, 草書,

內容是記敘古代醫學上的一種按摩法。 只有八行, 全篇初看粗頭爛服, 若不經意, 其實用筆時緩時疾, 一氣呵成, 顯示出其控制節奏韻律的高超技藝。 時而草書之中夾雜一些行書, 後人稱為“雨夾雪”, 此法始于顏真卿稿書, 到楊凝式一融會貫通, 使人望之已無跡可尋, 幾入化境。

韭花帖 清內府藏本 現藏於無錫博物院

但縱覽楊凝式的所有作品中, 其中最為精彩者當首推《韭花帖》。 《韭花帖》是楊凝式的一封信劄, 正文共五十三字。 其內容是說, 他午睡醒來之時, 感到腹味舒適, 此時恰逢有人饋贈用韭花做的食品, 覺得非常可口, 遂執筆表示謝意。 其原文大抵如下:

釋文:

晝寢乍興 輖饑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 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 伏惟鑒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狀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韭花帖》行楷書,墨蹟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凡七行,六十三字。通篇文字洋溢著作者輕鬆愉悅而又高昂的熱情,蕭散閒適的心境溢於言表。其書法更是令人稱絕。楊凝式“長於歌詩,善於筆劄”。這信手隨筆的書劄便成了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其實,我們先不說這件作品寫的怎麼樣,一提到這件作品,不得不說的就是他的同父異母的那些兄弟。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在傳世的作品中,韭花帖一共有三個版本,第一種是清代的內府藏本,就是乾隆經常把玩的版本,當然了,乾隆的大印絕對是不可缺少的。第二種也就是我們本期書揚文化要給大家推薦的版本,羅振玉舊藏本,羅振玉為了這件《韭花帖》還特意利用珂羅版編輯了《百爵齋藏名人法書》來送給朋友,可見羅振玉對於這件作品的喜愛。第三種版本就是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蹟大成》,今已佚,但是另外在臺灣“蘭千山館”藏有一本《韭花帖》,今寄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在所有的版本中,為什麼說只有羅振玉的是真跡呢?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晏所藏,有張晏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鑒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其實《韭花帖》還有一個很高級別的排名,這就如古時候人們在兵器譜上的排名一樣,《韭花帖》被稱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五。楊凝式的傳世作品中,風格多樣,根本不像一個人寫的作品,這充分說明了楊凝式在書法上的創造性,而這件《韭花帖》又被稱為是最得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法神韻。《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有著不可超越的地位,在“天下十大行書”的排名中,唯獨《韭花帖》是帶有很濃厚的王羲之的影子而進入這“十大行書”的排列之中的。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楊凝式,人謂楊風子,“瘋子”與“風子”有著決然的不同,前者側重於瘋癲,後者更是一種風雅的代稱,但這個人謂楊風子的楊凝式,確實一位真正的“瘋子”。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楊凝式其實是唐朝的一宰相的兒子,從小養尊處優,這樣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放蕩不羈。但是恰巧碰上亂世,楊凝式的父親為了讓家庭躲避風險,不得不將唐代的官印交予他人。當然這是楊凝式父親為了顧全全家的大局而做出的選擇,但是對於楊凝式而言深知這一切,但卻邁不過自己內心的愧疚,因而裝瘋賣傻,這才有了“風子”乃真“瘋子”的評價。

王羲之 蘭亭序

但也就是楊凝式的這種“瘋”反而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在朝代更替之際活了八十二歲,其實楊凝式的“瘋”要遠比同時期任何一個人都要聰明。

書揚文化開通一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韭花帖》行楷書,墨蹟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凡七行,六十三字。通篇文字洋溢著作者輕鬆愉悅而又高昂的熱情,蕭散閒適的心境溢於言表。其書法更是令人稱絕。楊凝式“長於歌詩,善於筆劄”。這信手隨筆的書劄便成了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其實,我們先不說這件作品寫的怎麼樣,一提到這件作品,不得不說的就是他的同父異母的那些兄弟。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在傳世的作品中,韭花帖一共有三個版本,第一種是清代的內府藏本,就是乾隆經常把玩的版本,當然了,乾隆的大印絕對是不可缺少的。第二種也就是我們本期書揚文化要給大家推薦的版本,羅振玉舊藏本,羅振玉為了這件《韭花帖》還特意利用珂羅版編輯了《百爵齋藏名人法書》來送給朋友,可見羅振玉對於這件作品的喜愛。第三種版本就是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蹟大成》,今已佚,但是另外在臺灣“蘭千山館”藏有一本《韭花帖》,今寄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在所有的版本中,為什麼說只有羅振玉的是真跡呢?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晏所藏,有張晏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鑒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其實《韭花帖》還有一個很高級別的排名,這就如古時候人們在兵器譜上的排名一樣,《韭花帖》被稱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五。楊凝式的傳世作品中,風格多樣,根本不像一個人寫的作品,這充分說明了楊凝式在書法上的創造性,而這件《韭花帖》又被稱為是最得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法神韻。《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有著不可超越的地位,在“天下十大行書”的排名中,唯獨《韭花帖》是帶有很濃厚的王羲之的影子而進入這“十大行書”的排列之中的。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楊凝式,人謂楊風子,“瘋子”與“風子”有著決然的不同,前者側重於瘋癲,後者更是一種風雅的代稱,但這個人謂楊風子的楊凝式,確實一位真正的“瘋子”。

左為清內府收藏本,右為羅振玉版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楊凝式其實是唐朝的一宰相的兒子,從小養尊處優,這樣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放蕩不羈。但是恰巧碰上亂世,楊凝式的父親為了讓家庭躲避風險,不得不將唐代的官印交予他人。當然這是楊凝式父親為了顧全全家的大局而做出的選擇,但是對於楊凝式而言深知這一切,但卻邁不過自己內心的愧疚,因而裝瘋賣傻,這才有了“風子”乃真“瘋子”的評價。

王羲之 蘭亭序

但也就是楊凝式的這種“瘋”反而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在朝代更替之際活了八十二歲,其實楊凝式的“瘋”要遠比同時期任何一個人都要聰明。

書揚文化開通一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