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安潔科技收購標的疑點重重 主要客戶資料前後矛盾

中小板公司安潔科技於3月22日發佈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 計畫擬以每股30.22元的價格定向發行7875.58萬股股份, 外加102000萬元現金用於收購威博精密全部股權, 由此計算, 威博精密整體估值高達34億元, 相比該公司經審計淨資產3.96億元溢價30億元以上, 溢價率高達7.59倍。

支撐威博精密高估值的動力, 在於該公司預計未來業績的高速成長。 該公司原股東針對未來三年的淨利潤給出承諾:2017年到2019年實現的扣非後合併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3億元、4.2億元和5.3億元, 相比該公司2016年實現的2.06億元淨利潤增幅明顯。

然而, 如仔細分析威博精密的經營業績情況, 想實現上述業績承諾, 恐非易事。

未來業績實現有壓力

從重組報告披露的資訊來看, 威博精密主要業務為消費電子金屬精密結構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主要產品為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金屬精密外觀結構件, 如手機後蓋、卡托、按鍵、裝飾圈等。 以威博精密主要產品之一的卡托為例, 收購報告書預計威博精密在2021年通過銷售此類產品將實現113907.36萬元銷售收入, 若以該公司2016年卡托產品4.72元的單價計算(暫不考慮價格變動因素), 則意味著威博精密在2021年需要賣出2.41億個卡托產品。 收購報告書中, 公司還披露“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為了消化客戶的降價要求, 保證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 預測未來產品單價將有所下降”, 這意味著威博精密若要在2021年完成卡托產品113907.36萬元的銷售收入, 其實際所需銷售量很可能要比2.41億個多。 然而截止到2016年, 威博精密的卡托實際銷售量也不過僅僅只有7507萬個, 尚不足2021年所預期的最低目標的三分之一。

重要的是, 如以2.41億個卡托銷售量為基準, 則對應著2.41億部新手機, 相較收購報告書披露的“IDC資料顯示2016年全年, 中國市場智慧手機銷量共4.67億台”的表述, 意味著若以此資料為基準, 則威博精密的卡托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至少要達到50%以上, 這在有同類企業激烈競爭下, 實現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

如仔細分析收購報告書披露的威博精密經營和財務資料, 可發現其中還存在其它很多疑點, 非常值得關注。

前後矛盾的主要客戶

在安潔科技披露的收購報告書和威博精密審計報告中, 均詳細披露了前五名銷售客戶的資訊, 但是對比這兩組資料, 可以發現存在著很大差異。

其中針對第一大客戶“維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在收購報告書中披露的2016年度銷售額高達32259.4萬元, 但是在審計報告中披露的當年銷售額卻只有32077.39萬元, 兩組資料相差了182萬元;再如針對第四大客戶“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在收購報告書中披露的2016年度銷售額高達9132.69萬元, 但是在審計報告中披露的當年銷售額卻只有7326.51萬元, 兩組資料相差了1806.18萬元。

僅針對這兩家主要客戶2016年度的銷售金額, 收購報告書披露資料就比審計報告就多出了近2千萬元, 這不由令人懷疑安潔科技是否在收購報告書中虛增了威博精密的銷售收入。

不止于此, 在正常的會計核算邏輯下, 如果針對這兩家大客戶的銷售資料存在差異, 勢必應當導致最終整體銷售收入資料也存在差異。 但事實上, 收購報告書和審計報告披露的威博精密2016年度銷售收入金額都是105284.65萬元, 不存在任何不一致現象。 這就非常令人懷疑, 安潔科技所披露的收購報告書涉及的威博精密財務資料, 只不過是按照“需要”人為拼湊出來的。

更何況, 2015年的銷售資料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收購報告書披露的2015年第一大客戶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對應的銷售金額多達21053.38萬元;但是審計報告卻披露該客戶對應的當年銷售僅為3274.43萬元, 即便考慮到同時針對“東莞市歐珀精密電子有限公司”銷售的17490.75萬元, 合計歸屬于歐珀移動母子公司的銷售額也不過才20765.18萬元, 相比收購報告書中披露的銷售金額還是少了300余萬元。

再如針對“維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收購報告書披露的2015年度銷售收入金額高達19256.89萬元, 但與此同時審計報告披露的銷售額卻只有17981.93萬元, 相差多達上千萬元。 此外還有針對大客戶“深圳市東方亮彩精密技術有限公司”, 收購報告書披露的銷售額高達1622.5萬元, 但與此同時, 審計報告披露的銷售額卻只有1550.49萬元。

與2016年銷售收入資料相似的是, 針對2015年度全年的銷售收入,在主要客戶銷售金額相差達上千萬元的條件下,收購報告書與審計報告披露的最終銷售總額仍然保持了驚人的一致,均為53360.41萬元,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從連續兩個年度的銷售資料對比來看,均體現出針對同一客戶的銷售金額,收購報告書所披露資料明顯要超過審計報告披露資料,這進一步加重了安潔科技在收購報告書中虛增威博精密銷售收入的質疑。

小客戶賒銷比例畸高

除主要客戶銷售資料不一致“硬傷”之外,威博精密的賒銷結算政策,也有不合常理之處。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的資料顯示,威博精密2016年末的應收賬款餘額多達31017.03萬元,相比2015年末的11834.68萬元大幅增長了162%;而威博精密2016年度銷售收入相比2015年增長了還不足100%,也即威博精密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明顯下降、賒銷力度增加明顯。

在正常的企業經營邏輯下,針對公司的重要客戶、保持長期合作關係的客戶,才會給予其更加寬鬆的結算政策,允許大客戶以更大比例的賒銷率提走產品。體現在財務資料上就是,針對主要客戶的應收賬款占同期銷售收入的比重,應當高於其他非重要客戶的同口徑資料。

但是威博精密卻並非如此,僅針對2016年的前兩大客戶“維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東莞市歐珀精密電子有限公司”的銷售金額分別高達32077.39萬元和26610.75萬元,合計占到威博精密銷售總收入的55.75%,然而在2016年末針對這兩家客戶的應收賬款年末餘額分別只有2399.34萬元和6539.9萬元,應收賬款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只有7.48%和24.58%。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威博精密針對其他客戶合計46596.51萬元的銷售收入,卻在2016年末形成了22044.79萬元的應收賬款,相當於銷售收入金額的47.38%,賒銷率明顯超過了前兩大客戶。

這就非常令人懷疑,威博精密通過財務操縱手段給予小客戶非常高的賒銷率,借此來拉動短期銷售增長。

神秘的子公司

根據收購報告書披露的資料顯示,惠州捷凱科技有限公司是威博精密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子產品、精密五金配件的設計開發、生產與銷售,但是這家公司並非是威博精密原始投資的子公司,而是在2016年10月也即威博精密被安潔科技收購前夕收購而來。捷凱科技原股東為自然人吳輝勝、陳瑞章和鄒衛東,在收購報告書披露的“報告期內威博精密的關聯交易情況”中,並未披露這宗收購屬於關聯交易範疇,由此推斷這宗收購應當是一般商業行為。但是從威博精密收購捷凱科技細節資料來看,卻又可以發現這宗收購卻非比尋常。

根據相關資訊披露,捷凱科技原股東將其持有的捷凱科技全部股權以800萬元的對價轉讓給威博精密,轉讓價格參考了捷凱科技2016年9月底經審計的淨資產751.45萬元協商定價,由此來看,威博精密所付出的溢價並不高,但是捷凱科技的盈利能力卻非常出眾。

捷凱科技僅在2016年11~12月間實現的營業收入金額就高達1648.68萬元,實現的淨利潤更多達622.24萬元;而且截至2016年末的淨資產已經增長到1713.37萬元,對比該公司9月末的淨資產,可以計算出該公司第4季度總共實現淨利潤961.92萬元,進而意味著僅在10月份當月,捷凱科技就實現了339.68萬元淨利潤。

這對於一家註冊資本僅為500萬元、被收購時淨資產尚不足千萬元規模的公司而言,每月數百萬淨利潤堪稱是一個“金娃娃”。試想,在正常的商業背景下,一家每月盈利數百萬元、一個季度就賺到近千萬元的公司,可能會被以800萬元的價格對外出售嗎?因此,這宗收購交易的對價其實並不公允,收購行為也很可能並非是一般商業行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威博精密針對捷凱科技的收購很可能是關聯交易的範疇,但是對此,收購報告書中並未將其作為關聯收購進行披露。

事實上,捷凱科技的盈利能力本身也令人驚訝,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的資訊,該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則在2016年11~12月間實現的淨利潤622.24萬元,就對應著829.65萬元的稅前利潤;而同期該公司的銷售收入也不過才1648.68萬元,銷售利潤率超過了50%,這對於一家從事電子產品、精密五金配件生產的傳統行業而言,實在高得離譜。與之相比,主營業務相似的威博精密母公司及另外一家子公司威博工藝,2016年度的銷售利潤分別僅為21.06%和15.84%,相比捷凱科技差了很多。

然而,對於捷凱科技的超高盈利能力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對此,收購報告書中並未作出更多的說明。

證券市場紅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針對2015年度全年的銷售收入,在主要客戶銷售金額相差達上千萬元的條件下,收購報告書與審計報告披露的最終銷售總額仍然保持了驚人的一致,均為53360.41萬元,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從連續兩個年度的銷售資料對比來看,均體現出針對同一客戶的銷售金額,收購報告書所披露資料明顯要超過審計報告披露資料,這進一步加重了安潔科技在收購報告書中虛增威博精密銷售收入的質疑。

小客戶賒銷比例畸高

除主要客戶銷售資料不一致“硬傷”之外,威博精密的賒銷結算政策,也有不合常理之處。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的資料顯示,威博精密2016年末的應收賬款餘額多達31017.03萬元,相比2015年末的11834.68萬元大幅增長了162%;而威博精密2016年度銷售收入相比2015年增長了還不足100%,也即威博精密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明顯下降、賒銷力度增加明顯。

在正常的企業經營邏輯下,針對公司的重要客戶、保持長期合作關係的客戶,才會給予其更加寬鬆的結算政策,允許大客戶以更大比例的賒銷率提走產品。體現在財務資料上就是,針對主要客戶的應收賬款占同期銷售收入的比重,應當高於其他非重要客戶的同口徑資料。

但是威博精密卻並非如此,僅針對2016年的前兩大客戶“維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東莞市歐珀精密電子有限公司”的銷售金額分別高達32077.39萬元和26610.75萬元,合計占到威博精密銷售總收入的55.75%,然而在2016年末針對這兩家客戶的應收賬款年末餘額分別只有2399.34萬元和6539.9萬元,應收賬款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只有7.48%和24.58%。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威博精密針對其他客戶合計46596.51萬元的銷售收入,卻在2016年末形成了22044.79萬元的應收賬款,相當於銷售收入金額的47.38%,賒銷率明顯超過了前兩大客戶。

這就非常令人懷疑,威博精密通過財務操縱手段給予小客戶非常高的賒銷率,借此來拉動短期銷售增長。

神秘的子公司

根據收購報告書披露的資料顯示,惠州捷凱科技有限公司是威博精密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子產品、精密五金配件的設計開發、生產與銷售,但是這家公司並非是威博精密原始投資的子公司,而是在2016年10月也即威博精密被安潔科技收購前夕收購而來。捷凱科技原股東為自然人吳輝勝、陳瑞章和鄒衛東,在收購報告書披露的“報告期內威博精密的關聯交易情況”中,並未披露這宗收購屬於關聯交易範疇,由此推斷這宗收購應當是一般商業行為。但是從威博精密收購捷凱科技細節資料來看,卻又可以發現這宗收購卻非比尋常。

根據相關資訊披露,捷凱科技原股東將其持有的捷凱科技全部股權以800萬元的對價轉讓給威博精密,轉讓價格參考了捷凱科技2016年9月底經審計的淨資產751.45萬元協商定價,由此來看,威博精密所付出的溢價並不高,但是捷凱科技的盈利能力卻非常出眾。

捷凱科技僅在2016年11~12月間實現的營業收入金額就高達1648.68萬元,實現的淨利潤更多達622.24萬元;而且截至2016年末的淨資產已經增長到1713.37萬元,對比該公司9月末的淨資產,可以計算出該公司第4季度總共實現淨利潤961.92萬元,進而意味著僅在10月份當月,捷凱科技就實現了339.68萬元淨利潤。

這對於一家註冊資本僅為500萬元、被收購時淨資產尚不足千萬元規模的公司而言,每月數百萬淨利潤堪稱是一個“金娃娃”。試想,在正常的商業背景下,一家每月盈利數百萬元、一個季度就賺到近千萬元的公司,可能會被以800萬元的價格對外出售嗎?因此,這宗收購交易的對價其實並不公允,收購行為也很可能並非是一般商業行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威博精密針對捷凱科技的收購很可能是關聯交易的範疇,但是對此,收購報告書中並未將其作為關聯收購進行披露。

事實上,捷凱科技的盈利能力本身也令人驚訝,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的資訊,該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則在2016年11~12月間實現的淨利潤622.24萬元,就對應著829.65萬元的稅前利潤;而同期該公司的銷售收入也不過才1648.68萬元,銷售利潤率超過了50%,這對於一家從事電子產品、精密五金配件生產的傳統行業而言,實在高得離譜。與之相比,主營業務相似的威博精密母公司及另外一家子公司威博工藝,2016年度的銷售利潤分別僅為21.06%和15.84%,相比捷凱科技差了很多。

然而,對於捷凱科技的超高盈利能力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對此,收購報告書中並未作出更多的說明。

證券市場紅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