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秦朔:征服——83歲高齡創業者周家礽的故事

作者:秦朔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 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 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王石曾用巴頓將軍的這句話評價褚時健。

1996年他從“中國煙王”的高峰墜落, 直到2001年才因嚴重的糖尿病獲批保外就醫, 活動限制在老家一帶。 次年, 褚時健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柳丁, 當時他已74歲。

不久前, 原上海家化總經理、磐締資本創始合夥人王茁向我推薦了一位比褚時健開創“褚橙”時的年齡更大的創業者, 也來自雲南。 他是雲南白藥的第一任總工程師;離休後創立了滇虹康王藥業, 2014年他失去控制權的公司被外企以36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在家蟄伏一段後, 2016年3月, 他再一次出發, 組建了雲南群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從事保健品、日化品的生產與銷售。

他叫周家礽(réng), 生於1933年, 這次創業時已經83歲。

我問周家礽他的驅動力是什麼, 他說“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 這八個字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生的真實寫照。 當年輕時的周家礽讀到這本書, 特別是看到保爾·柯察金最後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仍然用寫作與命運抗爭的經歷, 他深受感動, 從此把這八個字當成自己的座右銘。

1933年, 周家礽出生在上海崇明島的一個律師家庭。 3歲那年, 他得了嚴重的中耳炎, 由於缺醫少藥, 一直沒有治好, 影響到左耳的聽力, 後來必須用更多努力和專注去彌補。 周家礽5歲喪父, 6歲開始讀書。 由於聽力不好, 他就大聲讀, 這也讓他更加用心。

1949年周家礽在崇明中學讀完高一, 在進步思想影響下參加了人民解放軍, 先在華東軍政大學學軍事政治, 校長是陳毅, 然後分配到張家口軍事通訊工程學院學習無線電通訊技術, 是第一屆學生。 兩年大專畢業後, 周家礽分到通信兵部隊, 當過排長、實驗員和技術員, 1957年復員。 在部隊八年, 周家礽學會了艱苦奮鬥, 樹立了“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的理念, 部隊的醫生也用抗菌素徹底治好了他的炎症,

不過他的左耳聽力也基本喪失了。

復員後, 因為家庭有海外關係, 周家礽沒有什麼好的出路, 好在他學習能力強, 1958年考入了南京藥學院, 1962年大學畢業後和同學戀人顧惠芬主動申請支邊到了雲南, 被分配到雲南白藥廠, 從此一直幹到1988年離休。

顧惠芬是常熟人, 父親是常熟唐市鎮的米行老闆。 但新中國成立後, 國家要控制糧食, 所以米行被關閉, 顧家自此經濟敗落, 顧惠芬的父親萬念俱灰, 變賣家產苦撐度日, 在唐市也找不到什麼工作, 沒幾年竟然活生生急死了。 這讓顧惠芬深刻體會到坐吃山空找不到工作是極其痛苦的。 她勤奮讀書, 靠微弱的助學金讀完中學, 考上了大學。

周家礽和顧惠芬讀大學的那幾年, 恰逢三年“天災人禍”,

餓了三年。 顧惠芬夢中經常是搶吃的情景, 有一次做夢, 剛拿到手的包子就被別人搶走了。 他們的三個女兒回憶母親時說, 母親見到年輕人倒掉吃不完的飯菜就會大發脾氣。 母親既有江南女子的聰慧, 更有家境坎坷所磨練出的精打細算和勤儉持家, 她在家裡用很多細細的小標籤做標注, 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在一分鐘找到, 她完全無法理喻毫無邏輯的生活。

周家礽1962年進入雲南白藥廠, 1965年成為技術科長, 1983年晉升為雲南白藥廠首任總工程師。

| 左起秦朔、周家礽、王茁

周家礽告訴我,那時的大學生毫無高高在上的思想,天天能吃飽,他就很高興了。每月28斤的糧票可以用來買米飯,還餓,可以買窩窩頭,不用糧票。他很快就深入車間跟工人一起勞動,並掌握了雲南白藥的配方和處理過程。周家礽發現白藥的配方很複雜,其主要成分藥性強,作用大,但藥性強的成分中,有毒性較大的中草藥,而且劑型為單一粉劑,一瓶讓顧客服8到12次,很不方便,有的顧客用多了還發生過意外。

怎麼降低毒副作用?怎麼加強正面療效?周家礽提出要進行工藝改革,改造機器,改變加溫的條件和時間,使毒性大幅下降,正面療效提高。周家礽還提出要進行劑型改造,改成膠囊。最早的時候,生產膠囊都是在板上打洞,把膠囊買來之後,一個一個手工插進去,然後把白藥粉劑一點一點裝進去,這樣一天生產不出多少產品,因為沒有機械化,沒有自動化。周家礽建議,要引進膠囊的自動生產線。工廠的黨委書記支持他,他們一起到北京圖書館查資料,在一本雜誌上發現西德有膠囊生產線設備。他們經過申請,獲得了50萬美元的額度,花了兩年時間,設備終於來了。當時中國還沒開放,所以西德人進不來,在廣州口岸取設備也不能見面,只好運回來,對著一本一本說明書,請員工安裝。

周家礽大專是學俄語的,而說明書是英語的,為什麼能看懂呢?這裡有個小插曲,就是因為周家礽的海外關係,特別是還有家屬在臺灣,結果在政治運動中被當成“反革命”送進了監獄,而在監獄裡他碰上了一個當年國民黨的翻譯,就跟他學英語,學中英文對照的《毛澤東選集》。憑著堅韌的意志,周家礽幾乎背下了《毛澤東選集》的英文版。

依靠對技術的執著、鑽研與創新,周家礽推進了雲南白藥的劑型改革,從單一散劑增加了膠囊劑、酊劑,以及後來的新劑型“雲南白藥貼膏劑”。他是雲南白藥廠的首任總工程師,藥劑師出身的顧惠芬後來也成為第三任總工程師。

1988年,周家礽離休。當時他還患有嚴重的胃病,已經無法正常工作。

離休兩年後,周家礽與昆明大觀製藥廠總工程師汪伯良相識並一見如故。經過兩年研究,他們從雲南中草藥中提取和生產出活化血竭、神衰果素、燈盞花素、岩白菜素等產品,為本地的藥廠提供服務。

1993年底,花甲之年的周家礽與汪伯良發起,集資28萬元,在昆明郊外觀音寺附近的昆沙路,租了一個占地3.2畝的破舊小廠做廠房,請了3個藥學家、聘了8名工人,購置了混合、攪拌、乳化等簡易設備,大家一起動手,安裝調試,經地方藥監部門檢查驗收後,開始生產名為“皮康王”的複方酮康唑乳膏。這個產品最早源於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上海“二軍大”為前線戰士提供的藥品,後來慢慢被雲南邊境老百姓接受。周家礽他們在此基礎上把這個產品市場化了。他充滿熱情,每天從家裡騎自行車上班,單程7公里。“滇虹天然藥物廠”就這樣起步了。

1994年初,首批產品出來,周家礽和汪伯良親自到當地藥店鋪貨,因為殺菌止癢的效果確切,銷售快,回款快,不到3個月就回款30萬元。1994年全年銷售回款1000萬元,在幾乎沒有任何廣告的情況下,到1998年回款突破1個億,並進入了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美國等市場。

在“皮康王”成功的基礎上,滇虹藥業又研發生產了中成藥“滇虹口潰液”、“丹娥婦康膏”、“骨痛靈酊”等新產品。“康王發用洗劑”由於對頭皮的去屑止癢作用突出,一年後銷售量即突破億元。2006年,滇虹藥業的藥品銷售超過6億元。此時的滇虹藥業,在昆明總部生產藥品,在上海青浦購置了土地40畝,生產以洗髮露、沐浴露為主體,護手霜、護膚霜為輔助的日化產品。到2014年,滇虹藥業年銷售達到13億元。

由於滇虹藥業的創業者都是老年人群,周家礽和女兒周曉露(上海滇虹日化公司總經理)接受了戰略投資者的建議,決定引進跨國公司和有西方管理經驗的人才幫助自己實現治理的規範化、國際化,提升品牌。他們請了諮詢公司,引入了海外歸來的職業經理人,2009年周家礽也讓出了董事長的位置。

周家礽退出管理後,由於滇虹藥業的控制權比較分散,年輕的接班人和戰略投資者最後選擇了把企業出售給外企,周家礽的說服工作最終無果,無奈地成為最後一個簽字人。2014年,滇虹藥業被外企收購。

| 周曉露

也是在2014年,顧惠芬病逝。她和周家礽1962年結婚,牽手了52年。這一年,是周家礽最為遺憾和悲傷的一年。和許多外企收購中國企業的結局一樣,外來和尚和本土體系無法很好磨合,滇虹藥業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老員工被一批批解雇,業績也大幅下滑。周曉露說:“2014年2月25日,我父親和整個滇虹藥業的董事在公司6樓會議室簽訂了賣掉公司的協定,那是他經營了20多年的心血結晶。回首那段經歷,我們難以以成功企業家自居。我們像中國很多本土品牌一樣,曾把引進跨國公司管理模式、打造基業常青的企業作為信條,而最終的結果卻讓我們反思。失去,讓我們重新理解我們曾經擁有的一切。”

“不可否認,出售讓所有的股東和高管都得到一筆錢,但很少有人因此變得快樂,變得更幸福”,周曉露說,她希望用親身的經歷告訴那些熱愛自己事業的創業者,“千萬不要過高地估計金錢的價值,千萬不要低估失去企業帶來的痛苦,不要隨意出讓你的企業。只要事業還在,你就是幸福的,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驚喜在等著你,這才是我們的生活。”

對於周家礽來說,出售滇虹的最大遺憾是,再要重新報一個新藥,所需的不僅是幾千萬上億的投資,而且可能花十多年時間還不一定能拿到一個批文。他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雖然我做了一輩子藥,我們依舊要前行,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這個錯誤不該是我們的終結,因為世界是由那些敢於進取的人所創造的。”

2015年3月,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周曉露發現,剛來一個星期的父親不見了。原來周家礽決定要一個人回去,他要重來一次,他要回去尋找創業的機會。

得知周家礽要再創業,以前和滇虹藥業合作的一些老藥學家、老專家興奮不已,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幾個精心研製的產品還沒有市場化,願意拿出配方和周家礽一起創業。2016年3月,“群優”公司正式成立,“群”就是群體合作的意思。

周家礽從加拿大回國一個月後,打電話給周曉露,說服她再一次回國創業。“這一次我們從頭再來,一定要在一開始安排好一個合理的結構,時代變了,不能全用老辦法了。”他跑市場,見經銷商,接觸設計師和行業專家,甚至在時尚名品店仔細琢磨,研究時尚化妝品。他感覺太多品牌都把主要成本用在包裝上,重視行銷遠勝於重視內在品質,所以暗下決心,要用做藥的態度和精神進入日化行業,“時代再變,人們的肌膚問題和對肌膚的要求沒有太大變化,好配方好技術一定會勝過平庸的產品”。

女兒回來了,四位80歲以上的老藥學家加盟了,被解雇的原滇虹藥業精英團隊來了,磐締資本也進來了。目前“群優”已有三個保健品向國家食藥監局申報,涵蓋各類化妝品、擁有80多個條碼的日化品也正在報備中。預計下半年,“群優”的產品會陸續上市,第一個產品可能是“征服”洗髮露。

王茁說:“雖然周老84歲了,但精神和思維都很好。我們第一次接觸,從晚上8點開會到零點以後,他依然非常清醒。‘群優’是老一輩藥學家、醫生和新一代工程師、行銷精英的群體智慧,我們相信化妝品和個人護理行業將會從高度依賴時尚行銷(high-fashion)向高度依賴科技(high-tech)的方向轉變。”

很多人問周家礽,雖然滇虹藥業不是自己的了,但也賣了不少錢,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了,何必再跳入日化產品競爭的紅海?周家礽總是提到年輕時的偶像保爾·柯察金,提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有時還會反問,為什麼人類在地球上呆得好好的,非要上月球?他說他相信研發的力量,好產品一定會說話,但他也做好了面對困難的準備,“我們首先推出的洗髮露之所以叫‘征服’,就是為了征服道路上的困難,‘征服’消費者,也征服自己”。

在周家礽送給我的一本畫冊《周家顧事》中,我看到了周家礽、顧惠芬一生的奮鬥軌跡和美好品德,也看到了他們不厭其煩地輔導三個女兒功課的良苦用心,女兒們都上了大學,都有一技之長。

周家礽說,“避苦求樂是人性的自然,多苦少樂是人生的必然,能苦會樂是人的坦然,化苦為樂是人的超然”。他還寫到,人的一生有3個朋友:一個是歧視他的人,使他奮鬥;一個是傷害他的人,使他堅強;一個是愛他的人,使他溫柔。

周家礽也是一個有著異常韌性的人。他常告誡女兒,貴在堅持。他有嚴重的慢性胃腸炎,一次從書中看到,練習“內陽功”能治療胃病,於是從1979、1980年左右開始,每天堅持練習氣功,後又拜師學習了“鶴翔樁”功,持之以恆30多年,久而久之,腸胃慢慢變好了。即使氣候惡劣,或心煩意亂,他仍然堅持不懈。70歲時,為了開闢東南亞市場,他還學習了泰國語。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周家礽,是擔得起這句話的。

周家礽經歷了20世紀的2/3的歲月,在21世紀,2016年,他又開始創業。像他這樣的人,讓我再一次想到我們中國,我們中國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謝謝火焰給你的光明,但不要忘了那掌燈的人。”無數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人,他們就是中國成就背後的力量,就是我們民族的脊樑。

| 1962年9月12日,美國總統約翰·費茨傑拉德·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在賴斯大學《我們選擇登月》的演講,送給那些在人生創業路上自強不息的人們。加油!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左起秦朔、周家礽、王茁

周家礽告訴我,那時的大學生毫無高高在上的思想,天天能吃飽,他就很高興了。每月28斤的糧票可以用來買米飯,還餓,可以買窩窩頭,不用糧票。他很快就深入車間跟工人一起勞動,並掌握了雲南白藥的配方和處理過程。周家礽發現白藥的配方很複雜,其主要成分藥性強,作用大,但藥性強的成分中,有毒性較大的中草藥,而且劑型為單一粉劑,一瓶讓顧客服8到12次,很不方便,有的顧客用多了還發生過意外。

怎麼降低毒副作用?怎麼加強正面療效?周家礽提出要進行工藝改革,改造機器,改變加溫的條件和時間,使毒性大幅下降,正面療效提高。周家礽還提出要進行劑型改造,改成膠囊。最早的時候,生產膠囊都是在板上打洞,把膠囊買來之後,一個一個手工插進去,然後把白藥粉劑一點一點裝進去,這樣一天生產不出多少產品,因為沒有機械化,沒有自動化。周家礽建議,要引進膠囊的自動生產線。工廠的黨委書記支持他,他們一起到北京圖書館查資料,在一本雜誌上發現西德有膠囊生產線設備。他們經過申請,獲得了50萬美元的額度,花了兩年時間,設備終於來了。當時中國還沒開放,所以西德人進不來,在廣州口岸取設備也不能見面,只好運回來,對著一本一本說明書,請員工安裝。

周家礽大專是學俄語的,而說明書是英語的,為什麼能看懂呢?這裡有個小插曲,就是因為周家礽的海外關係,特別是還有家屬在臺灣,結果在政治運動中被當成“反革命”送進了監獄,而在監獄裡他碰上了一個當年國民黨的翻譯,就跟他學英語,學中英文對照的《毛澤東選集》。憑著堅韌的意志,周家礽幾乎背下了《毛澤東選集》的英文版。

依靠對技術的執著、鑽研與創新,周家礽推進了雲南白藥的劑型改革,從單一散劑增加了膠囊劑、酊劑,以及後來的新劑型“雲南白藥貼膏劑”。他是雲南白藥廠的首任總工程師,藥劑師出身的顧惠芬後來也成為第三任總工程師。

1988年,周家礽離休。當時他還患有嚴重的胃病,已經無法正常工作。

離休兩年後,周家礽與昆明大觀製藥廠總工程師汪伯良相識並一見如故。經過兩年研究,他們從雲南中草藥中提取和生產出活化血竭、神衰果素、燈盞花素、岩白菜素等產品,為本地的藥廠提供服務。

1993年底,花甲之年的周家礽與汪伯良發起,集資28萬元,在昆明郊外觀音寺附近的昆沙路,租了一個占地3.2畝的破舊小廠做廠房,請了3個藥學家、聘了8名工人,購置了混合、攪拌、乳化等簡易設備,大家一起動手,安裝調試,經地方藥監部門檢查驗收後,開始生產名為“皮康王”的複方酮康唑乳膏。這個產品最早源於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上海“二軍大”為前線戰士提供的藥品,後來慢慢被雲南邊境老百姓接受。周家礽他們在此基礎上把這個產品市場化了。他充滿熱情,每天從家裡騎自行車上班,單程7公里。“滇虹天然藥物廠”就這樣起步了。

1994年初,首批產品出來,周家礽和汪伯良親自到當地藥店鋪貨,因為殺菌止癢的效果確切,銷售快,回款快,不到3個月就回款30萬元。1994年全年銷售回款1000萬元,在幾乎沒有任何廣告的情況下,到1998年回款突破1個億,並進入了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美國等市場。

在“皮康王”成功的基礎上,滇虹藥業又研發生產了中成藥“滇虹口潰液”、“丹娥婦康膏”、“骨痛靈酊”等新產品。“康王發用洗劑”由於對頭皮的去屑止癢作用突出,一年後銷售量即突破億元。2006年,滇虹藥業的藥品銷售超過6億元。此時的滇虹藥業,在昆明總部生產藥品,在上海青浦購置了土地40畝,生產以洗髮露、沐浴露為主體,護手霜、護膚霜為輔助的日化產品。到2014年,滇虹藥業年銷售達到13億元。

由於滇虹藥業的創業者都是老年人群,周家礽和女兒周曉露(上海滇虹日化公司總經理)接受了戰略投資者的建議,決定引進跨國公司和有西方管理經驗的人才幫助自己實現治理的規範化、國際化,提升品牌。他們請了諮詢公司,引入了海外歸來的職業經理人,2009年周家礽也讓出了董事長的位置。

周家礽退出管理後,由於滇虹藥業的控制權比較分散,年輕的接班人和戰略投資者最後選擇了把企業出售給外企,周家礽的說服工作最終無果,無奈地成為最後一個簽字人。2014年,滇虹藥業被外企收購。

| 周曉露

也是在2014年,顧惠芬病逝。她和周家礽1962年結婚,牽手了52年。這一年,是周家礽最為遺憾和悲傷的一年。和許多外企收購中國企業的結局一樣,外來和尚和本土體系無法很好磨合,滇虹藥業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老員工被一批批解雇,業績也大幅下滑。周曉露說:“2014年2月25日,我父親和整個滇虹藥業的董事在公司6樓會議室簽訂了賣掉公司的協定,那是他經營了20多年的心血結晶。回首那段經歷,我們難以以成功企業家自居。我們像中國很多本土品牌一樣,曾把引進跨國公司管理模式、打造基業常青的企業作為信條,而最終的結果卻讓我們反思。失去,讓我們重新理解我們曾經擁有的一切。”

“不可否認,出售讓所有的股東和高管都得到一筆錢,但很少有人因此變得快樂,變得更幸福”,周曉露說,她希望用親身的經歷告訴那些熱愛自己事業的創業者,“千萬不要過高地估計金錢的價值,千萬不要低估失去企業帶來的痛苦,不要隨意出讓你的企業。只要事業還在,你就是幸福的,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驚喜在等著你,這才是我們的生活。”

對於周家礽來說,出售滇虹的最大遺憾是,再要重新報一個新藥,所需的不僅是幾千萬上億的投資,而且可能花十多年時間還不一定能拿到一個批文。他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雖然我做了一輩子藥,我們依舊要前行,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這個錯誤不該是我們的終結,因為世界是由那些敢於進取的人所創造的。”

2015年3月,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周曉露發現,剛來一個星期的父親不見了。原來周家礽決定要一個人回去,他要重來一次,他要回去尋找創業的機會。

得知周家礽要再創業,以前和滇虹藥業合作的一些老藥學家、老專家興奮不已,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幾個精心研製的產品還沒有市場化,願意拿出配方和周家礽一起創業。2016年3月,“群優”公司正式成立,“群”就是群體合作的意思。

周家礽從加拿大回國一個月後,打電話給周曉露,說服她再一次回國創業。“這一次我們從頭再來,一定要在一開始安排好一個合理的結構,時代變了,不能全用老辦法了。”他跑市場,見經銷商,接觸設計師和行業專家,甚至在時尚名品店仔細琢磨,研究時尚化妝品。他感覺太多品牌都把主要成本用在包裝上,重視行銷遠勝於重視內在品質,所以暗下決心,要用做藥的態度和精神進入日化行業,“時代再變,人們的肌膚問題和對肌膚的要求沒有太大變化,好配方好技術一定會勝過平庸的產品”。

女兒回來了,四位80歲以上的老藥學家加盟了,被解雇的原滇虹藥業精英團隊來了,磐締資本也進來了。目前“群優”已有三個保健品向國家食藥監局申報,涵蓋各類化妝品、擁有80多個條碼的日化品也正在報備中。預計下半年,“群優”的產品會陸續上市,第一個產品可能是“征服”洗髮露。

王茁說:“雖然周老84歲了,但精神和思維都很好。我們第一次接觸,從晚上8點開會到零點以後,他依然非常清醒。‘群優’是老一輩藥學家、醫生和新一代工程師、行銷精英的群體智慧,我們相信化妝品和個人護理行業將會從高度依賴時尚行銷(high-fashion)向高度依賴科技(high-tech)的方向轉變。”

很多人問周家礽,雖然滇虹藥業不是自己的了,但也賣了不少錢,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了,何必再跳入日化產品競爭的紅海?周家礽總是提到年輕時的偶像保爾·柯察金,提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有時還會反問,為什麼人類在地球上呆得好好的,非要上月球?他說他相信研發的力量,好產品一定會說話,但他也做好了面對困難的準備,“我們首先推出的洗髮露之所以叫‘征服’,就是為了征服道路上的困難,‘征服’消費者,也征服自己”。

在周家礽送給我的一本畫冊《周家顧事》中,我看到了周家礽、顧惠芬一生的奮鬥軌跡和美好品德,也看到了他們不厭其煩地輔導三個女兒功課的良苦用心,女兒們都上了大學,都有一技之長。

周家礽說,“避苦求樂是人性的自然,多苦少樂是人生的必然,能苦會樂是人的坦然,化苦為樂是人的超然”。他還寫到,人的一生有3個朋友:一個是歧視他的人,使他奮鬥;一個是傷害他的人,使他堅強;一個是愛他的人,使他溫柔。

周家礽也是一個有著異常韌性的人。他常告誡女兒,貴在堅持。他有嚴重的慢性胃腸炎,一次從書中看到,練習“內陽功”能治療胃病,於是從1979、1980年左右開始,每天堅持練習氣功,後又拜師學習了“鶴翔樁”功,持之以恆30多年,久而久之,腸胃慢慢變好了。即使氣候惡劣,或心煩意亂,他仍然堅持不懈。70歲時,為了開闢東南亞市場,他還學習了泰國語。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周家礽,是擔得起這句話的。

周家礽經歷了20世紀的2/3的歲月,在21世紀,2016年,他又開始創業。像他這樣的人,讓我再一次想到我們中國,我們中國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謝謝火焰給你的光明,但不要忘了那掌燈的人。”無數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人,他們就是中國成就背後的力量,就是我們民族的脊樑。

| 1962年9月12日,美國總統約翰·費茨傑拉德·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在賴斯大學《我們選擇登月》的演講,送給那些在人生創業路上自強不息的人們。加油!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