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哲理文摘:德生於謙卑 福生於清儉

西寧檢察預防

道生於安靜

老子說:“守靜篤。 ”意思是使生活清淨, 堅守不變。 “篤”是極度、極點的意思。

我們的智慧和道德, 都從清淨、寧靜的心自然流露出來。

每天吵吵鬧鬧, 每天心浮氣躁, 不可能具備智慧。

《莊子》中有一個削刻木頭做鐻(古代的一種樂器)的高人, 技藝已經進入“道”的境界了, 鐻做成以後, 看見的人無不驚歎好像是鬼神的功夫。

而他做鐻的方法沒有什麼特別, 只是“齋以靜心”, 就是齋戒以靜養心思。

德生於謙卑

《周易》:“謙, 德之柄也。 ”謙卑禮讓能讓一個人德行越來越高, 心量越來越大。

謙卑就是對萬事萬物持懷有一顆敬畏的心, 這份敬畏是源于敬重。

總是歡歡喜喜、快樂無憂, 總是平易近人、對人恭敬, 沒有一點驕慢之心, 這種人是“至德”之人。

“不彰人短, 不炫己長”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體現, 隨時給人一個臺階, 隨時保持謙虛的風範, 必定擁有智慧, 必定會有很多朋友。

謙卑的人都遵循一種與人為善的規則, 向來不願意與狂妄的人相為謀, 也不願以自我取辱的方式去還擊。

謙卑為人, 低調做事, 善心常在, 必能獲得豐厚回報。

福生於清儉

一個人的福氣, 是從廉潔、清廉、節儉來的。

清心如水, 清水即心。 微風無起, 波瀾不驚。 浮躁之氣源於心, 沉於脾。 欲修其身需養其性, 寧心以清氣。

不被物累, 不需求人, 精神安逸;不取于人謂之富, 不辱於人謂之貴, 清儉之人最富貴。

儉於飲食, 不傷脾胃;儉於交遊, 寡過息勞;儉于嗜欲, 優遊自得, 自然有福。

東漢名臣楊震, 非常清廉。

有人在夜裡給他送金子, 楊震拒絕, 那人說:“不會有人知道的。 ”楊震正色回答:“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 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

楊震給後代樹立了很好的家風, 後來他以及兒子、孫子、曾孫, 四代三公, 所以說“福生於清儉”。

命生於和暢

清代名醫張培仁在《妙香堂叢話》中說:“人常和悅,

則心氣充而五臟安。 ”

一個人能不能長壽, 看他心態是否平和通暢。

懷揣一顆平常心, 對於一切順其自然, 處之泰然。 這不僅有著深邃的人生哲理, 而且蘊涵著養生長壽奧秘。

心態平和也意味著有好的人緣, 常和人溝通交流, 有助於舒緩寂寞空虛。

百歲人瑞都是只知歡喜而不知憂惱, 心常歡喜, 五臟六腑都安泰自得, 長瘤結石的機會就少;心地和悅, 沒有爭競心, 情緒不大起大落, 吃東西香甜, 睡覺魂清夢安, 哪能不長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