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傲骨愛上睿智,壯懷兼具靜穆,再賞蘇軾和他的詩詞

蘇軾的詩詞已經流傳了很久, 讀他的“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我們也有了寬廣的胸懷;念他的“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我們再也禁不住思親的情緒噴湧。

他沒有陶淵明心境的淡泊和明遠, 沒有李白可望而不可即的瀟灑和飄逸, 沒有杜甫“濟時肯殺身, 時危思報主”的憂鬱和沉重, 沒有白居易的閒適與樂天, 卻獨具自己窮達融通的從容風度。

讀他的詩詞, 成為了一種時尚, 也已化為了提振我們心靈的文化養料。 為了更好地理解蘇軾和他的詩詞, 讓我跨越時空, 回到他那個名流蜂擁、浪漫而又悲情的時代。

01家教嚴格, 少年得志

蘇軾的父親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對蘇軾和蘇轍兄弟從小教育嚴格, 他的言傳身教, 使得他們既接受了正規而良好的文化藝術的薰陶, 同時也賦予了他不拘禮教、開拓進取的精神。

所謂學而優則仕, 才華出眾的蘇軾, 經過歷練之後開始向仕途進發, 當年21歲的蘇軾和18歲的蘇轍在父親的帶領下, 趕到開封參加科舉考試。 蘇軾用他天才的文思與妙筆, 一舉成名天下知。 要不是當時歐陽修一時糊塗, 他就是第一名, 不過也順利地在二十二歲時中了進士。

02政治生涯

(一)反對王安石變法

蘇軾初登仕途元時, 正是北宋各種社會矛盾日趨尖銳, 士大夫呼籲改革變法的時期。 蘇軾公然反對新法, 幾次上書皇帝要求停止新法。

官場上有人故意彈劾蘇軾, 他也已感到情勢艱險, 不宜在朝久留, 就要求外任。 在這一期間, 蘇軾的詩在杭州和密州時期有重大發展, 初步形成了豪放詞風。 (如《念奴嬌》、《百步洪二首》)

(二)謫居黃州

烏台詩案後, 蘇軾被謫居黃州, 蘇軾尚在盛年, 卻被放逐到這個文化落後的江城, 並無實際官守, 無一事可為, 這種打擊落在熱愛生命、滿懷抱負的蘇軾身上, 必然構成最無助的壓迫和痛苦。 他親自耕種, 以這些收穫捐濟自己的困匱。

在這段時期裡, 蘇軾的思想上的一個重大變化:佛老思想成為他在政治逆境中的主要處世哲學。 他把生死、是非、貴賤、毀譽、得失視作毫無區別的東西, 有逃避現實的消極傾向。 同時又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 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黃州四年多的謫居生活, 他寫出了絕唱千古的作品:一篇《念奴嬌 赤壁懷古》、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後赤壁賦》、一篇《承天寺夜遊》、一篇《江城子》。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對比同一時期的隱逸詞作品,這些作品或超塵曠達,或任性率直,或安逸閒適,但都離不開也即不上東坡先生“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凡脫俗之氣。

(三)再貶惠州、儋州

在黃州四年謫居生涯後,蘇軾又到汴京做官,思想有了很大轉變,經過長期對新法的認識,蘇軾開始明白其價值,向王安石靠攏。但是舊黨人物又拋棄王安石新法,打擊蘇軾兄弟,蘇軾又開始了他在惠州,儋州的貶謫生活,這期間的作品有《定風波》、《蝶戀花》、《惠州一絕》等。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03詞作風格

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只占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代表作有《水調歌頭》、《江城子 密州出獵》等。

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既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也深切關注百姓疾苦。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則關注地方人情的風貌,有時也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他把對現實和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題材漸廣,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04晚年生活

蘇軾的晚年生活很不如意,在他將近60歲的時候,朝廷對他是一貶再貶,他的晚年並不是一個正常的老年生活,而是充滿了顛沛流離,在思想上他已經能夠由最初的自我開解,演變成了無可奈何,仕途的不如意已經成為命定之數,無論再如何努力,蘇軾終究是沒能一展所願,《行香子》便是他的中晚期之作。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阮郎歸·梅詞》

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東風何事入西鄰。兒家常閉門。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折花欲寄嶺頭人。江南日暮雲。

《行香子 過七裡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結語:蘇軾是一個雄奇的詩人,一個開創的詞人,詩稱宋冠,詞開蘇辛,文追韓柳,書首四家。問蒼茫大地,誰堪左右;行神州萬里,感懷先輩!

明月夜,短松岡。

《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對比同一時期的隱逸詞作品,這些作品或超塵曠達,或任性率直,或安逸閒適,但都離不開也即不上東坡先生“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凡脫俗之氣。

(三)再貶惠州、儋州

在黃州四年謫居生涯後,蘇軾又到汴京做官,思想有了很大轉變,經過長期對新法的認識,蘇軾開始明白其價值,向王安石靠攏。但是舊黨人物又拋棄王安石新法,打擊蘇軾兄弟,蘇軾又開始了他在惠州,儋州的貶謫生活,這期間的作品有《定風波》、《蝶戀花》、《惠州一絕》等。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03詞作風格

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只占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代表作有《水調歌頭》、《江城子 密州出獵》等。

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既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也深切關注百姓疾苦。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則關注地方人情的風貌,有時也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他把對現實和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題材漸廣,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04晚年生活

蘇軾的晚年生活很不如意,在他將近60歲的時候,朝廷對他是一貶再貶,他的晚年並不是一個正常的老年生活,而是充滿了顛沛流離,在思想上他已經能夠由最初的自我開解,演變成了無可奈何,仕途的不如意已經成為命定之數,無論再如何努力,蘇軾終究是沒能一展所願,《行香子》便是他的中晚期之作。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阮郎歸·梅詞》

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東風何事入西鄰。兒家常閉門。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折花欲寄嶺頭人。江南日暮雲。

《行香子 過七裡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結語:蘇軾是一個雄奇的詩人,一個開創的詞人,詩稱宋冠,詞開蘇辛,文追韓柳,書首四家。問蒼茫大地,誰堪左右;行神州萬里,感懷先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