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吉林地理|《紅樓夢》與吉林打牲烏拉文化

↑點擊上方“曼陀羅文化”關注我們

熟悉《紅樓夢》的讀者可能會記得, 在第五十三回“甯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 有黑山村莊頭烏進孝向賈府進獻土特產的情節。 那麼, 這個情節和我們今天要提到的吉林打牲烏拉文化又有怎樣的聯繫呢?我們先要從烏拉街古鎮說起。

打牲烏拉為滿清四大朝貢衙門之一

據中國滿學會副會長、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介紹,

作為“中國十大名鎮”之一的吉林市烏拉街滿族鎮, 曾是滿清四大朝貢衙門之一——打牲烏拉所在地。 清順治十四年, 即西元1657年, 清廷內務府在這裡設立打牲總管衙門, 到1912年朝貢停止, 共存在255年, 與江甯織造、蘇州織造、杭州手工業生產朝貢機構並稱為滿清四大朝貢衙門。 烏拉街現存“三府”中的“前府”和“後府”都曾是“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總管的私邸。

“打牲烏拉”的意思就是江河漁獵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 當時清廷所需, 除了絲綢來自江浙, 陶瓷來自景德鎮, 地方風物差不多均出自烏拉街打牲衙門。 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在地廣人稀的東北, 包括黑龍江、烏蘇里江在內, 確定了許多貢河、貢山, 在200多年的時間裡, 培養、採集並源源不斷地向清廷進送800餘種天上飛、水裡遊、岩石生、草間長的貢品,

展示了東北獨具特色的風物資源, 從精緻採集、土法加工到隆重送貢, 創造了中華文化史上特有的打牲烏拉文化。

那麼, 遠在東北的打牲烏拉文化為什麼會被視為《紅樓夢》這部巨著中一個細節的來源呢?

《紅樓夢》中的黑山村暗指打牲烏拉衙門?

據紅學家分析,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甯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 烏進孝送給賈府的年貨單列出的幾十種特產, 絕大多數都能在“吉林歲貢單”中找到。 甚至有紅學家認為, 書中的黑山村, 實際上暗指打牲烏拉衙門。

對此, 民俗學家施立學也有考證。 他認為, 出現這種情況, 與一個人有很大關係, 那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據史料記載, 康熙皇帝曾多次東巡, 而曹寅曾經跟隨康熙東巡, 還曾寫下一首名為《滿江紅·烏拉江看雨》的詞, 描寫自己跟隨康熙東巡時乘船釣鱘鰉魚的經歷和場景, 而鱘鰉魚正是當時打牲烏拉的貢品之一。 這說明, 曹寅很可能利用這樣的機會, 對打牲烏拉產生了具體而深入的瞭解, 從而在閒暇時向孫兒提及, 後來成了孫兒千古名著中的一個細節描述。 幾年後, 曹寅先後出任江甯織造、蘇州織造, 不久又任蘇州織造兼江甯織造, 成為與打牲烏拉總管一樣權重的貢品基地負責人。

施立學還認為, 《紅樓夢》中的黑山村莊頭名叫烏進孝, 取“烏拉的烏為姓, 進貢方物, 以盡孝道”之意。 而書中烏進孝所說“今年雪大,

走了一個月零兩日”, 按當時的交通工具及道路條件計算, 這也大體是吉林到京城的距離。

貢品涵蓋了大部分東北土特品

按照紅學家的說法, 打牲烏拉的一部分貢品出現在了《紅樓夢》中烏進孝送給賈府的土特產清單上, 那麼打牲烏拉到底有哪些貢品呢?

據施立學介紹, 打牲烏拉貢品涵蓋了東北地區大部分土特產品, 歷朝雖有所增減, 但品種、數量上一直保持在上百種, 乃至上千種, 一年分幾次進獻。 用於生活的有人參、東珠、松子、蜂蜜, 各種山野菜、野果, 甚至包括烏拉草等;有鰉魚及各種雜魚、魚乾等;有貂、海東青、山雞、飛龍、鹿等;有家豬、小米、各種黏米等。 用於祭祖、祭神及皇家壽誕等使用的有安息香(用杜鵑花稈、葉製成的特殊香料)、各種餑餑。 用於軍事的有樺木箭杆、梨木槍桿、椴麻火繩、製作火藥用的硝、製作弓用的樺樹皮、馬蹬上的暖木皮等。

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直屬京城內務府,總管為三品官銜,下轄七品以上官員上百名。該衙門的採捕貢山、貢江屬封禁區。屬地內,有五官莊,以生產糧食和採集蜂蜜;有牧場,以供官莊耕牛放牧;有供自己用和吉林地區賑災用的糧倉;有供生產、生活用品的各種作坊;有自己辦的義學。清政府還特許此地商貿免稅,以至於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經濟繁榮。到光緒十七年,僅打牲烏拉衙門所屬的採捕牲丁就達到4萬餘人。

圖一,現存前府五開間門房。

圖二,現存後府山牆上的精美磚雕。

消息來源/長春日報 2016年4月12日7版

作者/畢春慧

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大吉林,大東北,

聚焦鄉梓歷史,傳播吉林人物語;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揚慢生活情趣。

用於軍事的有樺木箭杆、梨木槍桿、椴麻火繩、製作火藥用的硝、製作弓用的樺樹皮、馬蹬上的暖木皮等。

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直屬京城內務府,總管為三品官銜,下轄七品以上官員上百名。該衙門的採捕貢山、貢江屬封禁區。屬地內,有五官莊,以生產糧食和採集蜂蜜;有牧場,以供官莊耕牛放牧;有供自己用和吉林地區賑災用的糧倉;有供生產、生活用品的各種作坊;有自己辦的義學。清政府還特許此地商貿免稅,以至於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經濟繁榮。到光緒十七年,僅打牲烏拉衙門所屬的採捕牲丁就達到4萬餘人。

圖一,現存前府五開間門房。

圖二,現存後府山牆上的精美磚雕。

消息來源/長春日報 2016年4月12日7版

作者/畢春慧

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大吉林,大東北,

聚焦鄉梓歷史,傳播吉林人物語;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揚慢生活情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