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雅集:《韓熙載夜宴圖》

傳的話:

回望悠遠時空, 《韓熙載夜宴圖》展開的斑斕歷史畫卷, 令人過目難忘、歎為觀止。 時代更迭, 夜宴雅集這一文化形式通過文人墨客的傳承散發出超然的永恆魅力,

在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消費時代依然具有力量, 能令人放緩追逐的步伐, 尋覓精緻的生命狀態, 追溯輝煌的人文傳統。

歷史展開的畫卷宏大壯闊, 然而歷史也由一個個具體的個人構成, 由一個個我們不甚熟悉的古人書寫, 他們手邊的畫與物, 無不散發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歷史溫度。 循著歷朝歷代的畫作與器物, 猶如循著文明在時代中深潛卻始終延續的文明脈搏, 向前, 不斷溯源。

其實, 我們最美好的願景, 無外乎, 在當下, 重新重視日常生活的儀式感與審美化, 竭盡所能消弭傳統與當代間的隔閡, 依然不竭地追求心靈的旨趣與審美的生活。 我們品茗吟詩, 如古往聖賢;我們胸懷灑落,

如光風霽月。 唯此這般, 延傳統之文脈, 續邈邈之心香, 領略人生況味, 傳承文化經典。

一、奉旨

已是黃昏時分, 身為南唐畫院翰林待詔的顧閎中面聖歸來, 思慮重重行至皇宮殿外。 聖上的旨意, 一直縈繞於他的腦海。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的李煜, 長久隱忍著南唐偏安江南一隅的恥辱。 其實顧閎中私底下很清楚, 此時此刻的李煜, 對外謀求禦敵保國, 對內則要安撫臣民重建國事, 可謂國仇民怨、宮亂家恨纏結於心, 苦悶異常。

自己此番奉命查探的韓熙載, 便是淤積于李煜胸中的塊壘。

李煜雖欲重用韓熙載為宰相, 卻慮及他的前臣身份和縱情驕奢, 不得不有所顧忌;而韓熙載則自覺是北方人, 雖身仕南唐, 卻毫無歸屬感,

加上此前遭奸讒下獄而自縊身亡的忠臣潘佑、李平等人的慘痛啟示, 再次凸顯了君主的無能與朝廷爭鬥的無情, 令原本就進退維谷的他, 終日以蓄養歌伎門客為樂, 寄情聲色放任無端, 以此釋解胸中的鬱鬱不得志。

面對韓熙載的放蕩無端, 李煜起初置而不問, 但隨著朝廷用人的捉襟見肘, 迫使他不得不將目光投注到韓的身上, 故命顧閎中與周文矩等人, 假以賓客身份潛入稱病居家的韓府, 以探虛實。

關於韓熙載, 顧閎中早有耳聞:出身北方豪門望族, 因避難而入南唐, 才思敏捷、博學多識, 雖恃才放曠, 卻是不可多得的政才。 但國勢日見衰微, 朝廷生態污濁, 他為求自保不願入朝任職, 寄慰於享樂。 李煜此番命自己潛入韓宅,

目識心記, 繪製畫卷, 其實用心良苦, 意在以此為告, 進可勸勉韓熙載效力朝野, 退則可將其擱置, 甚或殺之以後快。

二、宴飲

已是入夜良深, 韓熙載的府第在離宮城數裡之外的戚家山。 顧閎中想像著韓府中歌舞昇平的景象, 抬頭望了一眼天際的彎鉤,

彷如歌伎精緻的耳環, 墜在雲層一端, 幽婉而神秘。

及至韓府, 顧閎中、周文矩和高太沖一行稱名拜會, 意欲加入宴會酬酢。 韓熙載聽了先是心頭一驚, 似乎意識到了些什麼, 但一轉念, 又覺自己一向寄情聲色、遠離政禍, 並無劣跡把柄握於他人之手, 便覺一身輕鬆, 趕忙出門相迎。 在外久候的顧閎中, 唯見韓熙載長髯紛飄, 風流清曠, 神態軒昂, 氣度不凡。

相互拜識之後, 顧、周及隨從跟隨韓熙載魚貫進入。 府中一片燈火通明, 鑼鼓喧天, 朝官、賓客、女伎、樂師往來交際。 顧閎中對此並不感訝異, 韓熙載放浪詩酒早已聞名遐邇。

在雅集的眾賓朋裡, 顧閎中識見諸多熟悉面孔, 如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致雍、紫微郎朱銑、德明和尚, 此外還有門生舒雅、家伎王屋山諸人也位列其間。 韓熙載與自己的得意門生、身著一襲紅袍的新科狀元郎粲一起,盤坐於三圍屏式的羅漢床上,黑漆髹飾的箱木制式,圍屏很高,坐板卻相對較低,圍屏上還雕鏤有繪畫裝飾。整個房屋的佈局也是錯落有致、各種擺設形態各異:從高貴華美的屏風帷帳,到古樸雅致的床圍桌椅,襯上賓客們青黛色的襥頭冠服,以及仕女歌伎的秀雅淡麗,一幕歌酒舞宴漸次拉開。

賓客坐在低矮的桌案上,炕桌與刀牙板平頭案上擺滿酒肉果品,眾人神情歡愉,聚精會神聆聽一曲悠揚悅耳的琵琶彈奏,彈奏者並非別人,正是教坊副使李家明的胞妹,李家明也是韓熙載的座上常客之一。“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眾人或在木墩端坐,或站立對飲,歌伎則被主人、賓客和樂師圍在中央,更有俏皮多情的仕女聞聲而至,倚門靜聽。

此刻的韓熙載,團坐床榻之上,雙手垂落、目視前方,看似入神聆聽琵琶聲聲,實則在眉宇間透露出些許頹廢與凝重。這一瞬間被細膩的顧閎中記在心中:韓熙載想必早已對朝堂之上的殘酷與殿臣之間的爭鬥了若指掌,也儼然對畫師此番奉旨前來所為何事澄明於心。然而事實上最令他惆悵的,還是日薄西山的南唐境況。

三、起舞

韓熙載向來大能審時度勢、縱論天下,小能品音擅舞、揮墨作文。朝廷發放的俸祿往往不夠他經年累月縱情花銷,但因其書法精到、畫筆一流,常有富戶名流求其撰寫碑銘書帖。經濟拮据之時,韓熙載更會出人意料地穿著邋遢破爛的衣裳,手提一把獨弦破琴,背挎竹筐,假裝成街頭乞討的盲人,到各個姬妾門前討錢。這些事一度被傳為坊間笑談。

宴會之上韓熙載的忘情與陶醉,令顧閎中感受到他生性張揚不羈,對朝中和民間的毀譽參半置之度外,沉浸於歌舞昇平的曼妙,還豢養了歌舞兼備、聰慧豔麗的歌伎王屋山。

王屋山的出場將當晚的宴享推向高潮。韓熙載脫下外衣,為愛伎擊鼓助興。在場的賓客紛紛以讚賞的神色注視著他的動作,沉醉在美妙的鼓聲中。就連受李煜之托的顧閎中,亦不由自主忘我其間。在如此縱然享樂之際,身披袈裟頸戴佛珠的德明和尚,卻似乎秉持著出家人內不動心、外不著色的規誡,面向另側。而郎粲則坐到了覆有椅披的黑漆靠背椅上,如癡如醉地欣賞。

夜宴中最為耀眼者當數位于賓客和主人中央的王屋山。她聰慧俊逸、歌舞兼備,配合著韓熙載的擊奏,帶著女伎們翩然起舞。一曲多情繾綣的《六麼》在賓客中央綻放,在桌椅床榻間、在屏風裡、在房檐上環繞良久,宛若遍地怒放的紅牡丹,熱烈似火、絢爛如光。

水袖飄飛的舞伎們風姿綽約的背影,也讓賓客們眼前一亮:她們雙鬟高髻,風情萬種,宛然若並蒂芙蓉,一邊笑靨歡媚,一邊婀娜起舞,仿佛孔雀屏開,豔驚四座。

四、危機

不知不覺間,宴樂已經過半。顧閎中注意到,韓熙載開始低眉沉吟,似乎短暫的消歇不經然地觸及到他內心的空蕩。歇息半晌後,韓熙載回過神來,侍婢將水盆端至面前供他濯手盥洗。只見他坐在床邊,一面洗手,一面與舞伎王屋山交談,神思沉鬱。

夜色撩人。內屋一隅燃著燭臺,光亮如炬,溫暖如春。賓客們有些坐在連體腳踏的靠背椅和鼓凳繡墩上高談闊論,也有些盤腿靠在錦緞椅墊上低聲細語。韓熙載卻顯得沉鬱寡歡,仿佛越是醉心喧嚷的宴享,越是在眾賓雲會的雅集中歡談往來,就越能襯托出他念念不忘于國仇家恨、身世飄零帶來的苦楚。

夜愈發深沉。雅宴的格調也漸近莊嚴。韓熙載盤膝端坐,側耳聆聽歌伎吹奏管樂,時而與身邊女子交談。吹奏樂曲的五個女伎整齊地坐成一排,神態各異。她們兩人吹奏橫笛,三人手執篳篥,低眉演奏出或舒緩或激越的節拍。

此時的顧閎中,將目光移至歌伎們的形貌:她們梳著高高的髮髻,多身著窄短袖衫,身罩圓領袍衫,配以頎長的裙擺,腰間緊束著絛條附帶,腳下穿著平頭木履。在他心中,一幅內蘊沉鬱的夜宴圖已經鋪展:那是一幅疏密有致、動靜相間、繁簡互依的場景,主賓觥籌交錯,賓客彼此唱和,鶯歌燕舞間,眾人情動於中,如夢如幻。

顧閎中很清楚,眼前的歌舞昇平包裹在泡沫和虛無之中,搖搖欲墜的南唐正在醞釀著頹坍的危機。或許,斷井頹垣處,家國哀思愁似海;身世淒清時,鼓瑟鳴琴悵滿庭。

五、傾頹

清音雅樂只是一場華麗表演,曲終人散才是這個王朝和身處其中的人們上演的最後一幕。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離之際,天際茫茫江浸月,屋外泛起一片銀白色輝芒。韓熙載起身送客,他身著一襲赭黃色衣衫,右手緊執鼓槌,左手舉于胸前向賓客示意告別。

依依不捨、纏綿低語、彼此簇擁的熱烈氛圍,愈加凸顯韓熙載的孑然沉鬱、格格不入。他那樣靜默寂寥地站在人生路口,憶起父親被殺後自己倉惶南奔的往昔,憶起任秘書郎時輔太子于東宮的曾經,卻不敢想皇帝的旨意,不敢想命運的結局,縱然凝神遠眺,卻望不清世間的是是非非。

通紅的燭蠟燃燒整夜,火焰吐盡,奄奄一息如乾枯之蘭,堆積黎明前的灰燼,將夜色掩埋。韓熙載的心神流連許久,他終於意識到,南唐的氣運也如夜闌曲終之時的燭火,即將燃燒殆盡。

韓熙載驀然回首那些雨聲淒厲的夜晚,同樣是如此這般的鶯歌燕舞,他送走友人門客,院落裡樹木枝葉上晶瑩的夜霜,仿佛如華蓋上片片敗落的花瓣。夜幕下的鐘聲,搖曳無依的雨雪,在落英與寒風中,哀歎眼前繁華終究不過一場遺世之夢。

這一切,被顧閎中悄然捕捉,那悲傷悵然的孤傲側影被繪入畫卷,定格下來,避免被夜色席捲、被黑暗吞噬。歸去之後,顧閎中憑藉自己有限卻深刻的記憶,在圖像中構築起流動的時空。彈絲吹竹的仕女張弛有度,翩然驚鴻的歌舞伎身姿搖曳,以韓熙載為首的人物絲絲縷縷纖毫畢現。

李煜看過這幅《韓熙載夜宴圖》後,對韓熙載的戒備之心銳減,從而使他保全了名譽和性命,雖不復擔任朝中要職,卻也累官至中書侍郎及光政殿學士,得以善終。

西元975年十一月,南唐首都金陵被攻破,歷經39年、三代君主的南唐國滅亡。從開始的委曲求全,到後來聲言以死相抗的李煜,終究還是被戴上了李後主的帽子,做了宋太祖趙匡胤的階下囚。所幸的是,韓熙載早已駕鶴西去,否則親眼目睹千里江山淪落的他,又該泛起怎樣的憂傷和惆悵。

顧閎中並非秉筆直書的史家,他用筆暈開墨彩,摩挲出通宵達旦的夜宴中雅集歡愉的每個細節。在這幅畫面中,酬酢唱和宴飲歡和,都隨著南唐的傾頹,沉落在歷史的浩渺裡。(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傳CHUAN工作室 秦 燁)

韓熙載與自己的得意門生、身著一襲紅袍的新科狀元郎粲一起,盤坐於三圍屏式的羅漢床上,黑漆髹飾的箱木制式,圍屏很高,坐板卻相對較低,圍屏上還雕鏤有繪畫裝飾。整個房屋的佈局也是錯落有致、各種擺設形態各異:從高貴華美的屏風帷帳,到古樸雅致的床圍桌椅,襯上賓客們青黛色的襥頭冠服,以及仕女歌伎的秀雅淡麗,一幕歌酒舞宴漸次拉開。

賓客坐在低矮的桌案上,炕桌與刀牙板平頭案上擺滿酒肉果品,眾人神情歡愉,聚精會神聆聽一曲悠揚悅耳的琵琶彈奏,彈奏者並非別人,正是教坊副使李家明的胞妹,李家明也是韓熙載的座上常客之一。“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眾人或在木墩端坐,或站立對飲,歌伎則被主人、賓客和樂師圍在中央,更有俏皮多情的仕女聞聲而至,倚門靜聽。

此刻的韓熙載,團坐床榻之上,雙手垂落、目視前方,看似入神聆聽琵琶聲聲,實則在眉宇間透露出些許頹廢與凝重。這一瞬間被細膩的顧閎中記在心中:韓熙載想必早已對朝堂之上的殘酷與殿臣之間的爭鬥了若指掌,也儼然對畫師此番奉旨前來所為何事澄明於心。然而事實上最令他惆悵的,還是日薄西山的南唐境況。

三、起舞

韓熙載向來大能審時度勢、縱論天下,小能品音擅舞、揮墨作文。朝廷發放的俸祿往往不夠他經年累月縱情花銷,但因其書法精到、畫筆一流,常有富戶名流求其撰寫碑銘書帖。經濟拮据之時,韓熙載更會出人意料地穿著邋遢破爛的衣裳,手提一把獨弦破琴,背挎竹筐,假裝成街頭乞討的盲人,到各個姬妾門前討錢。這些事一度被傳為坊間笑談。

宴會之上韓熙載的忘情與陶醉,令顧閎中感受到他生性張揚不羈,對朝中和民間的毀譽參半置之度外,沉浸於歌舞昇平的曼妙,還豢養了歌舞兼備、聰慧豔麗的歌伎王屋山。

王屋山的出場將當晚的宴享推向高潮。韓熙載脫下外衣,為愛伎擊鼓助興。在場的賓客紛紛以讚賞的神色注視著他的動作,沉醉在美妙的鼓聲中。就連受李煜之托的顧閎中,亦不由自主忘我其間。在如此縱然享樂之際,身披袈裟頸戴佛珠的德明和尚,卻似乎秉持著出家人內不動心、外不著色的規誡,面向另側。而郎粲則坐到了覆有椅披的黑漆靠背椅上,如癡如醉地欣賞。

夜宴中最為耀眼者當數位于賓客和主人中央的王屋山。她聰慧俊逸、歌舞兼備,配合著韓熙載的擊奏,帶著女伎們翩然起舞。一曲多情繾綣的《六麼》在賓客中央綻放,在桌椅床榻間、在屏風裡、在房檐上環繞良久,宛若遍地怒放的紅牡丹,熱烈似火、絢爛如光。

水袖飄飛的舞伎們風姿綽約的背影,也讓賓客們眼前一亮:她們雙鬟高髻,風情萬種,宛然若並蒂芙蓉,一邊笑靨歡媚,一邊婀娜起舞,仿佛孔雀屏開,豔驚四座。

四、危機

不知不覺間,宴樂已經過半。顧閎中注意到,韓熙載開始低眉沉吟,似乎短暫的消歇不經然地觸及到他內心的空蕩。歇息半晌後,韓熙載回過神來,侍婢將水盆端至面前供他濯手盥洗。只見他坐在床邊,一面洗手,一面與舞伎王屋山交談,神思沉鬱。

夜色撩人。內屋一隅燃著燭臺,光亮如炬,溫暖如春。賓客們有些坐在連體腳踏的靠背椅和鼓凳繡墩上高談闊論,也有些盤腿靠在錦緞椅墊上低聲細語。韓熙載卻顯得沉鬱寡歡,仿佛越是醉心喧嚷的宴享,越是在眾賓雲會的雅集中歡談往來,就越能襯托出他念念不忘于國仇家恨、身世飄零帶來的苦楚。

夜愈發深沉。雅宴的格調也漸近莊嚴。韓熙載盤膝端坐,側耳聆聽歌伎吹奏管樂,時而與身邊女子交談。吹奏樂曲的五個女伎整齊地坐成一排,神態各異。她們兩人吹奏橫笛,三人手執篳篥,低眉演奏出或舒緩或激越的節拍。

此時的顧閎中,將目光移至歌伎們的形貌:她們梳著高高的髮髻,多身著窄短袖衫,身罩圓領袍衫,配以頎長的裙擺,腰間緊束著絛條附帶,腳下穿著平頭木履。在他心中,一幅內蘊沉鬱的夜宴圖已經鋪展:那是一幅疏密有致、動靜相間、繁簡互依的場景,主賓觥籌交錯,賓客彼此唱和,鶯歌燕舞間,眾人情動於中,如夢如幻。

顧閎中很清楚,眼前的歌舞昇平包裹在泡沫和虛無之中,搖搖欲墜的南唐正在醞釀著頹坍的危機。或許,斷井頹垣處,家國哀思愁似海;身世淒清時,鼓瑟鳴琴悵滿庭。

五、傾頹

清音雅樂只是一場華麗表演,曲終人散才是這個王朝和身處其中的人們上演的最後一幕。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離之際,天際茫茫江浸月,屋外泛起一片銀白色輝芒。韓熙載起身送客,他身著一襲赭黃色衣衫,右手緊執鼓槌,左手舉于胸前向賓客示意告別。

依依不捨、纏綿低語、彼此簇擁的熱烈氛圍,愈加凸顯韓熙載的孑然沉鬱、格格不入。他那樣靜默寂寥地站在人生路口,憶起父親被殺後自己倉惶南奔的往昔,憶起任秘書郎時輔太子于東宮的曾經,卻不敢想皇帝的旨意,不敢想命運的結局,縱然凝神遠眺,卻望不清世間的是是非非。

通紅的燭蠟燃燒整夜,火焰吐盡,奄奄一息如乾枯之蘭,堆積黎明前的灰燼,將夜色掩埋。韓熙載的心神流連許久,他終於意識到,南唐的氣運也如夜闌曲終之時的燭火,即將燃燒殆盡。

韓熙載驀然回首那些雨聲淒厲的夜晚,同樣是如此這般的鶯歌燕舞,他送走友人門客,院落裡樹木枝葉上晶瑩的夜霜,仿佛如華蓋上片片敗落的花瓣。夜幕下的鐘聲,搖曳無依的雨雪,在落英與寒風中,哀歎眼前繁華終究不過一場遺世之夢。

這一切,被顧閎中悄然捕捉,那悲傷悵然的孤傲側影被繪入畫卷,定格下來,避免被夜色席捲、被黑暗吞噬。歸去之後,顧閎中憑藉自己有限卻深刻的記憶,在圖像中構築起流動的時空。彈絲吹竹的仕女張弛有度,翩然驚鴻的歌舞伎身姿搖曳,以韓熙載為首的人物絲絲縷縷纖毫畢現。

李煜看過這幅《韓熙載夜宴圖》後,對韓熙載的戒備之心銳減,從而使他保全了名譽和性命,雖不復擔任朝中要職,卻也累官至中書侍郎及光政殿學士,得以善終。

西元975年十一月,南唐首都金陵被攻破,歷經39年、三代君主的南唐國滅亡。從開始的委曲求全,到後來聲言以死相抗的李煜,終究還是被戴上了李後主的帽子,做了宋太祖趙匡胤的階下囚。所幸的是,韓熙載早已駕鶴西去,否則親眼目睹千里江山淪落的他,又該泛起怎樣的憂傷和惆悵。

顧閎中並非秉筆直書的史家,他用筆暈開墨彩,摩挲出通宵達旦的夜宴中雅集歡愉的每個細節。在這幅畫面中,酬酢唱和宴飲歡和,都隨著南唐的傾頹,沉落在歷史的浩渺裡。(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傳CHUAN工作室 秦 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