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被騙,銀行是否承擔責任?

(崔家國原創)

購買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是目前老百姓投資的一個重要選擇, 但老百姓購買理財產品被騙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銀行的銷售人員明明告訴消費者購買的是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 但簽完合同後才發現購買的是類似保險、融資等其他公司的理財產品, 明目張膽地期詐消費者。 那麼消費者在購買產品被騙以後, 銀行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呢?

一、購買“飛單”產品索賠很難

我們先看一起案例。

2016年3月, 退休人員張大爺夫婦, 在某銀行理財室購買了一個理財產品。 客戶經理說, 這個理財產品收益非常可觀, 可是等到半年以後該給付利息的時候, 卻突然發現該產品已經不可能向客戶支付利息和本金。 原來該產品是某理財公司與銀行內部人員勾結, 利用銀行發售的募集資金的融資產品。

後來李大爺看了合同才發現, 自己買的理財產品的合同變成了投資某一專案的合同, 自己競然變成了該公司股東。

由於該項目現經營比較困難, 面臨破產。 那麼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 張大爺夫婦有可能將血本無歸。 這可是老兩口一輩子積攢下來的養老的錢呀。

向銀行投訴, 銀行給的答覆是,

該產品並不是銀行推出也非代理的產品, 因此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

這就是通常講的“飛單”。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 出售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 從中獲得高額傭金提成的行為。 包括一些銀行的經理、銀行的主任, 與發行理財產品的單位私下勾結, 最後購買此類產品的投資者的投資大都會泡湯。

沒有其他辦法, 張大爺夫婦只好將該銀行告上法院。 但由於合同都是自己簽訂的, 因此這也很可能面臨承擔敗訴的風險。 目前訴訟尚在進行中。

因此, 這就要求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明辨是非, 一定要主動去問清銷售人員到底是銀行自己推出產品還是代售的產品, 抑或個人發售的產品?要看清合同有沒有加蓋銀行的公章。

2013年發佈的《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指引》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在產品銷售過程中, 嚴格區分自有產品和代銷產品, 不得混淆、模糊兩者性質向銀行業消費者誤導銷售金融產品。 ”

當消費者遇到“飛單”的情況卻無法向銀行進行索賠,

本人認為這是一個法律上的漏洞。 既然是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 那麼不論怎麼說銀行最後就要承擔保證責任。 消費者既然相信大銀行, 銀行就無法將自己的責任推的乾乾淨淨。 既是你的地盤, 又是你的人員, 臉總是要的吧。

希望將來出臺立法, 對此類行為進行規制。 出了問題, 銀行就得賠付。 只有這樣, 才能充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二、如何預防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被騙

1.查詢代銷理財產品的真實情況

凡是銀行正規代銷的理財產品,都可以通過中國理財網公示的代銷清單,查詢到該產品。

2.銀行銷售或代銷理財產品,是否全程同步錄音錄影

根據銀監會的規定,銀行的銷售或代銷理財產品必須做到同期錄音錄影,這叫有據可查。如果銀行的銷售人員在沒有監控錄音的情況下銷售產品,那麼你很有可能被騙了。

3.分清購買的理財產品是代銷還是自營

上述的“飛單”,就是銀行的職員使用瞞天過海之計,打著銀行的幌子,幹自己的私活。銀行自己發售的理財產品,一定要加蓋銀行的公章,切記切記。

4.看理財產品的收益回報率是否符合常理

目前大部分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固定收益範圍在3%-6%之間,凡是承諾10%以上高回報的收益率,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5.要注意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流向

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如果交款或轉帳,流向銀行的帳戶則風險較小。如果是流向個人帳戶或其他公司的帳戶,那麼風險相對來說就是比較大的。在轉帳或者匯款時,一定要仔細的留心資金的去向。

注:瞞天過海”的計策,古時人們早有使用。瞞天過海”這一詞語的形成,或與薛仁貴設計讓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關。清代無名氏編寫的《三十六計》,則將“瞞天過海”作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它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它利用人們司空見慣的錯覺、常見不疑的心理,進行偽裝,把真正的企圖隱藏在有意暴露的事物中,以起到到出其不意地出奇制勝的目的。

二、如何預防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被騙

1.查詢代銷理財產品的真實情況

凡是銀行正規代銷的理財產品,都可以通過中國理財網公示的代銷清單,查詢到該產品。

2.銀行銷售或代銷理財產品,是否全程同步錄音錄影

根據銀監會的規定,銀行的銷售或代銷理財產品必須做到同期錄音錄影,這叫有據可查。如果銀行的銷售人員在沒有監控錄音的情況下銷售產品,那麼你很有可能被騙了。

3.分清購買的理財產品是代銷還是自營

上述的“飛單”,就是銀行的職員使用瞞天過海之計,打著銀行的幌子,幹自己的私活。銀行自己發售的理財產品,一定要加蓋銀行的公章,切記切記。

4.看理財產品的收益回報率是否符合常理

目前大部分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固定收益範圍在3%-6%之間,凡是承諾10%以上高回報的收益率,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5.要注意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流向

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如果交款或轉帳,流向銀行的帳戶則風險較小。如果是流向個人帳戶或其他公司的帳戶,那麼風險相對來說就是比較大的。在轉帳或者匯款時,一定要仔細的留心資金的去向。

注:瞞天過海”的計策,古時人們早有使用。瞞天過海”這一詞語的形成,或與薛仁貴設計讓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關。清代無名氏編寫的《三十六計》,則將“瞞天過海”作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它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它利用人們司空見慣的錯覺、常見不疑的心理,進行偽裝,把真正的企圖隱藏在有意暴露的事物中,以起到到出其不意地出奇制勝的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