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福州農信社、農商銀行創新扶貧擔保方式 金融引擎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福州新聞網3月17日訊為了有效解決貧困戶貸款擔保問題, 閩侯、閩清、永泰、連江、羅源5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先後與當地扶貧辦建立合作機制, 創新扶貧擔保方式, 目前已有568戶獲得貸款2615萬元。

在精准扶貧、支農支小上, 福州地區5家農信社及4家農商銀行勇挑重擔, 躬耕前行。 至2月末, 福州農信社、農商銀行涉農貸款餘額389億元, 占各項貸款的66%;發放農戶貸款16萬戶、293億元, 占全市金融機構的50%以上。

“是農信社讓我重新燃起了面對生活的新希望!”羅源縣起步鎮港頭村村民林秀敬深有感觸地說。

去年8月, 羅源縣農信聯社與當地農村小額信貸擔保互助協會合作,

推出 “擔保金·扶貧貸”專項貸款業務, 由縣擔保互助協會在農信社開立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擔保金或農業企業法定代表、主要股東, 作為貧困戶的擔保人, 通過擔保互助協會推薦貧困戶與農信社網點對接辦理貸款, 提高金融扶貧工作質效。 到今年2月末, 通過該模式已發放扶貧貸款238戶, 發放金額達1118萬元。

林秀敬就是這238戶受益者中的一員, 她從農信社獲得貸款5萬元, 用於經營窗簾加工的生意。 因為丈夫早年離世, 她獨自撫養3個子女, 負擔很重。 這筆貸款, 讓她著實松了口氣。 她的3個子女也分別獲得了農信社生源地助學貸款, 極大緩解了這個家庭的資金壓力, 也圓了寒門學子的大學夢。

在農信社、農商銀行的貸款支持下, 越來越多的農民脫貧致富。 永泰縣嵩口鎮溪湖村村民楊仁灼家有40余棵李子樹, 賣李果是他家的主要收入來源。 然而, 每年李果價格忽高忽低, 高的時候每50公斤可賣百餘元, 價格最低時只能賣20多元。 因此, 看似穩定的收入來源, 也存在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要幫助更多像楊仁灼這樣的貧困戶真正脫貧, 需要有產業支撐。 作為福州市唯一金融扶貧開發示範行社, 永泰縣農信聯社以“公司+基地+貧困農戶”模式, 發揮了產業扶貧“造血”作用。 順達食品有限公司在農信社的信貸支持下, 不僅渡過創業初期的難關, 而且由一個以李果加工為主的家庭小作坊發展壯大, 該公司通過優先收購、優先提供技術指導、優先吸收就業的“三優”模式,

帶動了29名貧困戶就業創業實現脫貧致富。

在農信社牽頭下, 楊仁灼與順達公司簽了收購協議, 實行保護價125元/50公斤。 楊仁灼激動地說:“簽了協議, 我們賣果收入就穩定了, 感覺像是吃了定心丸。 今年我要再種30棵新李樹!”

不光羅源、永泰, 還有閩侯、閩清、連江, 福州地區5家農信聯社全部與當地政府扶貧辦建立了全方位合作機制;對貧困戶逐戶建立經濟檔案, 全市共建立貧困戶金融檔案4427戶, 完成建檔戶數100%;對貧困戶量身定做了惠農寶·扶貧貸、萬通寶·扶貧貸等專項產品, 在扶貧攻堅中發揮了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 為更多農民譜寫了一曲希望之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