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銅廠皮影:方寸之間演繹萬千氣象

皇帝模樣的皮影是王文躍最費時費工的作品

看似普通的紙箱裡, 放的是王文躍的心血。

如今, 他已說不清到底做了多少個皮影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 與其他戲曲藝術一樣, 不僅能在方寸之間演繹天地四方, 又能呈現百萬大軍恢宏浩蕩。 如今, 在易門縣銅廠鄉仍然流傳著這種古老的藝術, 成為當地難得的鄉村文化現象。

皮影的興衰

說到銅廠皮影, 得先從易門皮影說起。

皮影戲的歷史可追溯到漢代, 明、清兩代則是皮影戲最為興盛和廣為流傳的時期。 而據相關文獻記述, 易門的皮影戲形成於清乾隆年間, 為廣東皮影戲藝人來當地表演後所傳並發展。

據瞭解, 舊時在易門, 皮影戲藝人們經常會演繹《封神演義》《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傳統劇碼。 而對於皮影戲本身, 人們又將其稱為“皮人戲”“燈影”和“願戲”。 “皮人戲”頗好理解, 那“燈影”和“願戲”又是作何解釋呢?原來, 將其叫做“燈影”是因在演繹時, 燈的光源經照射皮人後, 皮人在白布幕上形成影子。 而“願戲”的形成則是在舊時, 人們盼望通過唱皮影戲,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

在曲調方面, 易門皮影戲分為“苦蔬調”、滇劇唱腔和“一窩蜂”三種。

先說“苦蔬調”, 它為縣城、浦貝、十街等地採用, 因其曲調淒涼、委婉而得名。 其次是滇劇唱腔, 據說1929年, 縣城的滇劇藝人組織創立了“國樂專修館”, 他們既唱滇劇, 又用滇劇文武場面演唱皮影戲, 以生、旦、淨、末、醜各路演員完成皮影戲各劇碼不同角色的道白和唱段。 而“一窩蜂”則是因皮影藝人學習川劇高腔特點, 由一人領唱, 眾人幫腔。 此種唱腔流行於小街、六街等地, 該曲調活潑流暢, 音域較寬, 過門較長, 節奏較強, 很有評彈、說唱的風格。 在演繹時, 人們用一木棒敲擊牛角掌握節奏, 一兩個人也能夠演唱各個劇碼中的眾多角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 如今在易門會表演製作皮影的人少之又少。 而在遠離城市喧囂的易門銅廠鄉銅廠村委會舊廠村,

卻有一位老者依然對皮影情有獨鍾。

癡心不改的王文躍

初春上午的舊廠村有些許涼意, 村口, 一棟簡樸的屋舍便是這位老者的住所。 老人名叫王文躍, 今年67歲。 當得知記者的來意後, 老者便上樓取出了一個普通的紙箱, 箱子裡擺滿了各種用牛皮做成的皮影。

王文躍取出一件在記者面前擺弄起來。 他說:“我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做這些東西了。 那時候, 有兩個人來我們這裡演皮影戲, 我看後覺得很有意思, 便自己找來硬紙板等, 用筆描繪後拿刀把它刻出來, 並點上煤油燈, 掛上手帕, 敲起銅盆, 就在家裡演, 周圍的小娃娃都來看。 ”由於受皮影老藝人影響, 自幼喜愛美術的王文躍雖只是用紙板自己製作,

但心靈手巧的他總能憑藉著想像, 做出一些生動活潑的人物形狀。

王文躍喜愛皮影戲, 即便是他步入學堂後也一直堅持。 王文躍說:“我讀書讀到六年級, 這段時間裡一直在弄皮影。 那時, 家裡窮買不起布, 但又覺得演皮影戲手帕太小了不好用, 於是便悄悄拿了學校的窗簾來演。 老師發現後, 我便受到了批評, 父親也狠狠地甩了我兩耳光。 以前, 老父親曾是國民黨軍隊的一個副官, 他也會演皮影戲給軍隊的人看, 但父親從來不教我。 他曾跟我說, 這些都是不務正業的東西。 ”學校的處分和家長的責備讓王文躍就此放棄他的夢想。

經過時光的磨練, 王文躍製作和演繹皮影的功夫越來越好, 製作上也從原來的紙板改成了牛皮。 1981年正式演出了一場自己精心編排的皮影戲,在王文躍家那不大的老宅院子裡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鄰居,他們一邊喝著茶,一邊觀看表演,有說有笑,歡樂的氣氛充滿整間房子。雖然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但談起自己演皮影戲的那一幕王文躍仍記憶猶新。

將皮影一直傳下去

在採訪中,王文躍總會邊說邊擺弄著他做的皮影,並向記者做一番深入的講解。那麼,在製作和演繹上,皮影都有著怎樣的說道呢?

皮影道具製作比較複雜。據王文躍介紹,製作皮影首先要選一塊上等的新牛皮,將牛皮繃撐壓平風乾後,再用推刨將牛毛推淨,然後用鉛筆在牛皮上畫成各種形狀,再用小鑿子、剪子等工具將圖形雕琢成各類人物、動物等。最後,將各物件的活動處插入竹棍並用牛筋等連綴,這樣皮影就做成了。演繹時,手持竹棍就能比劃出各種動作。

在表演皮影戲時,分為開場、正式演出、結束三個部分。演出中,根據劇情需要及演出效果,圍繞劇情,能說的內容就說,能唱的內容就唱,並加入一些用於過渡的唱詞,同時還會加入一些口技。說到此處,似乎是勾起了王文躍的興趣,他立馬從凳子上站起來,說道:“要不要我給你們模仿一段雞叫?”還未等記者反應過來,王文躍便面朝樓梯,雙手捂口,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後,一陣清脆、響亮的雞鳴聲陡然響起,惟妙惟肖。

為了讓當地孩子們瞭解、認識,並傳承更多銅廠當地的民間藝術傳統,王文躍受聘成為了銅廠鄉中心小學皮影戲“校外輔導員”。他說:“孩子們很喜歡皮影,除皮影外我還會教他們口技,學習各種動物的叫法,希望這些孩子能將皮影一直傳下去。”

▍編輯:劉玉霞

1981年正式演出了一場自己精心編排的皮影戲,在王文躍家那不大的老宅院子裡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鄰居,他們一邊喝著茶,一邊觀看表演,有說有笑,歡樂的氣氛充滿整間房子。雖然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但談起自己演皮影戲的那一幕王文躍仍記憶猶新。

將皮影一直傳下去

在採訪中,王文躍總會邊說邊擺弄著他做的皮影,並向記者做一番深入的講解。那麼,在製作和演繹上,皮影都有著怎樣的說道呢?

皮影道具製作比較複雜。據王文躍介紹,製作皮影首先要選一塊上等的新牛皮,將牛皮繃撐壓平風乾後,再用推刨將牛毛推淨,然後用鉛筆在牛皮上畫成各種形狀,再用小鑿子、剪子等工具將圖形雕琢成各類人物、動物等。最後,將各物件的活動處插入竹棍並用牛筋等連綴,這樣皮影就做成了。演繹時,手持竹棍就能比劃出各種動作。

在表演皮影戲時,分為開場、正式演出、結束三個部分。演出中,根據劇情需要及演出效果,圍繞劇情,能說的內容就說,能唱的內容就唱,並加入一些用於過渡的唱詞,同時還會加入一些口技。說到此處,似乎是勾起了王文躍的興趣,他立馬從凳子上站起來,說道:“要不要我給你們模仿一段雞叫?”還未等記者反應過來,王文躍便面朝樓梯,雙手捂口,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後,一陣清脆、響亮的雞鳴聲陡然響起,惟妙惟肖。

為了讓當地孩子們瞭解、認識,並傳承更多銅廠當地的民間藝術傳統,王文躍受聘成為了銅廠鄉中心小學皮影戲“校外輔導員”。他說:“孩子們很喜歡皮影,除皮影外我還會教他們口技,學習各種動物的叫法,希望這些孩子能將皮影一直傳下去。”

▍編輯:劉玉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