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人生到處知何似?蘇軾的展翅高飛與倦鳥歸息

倘若將生命僅視如一個急速射出的箭鏃, 那麼終點就成了一場必然的隕落, 此世也變得毫無意義。 好在每個人的一生不斷跌宕, 才終歸安詳。 於此, 我們該如何直面起落, 直到尋得人生最終的目的?東坡先生早在千年前就悟出真諦, 我們向他追問, 尋求生命的解答。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上人困蹇驢嘶。

——北宋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

人對家庭溫暖的貪戀似乎出於本能, 中國的春節即可見得。 無論此刻, 你身處陽光明亮的南方, 還是冰天雪地的北國, 都要撣去一年的塵芳, 帶著一年的鄉愁與牽掛, 回到自己念茲在茲的家。 然而, 正因為對人生有期待、對未來有期許, 我們不得不重又收拾行囊, 與親人道別, 將前程交予命運, 獨自謀劃經歷一次次出走,

於此度過一個人大半輩子的行走旅程。

“遙想獨遊佳味少, 無方騅馬但鳴嘶”。 伴隨著幾分無奈與身不由己的心酸, 終年的漂泊奔走讓我們徹底離開了根, 滿身疲憊, 內心惶惶。

東坡先生卻這樣說道:“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流指爪,

鴻飛那複計東西。 ”人生在世, 四海為家, 不過能偶然留下一些印記, 這不就像飛起的鴻鵠在雪地上落下的爪印嗎?鴻鵠飛起飛落、展翅停歇, 一切皆於偶然。 人生也是如此, 向來缺少定數。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時古難全”, 可見世事變幻, 人事亦是無常, 何必為變化逝去的事物所累, 為自己徒添煩憂呢?

有人說此處“飛鴻”即為人的心靈, 我想, 東坡先生那顆偉大的心靈也正若一隻長飛不落的飛鴻, 在超越人事的寬闊領地裡竭力翱翔。 是啊, 前程遠大, 此處絕不是終點。 只將不定的變遷視為平常事物, 將那些心酸血淚看淡一些、再淡一些。 那麼接下來的日子, 任由展翅高飛吧。

歸去來兮, 吾歸何處?

我們看到過太多人, 在人生的巔峰閃耀之時選擇霎時隕落, 因為他們在風風火火的拼搏途中喪失了人生追尋的意味, 終結生命或許是他們無奈而僅存的選擇, 可悲可歎。 每個人都無異, 從黃髮垂髫, 到“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老境, 經受一輩子的歷練與洗滌。 奮鬥了大半輩子,

終究還是老了, 累了, 需要收斂羽翼, 尋覓一個停靠、歸息之地。 人們常說, 回歸誕生之地、埋骨桑梓才是最終的歸宿。 肉體終歸要趨於絕境, 故鄉是肉體的安放之處, 那麼哪裡又是心靈永久的家呢?

想要回去啊, 可我能回到哪裡呢?想來我的故鄉在萬里之外的岷峨。 東坡先生也曾如此困惑。可是,我相信世上沒有天生的樂天派,在他如飛蓬般漂泊無依了幾十年歲月後,才氣定神閑地道出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慨,心靈的絕靜絕寂之處才是一個人最終的歸屬。從放逐黃州,到流放嶺南,他也在一次次出走中尋得了出口。他不顧身旁風雨,只做到精神鬆弛、安然自在。

詩作之中,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帶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關懷、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他說:“夫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者。”人這一輩子,能夠克服恐懼、惱怒與憂愁,即可獲得心靈寧靜,到達歸屬之地了。這就是心靈永久的家,可收斂羽翼,倦鳥歸息的地方。

“人生底事,來往如梭。”我們不啻宇宙中的一蚊蠅,滄海中的一砂礫,但也要拼盡全力去奮勇翱翔。面臨變遷時釋然處之,又在人生倦怠時恬然待之,我們展翅高飛,我們倦鳥歸巢。東坡先生已然將他的畢生哲學浸入詩詞之作,於此流傳後世,才得以為我所讀。不知以我淺薄之眼光將他的解答會了幾分意,欣喜之餘也念他不要怪罪我才好。

文 | 三度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音訊、美圖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和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詩詞文化,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東坡先生也曾如此困惑。可是,我相信世上沒有天生的樂天派,在他如飛蓬般漂泊無依了幾十年歲月後,才氣定神閑地道出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慨,心靈的絕靜絕寂之處才是一個人最終的歸屬。從放逐黃州,到流放嶺南,他也在一次次出走中尋得了出口。他不顧身旁風雨,只做到精神鬆弛、安然自在。

詩作之中,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帶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關懷、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他說:“夫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者。”人這一輩子,能夠克服恐懼、惱怒與憂愁,即可獲得心靈寧靜,到達歸屬之地了。這就是心靈永久的家,可收斂羽翼,倦鳥歸息的地方。

“人生底事,來往如梭。”我們不啻宇宙中的一蚊蠅,滄海中的一砂礫,但也要拼盡全力去奮勇翱翔。面臨變遷時釋然處之,又在人生倦怠時恬然待之,我們展翅高飛,我們倦鳥歸巢。東坡先生已然將他的畢生哲學浸入詩詞之作,於此流傳後世,才得以為我所讀。不知以我淺薄之眼光將他的解答會了幾分意,欣喜之餘也念他不要怪罪我才好。

文 | 三度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音訊、美圖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和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詩詞文化,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