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影響中國的票房,為何還是好萊塢影片?


王首富曾經說過, 近十年中國電影票房年均增速超過30%, 資本大量湧入和互聯網介入、電影網站給觀眾補貼, 帶動了中國電影的高速增長,

“我覺得中國電影從2017年開始會每年持續在15%左右增長, 這種持續的增長會維持十年左右。 2018年, 中國電影市場會達到北美的規模, 超過100億美元。 2026年, 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300億美元, 大概占到全球電影票房市場份額40%到50%的規模。 ”但遺憾的是, 即使有再好的市場前景, 但內容的匱乏, 或者說華語片內容的不如意, 讓我們看到中國票房的主力還是來自好萊塢的影片, 國產影片的票房影響力持續下滑。 那麼為何國產影片在票房上給人一種“王小二過年”的味道呢?

還是好萊塢影片更有號召力

進入2017年後, 在全國的票房市場, 好萊塢影片還是佔據著非常重的份額。 甚至被外界認為是在碾壓中國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 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

中美影視成為焦點話題, 《速度與激情8》是焦點中的焦點。 我們關注到, 4月14日在內地上映的《速度與激情8》幾乎是一路風捲殘雲, 觀眾熱情不降, 可謂是票房收割機。 據貓眼即時票房統計, 最新的資料顯示, 《速度與激情8》票房24.4億人民幣, 成功打破《捉妖記》24.3億, 暫居內地影史票房第二, 排行第一的依然是星爺的《美人魚》33.8億。 很顯然, 《速度與激情8》有望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上最賣座的好萊塢電影。

眾所周知, 隨著近兩年中資入股好萊塢影視公司的熱潮, 很多好萊塢大片在DNA中就已浸淫了中國元素;部分領先的國內影視公司開始參與單片或組合式影片的全球票房分成;而有可望放寬的美國電影進口配額, 也使合拍片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

需要尋找更多元的主題。 很顯然, 中國資本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好萊塢。 如果說以前一直是一些花瓶“打醬油”式的去參與好萊塢大片的話, 那麼日後或許會有更好的轉機出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中國企業雖然憑藉市場與本土發行的杠杆進入好萊塢俱樂部, 但更多扮演著“財務投資者”的角色。 不過, 即使是資本的力量, 那麼更多的“滲透”以中國商人的精明, 也會有更多的改變。 電影工業的技術合作正在前進, 雖然內容上的話語權依然進展緩慢, 但顯然已經出現了可以滲透的裂縫, 這一點是值得期待的。

其實, 中國用戶的龐大消費能力, 註定了好萊塢也需要這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當然, 這種支援也是相互的,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 中國電影票房需要好萊塢大片所帶來的持續支撐和刺激用戶的觀影動力, 而好萊塢更需要中國市場和資本的投入, 如何在競合中保證商業利益與自我提升成本的平衡, 這將是一場長期的博弈。 中國影片的發展也需要不斷地外力刺激來共同提高, 這也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此外, 值得關注的是, 近年來的電影市場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一些好萊塢影片在中國贏得的票房超過北美。 即使今年的新片, 《極限特工》《生化危機:終章》《一條狗的使命》以及最近大火的《速度與激情8》這些影片在中國市場的票房都超過了北美市場。 這也說明中國用戶對好萊塢的認可程度, 而一般這種影片都是以動作類和喜劇類居多。

中國影片的尷尬

對於中國本土製作的影片來說, 無疑是令人“糟心”的, 因為今年除了賀歲檔之外, 進口片票房幾乎一邊倒地碾壓了國產片票房。 有資料顯示在春節後的一個月內, 國產新片的平均票房僅有1200萬元左右, 進口新片的平均票房則將近4.5億元。實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可想而知了。回溯過去的一年,2016年國外影片在引進紅線下取得191億元票房,而國產片依靠“暑期檔”、“十一檔”、“春節檔”以及“國產電影保護月”的壓倒性數量優勢,取得266億元票房。

隨著好萊塢大片的逐漸“解禁”,《加勒比海盜5》《變形金剛5》《賽車總動員3》《神偷奶爸3》等影片的中美同步上映,5月與6月的中國電影市場註定又要成為好萊塢大片的天下。雖然保護的力度一度時間讓國產影片也取得了不菲的市場票房能力,但是隨著保護力度的減少,國產影片的能力“不足”就彰顯無遺了,這時候的用戶選擇變得更加多元,更好的上座的影片顯然更容易得到用戶的追捧,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影片就沒有多少優勢了。

有業內專家表示,一度時間的三四線城市觀眾更容易接受國產影片,但經過這幾年的變化和市場“培育”,他們很快拋棄了國產影片,走向了內容和技術都更成熟的引進片。眾所周知,即將重啟談判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電影市場並未完全放開,進入長達十年的備忘期,限制每年只能引進20部分賬大片;2012年,電影市場再爭取5年緩衝期,引進片配額提升到34部。5年過後,談判即將重啟,業內人士認為,該配額將會擴大。如果幅度增加擴大,對於國產影片來說,又是一次新的壓力釋放期。

我們也關注到中國資本的滲透,讓更多的影片機會變得更加多元化了。眾所周知,今年《速度與激情8》和北美是同步上映。中國電影在公告中透露,公司擬投資1500萬美元,與環球製片有限公司就影片《速度與激情8》進行專案投資合作,在區域內為該影片提供影院發行。2015年,中影集團就投資了《速度與激情7》,投資額占到了近10%。另外,由騰訊影業參與出品的《金剛:骷髏島》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11.6億元人民幣。甚至,《一條狗的使命》在中國的累計票房也達到了6.08億元,這也是阿裡影業入股Amblin Partners後,馬雲與斯皮爾伯格攜手推出的首部合作電影。

中國資本投資好萊塢影片,已形成一股風氣。據悉,好萊塢六大電影業巨頭未來5年的片單背後不乏中國公司投資的身影。去年,萬達以約10億美元收購好萊塢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並補貼製作費用,以吸引好萊塢電影公司來華拍攝。騰訊與好萊塢公司STX娛樂達成合作。STX娛樂計畫到2017年底投資、拍攝發行18部電影,並引入外部片單投資合夥人。華誼與STX也有類似的單片合作協定。

合拍片的機會以及節日華語片的最後促銷機會

由於資本投資和可望放寬的美國電影進口配額,正在顯著降低合拍片的政策優惠,這使得合拍片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需要尋找更多元的主題。《長城》在票房上不達預期也曾一度被稱為“合拍大片”模式的終結。目前,合拍片的標準是:首先雙方共同投資,一般不少於20%-30%;其次要求合拍片裡有中國元素;最後,主創人員要由雙方組成,其中中方一定要有主要演員。

有資料顯示,2015年之前,合拍片一般是每年40多部;2015年達到66部;到2016年,達到71部。那麼今年呢?如果引進片的份額提升,是不是預示著合拍片會減少?由於對於合拍片的理解不同,有時候合拍片也顯得頗為尷尬。難怪有電影人表示,“中國觀眾是能理解好電影的,所以對電影大師們來說,只要講好故事就行,不是一定要完全偏向中國文化,要相信情感和人性是共通的。”也有電影人表示,“應該製作更所好的內容吸引外資投我們,而不是把自己的錢拿給別人輸血。”。

中國用戶在節假日也是最喜歡去看電影休閒的,今年的五一雖然是小長假,但也必然會對院線帶來一些改變。國產影片很注意這個時間檔差,於是我們看到,有3部華語大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4月28日上映,分別是劉德華和姜武領銜的《拆彈專家》,余文樂和楊千嬅回爐愛情的《春嬌救志明》,黃渤和徐靜蕾、段奕宏的《記憶大師》都是如此。再加上由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喜歡.你》定檔4月27日,顯然都在規避《速度與激情8》的強勢。

選擇五一小長假作為主要突破口,這是華語電影在推廣上對比好萊塢大片的唯一一招。以這四部華語片為例,其中兩部都是愛情片,其鎖定的情侶檔自然是票房的大保障,但在定位上也儘量錯開了關注點。《志明救春嬌》是志明與春嬌這一經典IP的三度熱炒,影片關注于時下青年男女的婚後生活,在小溫情的延續下,走回了港片以小見大的老路子。劉德華和姜武對戲的《拆彈專家》是唯一的動作戲,挺著從馬背上摔下來的腰骨,劉德華自帶粉絲的關注自然是唯一的看點。主打懸疑科幻的國產電影《記憶大師》是靠黃渤和段奕宏吸粉。

有意思的是,五一過後,華語電影又將遭到外國大片的集中亮相,在整個五六月票房市場中,中美同步上映的大片幾乎按一週一部的節奏在排期。中美同步上映的大片兒中,《銀河護衛隊2》將搶先於5月5日亮相,其後則是5月19日上映的《異形:契約》,5月26日登陸的《加勒比海盜5》,6月2日上映的《神奇女俠》,6月9日將上映的則是《木乃伊》,6月16日是《賽車總動員3》,6月23日則是影迷們期盼已久的《變形金剛5》,直到6月30日,《神偷奶爸3》。再加上要在5月份3D重映的《終結者2:審判日》,未來兩個月的電影院幾乎已被外國大片兒包攬了。

或許五一成為華語片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機會了。五一期間在院線看了《速度與激情8》以及《拆彈專家》,也算對華語片和好萊塢大片都支援了一下。

-----------------------------

進口新片的平均票房則將近4.5億元。實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可想而知了。回溯過去的一年,2016年國外影片在引進紅線下取得191億元票房,而國產片依靠“暑期檔”、“十一檔”、“春節檔”以及“國產電影保護月”的壓倒性數量優勢,取得266億元票房。

隨著好萊塢大片的逐漸“解禁”,《加勒比海盜5》《變形金剛5》《賽車總動員3》《神偷奶爸3》等影片的中美同步上映,5月與6月的中國電影市場註定又要成為好萊塢大片的天下。雖然保護的力度一度時間讓國產影片也取得了不菲的市場票房能力,但是隨著保護力度的減少,國產影片的能力“不足”就彰顯無遺了,這時候的用戶選擇變得更加多元,更好的上座的影片顯然更容易得到用戶的追捧,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影片就沒有多少優勢了。

有業內專家表示,一度時間的三四線城市觀眾更容易接受國產影片,但經過這幾年的變化和市場“培育”,他們很快拋棄了國產影片,走向了內容和技術都更成熟的引進片。眾所周知,即將重啟談判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電影市場並未完全放開,進入長達十年的備忘期,限制每年只能引進20部分賬大片;2012年,電影市場再爭取5年緩衝期,引進片配額提升到34部。5年過後,談判即將重啟,業內人士認為,該配額將會擴大。如果幅度增加擴大,對於國產影片來說,又是一次新的壓力釋放期。

我們也關注到中國資本的滲透,讓更多的影片機會變得更加多元化了。眾所周知,今年《速度與激情8》和北美是同步上映。中國電影在公告中透露,公司擬投資1500萬美元,與環球製片有限公司就影片《速度與激情8》進行專案投資合作,在區域內為該影片提供影院發行。2015年,中影集團就投資了《速度與激情7》,投資額占到了近10%。另外,由騰訊影業參與出品的《金剛:骷髏島》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11.6億元人民幣。甚至,《一條狗的使命》在中國的累計票房也達到了6.08億元,這也是阿裡影業入股Amblin Partners後,馬雲與斯皮爾伯格攜手推出的首部合作電影。

中國資本投資好萊塢影片,已形成一股風氣。據悉,好萊塢六大電影業巨頭未來5年的片單背後不乏中國公司投資的身影。去年,萬達以約10億美元收購好萊塢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並補貼製作費用,以吸引好萊塢電影公司來華拍攝。騰訊與好萊塢公司STX娛樂達成合作。STX娛樂計畫到2017年底投資、拍攝發行18部電影,並引入外部片單投資合夥人。華誼與STX也有類似的單片合作協定。

合拍片的機會以及節日華語片的最後促銷機會

由於資本投資和可望放寬的美國電影進口配額,正在顯著降低合拍片的政策優惠,這使得合拍片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需要尋找更多元的主題。《長城》在票房上不達預期也曾一度被稱為“合拍大片”模式的終結。目前,合拍片的標準是:首先雙方共同投資,一般不少於20%-30%;其次要求合拍片裡有中國元素;最後,主創人員要由雙方組成,其中中方一定要有主要演員。

有資料顯示,2015年之前,合拍片一般是每年40多部;2015年達到66部;到2016年,達到71部。那麼今年呢?如果引進片的份額提升,是不是預示著合拍片會減少?由於對於合拍片的理解不同,有時候合拍片也顯得頗為尷尬。難怪有電影人表示,“中國觀眾是能理解好電影的,所以對電影大師們來說,只要講好故事就行,不是一定要完全偏向中國文化,要相信情感和人性是共通的。”也有電影人表示,“應該製作更所好的內容吸引外資投我們,而不是把自己的錢拿給別人輸血。”。

中國用戶在節假日也是最喜歡去看電影休閒的,今年的五一雖然是小長假,但也必然會對院線帶來一些改變。國產影片很注意這個時間檔差,於是我們看到,有3部華語大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4月28日上映,分別是劉德華和姜武領銜的《拆彈專家》,余文樂和楊千嬅回爐愛情的《春嬌救志明》,黃渤和徐靜蕾、段奕宏的《記憶大師》都是如此。再加上由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喜歡.你》定檔4月27日,顯然都在規避《速度與激情8》的強勢。

選擇五一小長假作為主要突破口,這是華語電影在推廣上對比好萊塢大片的唯一一招。以這四部華語片為例,其中兩部都是愛情片,其鎖定的情侶檔自然是票房的大保障,但在定位上也儘量錯開了關注點。《志明救春嬌》是志明與春嬌這一經典IP的三度熱炒,影片關注于時下青年男女的婚後生活,在小溫情的延續下,走回了港片以小見大的老路子。劉德華和姜武對戲的《拆彈專家》是唯一的動作戲,挺著從馬背上摔下來的腰骨,劉德華自帶粉絲的關注自然是唯一的看點。主打懸疑科幻的國產電影《記憶大師》是靠黃渤和段奕宏吸粉。

有意思的是,五一過後,華語電影又將遭到外國大片的集中亮相,在整個五六月票房市場中,中美同步上映的大片幾乎按一週一部的節奏在排期。中美同步上映的大片兒中,《銀河護衛隊2》將搶先於5月5日亮相,其後則是5月19日上映的《異形:契約》,5月26日登陸的《加勒比海盜5》,6月2日上映的《神奇女俠》,6月9日將上映的則是《木乃伊》,6月16日是《賽車總動員3》,6月23日則是影迷們期盼已久的《變形金剛5》,直到6月30日,《神偷奶爸3》。再加上要在5月份3D重映的《終結者2:審判日》,未來兩個月的電影院幾乎已被外國大片兒包攬了。

或許五一成為華語片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機會了。五一期間在院線看了《速度與激情8》以及《拆彈專家》,也算對華語片和好萊塢大片都支援了一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