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6年銀行利潤增長復蘇,資產品質保衛戰不停

導語

2015年時, 銀行淨利潤從"高得不好意思"到幾乎"觸零", 被稱作色彩悲壯的一年。 彼時不少市場人士預期, 2016年中國銀行業淨利潤增幅可能進入 " 負時代 "。

但銀行扭轉了這番頹勢。 截止4月28日, 25家A股上市銀行過去一年的成績單悉數亮相, 資料顯示, 雖然盈利增長依然受阻, 但銀行也加快了收入結構的調整, 整體保持了淨利潤的正增長, 同時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 10家銀行的不良率沒有出現上揚。

1

淨利增速普遍回升

曾以一日千里之速發展的銀行業, 近兩年來面對經濟增速放緩、利率市場化、以及資產品質惡化等諸多挑戰, 淨利潤增速全面 " 告急 ", 尤其在2015年, 不少銀行的盈利經歷了斷崖式的下跌。 不過, 在過去一年裡, 銀行紛紛加深推進戰略轉型, 挖掘盈利潛力, 整體情況有所改善。

根據稍早前銀監會公佈的資料顯示, 2016年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1.65萬億元,

同比增長3.54%, 較2015年的2.43%有所回升。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 在25家A股上市銀行中, 2016年淨利潤增速高於行業3.54%平均水準的有16家, 其中5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上雙", 既包括上市多年、一直發揮穩定的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 也包括去年剛剛登陸資本市場的上海銀行、貴陽銀行和江蘇銀行。

因基數較大, 導致淨利潤增速徘徊在1%的國有大行, 在利潤絕對額上卻依舊令很多中小銀行望塵莫及。 2016年五大行的淨利潤合計超過9000億元, 日均賺25.35億元。

不過銀行傳統的"吃息差"盈利模式愈發難以為繼, 也仍然是銀行面臨的痛點。 不可否認的是, 利息淨收入目前還是銀行營業收入中比重最高的一項, 在五家國有大行中, 農行利息淨收入占營收比重為78.67%, 隨後依次為交行69.83%、工行69.81%、建行69.05%、中行63.28%。

利息淨收入的高比重在地方銀行中更為明顯, 例如貴陽銀行達到82.69%, 杭州銀行達到85.17%。

這恰恰是銀行近兩年變得被動的原因所在。 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間, 央行連續5次降息致利差縮窄, 拖了銀行利息淨收入的後腿。 上市銀行年報顯示, 大多數銀行在2016年利息淨收入都出現滑坡, 五大國有行的降幅在6%-9%之間, 降幅最大的是常熟銀行, 達到26.7%。

2

收入結構進一步調整

在利差受到擠壓後, 銀行紛紛轉向中間業務方面發力, 以期增加利潤。 資料顯示, 上市銀行去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大多數都呈現兩位數增長, 北京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的增速在30%-50% 之間, 上述提到的利息淨收入降幅最大的常熟銀行, 去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3.47億元,

同比大增226.91%;貴陽銀行去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也增長了106.31%。

很多銀行都在年報中表示, 從前高度依賴存貸款利差的收入結構正在出現積極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 增加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 主要的利潤點並非來自跨行轉帳、業務諮詢等獲得的手續費, 因銀監會在2014 年出臺銀行服務收費新規, 這些業務的手續費已經被大大地削減, 多家銀行年報顯示, 去年信用承諾、諮詢顧問等業務手續費收入都同比下降。

銀行新的利潤增長動力已轉為資產管理、理財、零售等。 例如常熟銀行就對 226.91% 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解釋稱, 主要是由於投行、資管業務手續費收入增加。

去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21.6%的南京銀行也表示,

去年該行中間業務淨收入38.23億元。 其中, 代理業務實現收入15.36億元, 增幅95.62%;託管及受託業務實現收入4.21 億元, 增幅145.84%。 中信銀行去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比上年增長20.51%, 主要也是由於銀行卡手續費、代理業務手續費及理財產品手續費等專案增長較快。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合夥人姚文平分析稱, 2016 年, 上市銀行的手續費收入占利息及手續費收入的比重均有所上升。 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 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占比加在一起, 已接近營業收入的1/3。

3

資產品質惡化勢頭放緩

在加快轉型的同時, 近年來, 銀行也加大了資產品質處置力度,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 25家上市銀行中, 去年有8家銀行不良率出現下滑, 2家銀行不良率沒有增長,4家銀行的不良率增速在0.1個百分點內。整體來看,資產品質惡化勢頭得以放緩。

事實上,銀監會在今年2月發佈的資料就顯示,2016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4%,比上季度末下降0.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2年一季度以來,銀行不良率首次出現下降。

從年報來看,在不良率下降的8家銀行中,吳江銀行降幅最大,截至去年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78%,較年初下降了0.08個百分點;建設銀行、貴陽銀行不良貸款率均下降0.06個百分點, 截至去年年末,兩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2%、1.42%。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家國有大行中,農行依然以2.37%的不良率位居最高位,且在25家上市銀行中,不良率也僅次於江陰銀行的2.41%。不過,農行去年的不良率已經出現下滑,同比下降了0.02個百分點。農行表示,去年在立足清收、加快核銷的基礎上,創新處置方式,積極壓降不良貸款存量。

這只是銀行業的一個縮影。可以說,為降低不良,銀行普遍祭出多種處置手段,並通過加強授信管理、綜合運用貸款重組、批量轉讓等方式,一邊“消化”存量的不良貸款,一邊防範新的不良生成。即使是有的不良率仍在上漲的銀行,信用風險管控也出現了積極變化的信號。例如工行去年末不良率1.62%,比上年末增長0.12個百分點,但同比少升0.25個百分點。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減少189億元,同比少增860億元。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銀行業不良率仍處於上升週期,不良率“拐點”尚未到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指出,滋生不良貸款的環境並未根本改善。我國較長時期以來處於信貸密集型經濟增長模式,以及由此產生的存量債務積壓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

對於一些城商行和農商行來說,還普遍存在貸款投放過於集中的問題。例如江蘇銀行在2016年有78.41%的貸款和墊款投放在江蘇地區,投放在長三角地區(不含江蘇)的有7.23%;吳江銀行有78.06%的貸款投放在吳江本地;江陰銀行投放在本市的貸款有88.85%;無錫銀行的比例更高,有93.13%的貸款投放在無錫當地,其餘的6.87%貸款也都投放在江蘇省內。

這就相當於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風險不言而喻。吳江銀行在年報中也坦言,公司的業務發展也受到吳江地區宏觀經濟及金融環境的制約。如果吳江地區出現重大的經濟衰退,或者吳江地區的信用環境出現明顯惡化,可能會導致公司不良貸款增加、資產減值損失準備計提增加,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4

個人房貸撐起新增貸款半邊天

在銀行的年報中,還有一個資料較為引人關注,即近半年來被監管層不斷要求合規發放的房貸。但由於這項利潤頗豐、壞賬率低的業務,長期以來都享有銀行的青睞,從上市銀行年報看,2016年銀行幾乎都加大了對個人住房貸款的投放力度,房貸撐起了去年上市銀行新增貸款的半邊天。

從房貸總量上看,建設銀行居於上市銀行首位。截至去年末,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達到35856.47億元。建設銀行去年個人房貸增量也居榜首,為8117.52億元。

而在房貸增幅上,農業銀行領先,去年末,農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5599.7億元,增量為6329.5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8%。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增幅也接近30%,分別為29.26%、28.80%、27.45%。郵儲銀行雖然房貸總量不能與四大行相提並論,但該行去年56.6%的個人房貸增幅遠超四大行。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農業銀行房貸增量占總貸款增量比重近8成,為78.17%。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房貸也貢獻了超6成的增量,去年兩家銀行房貸增量占總貸款增量比重分別為64.51%、63.82%。

從房貸全年增幅來看,股份制銀行更加兇猛。民生銀行房貸餘額從2015年末的1143.3億元升至2016年末的2958.75億元,增幅高達158.8%。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去年個人住房貸款增幅均在60%左右。去年招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7203.05億元,較年初增長約2290億元,增幅45.82%,房貸增量在新增貸款中占比達到52.33%。

央行資料顯示,2016年新增貸款中,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約占新增貸款總量的45%,這一比例明顯高於往年。而央行在今年有意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分析人士認為,今年銀行房貸將有所收緊。

在“兩會”期間,央行營業管理部主任周學東就透露,就個人房貸在新增貸款的占比來看,預計今年會下降到30%以內,這相對於去年的45%左右的占比來說將會明顯下降。農行副行長郭甯甯也表示,今年農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規模將不會超過去年。對於熱點調控城市,首套房、二套房貸款的利率定價將會提高。

精彩回顧

2家銀行不良率沒有增長,4家銀行的不良率增速在0.1個百分點內。整體來看,資產品質惡化勢頭得以放緩。

事實上,銀監會在今年2月發佈的資料就顯示,2016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4%,比上季度末下降0.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2年一季度以來,銀行不良率首次出現下降。

從年報來看,在不良率下降的8家銀行中,吳江銀行降幅最大,截至去年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78%,較年初下降了0.08個百分點;建設銀行、貴陽銀行不良貸款率均下降0.06個百分點, 截至去年年末,兩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2%、1.42%。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家國有大行中,農行依然以2.37%的不良率位居最高位,且在25家上市銀行中,不良率也僅次於江陰銀行的2.41%。不過,農行去年的不良率已經出現下滑,同比下降了0.02個百分點。農行表示,去年在立足清收、加快核銷的基礎上,創新處置方式,積極壓降不良貸款存量。

這只是銀行業的一個縮影。可以說,為降低不良,銀行普遍祭出多種處置手段,並通過加強授信管理、綜合運用貸款重組、批量轉讓等方式,一邊“消化”存量的不良貸款,一邊防範新的不良生成。即使是有的不良率仍在上漲的銀行,信用風險管控也出現了積極變化的信號。例如工行去年末不良率1.62%,比上年末增長0.12個百分點,但同比少升0.25個百分點。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減少189億元,同比少增860億元。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銀行業不良率仍處於上升週期,不良率“拐點”尚未到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指出,滋生不良貸款的環境並未根本改善。我國較長時期以來處於信貸密集型經濟增長模式,以及由此產生的存量債務積壓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

對於一些城商行和農商行來說,還普遍存在貸款投放過於集中的問題。例如江蘇銀行在2016年有78.41%的貸款和墊款投放在江蘇地區,投放在長三角地區(不含江蘇)的有7.23%;吳江銀行有78.06%的貸款投放在吳江本地;江陰銀行投放在本市的貸款有88.85%;無錫銀行的比例更高,有93.13%的貸款投放在無錫當地,其餘的6.87%貸款也都投放在江蘇省內。

這就相當於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風險不言而喻。吳江銀行在年報中也坦言,公司的業務發展也受到吳江地區宏觀經濟及金融環境的制約。如果吳江地區出現重大的經濟衰退,或者吳江地區的信用環境出現明顯惡化,可能會導致公司不良貸款增加、資產減值損失準備計提增加,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4

個人房貸撐起新增貸款半邊天

在銀行的年報中,還有一個資料較為引人關注,即近半年來被監管層不斷要求合規發放的房貸。但由於這項利潤頗豐、壞賬率低的業務,長期以來都享有銀行的青睞,從上市銀行年報看,2016年銀行幾乎都加大了對個人住房貸款的投放力度,房貸撐起了去年上市銀行新增貸款的半邊天。

從房貸總量上看,建設銀行居於上市銀行首位。截至去年末,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達到35856.47億元。建設銀行去年個人房貸增量也居榜首,為8117.52億元。

而在房貸增幅上,農業銀行領先,去年末,農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5599.7億元,增量為6329.5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8%。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增幅也接近30%,分別為29.26%、28.80%、27.45%。郵儲銀行雖然房貸總量不能與四大行相提並論,但該行去年56.6%的個人房貸增幅遠超四大行。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農業銀行房貸增量占總貸款增量比重近8成,為78.17%。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房貸也貢獻了超6成的增量,去年兩家銀行房貸增量占總貸款增量比重分別為64.51%、63.82%。

從房貸全年增幅來看,股份制銀行更加兇猛。民生銀行房貸餘額從2015年末的1143.3億元升至2016年末的2958.75億元,增幅高達158.8%。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去年個人住房貸款增幅均在60%左右。去年招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7203.05億元,較年初增長約2290億元,增幅45.82%,房貸增量在新增貸款中占比達到52.33%。

央行資料顯示,2016年新增貸款中,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約占新增貸款總量的45%,這一比例明顯高於往年。而央行在今年有意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分析人士認為,今年銀行房貸將有所收緊。

在“兩會”期間,央行營業管理部主任周學東就透露,就個人房貸在新增貸款的占比來看,預計今年會下降到30%以內,這相對於去年的45%左右的占比來說將會明顯下降。農行副行長郭甯甯也表示,今年農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規模將不會超過去年。對於熱點調控城市,首套房、二套房貸款的利率定價將會提高。

精彩回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