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武漢漢陽助力“長江新城” 向文藝翹楚借智借力

人民網武漢3月17日電 16日, 由武漢零到壹文創孵化器發起的助力“長江新城”建設文藝工作者專題研討會在漢陽舉行。 各界文化名流齊聚知音書院, 就如何利用文化優勢, 推動文化融合、講好知音文化做了深入探討。

武漢市漢陽區原區旅遊局局長張彪談起漢陽的文化如數家珍, 他表示:要發揮“中軸”優勢, 不能單獨談產業發展, 也要推動文化的融合發展合作。 漢陽文化是荊楚文化的一部分, 可以歸納為“誠信互動、天然交流、知音合一”。 遠一點漢陽有知音文化, 它講的是人與人間的交流文化, 近一點的張之洞文化,

它是讓我們保存好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漢陽還有地名文化、地理文化、歸元寺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單位文化和橋文化。 如此多的文化沉澱, 讓漢陽區註定將成為“長江新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漢陽的文化特質鮮明, 2017年, 漢陽區在文藝工作上積極部署推進, 深入挖掘、廣泛傳播知音、漢陽造等特色文化, 圍繞漢陽區影視、演藝業發展重點, 結合黨的十九大、建軍90周年、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 計畫推出“第一屆知音琴台大學生藝術節”、第六屆琴台音樂節、第四十屆“武漢之夏”、“歸元廟會”和“知音大舞臺”等一系列文藝作品及活動。

如何講好漢陽的故事, 如何利用漢陽文化助推“長江新城”的建設, 武漢市漢陽區作家協會主席伍劍說:“漢陽需要會講故事的人、會講漢陽歷史的人。

要想將知音文化延續下去, 我們就要講今天的故事, 今天的漢陽有沒有'伯牙'的故事, 需要我們去挖掘, 這對我們漢陽作家來說, 是一個機遇。 當然這也需要政府去推動, 比如我們可以用出書籍、進校園、與圖書館合作等方式去傳播。 除此之外文化領域的大發展更需要書法家、攝影家、文化名人等聯合推動, 利用互聯網去講我們現在知音文化的故事, 新城跟我們歷史沒有關係, 新城就是要講新的故事, 只有講好了知音故事, 那麼在搶佔‘長江新城’發展機遇中就必有我們漢陽的一席之地。 ”

據悉,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會議精神、充分挖掘漢陽區位優勢、助力“長江新城”建設,

積極爭取“長江新城”落地長江漢陽段, 漢陽區從不同層面安排了四場專家學者、民營企業家、文藝工作者、基層代表專題座談會。 (汪洋 劉晶晶 黃璜)

(責編:周雯、張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