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永福:一竹獨秀隴原畫壇的中美協會員

王永福:一竹獨秀隴原畫壇的中美協會員

秦玉龍/文

他是一名藝術家, 手執一支畫筆浪跡天涯, 描繪多彩人生。 他也是一個商人,

在蘭州東部市場從事服裝批發, 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他從靈台什字原一個小山村出發, 用了30多年, 從小縣城走向省城, 從省城走向京城, 從京城又走向全國各地。

他以花鳥見長, 尤擅畫竹, 在隴原書畫界可謂一“竹”獨秀, 與蔣志鑫、陳龍等人, 是平涼畫壇屈指可數的幾個中美協會員。

他是隴原畫家中為數不多的“另類”, 自由穿梭於商場和藝術之間, 雖然不以繪畫謀生, 卻在有心無意之間, 叩開了藝術殿堂之門。

在當今時代, 一支畫筆, 並不僅僅意味著一種技藝或是一種藝術行當, 喜歡它的人, 更多是把它視為提升精神素養和生活品質的美的精靈。 王永福就是這樣一位畫家。

什字原上的農家娃愛畫畫

初識王永福的人, 都會被他身上濃烈的藝術氣息所感染。 殊不知, 這位給人第一印象“很潮”的藝術家, 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娃。

靈台縣什字鎮中永村, 什字原上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 55年前一個夏日的黃昏, 王永福就出生在這裡。 兄弟姐妹6人中, 他排行老六。 祖輩務農的老王家,

從沒有奢望過子女中會出一個藝術家。 王永福7歲時, 母親因病去世, 使得這個原本就貧寒的家庭, 生活更為艱難。 然而, 苦難的生活也不乏詩情畫意, 家裡窯洞牆壁上的塗鴉, 承載著老六兒時藝術家的夢想。

據王永福講, 他從小就有繪畫天賦, 幾歲時就能看啥畫啥, 用樹枝在地上畫雞狗貓羊小豬娃, 用黃土塊在牆上畫花朵、樹木、小娃娃。 上小學以後, 課本上的各種插圖讓他迷醉, “照貓畫虎”倒也像模像樣。 他回憶說, 兒時仿照畫得最多的是煙盒圖案, 如“羊群”煙盒上的一群羊, “牡丹”煙盒上的一朵牡丹, “恒大”煙盒上的一座山等等, 都被他塗畫在了自家窯洞的牆壁上, 而且惟妙惟肖, 頗有幾分神似。

因為熱愛繪畫, 王永福愛上了圖文並茂的小人書連環畫, 用父親和哥哥姐姐逢年過節給的零花錢, 買了許多連環畫冊。 他很驕傲地告訴記者, 那個時候, 自己是村上擁有小人書最多的人。 每天放學回家後, 他就照著連環畫學繪畫, 可以說小人書就是他的“啟蒙老師”。

不過, 對於王永福來說,

真正接觸繪畫是從上中學後開始的。 因為會畫畫, 又寫得一手好字, 老師就讓他辦學校黑板報。 於是, 黑板報成為了他展示自己藝術才華的一方天地, 看著同學們圍在黑板報前品讀自己的“作品”, 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上高中後, 他主攻文科美術專業, 沒有專業老師教, 就自己搜集教材自學, 並被老師特許在上課時可以在教室後面畫畫。 當時學校有一位非常賞識他的教導主任, 每逢星期六、星期天, 就把學校會議室的鑰匙給他, 讓他練習繪畫。 課餘, 他還經常幫助什字鎮文化站搞宣傳, 也為照相館畫過佈景, 是當時鎮上小有名氣的“畫家”。

高二時, 王永福聽說在鄰近的涇川縣文化館, 有個叫劉文君的老師辦了個美術培訓班, 正在招生。1978年那個暑假,在部隊當兵的二哥的資助下,他第一次走進了專業美術教學的課堂,第一次用毛筆、宣紙繪畫,第一次知道繪畫分很多種類,也第一次知道了寫生、速寫、素描這些專業詞彙。他跟著劉文君老師學了三個假期,系統學習了書法、山水、人物、花鳥等書畫技法。幾年後,在靈台二中複讀的王永福,舉辦了一場個人畫展,這也是靈台史上第一例在校中學生舉辦的個人畫展。

經商為養家,繪畫為養心

在甘肅畫壇的中美協會員中,王永福算是一個“另類”。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老闆,一個是畫家。

說起自己當老闆的歷程,他很是感慨。由於醉心繪畫藝術,王永福在高考中名落孫山。不服輸的他,又複讀了一年,還是沒有考上。於是他又複讀了一年,依舊高考落榜。心灰意冷的他,背起鋪蓋卷回到了什字原,與家人一起春種秋收,老老實實當起了農民。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年後,王永福的繪畫技藝給他帶來了一次人生轉折,有人推薦他去縣影劇院當了一名美工,專門畫電影海報。在縣影劇院,他一干就是7年。期間,他又被單位推薦報考了甘肅省電影學校,脫產學習舞美專業兩年。畢業後,他回到影劇院繼續畫電影海報。1990年,他跳槽到縣工商銀行工作,還是畫海報搞宣傳。三年後,縣工商銀行被撤並,王永福失業了。

眼看著一家三口生計成了問題,王永福夜不能寐。在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帶著妻子女兒離開靈台,去了省城蘭州,在東部批發市場做起了服裝批發生意。從1993年初到蘭州,如今已過去20多年了。王永福的服裝批發生意越做越大,從原來一個20多平方米小門店,發展成為如今的服裝行銷公司,年收入達二三百萬元。他在蘭州買了房子,買了車子,開辦了王永福書畫工作室,是東部市場人人皆知的畫家老闆。

日子過得很滋潤的王永福,卻並沒有忘記自己為何而出發。多年經商的過程中,他始終沒有擱置畫筆,只要一有空閒,就拿起筆來畫畫。他始終認為,經商只是為了養家,而繪畫卻能養心,是自己畢生的夢想和追求。他告訴記者,前些年每次過年回家,村裡人看到他開著汽車,妻兒衣著時尚,都很羡慕他。但他卻表示,當初自己之所以選擇經商,首要考慮的是養家糊口,讓一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實現個人的夢想固然重要,但作為一個男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責任和擔當才是第一位的。

2006年,王永福把服裝生意交給妻子打理,背起行囊前往首都北京,報名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深造,系統學習書畫藝術。在中國最高藝術殿堂的四年裡,他的書畫技藝得到了質的提升,也逐漸領悟了藝術的真諦:一支畫筆,並不僅僅意味著一種技藝或是一種藝術行當,也不是拿來賺錢的。那些真正的藝術家,窮盡畢生精力,都在追求書畫藝術的至臻境界。他很慶倖,自己當年選擇經商是對的,不但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境遇,而且使他的書畫藝術創作成為一種純粹的精神享受。

畫竹子畫花鳥畫多彩人生

從平涼靈台縣一個小山村出發,一路經歷風雨坎坷,飽嘗世事艱辛冷暖,在追求藝術夢想的道路上,他卻始終充滿著激情和熱愛。在王永福的眼裡和心裡,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是美麗且美好的。他將這種情感訴諸筆端,訴諸創作,其畫作總是呈現出一種昂揚向上的蓬勃的生命力。

在藝術研究院期間,王永福先後師從李魁正、郭怡琮、何家英、賈廣健先生學習書畫。其中,李魁正是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怡琮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二人都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花鳥畫大師。四年間,他跟隨導師去各地寫生,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視野隨之變得更為開闊。

王永福說,當你面對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花一鳥時,方能深切感悟到生活乃藝術創作的源泉。只有不斷深入生活,感悟大自然,尋找和發現自然中的美,才能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花鳥畫新作。

2008年10月,在全國第七屆工筆劃大展中,王永福的參展作品《竹林映霞》榮獲銅獎,這幅作品的構圖雖然只呈現了竹林的局部,但其粗壯閃亮的竹節和勁挺的枝葉迸發的昂揚向上的生命力,卻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表現了畫家孜孜不倦追求的“深入生活,感悟大自然,尋找和發現自然的美”的創作思想。

熟悉王永福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急性子,說話急,走路急,連吃飯都急急火火,好像總有忙不完的事情。然而,一旦他拿起畫筆,鋪開宣紙,立即便進入了一個靜怡淡然的世界。這種性格上的“兩面性”,正如他亦商亦文的人生狀態一樣,切換自如,瀟灑隨意。

從2007年到2010年,王永福創作了許多作品,先後有《霜節傲骨》《沐浴聖光》《暢想曲》《竹林映霞》等8幅作品入選國家級大型畫展,在書畫界聲名鵲起。2010年,他迎來了自己藝術生涯的最高峰,成為繼蔣志鑫之後,第二位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的平涼籍畫家。

如今,已過天命之年的王永福,逐漸淡出了商海,將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在了書畫創作中。交談中,記者看到的是一個低調而又真情的畫家。他不熱衷於觀念藝術的語言,表達一如既往的質樸,普通話中偶爾夾雜著靈台鄉音,正如他的畫作一般,彌漫著一種天然的光感,表現出真誠的力量,折射出最為吸引人的一面。

個性張揚內心沉靜的王永福,和那些追求新潮的藝術家不同,他用他的專注和潛心印證著“樸素也能驚人”的真理。他告訴記者,前些年創作的一幅全竹圖《君子之風》,被一位書畫愛好者以26萬元的價格收藏,這也是迄今為止他的作品賣出的最高價格。

不把中美協會員身份當“籌碼”,不為賣畫而畫畫,不為自己畫作標價。特立獨行的王永福,一如竹之品格,雨霜不凋,堅韌挺拔,逆風生長,朗行於書畫江湖。

人物檔案:

王永福,筆名雪浪,生於1962年,平涼市靈台縣什字鎮中永村人,以花鳥竹子聞名隴原畫壇。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熱帶雨林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工筆劃學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學會會員、甘肅省工筆劃協會副主席、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甘肅省中國畫學會理事、蘭州市青少年書畫協會副主席、平涼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正在招生。1978年那個暑假,在部隊當兵的二哥的資助下,他第一次走進了專業美術教學的課堂,第一次用毛筆、宣紙繪畫,第一次知道繪畫分很多種類,也第一次知道了寫生、速寫、素描這些專業詞彙。他跟著劉文君老師學了三個假期,系統學習了書法、山水、人物、花鳥等書畫技法。幾年後,在靈台二中複讀的王永福,舉辦了一場個人畫展,這也是靈台史上第一例在校中學生舉辦的個人畫展。

經商為養家,繪畫為養心

在甘肅畫壇的中美協會員中,王永福算是一個“另類”。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老闆,一個是畫家。

說起自己當老闆的歷程,他很是感慨。由於醉心繪畫藝術,王永福在高考中名落孫山。不服輸的他,又複讀了一年,還是沒有考上。於是他又複讀了一年,依舊高考落榜。心灰意冷的他,背起鋪蓋卷回到了什字原,與家人一起春種秋收,老老實實當起了農民。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年後,王永福的繪畫技藝給他帶來了一次人生轉折,有人推薦他去縣影劇院當了一名美工,專門畫電影海報。在縣影劇院,他一干就是7年。期間,他又被單位推薦報考了甘肅省電影學校,脫產學習舞美專業兩年。畢業後,他回到影劇院繼續畫電影海報。1990年,他跳槽到縣工商銀行工作,還是畫海報搞宣傳。三年後,縣工商銀行被撤並,王永福失業了。

眼看著一家三口生計成了問題,王永福夜不能寐。在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帶著妻子女兒離開靈台,去了省城蘭州,在東部批發市場做起了服裝批發生意。從1993年初到蘭州,如今已過去20多年了。王永福的服裝批發生意越做越大,從原來一個20多平方米小門店,發展成為如今的服裝行銷公司,年收入達二三百萬元。他在蘭州買了房子,買了車子,開辦了王永福書畫工作室,是東部市場人人皆知的畫家老闆。

日子過得很滋潤的王永福,卻並沒有忘記自己為何而出發。多年經商的過程中,他始終沒有擱置畫筆,只要一有空閒,就拿起筆來畫畫。他始終認為,經商只是為了養家,而繪畫卻能養心,是自己畢生的夢想和追求。他告訴記者,前些年每次過年回家,村裡人看到他開著汽車,妻兒衣著時尚,都很羡慕他。但他卻表示,當初自己之所以選擇經商,首要考慮的是養家糊口,讓一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實現個人的夢想固然重要,但作為一個男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責任和擔當才是第一位的。

2006年,王永福把服裝生意交給妻子打理,背起行囊前往首都北京,報名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深造,系統學習書畫藝術。在中國最高藝術殿堂的四年裡,他的書畫技藝得到了質的提升,也逐漸領悟了藝術的真諦:一支畫筆,並不僅僅意味著一種技藝或是一種藝術行當,也不是拿來賺錢的。那些真正的藝術家,窮盡畢生精力,都在追求書畫藝術的至臻境界。他很慶倖,自己當年選擇經商是對的,不但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境遇,而且使他的書畫藝術創作成為一種純粹的精神享受。

畫竹子畫花鳥畫多彩人生

從平涼靈台縣一個小山村出發,一路經歷風雨坎坷,飽嘗世事艱辛冷暖,在追求藝術夢想的道路上,他卻始終充滿著激情和熱愛。在王永福的眼裡和心裡,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是美麗且美好的。他將這種情感訴諸筆端,訴諸創作,其畫作總是呈現出一種昂揚向上的蓬勃的生命力。

在藝術研究院期間,王永福先後師從李魁正、郭怡琮、何家英、賈廣健先生學習書畫。其中,李魁正是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怡琮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二人都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花鳥畫大師。四年間,他跟隨導師去各地寫生,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視野隨之變得更為開闊。

王永福說,當你面對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花一鳥時,方能深切感悟到生活乃藝術創作的源泉。只有不斷深入生活,感悟大自然,尋找和發現自然中的美,才能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花鳥畫新作。

2008年10月,在全國第七屆工筆劃大展中,王永福的參展作品《竹林映霞》榮獲銅獎,這幅作品的構圖雖然只呈現了竹林的局部,但其粗壯閃亮的竹節和勁挺的枝葉迸發的昂揚向上的生命力,卻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表現了畫家孜孜不倦追求的“深入生活,感悟大自然,尋找和發現自然的美”的創作思想。

熟悉王永福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急性子,說話急,走路急,連吃飯都急急火火,好像總有忙不完的事情。然而,一旦他拿起畫筆,鋪開宣紙,立即便進入了一個靜怡淡然的世界。這種性格上的“兩面性”,正如他亦商亦文的人生狀態一樣,切換自如,瀟灑隨意。

從2007年到2010年,王永福創作了許多作品,先後有《霜節傲骨》《沐浴聖光》《暢想曲》《竹林映霞》等8幅作品入選國家級大型畫展,在書畫界聲名鵲起。2010年,他迎來了自己藝術生涯的最高峰,成為繼蔣志鑫之後,第二位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的平涼籍畫家。

如今,已過天命之年的王永福,逐漸淡出了商海,將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在了書畫創作中。交談中,記者看到的是一個低調而又真情的畫家。他不熱衷於觀念藝術的語言,表達一如既往的質樸,普通話中偶爾夾雜著靈台鄉音,正如他的畫作一般,彌漫著一種天然的光感,表現出真誠的力量,折射出最為吸引人的一面。

個性張揚內心沉靜的王永福,和那些追求新潮的藝術家不同,他用他的專注和潛心印證著“樸素也能驚人”的真理。他告訴記者,前些年創作的一幅全竹圖《君子之風》,被一位書畫愛好者以26萬元的價格收藏,這也是迄今為止他的作品賣出的最高價格。

不把中美協會員身份當“籌碼”,不為賣畫而畫畫,不為自己畫作標價。特立獨行的王永福,一如竹之品格,雨霜不凋,堅韌挺拔,逆風生長,朗行於書畫江湖。

人物檔案:

王永福,筆名雪浪,生於1962年,平涼市靈台縣什字鎮中永村人,以花鳥竹子聞名隴原畫壇。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熱帶雨林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工筆劃學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學會會員、甘肅省工筆劃協會副主席、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甘肅省中國畫學會理事、蘭州市青少年書畫協會副主席、平涼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