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苦難都是他的財富——著名豫劇演員李樹建專訪

圖說:李樹建近照 網路圖

小時候差點餓死, 一度被裝在籃子裡扔在了坡上;父親早亡, 母親一人拉扯大六個孩子;為了吃飽飯,

曾扒煤車到處去考劇團, 考了17個都沒考取;排出了《程嬰救孤》後, 為了籌措去參加藝術節的路費, 曾給老闆擔棺材、在墳頭上唱戲……對於著名豫劇演員李樹建來說這些人生的苦難都是他的財富, 他說自己擅長演繹悲劇人物與他的經歷有關, 生活中的不少經歷都被他用到了舞臺上。

學戲為了吃飽飯

繼攜《程嬰救孤》《清風亭上》來滬演出之後, 日前, 李樹建又帶著他“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蘇武牧羊》在東方藝術中心亮相。 三個大戲、三位男主角都帶著濃重的悲劇色彩, 問李樹建為什麼偏愛悲劇人物, 他說“我喜歡演悲劇, 這和我的家庭有關”。 李樹建說自己出生在汝州的窮山溝裡, 出生時三年自然災害剛結束, 農村還是吃不飽飯,

村子裡和他同齡的孩子餓死了三個, “我也差點被餓死。 ”李樹建說, 有一次父母從地裡回發現他已經沒有氣了, “父親就用割草的籃子把我放裡面, 擱在坡上了。 後來我奶奶來說, 你再去看看, 說不定還有氣。 ”於是李樹建又被抱了回來, 喂了些吃的救回了一條命。 “當初為什麼唱戲, 主要在家吃不飽穿不暖。 ” 李樹建說起自己當初下決心要學戲的原因十分坦然, “有一天有個縣劇團到我們村子裡演出, 我一看他們日子好得很, 帶夥吃飯, 還有白麵饃, 吃粉條菜, 看見以後, 我才下決心要學戲, 考劇團。 ”

圖說:李樹建飾演蘇武 網路圖

苦難中走出的藝術家

可是考劇團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為家裡沒錢, 李樹建就扒著煤車去各個地方考劇團, 但是一連考了17個劇團都沒有考上, “都說我有嗓子沒有功。 ”直到1978年, 李樹建才考上了洛陽戲曲學校, 之後又進了中國戲曲學院學習。 1987年李樹建畢業後當上了三門峽市豫劇團團長, 而有戲劇性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戲曲演員這碗飯已經不那麼好吃了。

“那時社會上有兩種人出門帶行李, 一是民工, 二是演員, 民工進城, 演員下鄉。 ”李樹建說, 下鄉演出時, 好一點的睡過土炕、課桌, 連羊圈、牛圈都住過。 李樹建的成名作是《程嬰救孤》, 當時他已經是省豫劇二團的團長, 排戲劇需要至少30萬資金, 而二團的帳面上只剩下800元。 為了排戲, 能借的、能贊助的朋友基本上都用了, 拿到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的“入場券”後, 為了幾萬塊錢路費, 李樹建帶著幾個演員去給山西煤老闆家“哭墳”, 站在墳頭上給人家唱戲……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 《程嬰救孤》獲得了“文華大獎”榜首以及“觀眾最喜愛的劇碼”第一名。

《程嬰救孤》之後, 李樹建的藝術生涯走上了快車道, 各種全國性大獎拿了個遍;“三部曲”的第二、第三部也相繼問世;十年間,

李樹建帶著他那個曾經“窮困聊倒”的劇團去了26個國家和地區演出, 進過紐約百老匯、洛杉磯杜比劇院, 一時風光無限。 但來自民間、在苦難中成長的李樹建卻依然保持質樸的藝術理念, 他從生活中汲取養料, 堅信只有觀眾認可的才能稱得上好戲。 在李樹建心裡, 觀眾是最可愛的, 群眾是最可靠的, “你只要用心為他們唱戲了, 他們就會記住你, 關心你, 念你的好。 ”“一個演員的真正舞臺, 是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