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最早的寺廟是洛陽的白馬寺嗎?很多人估計都弄錯了

佛教僧侶供奉佛像、舍利(佛骨), 進行宗教活動和居住的處所, 佛寺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阿蘭若;寶刹;禪寺;禪院;禪刹;法窟;佛庵;浮屠祠;僧院;僧寺;寺廟;寺院;塔廟;珠林;等一百多種名;或源于梵文音譯、意譯, 或為假借、隱喻, 或為某種類型的專稱、別名, 到明清時期通稱寺廟。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 首先影響的是中國的儒家和道家。 其次對哲學、倫理、語言, 生活行為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那麼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佛教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和年代, 現在很難考定。 最初傳入時, 不過在少數人中奉行,

未必為上層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 西元前二年, 大月支國(原居我國甘肅的一個強盛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國王的使者伊存到了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 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 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記錄。

也有傳說:在與印度阿育王(約西元前272—226在位)同時的秦始皇(西元前246-210在位)時代, 已有印度的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來到我國咸陽。 阿育王時舉行第三次結集約在西元前250年, 會後派大德赴各國傳教, 前來中國很有可能。 另外, 也有認為宋玉《高唐賦》和《史記□始皇本紀》中的‘羨門’即沙門的, 但因無譯述學說傳世, 無從確考。

相對於佛教的傳入, 寺廟的建立時間好確定的多, 那麼哪座寺廟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廟呢?

網上有很多人說是位於洛陽的白馬寺, 是中國第一座寺廟, 真相是這樣的嗎?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 洛龍區白馬寺鎮內。 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 東漢永平七年(西元64年), 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 夢一個身高六丈, 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 在殿庭飛繞。 次日晨, 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 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 稱為佛, 就像您夢到的那永平求法樣”。 漢明帝聽罷大喜, 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

拜求佛經、佛法。

永平十年(西元67年), 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 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 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 十分高興, 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 親自予以接待, 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 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裡禦道北興建僧院。 為紀念白馬馱經, 取名“白馬寺”。 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 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那麼有沒有比白馬寺更早的寺廟?答案是有的。

浮屠祠, 又名浮屠仁祠, 指祭祀佛陀之祠, 即我國早期之佛寺, 為東漢楚王劉英首造, 是中國最早的佛寺(《後漢書》作浮屠之仁祠, 《後漢紀》作浮屠祠)。 楚王劉英是中國最早的佛教信徒, 他在徐州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佛教團體, 並組織伊蒲塞(優婆塞, 指在家的男居士)、桑門(沙門, 指出家的僧人)進行了中國第一次佛教活動。 浮屠仁祠很可能在《水經注·獲水》中阿育王寺的位置, 而徐州則可能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地”。 浮屠祠已成為漢地佛寺最早的代名詞, 同名寺院還有漢桓帝劉志的浮屠祠和下邳相笮融的浮圖祠。此寺廟始建於西元52年至西元65年之間。

佛教傳入中國後,最早的信徒是帝王貴族。如楚王英“喜黃老學,為浮屠(佛)齋戒祭祀”,桓帝則在“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初平四年(西元193年),丹陽人笮融大起浮屠祠,造銅浮屠像,招致信徒5000余人。

這是中國佛教造像和大規模招致信徒之最早記錄。

永平八年(西元65年),明帝詔令天下死罪者可以納絲帛請贖,楚王英奉獻絲帛以贖愆罪。

明帝答詔:“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明帝認為楚王英的奉佛是“與神為誓”,佛教被視作異域神明而受到崇信。

然而不久,楚王英被誣告暗交方士、造作圖讖以圖謀逆。永平十三年(西元70年)明帝將他流放,並在彭城逮捕劉英同黨,大興楚獄,誅戮數千人。

楚王英于永平十四年(西元71年)在流放地丹陽“懼罪”自殺。

當時隨楚王南遷或“坐死”的人數以千計,正是這些流放之民把他們的佛教信仰傳播到江淮地區。

楚王死後,佛教日漸興盛並出現四移傳播現象。

由此可見中國最早的寺廟為浮屠祠而並非白馬寺。白馬寺確實也是中國最早的寺廟,只是這座寺廟前面要加個定語,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官辦寺廟,而在它之前民間信奉佛教者已有寺廟建立。

同名寺院還有漢桓帝劉志的浮屠祠和下邳相笮融的浮圖祠。此寺廟始建於西元52年至西元65年之間。

佛教傳入中國後,最早的信徒是帝王貴族。如楚王英“喜黃老學,為浮屠(佛)齋戒祭祀”,桓帝則在“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初平四年(西元193年),丹陽人笮融大起浮屠祠,造銅浮屠像,招致信徒5000余人。

這是中國佛教造像和大規模招致信徒之最早記錄。

永平八年(西元65年),明帝詔令天下死罪者可以納絲帛請贖,楚王英奉獻絲帛以贖愆罪。

明帝答詔:“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明帝認為楚王英的奉佛是“與神為誓”,佛教被視作異域神明而受到崇信。

然而不久,楚王英被誣告暗交方士、造作圖讖以圖謀逆。永平十三年(西元70年)明帝將他流放,並在彭城逮捕劉英同黨,大興楚獄,誅戮數千人。

楚王英于永平十四年(西元71年)在流放地丹陽“懼罪”自殺。

當時隨楚王南遷或“坐死”的人數以千計,正是這些流放之民把他們的佛教信仰傳播到江淮地區。

楚王死後,佛教日漸興盛並出現四移傳播現象。

由此可見中國最早的寺廟為浮屠祠而並非白馬寺。白馬寺確實也是中國最早的寺廟,只是這座寺廟前面要加個定語,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官辦寺廟,而在它之前民間信奉佛教者已有寺廟建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