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有趣!古代大書法家這樣寫“勞動”

馬上就是國際勞動節了, 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 但是, 書思今天倒是想給大家看看中國古代書法家筆下的“勞動”二字風貌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 每幅集字下面作者名字是白色, 大家先猜猜看, 猜不出的再努力去辨識。 辨識方法:需長按作者3秒後選擇複製才能顯示, 考驗你手機操作水準的時候到了。

別太自信, 裡頭的確有你猜不出來的!不信你試試看。

作者:歐陽詢

作者:黃庭堅

說一說古代書法家與“勞動”。 其實, 臨帖是書法裡最務實的“勞動”。 古代大書法家, 都是經過了大量辛勤臨帖勞動後, 取得成就。 比如東漢時期的著名書法家張芝, 學習書法的時候十分勤勞。 他天天勤奮練字, 以致廢寢忘食。 每天寫完字後, 張芝就到自家後院的池塘裡洗筆洗硯, 久而久之, 池水竟變黑了, 於是有了“墨池”一說。

作者:王羲之

作者:孫過庭

作者:趙孟頫

王羲之吃墨, 也是一個勤勞的典故。 有一次吃午飯, 王羲之母親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 幾次催他快吃, 他仍舊頭也不抬, 繼續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 後來母親實在著急了, 趕到來到書房, 只見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 弄得滿嘴烏黑。

作者:陸遊

作者:米芾

作者:顏真卿

作者:智永

再就是智永和他的“筆塚”典故。作為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智永臨摹極其勤奮用功,他把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一些大竹簍裡,日積月累後,一共積累了五大簍。乾脆,他自己作了銘文,並虔誠地埋葬了這些他熟悉的筆頭,稱為筆塚,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作者:伊秉綬

作者:米芾

作者:顏真卿

作者:智永

再就是智永和他的“筆塚”典故。作為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智永臨摹極其勤奮用功,他把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一些大竹簍裡,日積月累後,一共積累了五大簍。乾脆,他自己作了銘文,並虔誠地埋葬了這些他熟悉的筆頭,稱為筆塚,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作者:伊秉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