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每當思念大海的時候,就想到白葡萄酒燴貽貝

海明威說:“在巴黎, 如果你吃得不夠飽, 就總會感到饑腸轆轆, 因為所有櫥窗裡都擺著美味的食物, 人們在人行道旁的桌邊用餐, 你既能看到也能聞到...塞納河畔的巴黎就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白葡萄酒燴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法國人酷愛各類海鮮, 說到法餐中的海鮮菜肴, 最先躍入我腦海的居然是一道“白葡萄酒燴貽貝”Moules Marinière, 那是一種味蕾被酒香和海洋滋味完全浸潤的感覺。 沒錯, 今天就來聊聊貽貝。

Les Champs-ElyséesJoe Dassin - 左岸暮色

貽貝, 眾多的別稱是它飽受的愛

貽[yí]貝, 可能是最普通的一種海鮮貝類了。 看到它的模樣幾乎人人都能叫得出它的名字, 不過叫法卻又五花八門:殼菜、海虹、淡菜、海紅、青口、青勺都是它最常見的別稱。 貽貝的英文名是mussel, 法語裡則稱之為moule......

酒煮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作為一種貝類, “殼[qiào]菜”的別稱很好理解, “菜”字既突顯了它貝肉的肥厚也從側面反映了這是一款大眾海產;“海虹”和“海紅”通常是我國北方的叫法, 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它的貝肉常常呈現橙紅色;“青口”和“青勺”則一般是我國南方的叫法, 主要是在描述它外殼的顏色和形狀。

蒜香青口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耐人尋味的還是“淡菜”這個俗稱, 《清稗類鈔》中有這樣的描述:“淡菜為蚌, 蚌肉俗稱水菜, 因曝幹不加食鹽, 故名淡菜”。 原來製作貽貝幹的步驟是將其煮開口, 挖出貝肉直接曝曬風乾, 過程中不額外加鹽, 自然就“味淡”了。 又因為產量巨大, 如同家常小菜一般, 因此被稱為“淡菜”。 如果貝肉夠大, 從中間一剖為二後再曬, 就是淡菜的進階版:“蝴蝶幹”。

淡菜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百變的貽貝, 不變的是海的滋味

貽貝有很多種, 它們的外形相似:半月形的雙殼, 外殼通常為青色、棕色或黑色。 它們都屬於貽貝科(Mytilidae), 這個科的物種適應性極強, 分佈很廣, 從潮間帶到幾百米的深海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沿海礁石上的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家族中的少數種甚至能進入淡水水域,比如沼蛤( Limnoperna fortunei)又稱淡水貽貝,不過它們的個頭較小,沒有太大的食用價值。我們餐桌上常見的貽貝有這麼幾種,根據外殼顏色又可以分為兩大類:

淡水貽貝( L.fortunei)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 愛搭便車的“黑殼貽貝”

厚殼貽貝(Mytilus coruscus),又稱絲綢殼菜蛤、朝鮮貽貝,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沿岸,在我國南北海域均有出產。它的殼相對比較厚實,表面有著明顯的紋路起伏,色澤偏棕灰,最大能長到近20釐米。

厚殼貽貝 イガイ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地中海貽貝(M.galloprovincialis)也稱紫貽貝,原產於地中海和黑海海域,如今已經遍佈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在我國北方比較常見。它們的個頭不大,可以長到約10釐米,外殼烏黑有光澤,殼身較寬,頂端鈍圓。歐洲貽貝(M.edulis)又稱大西洋殼菜、紫貽貝、藍貝,原生於大西洋沿岸,如今分佈廣泛,它的個頭在這幾種貽貝中最小,通常不超過7釐米,特徵是殼身光滑,身形修長。

地中海貽貝 ムラサキイガイ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地中海貽貝和歐洲貽貝的外殼在光線照耀下,黝黑中泛出些藍紫色光澤,因此又被稱為“紫貽貝”,英文名Blue mussel。它們附著在遠洋輪船上,隨著人類貿易全球化的腳步,搭著便車成為了世界性食材。

紫貽貝燴飯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 翡翠般美豔的“青口貝”

翡翠貽貝也就是常說的青口貝,它們的外殼散發著美豔而幽綠的光澤,一如孔雀的羽毛,因此也稱“孔雀蛤”。翡翠貽貝屬於股貽貝屬(Perna),最常見的有兩種:亞洲綠貽貝(Perna viridis),原產于東南亞熱帶海域,在我國南部海域比較常見,它們翠綠色的外殼中間略微膨脹,一般可以長到6-8釐米。

“翡翠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另一種是紐西蘭翡翠貽貝(Perna canaliculus),也叫紐西蘭綠唇貽貝(Green-lipped mussel),主要分佈於南半球。常見的“紐西蘭青口貝”就是它,特點是個頭很大,可以長到25釐米,隨著生長外殼中部漸變成紫色或褐色,但內圈邊緣卻始終有一圈“綠唇”。

泰式青口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芝士焗紐西蘭青口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緊緊抱住就是不想被吃掉

貽貝的一生幾乎都固著在海底或潮間帶的礁石上,其實它們幾乎能附著在一切物體的表面,縱使不斷經受著海水的沖刷,貽貝們也依舊緊緊抱團,牢牢地粘在滑溜溜的岩石上,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固著在礁石上的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的秘密武器就是那一團毛髮狀的“足絲”,足絲由一種硬質蛋白構成,堅固且富有韌性。貽貝從足絲孔分泌並擠出纖細的足絲,足絲的頂端有吸盤一樣的結構,能將它們牢牢固定在礁石表面,靠過濾海水中的藻類和有機碎屑為生。

貽貝的足絲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深色的外套膜邊緣和那團絲足使得古人對貽貝有這樣的描述:“肉狀且有茸毛,類婦人之隱物”,這便有了“東海夫人”的雅號。古人還真是一不小心就發“學富五車”,果然飲食男女,食色性也。

寄生在東海夫人體內的“小豆蟹”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雌雄異體,它們通過“星辰大海”的方式將精卵同時排入海水中完成繁衍大業,貽貝的生殖腺特別肥大,繁殖季時生殖細胞充滿整個外套膜,因此可以從外套膜和生殖腺的顏色區分出貽貝的性別:雄體顏色黃白,雌體顏色橙紅。

繁殖季肥美的雌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早在十三世紀,歐洲人就已經開始在潮間帶採用築籬的方式養殖貽貝。如今,人們多採用更先進的浮筒延繩養殖技術,只要一年多時間它們就能長到六釐米左右,貽貝們不斷吸收海水中的養分,直到成長為鮮美豐潤的海中珍味。比利時、法國、西班牙、智利和紐西蘭都貽貝的養殖大國。

貽貝養殖場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俘獲人心的美妙滋味

貽貝真的是一種天生就長著“Fine Dining”模樣,卻又十分易於烹飪的食物。它們口感溫馴,肉質飽滿,無論作為小食或是主菜都能勝任。或許有人覺得它們平庸,不像生蠔多汁,也不如海扇鮮甜,但是,食物展現的所有驚豔,都來自你對它的溫柔以待。

雖然不同產地的貽貝口感有別,但烹飪方式才是重中之重,烹煮貽貝時最好選用寬口淺鍋,將貽貝單層排列,這樣就能隨時取出開口的貽貝,避免久煮變老。

酒煮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通常說來,個頭較小的貽貝肉質相對細膩,適合煮和燴;而大個頭的貽貝口感略顯粗糙,更適合與油脂搭配,採用焗和烤的烹飪方式。歐洲人烹飪貽貝時,喜歡選用個頭在6釐米左右的小紫貽貝。

大只的芝士焗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白葡萄酒燴青口貝(Moules marinière)是一道源於法國北部諾曼第地區的經典法國菜,如今早已經聞名全球。聖蜜雪兒山腳下的紫貽貝配上盧瓦爾河谷的長相思,感覺一切都對了。

Moules natures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白葡萄酒燴貽貝是一道以燜煮為主,白葡萄酒為基味的菜肴,製作方式十分簡單:黃油翻炒洋蔥碎,放入貽貝,撒上鹽和黑胡椒,加入大量白葡萄酒燜煮。也可以加入紅蔥、歐芹或迷迭香,貽貝的溫柔飽滿和葡萄酒的清甜酸冽是這道菜的精髓所在。

Moules marinière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如果作為頭盤,一般會伴上法式麵包同食,如果當做主菜,也可搭配現出鍋的薯條。進餐時,人們會先用叉子將第一枚貝肉吃掉,再用這只貽貝的外殼當做工具取食其它貽貝,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

貽貝配麵包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搭配白葡萄酒加入麵粉和奶油增稠而成的湯汁,便是經典的奶汁燴貽貝(Moules à la crème);以啤酒取代白葡萄酒,同黃油、紅蔥頭、洋蔥、芹菜等食材一起燜煮,便是啤酒燴貽貝(Moules à la bière),這是大部分比利時人心目中的國民美食。

西班牙燴飯(Paella)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在眾多耀眼的生猛海鮮中,貽貝之緘默如文靜的鄰家女孩,但又常能給人以甜美和驚喜,讓你永遠無法對它視而不見。啖一粒貽貝,抿一口幹白,想念大海的時候,最想吃貽貝......

貽貝意面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沿海礁石上的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家族中的少數種甚至能進入淡水水域,比如沼蛤( Limnoperna fortunei)又稱淡水貽貝,不過它們的個頭較小,沒有太大的食用價值。我們餐桌上常見的貽貝有這麼幾種,根據外殼顏色又可以分為兩大類:

淡水貽貝( L.fortunei)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 愛搭便車的“黑殼貽貝”

厚殼貽貝(Mytilus coruscus),又稱絲綢殼菜蛤、朝鮮貽貝,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沿岸,在我國南北海域均有出產。它的殼相對比較厚實,表面有著明顯的紋路起伏,色澤偏棕灰,最大能長到近20釐米。

厚殼貽貝 イガイ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地中海貽貝(M.galloprovincialis)也稱紫貽貝,原產於地中海和黑海海域,如今已經遍佈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在我國北方比較常見。它們的個頭不大,可以長到約10釐米,外殼烏黑有光澤,殼身較寬,頂端鈍圓。歐洲貽貝(M.edulis)又稱大西洋殼菜、紫貽貝、藍貝,原生於大西洋沿岸,如今分佈廣泛,它的個頭在這幾種貽貝中最小,通常不超過7釐米,特徵是殼身光滑,身形修長。

地中海貽貝 ムラサキイガイ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地中海貽貝和歐洲貽貝的外殼在光線照耀下,黝黑中泛出些藍紫色光澤,因此又被稱為“紫貽貝”,英文名Blue mussel。它們附著在遠洋輪船上,隨著人類貿易全球化的腳步,搭著便車成為了世界性食材。

紫貽貝燴飯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 翡翠般美豔的“青口貝”

翡翠貽貝也就是常說的青口貝,它們的外殼散發著美豔而幽綠的光澤,一如孔雀的羽毛,因此也稱“孔雀蛤”。翡翠貽貝屬於股貽貝屬(Perna),最常見的有兩種:亞洲綠貽貝(Perna viridis),原產于東南亞熱帶海域,在我國南部海域比較常見,它們翠綠色的外殼中間略微膨脹,一般可以長到6-8釐米。

“翡翠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另一種是紐西蘭翡翠貽貝(Perna canaliculus),也叫紐西蘭綠唇貽貝(Green-lipped mussel),主要分佈於南半球。常見的“紐西蘭青口貝”就是它,特點是個頭很大,可以長到25釐米,隨著生長外殼中部漸變成紫色或褐色,但內圈邊緣卻始終有一圈“綠唇”。

泰式青口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芝士焗紐西蘭青口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緊緊抱住就是不想被吃掉

貽貝的一生幾乎都固著在海底或潮間帶的礁石上,其實它們幾乎能附著在一切物體的表面,縱使不斷經受著海水的沖刷,貽貝們也依舊緊緊抱團,牢牢地粘在滑溜溜的岩石上,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固著在礁石上的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的秘密武器就是那一團毛髮狀的“足絲”,足絲由一種硬質蛋白構成,堅固且富有韌性。貽貝從足絲孔分泌並擠出纖細的足絲,足絲的頂端有吸盤一樣的結構,能將它們牢牢固定在礁石表面,靠過濾海水中的藻類和有機碎屑為生。

貽貝的足絲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深色的外套膜邊緣和那團絲足使得古人對貽貝有這樣的描述:“肉狀且有茸毛,類婦人之隱物”,這便有了“東海夫人”的雅號。古人還真是一不小心就發“學富五車”,果然飲食男女,食色性也。

寄生在東海夫人體內的“小豆蟹”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雌雄異體,它們通過“星辰大海”的方式將精卵同時排入海水中完成繁衍大業,貽貝的生殖腺特別肥大,繁殖季時生殖細胞充滿整個外套膜,因此可以從外套膜和生殖腺的顏色區分出貽貝的性別:雄體顏色黃白,雌體顏色橙紅。

繁殖季肥美的雌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早在十三世紀,歐洲人就已經開始在潮間帶採用築籬的方式養殖貽貝。如今,人們多採用更先進的浮筒延繩養殖技術,只要一年多時間它們就能長到六釐米左右,貽貝們不斷吸收海水中的養分,直到成長為鮮美豐潤的海中珍味。比利時、法國、西班牙、智利和紐西蘭都貽貝的養殖大國。

貽貝養殖場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貽貝,俘獲人心的美妙滋味

貽貝真的是一種天生就長著“Fine Dining”模樣,卻又十分易於烹飪的食物。它們口感溫馴,肉質飽滿,無論作為小食或是主菜都能勝任。或許有人覺得它們平庸,不像生蠔多汁,也不如海扇鮮甜,但是,食物展現的所有驚豔,都來自你對它的溫柔以待。

雖然不同產地的貽貝口感有別,但烹飪方式才是重中之重,烹煮貽貝時最好選用寬口淺鍋,將貽貝單層排列,這樣就能隨時取出開口的貽貝,避免久煮變老。

酒煮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通常說來,個頭較小的貽貝肉質相對細膩,適合煮和燴;而大個頭的貽貝口感略顯粗糙,更適合與油脂搭配,採用焗和烤的烹飪方式。歐洲人烹飪貽貝時,喜歡選用個頭在6釐米左右的小紫貽貝。

大只的芝士焗貽貝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白葡萄酒燴青口貝(Moules marinière)是一道源於法國北部諾曼第地區的經典法國菜,如今早已經聞名全球。聖蜜雪兒山腳下的紫貽貝配上盧瓦爾河谷的長相思,感覺一切都對了。

Moules natures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白葡萄酒燴貽貝是一道以燜煮為主,白葡萄酒為基味的菜肴,製作方式十分簡單:黃油翻炒洋蔥碎,放入貽貝,撒上鹽和黑胡椒,加入大量白葡萄酒燜煮。也可以加入紅蔥、歐芹或迷迭香,貽貝的溫柔飽滿和葡萄酒的清甜酸冽是這道菜的精髓所在。

Moules marinière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如果作為頭盤,一般會伴上法式麵包同食,如果當做主菜,也可搭配現出鍋的薯條。進餐時,人們會先用叉子將第一枚貝肉吃掉,再用這只貽貝的外殼當做工具取食其它貽貝,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

貽貝配麵包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搭配白葡萄酒加入麵粉和奶油增稠而成的湯汁,便是經典的奶汁燴貽貝(Moules à la crème);以啤酒取代白葡萄酒,同黃油、紅蔥頭、洋蔥、芹菜等食材一起燜煮,便是啤酒燴貽貝(Moules à la bière),這是大部分比利時人心目中的國民美食。

西班牙燴飯(Paella)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在眾多耀眼的生猛海鮮中,貽貝之緘默如文靜的鄰家女孩,但又常能給人以甜美和驚喜,讓你永遠無法對它視而不見。啖一粒貽貝,抿一口幹白,想念大海的時候,最想吃貽貝......

貽貝意面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