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八路諸侯41:長沙太守孫堅跨州郡剿匪,有意裝糊塗殺荊州刺史

在議郎位置上但有自己隊伍, 長期隨軍作戰的孫堅, 因為區星在長沙郡作亂, 而被委任為長沙郡守。 長沙郡在東漢時屬於十三州中的荊州。 我們之前講過, 當時南方還沒有充分開發, 每個州都有現在三四個省的面積大, 人口雖然稀少, 但在朝廷官員眼裡都是刁蠻野民。 不過這對孫堅不是什麼挑戰, 畢竟孫堅自己所來的吳郡, 當時也差不多。

圖1、東漢時的長沙郡

不單單是荊州、揚州、益州的面積大, 他們下面的每一個郡面積都不小。 就那孫堅要出任的長沙郡為例, 幾乎相當於今天半個湖北省。 而長沙郡旁邊屬於揚州的豫章郡面積幾乎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全境。

圖2、東漢時相當於現江西省全境的豫章郡

孫堅上任所要對付的區星這夥反賊, 有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就是這夥人跨區域作戰。 叛亂的區星他們不僅僅在孫堅被任命的長沙郡, 而且在長沙郡之南的零陵郡、桂陽郡也有同夥。 之前我們提過, 東漢末年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叛亂跨郡連州, 常常是一個管轄地域相對狹小的郡守無法解決的。 就是這個原因, 劉焉提出了設立州牧, 但也正是劉焉的這個建議在制度層面上將東漢送上了不歸路。


圖3、孫堅的軍隊(《跨江擊劉表》)

可此時的孫堅只是被任命成了一個郡守。 而孫堅的這個郡守, 和別的墨守成規、活在條條框框裡的郡守可不一樣。 孫堅到任之後, 就親自率領軍隊, 制定詳細的剿滅計畫,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長沙郡內的匪徒剿滅乾淨。

孫堅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平定完境內的匪徒, 那支他自己組建的、由“鄉里少年”為核心組成的軍隊, 他一定是帶在了身邊的了。

按理說, 孫堅該算完了, 可孫堅不。 接著帶領軍隊, 跨郡進入到零陵郡、桂陽郡, 剿滅這兩個郡裡和區星遙相呼應的反賊們。 跨境剿滅匪徒的過程中, 身為荊州刺史的王睿也參與了, 和孫堅有過照面。 因為孫堅是武官的緣故, 或者是因為軍隊指揮權的問題, 王睿對孫堅的態度很是輕蔑, 兩個人之間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種子。

圖4、孫堅所平定的三郡

不過, 跨郡剿匪的成果很斐然。 一舉平定荊州境內的叛亂, 《三國志》中說“三郡肅然”。 孫堅因為在剿匪過程中的突出表現, 被封為“堅烏程侯”, 平民百姓出身的孫堅從此也有了侯爵的爵位。

從剿匪過程中的表現看, 孫堅有私家軍隊做支撐, 在面對叛亂的時候, 果斷硬氣。 東漢末年, 確實需要他這樣的武人郡守。 不過有一利必有一弊, 在孫堅的眼中沒有界線, 沒有邊界, 朝廷設置的規則對我是無效的, 雖然他確實解決了眼前的問題。 但之後對東漢來說,後患無窮。出身、經歷相同,雖然見面時碰撞的火星四濺,但孫堅和董卓在行為模式上是有相同點的。他們都具備成為軍閥的資質,只不過先得勢的是董卓罷了。

圖5、連環畫虎牢關中的孫堅

裴松之引注的《三國志》引用了《吳錄》記載了孫堅在長沙任上所做的另外一件事,這時候,孫堅所突破的可就不只是郡的界線,而是州的界線。《吳錄》這樣記載,廬江太守陸康的一個侄子是宜春(今江西宜春)的縣長,可能當時宜春人口少,所以被稱為“長”。宜春屬於豫章郡,而豫章郡屬於揚州刺史部,不過宜春離孫堅所在的荊州刺史部下的長沙郡很近。陸康的這個侄子被反賊圍困在宜春,向孫堅發出信號求援。以孫堅的性格,馬上整頓軍馬準備去救,可他下面的主簿馬上出來相勸,一定是告誡你去宜春,可就是帶領兵馬進入揚州,不是鬧著玩的。看孫堅怎麼回答的:“我這個郡守在文德方面沒有什麼可說的,是因為四處征伐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越界攻討,以全異國,以此獲罪,越界攻討,何愧海內乎?”

圖6、孫堅軍營(《跨江擊劉表》)

從孫堅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東漢朝廷是明令禁止跨越州界進行討伐的,那怕是救援。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孫堅清晰的知道自己立足的根本是什麼?是他自己手上的軍隊,是他四處征伐所取得的戰功。在文墨方面我孫堅比不過你們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那好,我孫堅不和你們比這些,怎麼比帶兵打仗怎麼樣?

圖7、從長沙郡到宜春

就這樣孫堅力排眾議帶兵去解宜春之圍。圍困宜春的賊人一聽孫堅大名,嚇得沒等孫堅到,就慌忙逃跑了。敢做敢幹的孫堅這樣的氣勢,以及贏來的名聲,不比他以勇猛著稱的兒子孫策差。

接下來就遇上了董卓進京專權,天下群雄討伐的事。我們之前分析過,討伐董卓的人基本就是袁紹的一個朋友圈,和你孫堅其實沒什麼關係。可孫堅之前就和董卓算是交過手,有過勸張溫斬殺董卓的事情,對董卓對朝廷的掌控有恐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孫堅不是一個能安穩當太守的主,就像之前他不是一個能安穩在縣丞位置上的人。畢竟他手下有那麼一支需要機會的軍隊,如今可以打著為了大漢名義去討伐董卓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圖8、一路北上的孫堅

荊州起兵的其實不只是孫堅,那個和孫堅有芥蒂的荊州刺史王睿也起兵了。按理說,他們既然討伐的都是董卓,那就合兵一處一起去討伐董卓好了。可不,要先來一場火拼。而且也有人添亂。這個王睿也不是一個讓人省心的主,不但輕蔑孫堅,和荊州另外一位郡守武陵郡守曹寅兩個鬧得不共戴天,揚言要殺死曹寅。於是這個曹寅就使了個損招,假冒朝廷的光祿大夫發了個假詔書給孫堅,歷數王睿的罪過,要孫堅幫助朝廷把王睿收監。

圖9、孫堅(《虎牢關》)

曹寅想必一方面看中了孫堅手中的軍隊,另一方面想必也知道孫堅和王睿的矛盾。孫堅不知道是真沒搞明白,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就拿著詔書帶兵去捉拿王睿。孫堅的大軍來到荊州治所所在的漢壽(今湖南漢壽縣北),王睿在城頭上一看這麼多人的軍隊來,完全搞不清狀況,就在城頭上問:“你們來這想做什麼?”

孫堅沒有露頭,可能他早做好了準備,而且王睿也完全沒發現這是孫堅的隊伍。孫堅讓手下的一個人回答說:“我們這些當兵的天天征戰勞苦,所得的錢還不夠買件衣服,現在來就是找刺史大人來要點買衣服食物的賞錢。”王睿一看就是一群窮當兵的,來敲詐自己一下,於是就放鬆了警惕,說:“我王睿這個刺史是最不吝錢財的。”於是就放這些人進來。

圖10、孫堅的軍隊(《跨江擊劉表》)

但是等放這些人進來之後,王睿才發現自己一直看不去的孫堅在隊伍中,知道不好,大呼道:“不都是求賞的士兵嗎?孫堅你怎麼在隊伍裡?”孫堅好笑著說:“我為什麼來?因為接到檄文來誅殺你啊?”王睿一聽有檄文,更是懵懂,反問:“我有什麼罪。”孫堅笑著說:“你就是犯了什麼都不知道的罪。”就這樣王睿被逼,吞金而死。

王睿出自琅琊王氏,之後東晉門閥裡權勢最大的那個家族。這段王睿和孫堅的故事,是裴松之引自王家的家譜的。王睿就這樣因為自己的傲慢,在亂世賠上了一條性命。王睿死了?荊州刺史的位置就空出來了?接下來會怎樣?這一期就到這裡,下期繼續。

感謝小王子的辛苦校對!歡迎關注【歷史深處】,細品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看上一期,請點擊《》。

但之後對東漢來說,後患無窮。出身、經歷相同,雖然見面時碰撞的火星四濺,但孫堅和董卓在行為模式上是有相同點的。他們都具備成為軍閥的資質,只不過先得勢的是董卓罷了。

圖5、連環畫虎牢關中的孫堅

裴松之引注的《三國志》引用了《吳錄》記載了孫堅在長沙任上所做的另外一件事,這時候,孫堅所突破的可就不只是郡的界線,而是州的界線。《吳錄》這樣記載,廬江太守陸康的一個侄子是宜春(今江西宜春)的縣長,可能當時宜春人口少,所以被稱為“長”。宜春屬於豫章郡,而豫章郡屬於揚州刺史部,不過宜春離孫堅所在的荊州刺史部下的長沙郡很近。陸康的這個侄子被反賊圍困在宜春,向孫堅發出信號求援。以孫堅的性格,馬上整頓軍馬準備去救,可他下面的主簿馬上出來相勸,一定是告誡你去宜春,可就是帶領兵馬進入揚州,不是鬧著玩的。看孫堅怎麼回答的:“我這個郡守在文德方面沒有什麼可說的,是因為四處征伐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越界攻討,以全異國,以此獲罪,越界攻討,何愧海內乎?”

圖6、孫堅軍營(《跨江擊劉表》)

從孫堅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東漢朝廷是明令禁止跨越州界進行討伐的,那怕是救援。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孫堅清晰的知道自己立足的根本是什麼?是他自己手上的軍隊,是他四處征伐所取得的戰功。在文墨方面我孫堅比不過你們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那好,我孫堅不和你們比這些,怎麼比帶兵打仗怎麼樣?

圖7、從長沙郡到宜春

就這樣孫堅力排眾議帶兵去解宜春之圍。圍困宜春的賊人一聽孫堅大名,嚇得沒等孫堅到,就慌忙逃跑了。敢做敢幹的孫堅這樣的氣勢,以及贏來的名聲,不比他以勇猛著稱的兒子孫策差。

接下來就遇上了董卓進京專權,天下群雄討伐的事。我們之前分析過,討伐董卓的人基本就是袁紹的一個朋友圈,和你孫堅其實沒什麼關係。可孫堅之前就和董卓算是交過手,有過勸張溫斬殺董卓的事情,對董卓對朝廷的掌控有恐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孫堅不是一個能安穩當太守的主,就像之前他不是一個能安穩在縣丞位置上的人。畢竟他手下有那麼一支需要機會的軍隊,如今可以打著為了大漢名義去討伐董卓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圖8、一路北上的孫堅

荊州起兵的其實不只是孫堅,那個和孫堅有芥蒂的荊州刺史王睿也起兵了。按理說,他們既然討伐的都是董卓,那就合兵一處一起去討伐董卓好了。可不,要先來一場火拼。而且也有人添亂。這個王睿也不是一個讓人省心的主,不但輕蔑孫堅,和荊州另外一位郡守武陵郡守曹寅兩個鬧得不共戴天,揚言要殺死曹寅。於是這個曹寅就使了個損招,假冒朝廷的光祿大夫發了個假詔書給孫堅,歷數王睿的罪過,要孫堅幫助朝廷把王睿收監。

圖9、孫堅(《虎牢關》)

曹寅想必一方面看中了孫堅手中的軍隊,另一方面想必也知道孫堅和王睿的矛盾。孫堅不知道是真沒搞明白,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就拿著詔書帶兵去捉拿王睿。孫堅的大軍來到荊州治所所在的漢壽(今湖南漢壽縣北),王睿在城頭上一看這麼多人的軍隊來,完全搞不清狀況,就在城頭上問:“你們來這想做什麼?”

孫堅沒有露頭,可能他早做好了準備,而且王睿也完全沒發現這是孫堅的隊伍。孫堅讓手下的一個人回答說:“我們這些當兵的天天征戰勞苦,所得的錢還不夠買件衣服,現在來就是找刺史大人來要點買衣服食物的賞錢。”王睿一看就是一群窮當兵的,來敲詐自己一下,於是就放鬆了警惕,說:“我王睿這個刺史是最不吝錢財的。”於是就放這些人進來。

圖10、孫堅的軍隊(《跨江擊劉表》)

但是等放這些人進來之後,王睿才發現自己一直看不去的孫堅在隊伍中,知道不好,大呼道:“不都是求賞的士兵嗎?孫堅你怎麼在隊伍裡?”孫堅好笑著說:“我為什麼來?因為接到檄文來誅殺你啊?”王睿一聽有檄文,更是懵懂,反問:“我有什麼罪。”孫堅笑著說:“你就是犯了什麼都不知道的罪。”就這樣王睿被逼,吞金而死。

王睿出自琅琊王氏,之後東晉門閥裡權勢最大的那個家族。這段王睿和孫堅的故事,是裴松之引自王家的家譜的。王睿就這樣因為自己的傲慢,在亂世賠上了一條性命。王睿死了?荊州刺史的位置就空出來了?接下來會怎樣?這一期就到這裡,下期繼續。

感謝小王子的辛苦校對!歡迎關注【歷史深處】,細品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看上一期,請點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