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駱冬青領讀沭陽方言 他說,聽到家鄉話“像觸電一樣”

原本學物理, 研究生跨專業讀起了中文, 現在還成了高校文學院知名教授,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駱冬青的這段“棄理從文”的故事頗為傳奇。

作為揚子晚報的老朋友, 駱冬青愉快地接受了本報的邀請, 用不算特別利索的家鄉話沭陽方言朗讀了李清照的詩作《夏日絕句》。 聽多了駱老師字不正腔不圓的普通話演講, 再聽聽他的家鄉話領讀, 你會發現一種莫名的“反差萌”。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甜子

“故鄉的天空有奇特的詩意”

這是駱冬青頭一次向媒體公開自己和家鄉的故事。 駱冬青是宿遷沭陽人, “我在沭陽度過了小學和中學時代, 那時候正逢動盪, 我們的上學以勞動課為主, 大家的玩心也大。 ”如今的大教授, 學生時代也逃過課。 “上課時, 我和夥伴們一起溜出教室, 跑到麥田裡躺著看天空, 那種感覺就像魯迅在《故鄉》裡寫的一樣, 真是有一種奇特的詩意。

”駱冬青透露, 自己甚至有過打算, 想專門用文字寫寫家鄉的老街, “那是回不去的故鄉。 ”

熱愛文學的人, 兒時的記憶裡總有一塊和書有關, 駱冬青也不例外。 “那時候老家的街上, 有個專門做書籍出租的人, 我們都叫他‘狄大麻子’。 ”關於家鄉的記憶有些零碎, 但說起看書, 駱冬青回憶得很是完整, “狄大麻子專門從鄉下收書, 然後到鎮上出租給我們看。 租書的錢都是一點一點節省下來的。 ”另一種看書的途徑和現在有些類似, 那便是去新華書店。 但那個年代的新華書店, 愛書卻又囊中羞澀的學生們只能默默走進, 遠遠地看著書本的封面過個眼癮, “不像現在啊, 每到假期, 書店裡總是擠滿了喜歡看書的人。 我們那時候的新華書店,

如果你讓營業員拿下哪本書, 那就表示你是一定要買的了。 是要下很大決心的。 ”

“大書”讓他“棄理從文”

駱冬青的個人簡歷裡最被人津津樂道的, 莫過於原來學物理的他, 研究生轉讀中文的經歷。 知乎網友壘起的網帖“跨專業考研大牛”的提名名單裡, “棄理從文”的駱冬青光榮上榜。 不少人頗為不解, 跨專業讀研的難度已經相當的大了, 更何況駱冬青還是從理科轉到文科, 他是怎麼做到的?

駱冬青首度開腔回應, 解釋了自己跨專業讀研的動力, “沭陽方言中, 管長篇小說叫‘大書’;小時候的閱讀, 包括聽‘書’, 聽‘大書’, 影響深遠啊。 ” 他表示, “自然科學打開的‘腦洞’, 固然可怕, 迷人, 可是, 我最終還是回到文學, 似乎說明文學更是籠罩萬有,

深險迷幻均不可測吧。 ”

深險迷幻的文學有著不一般的吸引力, 讓駱冬青跨專業讀研的經歷聽上去沒那麼辛苦了, “我相比中文系畢業生, 優勢或在於, 首先是以興趣為核心, 細讀作品, 最後考試時只要讀些‘史’作為總攬, 而不是像教材似的作品選加文學史。 ”小時候看了太多的書, 駱冬青打下了扎實的文學功底, “因為那時候是深愛文學, 所以自由閱讀, 自由思想。 ”

他的家鄉話領讀有點“反差萌”

“沭陽方言特別原汁原味, 保留了一些最本真的東西。 ”駱冬青介紹, 沭陽方言隸屬于江淮官話, 部分詞語的讀音非常有意思。 如“完蛋了”, 沭陽人會讀成“醢的了”。

用這些具有地方特徵的詞語造句時, 沭陽方言的表述顯得更加有趣。

駱冬青舉了個例子, 沭陽人尊稱女性為“大姐”, 但稱呼未婚姑娘為“大姐”顯然不禮貌, “老家方言智慧啊, 他們在‘大姐’前面加了一個‘小’字, 用‘小大姐’來稱呼年輕女性, 表示《紅樓夢》中的‘女兒’, 帶有某種嬌貴可愛的意味。 這樣既有禮貌, 又有特殊的愛憐。 ”駱冬青說, “普通話裡的‘小姑娘很漂亮’, 沭陽方言會說成‘這小大姐長惡俊的’, ‘惡俊惡俊的’, 表示出驚人的美麗, 美到可惡才是真正的美!這樣的表達在其他地方是聽不到的。 ”

久居南京, 沒有了說家鄉話的語境, 駱冬青的沭陽話說得沒那麼利索了。 但偶爾在街頭碰到沭陽人, 聽到他們講起家鄉話, 他還是能夠立刻辨認出來, “在南京聽到家鄉話, 會像觸電一樣, 瞬間接通了某種直指內心的感覺。 ”

本報“一生一世江蘇人——聲音圖書館”活動,讓駱冬青再度有了“觸電”的機會。他專門為“江蘇聲音圖書館”領讀了一首李清照的詩作《夏日絕句》。講起家鄉話的駱冬青教授自帶奇特萌點,聽完他的錄音,你一定會明白。

“江蘇聲音圖書館”等待你的加入

揚子晚報訊4月20日,揚子晚報正式啟動“一生一世江蘇人——‘江蘇聲音圖書館’”活動。這裡彙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江蘇原聲”,你可以在“江蘇聲音圖書館”尋找到“聲音的同鄉”,聽一聽口音一致卻陌生的他,也可以認一認江蘇各地複雜不一的方言,感受江蘇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你的鄉音說得地道不地道,還可以轉發讓大家來“鑒賞”,和其他參與者來一場PK。

今天我們推出的是南師大教授駱冬青用沭陽方言朗讀《夏日絕句》,我們也期待你的“鄉音”。

請來聽一聽

沭陽方言朗讀《夏日絕句》

駱冬青教授領讀的,是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五言絕句《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詩作裡提到的西楚霸王項羽,便來自江蘇宿遷。《夏日絕句》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字字珠璣,字裡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參與方式

編輯:小佳

本報“一生一世江蘇人——聲音圖書館”活動,讓駱冬青再度有了“觸電”的機會。他專門為“江蘇聲音圖書館”領讀了一首李清照的詩作《夏日絕句》。講起家鄉話的駱冬青教授自帶奇特萌點,聽完他的錄音,你一定會明白。

“江蘇聲音圖書館”等待你的加入

揚子晚報訊4月20日,揚子晚報正式啟動“一生一世江蘇人——‘江蘇聲音圖書館’”活動。這裡彙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江蘇原聲”,你可以在“江蘇聲音圖書館”尋找到“聲音的同鄉”,聽一聽口音一致卻陌生的他,也可以認一認江蘇各地複雜不一的方言,感受江蘇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你的鄉音說得地道不地道,還可以轉發讓大家來“鑒賞”,和其他參與者來一場PK。

今天我們推出的是南師大教授駱冬青用沭陽方言朗讀《夏日絕句》,我們也期待你的“鄉音”。

請來聽一聽

沭陽方言朗讀《夏日絕句》

駱冬青教授領讀的,是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五言絕句《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詩作裡提到的西楚霸王項羽,便來自江蘇宿遷。《夏日絕句》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字字珠璣,字裡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參與方式

編輯:小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