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觀畫治病?王維的《輞川圖》曾治好他人的病,畫家因此多長壽?

吃藥治病見得多了

你一定沒聽說過觀畫治病吧?

什麼是觀畫治病?

顧名思義

就是通過欣賞畫作而使疾病得以痊癒

很神奇吧?

其實觀畫治病古以有之

而且還不在少數呢

不信你往下看看

01

與黃廷堅、晁無咎、張耒同為“蘇門四學士”的宋代著名詞人秦少游, 曾患腸胃病, 屢治不愈。 一友人便帶著一幅唐代詩人王維的丹青——《輞川圖》前來探望他, 臨走時道:“你如常觀此畫, 病定能自愈。 ”秦少遊十分好奇便將畫掛於堂上觀之。 每當他看到這幅山清水秀的別墅圖時, 就仿佛進入了迷人的畫境, 感到神氣清爽,

渾身充滿活力。 經過連續幾日的“畫中游”, 病竟逐漸好起來了。

02

南北朝時, 鄱陽郡王爺被齊明帝肖鸞殺害後, 其王妃悲痛欲絕, 無法排除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終一病不起, 雖然多方治療, 仍不見效。 一日, 王妃其兄南康太守劉滇, 請來一位畫師, 求作一幅鄱陽王爺的畫像,

以慰妹妹傷痛之情。 此面描繪的是鄱陽王生前和一位寵妾在鏡前調笑的醜態, 由於畫師技藝高超, 畫像足以亂真。 王妃一見此畫, 便大動肝火, 從垂危中一躍而起, 厲聲罵道:“這老色鬼, 早該千刀萬剮!”從此, 王妃對逝夫的思念之情一掃而光, 且愁容盡消, 病體竟奇跡般地不藥而愈了。

03

清初, 江蘇太倉有一位擅長山水畫的大畫家王時敏。 在他78歲高齡時, 因偶感風寒, 整日痰壅氣喘, 咳嗽不已。 一日, 王時敏正久病居於家中調養, 弟子王石谷來看望他, 並帶來一幅新作《溪山江樹圖》, 請老師指點。 畫軸徐徐展開, 但見遠處是雲霧繚繞, 蒼茫遼遠的山巒, 接著便是茂林參差, 飛瀑直瀉, 楓林如火, 樓臺掩映, 再下就是滿目紅樹, 溪水蜿蜒……王時敏見後精神不覺為之一振,

竟愛不釋手。 王石谷見老師很喜歡這幅畫, 就將它留下。 此後王時敏整日觀賞, 全身心地投入到溪山紅樹之中, 不知不覺間竟忘卻了病痛之苦, 咳嗽症狀也隨之消失。 王時敏欣喜之餘, 提筆在畫上寫道:“余時方苦嗽, 得此飽玩累日, 霍然失病所在, 始知昔人檄愈頭風, 良不虛也。 ”

觀畫治病的中醫原理

觀畫治病在現實中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或是難以理解。 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 從作畫開始探究其原理。

古人有常勤於書畫的, 通常能獲長壽, 如唐代的柳公權、歐陽洵, 明清時期的文徽明。 而這並不是古人的特權, 近代也不乏見長壽的畫家, 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 均高夀至八九十歲。

不僅是畫家, 文人墨客亦是如此, 冰心、巴金、季羨林等, 凡從文作畫者, 少有短壽。

唐太宗李世民同時是個書法家, 對於習書法, 他曾言:“欲書之時, 當收視返聽, 絕慮凝神, 心正氣和。 ”即指習書者習書時心要完全靜下來, 排除一切雜念, 思想高度集中。

在姿勢方面要“肩欲其平”, “身欲其正”, “兩手如抱嬰兒”, “兩足如踏馬鐙”。 李世民練習書法的習慣, 實際上就是中醫所講的身心結合, 內外動靜的和諧統一, 從而在練習之余達到強身健體的療效。

朱屺瞻老先生則言:“作畫前先要站在案前構思, 此時凝神注目, 氣沉丹田, 算得上是靜功;作畫時重心下沉, 穩如泰山;提起筆來, 肩、肘、腕、指的運轉之氣來自丹田, 就像打太極拳似地, 必須依靠內力的發揮, 這便是動功了。 ”

舞文弄墨雖能延年益壽, 但現實中未必每個人都會寫詩作畫, 不必擔心, 觀畫也能起到同樣的治病效果。

中醫學認為, 觀畫, 能令人賞心悅目, 愉悅身心, 在提高修養和學問之餘, 還能緩和人的緊張心理和消除各種不良情緒, 減輕內外環境對人體的精神壓力,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以上述故事二為例,鄱陽王生前與寵妾調笑的畫反向刺激了王妃喪夫的悲痛心理,即用嫉恨和怨恨去沖淡由愛而生的哀傷情緒,從極度的哀思中解脫出來。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病還須心藥醫”。

觀畫治病可信嗎?

事實上,觀畫治病已經經過了科學研究的驗證。科學研究表明,當觀畫者由於觀畫入迷,進入了怡然舒適的境界,從而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等物質,起著調節血液流量,興奮神經細胞和增強免疫機能的作用。積極的暗示還可幫助被暗示者穩定情緒、樹立自信心,戰勝困難和挫折。

美國當代著名的油畫家約翰·法埃特,曾為一個患絕症的少年精心畫了一幅《天上飛來了希望》的油畫。少年看到油畫中在碧藍的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隻只美麗的海鷗在振翅飛翔,於是整天沉醉在油畫的意境之中,想像著自己也像海鷗一樣在海上碧空展翅翱翔,望記了自己身患絕症的痛苦,久而久之竟一掃原來的絕望憂愁,變得心胸暢快,樂觀開朗,充滿活力。一年後經檢查,醫生們驚奇發現,原來的癌症竟消形無跡了。

觀畫治病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影像療法”,即通過人之意念,使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或自身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從而有效地調節人體生物電及免疫系統,發揮機體潛意識的抗病能力,甚至達到抗禦多種疾病乃至癌症的強有力的效果。

如何運用觀畫治病強身健體?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亞健康人群達70%,很多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下降等不良狀態,極易引發身心疾病。

針對普遍的亞健康狀態,我們便可以採取觀畫治病的預防手段,將觀畫延伸至看書、雕塑、攝影、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古人曰:“書者,抒也”;“一點芳心休訴,琵琶解語”,行語又曰:“喜畫蘭,怒畫竹”。可見習書、弄樂、作畫等活動是一種通過抒發內心情緒以達到安撫自我的手段,具有發洩情感的作用。

閒暇時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如舞蹈、唱歌等,一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體力付出,能起到鍛煉的作用;另一方面唱跳活動還可以使人忘記煩惱,消除不良情緒,予人健康的心理。

減輕內外環境對人體的精神壓力,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以上述故事二為例,鄱陽王生前與寵妾調笑的畫反向刺激了王妃喪夫的悲痛心理,即用嫉恨和怨恨去沖淡由愛而生的哀傷情緒,從極度的哀思中解脫出來。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病還須心藥醫”。

觀畫治病可信嗎?

事實上,觀畫治病已經經過了科學研究的驗證。科學研究表明,當觀畫者由於觀畫入迷,進入了怡然舒適的境界,從而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等物質,起著調節血液流量,興奮神經細胞和增強免疫機能的作用。積極的暗示還可幫助被暗示者穩定情緒、樹立自信心,戰勝困難和挫折。

美國當代著名的油畫家約翰·法埃特,曾為一個患絕症的少年精心畫了一幅《天上飛來了希望》的油畫。少年看到油畫中在碧藍的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隻只美麗的海鷗在振翅飛翔,於是整天沉醉在油畫的意境之中,想像著自己也像海鷗一樣在海上碧空展翅翱翔,望記了自己身患絕症的痛苦,久而久之竟一掃原來的絕望憂愁,變得心胸暢快,樂觀開朗,充滿活力。一年後經檢查,醫生們驚奇發現,原來的癌症竟消形無跡了。

觀畫治病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影像療法”,即通過人之意念,使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或自身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從而有效地調節人體生物電及免疫系統,發揮機體潛意識的抗病能力,甚至達到抗禦多種疾病乃至癌症的強有力的效果。

如何運用觀畫治病強身健體?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亞健康人群達70%,很多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下降等不良狀態,極易引發身心疾病。

針對普遍的亞健康狀態,我們便可以採取觀畫治病的預防手段,將觀畫延伸至看書、雕塑、攝影、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古人曰:“書者,抒也”;“一點芳心休訴,琵琶解語”,行語又曰:“喜畫蘭,怒畫竹”。可見習書、弄樂、作畫等活動是一種通過抒發內心情緒以達到安撫自我的手段,具有發洩情感的作用。

閒暇時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如舞蹈、唱歌等,一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體力付出,能起到鍛煉的作用;另一方面唱跳活動還可以使人忘記煩惱,消除不良情緒,予人健康的心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