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柳宗元詩詞絕代卻被流放邊境,一首詩揭示職場官場為人之道

官場和職場有其相似之處, 古人就有很多滿腹才學卻不得志之人, 比如今天架構師米洛要說的柳宗元。

柳宗元(西元773年—西元819年11月28日), 字子厚, 漢族, 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 因官終柳州刺史, 又稱“柳柳州”。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 與劉禹錫並稱“劉柳”, 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以上可見柳宗元的技術水準多麼牛。

但柳宗元嚴正剛直, 不畏權貴, 抨擊官場醜惡, 以致遭到種種打擊, 最後被流放到了南方邊境。 這時,

他才有所覺悟:“吾子之方其中也, 其乏者, 獨外之圓者。 固若輪焉, 非特於可進, 亦將可退也。 ”

柳宗元經歷了嚴重挫折後, 開始認識到:內心方正固然是好的, 他缺少的就是圓通。 因而, 不能進退自如, 使自己陷入被動境地。 “外圓”二字, 有它則會一帆風順, 無它則是逆水行舟。

“方”與“圓”, 是車之兩輪、烏之兩翼、人之左右手, 不可偏廢, 不可或缺。 做人, 不能光看到“內方”的意義而忽視了“外圓”, 也不能只看“外圓”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內方”。 一個明智處世的人, 會把內方外圓”當作與人相交的兩大策略, 應該“內方”時就內方, 該外圓的時候就外圓。

那麼, 什麼情況下應該“內方”呢?

可以說, 不管是初出茅廬之輩, 還是老於世故之人, 總是喜歡那些堅持原則、正派坦率、不畏歪風的“內方”之人, 因為具有這種高貴品格的人, 會使相交之人放心。

當工作需要之時, 當於己無損之時, 應該“內方”就一定要“內方”。 如果該“內方”時不“內方”, 不能堅持自我, 不能守住自己, 像長在牆頭上的草見風轉向, 像掉入河裡的葉隨波逐流,

則失去人生的真正意義, 為人所不齒。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情況下應該外圓呢?你認為人民的名義中最成熟的又是哪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