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部曾經被禁的國產青春片,真實的有些殘酷

很多青春片, 或陽光明媚或活潑溫馨。

但是描寫殘酷青春的電影卻不多。

尤其是在審查嚴格的今天, 更是難上加難。

但總有漏網之魚,

比如, 今天的這部——

《十三顆泡桐》

徐靜蕾當年曾在博客上說過, 這部電影是她繼《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後, 看過的最棒的中國青春電影。

獲得2006年第十三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影片改編自何大草“殘酷青春系列”小說之《刀子與刀子》。

描寫了小鎮女孩何風與幾個男孩子之間難以言述的情感。

以及發生在她18歲夏天的一段故事。

整部影片都是通過一個中學生的眼光, 展開對“80後”一代的感性自述。

電影有幾個正值青春年少的中學生, 分別是:

打扮像男生一樣的何風;

高大帥氣的男生陶陶;

班長朱珠、才女伊娃、大款的兒子阿利等。

在他們身上都有我們青春時的影子——

遐想中帶著倔強的叛逆,掙扎中渴望著飛翔的自由。

主人公何風是女生,卻酷愛刀子。

而刀子正是導演安排的一個敘事線索。

導演利用刀鋒的隱藏的含義來引導觀眾對於青春的詮釋。

13歲生日時,何風得到了第一把刀子,是爸爸的老戰友李叔叔送的。

後來,媽媽就跟這個李叔叔走了。

17歲的生日,何風又收到了第二把。

這一回來自她的男友,陶陶。

何風為什麼會跟陶陶好?

因為他"像把刀子",關鍵還是"班霸"。

陶陶的職責之一,就是罩著像阿利這樣的小兄弟。

阿利家裡很有錢,但他老爸卻不送他去重點中學,反而選擇了泡中。

理由是:去重點是糟踐,來泡中則是摔打。

阿利初步"摔打"出的成果便是懂得了錢的用處。

他和陶陶的關係,既是弟兄,又是契約下的保護者與被保護者。

但何風並不管這些,因為陶陶和阿利都是她的好朋友。

不過班長朱珠對此可不高興。

朱珠也是何風的朋友,是個小美女,收到的情書以日計,但她對此卻茫然無措。

何風的嘴巴非常厲害,也像把刀子。

挨了訓的朱珠也不管,仍然跟著何風。

她就是不喜歡何風跟男生太過親密。

為什麼呢?

何風的解釋,"小女人唄!"

可以說,《十三棵泡桐》真實的反映了80年代後的中學生生活。

新學期,班上來了新班主任宋小豆。

人長得挺漂亮,卻端著一副清高的架子,說起話來陰陽怪氣。

她還帶來兩個轉校生。

木訥的金貴,和富二代包京生。

班主任讓金貴作自我介紹,但是,他什麼也說不出來。

旁邊一位五大三粗,皮膚黝黑,怎麼瞅怎麼不像學生的,卻是很從容。

自稱祖居北京,從拉薩轉學而來。

何風不屑這傢伙的貧嘴,倒記住了他的名字——包京生。

新來的包京生第一天就請大家去吃燒烤。

他還在球場上故意踢倒了陶陶,肆無忌憚地調戲何風。

儼然一下子就成了班裡的新老大。

何風惱怒他的粗魯無禮。

更氣惱且不解的是——

面對包京生的公開挑戰,陶陶竟然罕見地隱忍不發。

陶陶告訴何風:“我不和他一般見識”。

班上原有的秩序格局就這樣被徹底打亂了。

只有在何風發起火來的時候,包京生才能多少老實一些。

此外,該片既然定位為殘酷青春,那麼,必然有不和諧因素。

隨著發展,這裡的平靜慢慢被打破。

瘋子和陶陶分了手。

陶陶和老師發生了師生戀又和伊娃曖昧。

朱珠是同性戀,明顯的在暗戀風子。

電影讓我們站在了一個同情者的角度上,去看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

回歸學校,老師們仍是一副育人育才的樣子。

動輒就用人生轉折來形容高考的重要性。

而學校也依舊是揮舞著屠刀。

憑藉“開除”、“留校查看”等等處罰肆意掠殺著孩子們對學校和社會的信賴。

青春就像刀,鋒利卻保護不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幾個主演都很出彩,仿佛離我們的青春期更接近了些。

何風的母親跟人跑了,父親下崗,窩囊得只有拿女兒撒氣。

陶陶也和班主任日漸曖昧起來。

每個人的遭遇、發展,實在都令人心痛。

本片導演呂樂算是中國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

人們對他印象最深的身份還是:攝影師。

在張藝謀電影《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有話好好說》中擔任攝影。

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師提名。

沖著這個成就,中國幾乎沒人超越。

當上導演後,尺度大開,直擊青春殘酷電影。

而且最能體現導演風格的就是畫面。

開頭的黑白鏡頭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帶給人一種壓抑、恐懼和不安的感覺。

然後出現了一個胖男生拿著刀劫持一個瘦弱男生的畫面。

拋出一個持有懸疑的矛盾衝突作為影片敘述的鋪墊。

這在無形中就奠定了整個影片的基調。

疑似兇手包京生,沒人管,也沒有飯吃。

生活這個"主人"在不順從者面前是冷酷的,可惜老包選擇了不順從到底。

他奪了何風的刀,劫持了阿利。

但是,他究竟因為什麼原因犯罪,估計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十三顆泡桐》就像一部“大青春片”。

它承載的不是一兩段私人體驗,而是一兩代人的共同青春。

所以才能在細微處見共鳴,在敏感處會心一笑。

這種片,才特別。

它用一個發育未滿的少女,扯出了一個“發育未滿的社會”。

這種個性,也是好青春的共性。

《黑處有什麼》用一起兇殺案,牽涉出文革時代背景下的生活狀態。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群偷摸砸搶的開心少年,扯出了一個混亂無序又生機勃勃的荒唐年代。

其實,真正的青春,絕不止于愛情的甜蜜。

還有成長的五光十色和殘酷的青春。

真正的青春片就應該像《十三顆泡桐》。

在隱瞞、欺騙和禁忌中體悟出成長的代價。

在他們身上都有我們青春時的影子——

遐想中帶著倔強的叛逆,掙扎中渴望著飛翔的自由。

主人公何風是女生,卻酷愛刀子。

而刀子正是導演安排的一個敘事線索。

導演利用刀鋒的隱藏的含義來引導觀眾對於青春的詮釋。

13歲生日時,何風得到了第一把刀子,是爸爸的老戰友李叔叔送的。

後來,媽媽就跟這個李叔叔走了。

17歲的生日,何風又收到了第二把。

這一回來自她的男友,陶陶。

何風為什麼會跟陶陶好?

因為他"像把刀子",關鍵還是"班霸"。

陶陶的職責之一,就是罩著像阿利這樣的小兄弟。

阿利家裡很有錢,但他老爸卻不送他去重點中學,反而選擇了泡中。

理由是:去重點是糟踐,來泡中則是摔打。

阿利初步"摔打"出的成果便是懂得了錢的用處。

他和陶陶的關係,既是弟兄,又是契約下的保護者與被保護者。

但何風並不管這些,因為陶陶和阿利都是她的好朋友。

不過班長朱珠對此可不高興。

朱珠也是何風的朋友,是個小美女,收到的情書以日計,但她對此卻茫然無措。

何風的嘴巴非常厲害,也像把刀子。

挨了訓的朱珠也不管,仍然跟著何風。

她就是不喜歡何風跟男生太過親密。

為什麼呢?

何風的解釋,"小女人唄!"

可以說,《十三棵泡桐》真實的反映了80年代後的中學生生活。

新學期,班上來了新班主任宋小豆。

人長得挺漂亮,卻端著一副清高的架子,說起話來陰陽怪氣。

她還帶來兩個轉校生。

木訥的金貴,和富二代包京生。

班主任讓金貴作自我介紹,但是,他什麼也說不出來。

旁邊一位五大三粗,皮膚黝黑,怎麼瞅怎麼不像學生的,卻是很從容。

自稱祖居北京,從拉薩轉學而來。

何風不屑這傢伙的貧嘴,倒記住了他的名字——包京生。

新來的包京生第一天就請大家去吃燒烤。

他還在球場上故意踢倒了陶陶,肆無忌憚地調戲何風。

儼然一下子就成了班裡的新老大。

何風惱怒他的粗魯無禮。

更氣惱且不解的是——

面對包京生的公開挑戰,陶陶竟然罕見地隱忍不發。

陶陶告訴何風:“我不和他一般見識”。

班上原有的秩序格局就這樣被徹底打亂了。

只有在何風發起火來的時候,包京生才能多少老實一些。

此外,該片既然定位為殘酷青春,那麼,必然有不和諧因素。

隨著發展,這裡的平靜慢慢被打破。

瘋子和陶陶分了手。

陶陶和老師發生了師生戀又和伊娃曖昧。

朱珠是同性戀,明顯的在暗戀風子。

電影讓我們站在了一個同情者的角度上,去看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

回歸學校,老師們仍是一副育人育才的樣子。

動輒就用人生轉折來形容高考的重要性。

而學校也依舊是揮舞著屠刀。

憑藉“開除”、“留校查看”等等處罰肆意掠殺著孩子們對學校和社會的信賴。

青春就像刀,鋒利卻保護不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幾個主演都很出彩,仿佛離我們的青春期更接近了些。

何風的母親跟人跑了,父親下崗,窩囊得只有拿女兒撒氣。

陶陶也和班主任日漸曖昧起來。

每個人的遭遇、發展,實在都令人心痛。

本片導演呂樂算是中國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

人們對他印象最深的身份還是:攝影師。

在張藝謀電影《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有話好好說》中擔任攝影。

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師提名。

沖著這個成就,中國幾乎沒人超越。

當上導演後,尺度大開,直擊青春殘酷電影。

而且最能體現導演風格的就是畫面。

開頭的黑白鏡頭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帶給人一種壓抑、恐懼和不安的感覺。

然後出現了一個胖男生拿著刀劫持一個瘦弱男生的畫面。

拋出一個持有懸疑的矛盾衝突作為影片敘述的鋪墊。

這在無形中就奠定了整個影片的基調。

疑似兇手包京生,沒人管,也沒有飯吃。

生活這個"主人"在不順從者面前是冷酷的,可惜老包選擇了不順從到底。

他奪了何風的刀,劫持了阿利。

但是,他究竟因為什麼原因犯罪,估計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十三顆泡桐》就像一部“大青春片”。

它承載的不是一兩段私人體驗,而是一兩代人的共同青春。

所以才能在細微處見共鳴,在敏感處會心一笑。

這種片,才特別。

它用一個發育未滿的少女,扯出了一個“發育未滿的社會”。

這種個性,也是好青春的共性。

《黑處有什麼》用一起兇殺案,牽涉出文革時代背景下的生活狀態。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群偷摸砸搶的開心少年,扯出了一個混亂無序又生機勃勃的荒唐年代。

其實,真正的青春,絕不止于愛情的甜蜜。

還有成長的五光十色和殘酷的青春。

真正的青春片就應該像《十三顆泡桐》。

在隱瞞、欺騙和禁忌中體悟出成長的代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