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7款中型SUV對比 都是有故事的年輕車型

[愛卡汽車 用車 原創]

愛卡汽車正在進行7款中級SUV的橫評, 涉及的車型為:上汽大眾途觀L、廣汽本田冠道、廣汽豐田漢蘭達、長安福特銳界、廣菲克Jeep自由光、東風日產樓蘭、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

橫評包含的內容很多、很全, 也很專業, 如外觀內飾、動力、駕駛……但是本文作為橫評的首篇, 將會讓您在看到眾多的專業對比之前, 先瞭解一下這7款車都是什麼車、有怎樣的特點和背景、我們為什麼要把這7款車放在一起對比。

瞭解了這些, 您就能在後面的橫評中更精准地找到自己的關注點。 好了, 不多贅述, 下面我們開始吧。

我們今天聊的這七款車都是中型SUV。 多大是“中”呢?中型SUV通常價格在20到40萬之間。 緊湊型SUV通常主打兩驅版本, 而中型SUV開始普遍採用四輪驅動。 排量上, 此類車以2.0T為主, 下可到1.6T、1.8T, 上能到3.0L左右。 這類車軸距在2800mm左右, 5座和7座車型都有涉獵。 這類車的整體高度大概在1.8m以內,

對, 就是黃曉明那麼高, 身形不至於巨大, 也不小氣。 總之, 中型SUV是現在市場上非常火的一類車型。

一、上汽大眾途觀L

首先, 讓我們從2017年1月18日才上市的新途觀L說起。 這款車從上市之初就非常火爆, 售價公佈後, 僅預售就已被瘋搶。 途觀L到底是一款什麼車呢?

初代Tiguan

途觀L就是途觀的加長版, 我們想瞭解途觀L就要從途觀說起。 途觀(Tiguan)名字來源於老虎(Tiger)和大蜥蜴(Leguan)的混合詞, 意在表達途觀的卓越性能和越野能力。

理論上講, 途觀屬於緊湊型SUV, 但在加長之後, 尺寸已經與中型SUV無異, 因此我們也將它納入本次橫評當中。

第5代高爾夫

第一代途觀問世於2007年9月。 當時它是什麼定位呢?歐洲品牌大量推出SUV的推出要比日本品牌整體晚了好幾年(日本從2000年之前就開始推出SUV車型)。 當大眾汽車意識到SUV車型的重要性以後, 決定用當時第5代高爾夫的PQ35平臺打造途觀這款車,

定位為緊湊型SUV。 坊間有一種說法:初代途觀就是把底盤升高、車殼加大的第5代高爾夫。 這樣說雖然不能說正確, 但很清晰地體現了途觀與第5代高爾夫的關係。

Jetta A5(國內的速騰)

如果你對洋氣的第5代高爾夫還不是很熟悉的話, 那麼Jetta A5, 也就是中國引入的第一款速騰你一定熟悉。 老款途觀和初代速騰、第5代高爾夫都源自於PQ35平臺。當時定位為緊湊型SUV的初代途觀有1.8T和2.0T版本,而09年上海大眾(現上汽大眾)推出的國產途觀也沿用了這兩個動力版本。

如今我們橫評的途觀L是2015年第二代途觀車型的加長版。

新車在外觀和內飾上相比於之前的途觀都有了更加年輕化的改進,且比15款途觀加長了206mm,從而達到了4712mm。要知道,一直處於高端緊湊型SUV陣營裡的別克昂科威才只有4667mm。因此,途觀L也在本次橫評中從緊湊型躋身中型SUV的行列。

二、廣汽本田冠道

本田冠道(Avancier)似乎是一款新車,於2015年4月才在上海車展首發概念車型,16年10月29日由廣汽本田推出量產版。

其實,此款車型並非本田全新打造。早在1999年,本田就根據雅閣平臺打造了一款名叫Honda Avancier的跨界車型。

此車型配備L4和V6兩款動力總成,且擁有前驅和適時四驅兩個驅動版本。外觀像旅行車,可較短的前後懸和較長的軸距又有些像SUV,這正是當時日本風行的跨界車的特點,該車型於2003年停產。

現在的冠道理論上應該算是第二代車型。與首款車型相比,冠道擁有典型SUV車型的高底盤、長軸距等特點,而在驅動形式上則延用了上一代Avancier的兩驅和四驅兩種版本。

冠道使用了K20C3型2.0T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有何特殊之處?它與之前的“紐柏格林北環最速前驅車”思域Type R使用的K20C1發動機為同宗。調校得更加經濟實用的K20C3發動機依然擁有200kW(272Ps),370Nm/2250-4500rpm的動力輸出,這在中級SUV裡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圖為2010年本田推出的跨界車型歌詩圖。

為什麼冠道又會複出呢?繼2010年本田推出跨界車型歌詩圖以後,本田在國內市場就再也沒有中型SUV了。而如今中型SUV越來越火,似乎再不著手就為時太晚。2010年本田推出的歌詩圖形似寶馬X6,然而定位卻非SUV,而是運動型轎車。

歌詩圖與本田雅閣共用的零部件百分比高達60%,而如今本田在中國與廣汽合資推出冠道,算是在中國對於市場空白的填補。有報導說冠道也將出口國外,不過至今為止此款車型還是為中國用戶量身製作。

有趣的是,就在廣汽本田推出冠道之後,東風本田於今年3月推出了與冠道極其相似的車型UR-V,兩個車的差別就像之前的繽智和XR-V一樣。

本田的這種“雙殺”戰術不知會在中國市場得到怎樣的效果。

大眾途觀L和本田冠道

三、東風日產樓蘭

如今我們市場上見到的樓蘭,在中型SUV裡也算是元老級的形象了。

與本田冠道類似,樓蘭的第一代車型早在2002年就出現了,當時樓蘭針對的是美國市場,而車型定位為跨界車。可以看出日本車企對於跨界車型的推出普遍富有前瞻性。

第一代樓蘭

第一代樓蘭比第一代冠道晚出世3年,個頭要比初代冠道大多了,4770mm長的車身讓它一上來就符合中型SUV的車身尺寸。第一代樓蘭與西瑪(CIMA)擁有相同平臺,發動機也與西瑪(CIMA)相同,都採用了日產的王牌發動機VQ35DE,最大功率180kW(245Ps),這資料在如今的中型SUV上也算出色了。雖然頂配車型也有四驅版本,不過第一代樓蘭的整體調校和駕駛表現還是偏重于城市路況。

日產於2011年推出了樓蘭敞篷版,不過後來再也沒有被提起過。

如今我們橫評的是定位於中型SUV的第三代樓蘭,在外觀及內飾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要知道,樓蘭可是在2011年出過敞篷版車型的,能把自己定位為跑車SUV可見日產有多麼任性,為何如今卻中規中矩起來了呢?

樓蘭是從08年的第二代進入中國的,由於當時在中國沒有生產線,散件進口國內組裝式的生產成本很高,36.58萬的高昂價格讓樓蘭在中國很不賣座。

無論後來做出如何調整,都無法彌補高達3.5L的大排量和進口組裝帶來的高價格售價屏障。如今的樓蘭則開始使用L4 2.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37kW(186Ps)。與冠道相同,樓蘭也定位為5座版本的中型SUV,在車身尺寸上,4897x1908x1691mm(冠道為4816x1942x1669mm)絕對夠用了。到底樓蘭都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在後面的SUV橫評中我們會一一為您解答。

四、長安福特銳界

我們此次橫評的福特銳界是銳界的第二代車型,一款中型SUV,上市於2015年。而第一代銳界出現在2006年,出自CD3平臺。

如果您對來自CD3平臺的銳界不是很瞭解的話,對同平臺生產的馬自達6一定非常熟悉。

早在1979年,鑽研轉子發動機的馬自達就尋求了與福特的戰略合作,因此幾十年來,福特與馬自達在汽車底盤的應用上有很多共用之處,而銳界和馬6就帶著這樣的“親戚關係”。

CD3平臺具備前置前驅和前置四驅兩個驅動形式,屬於中級轎車平臺。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它帶著運動基因。起初福特打造銳界目的是豐滿北美的汽車市場。看外觀不難發現,有了日本品牌協助的美國品牌,對於SUV方面的市場填補多了幾分敏銳。

果然,第一代銳界是“跨界”輩兒的。跟冠道和樓蘭一樣,一開始的SUV定位並不精准,總想“多棲”發展。

它也搭載著一個3.5L V6發動機,這種大排量也是那個年代的SUV出現的大趨勢。

第二代銳介面世於2013年。2014年福特與長安汽車合作投入國產,它擁有2.0T和2.7T兩個動力版本,而第二個動力版本車型與福特皮卡F-150用的是同一款發動機。

這款7座車外表看起來非常敦實,第三排座椅放倒後儲物空間充沛。體重超過2t,但加速毫不費力,動力表現也算是相當不錯了。

總之,福特銳界是一輛有閱歷有親戚的美日混血,而從它的身上能看到兩個國家汽車風格的痕跡。

日產樓蘭和福特銳界

五、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

在銳界後面提昂科威是因為它在價格上是銳界的直接競爭對手,許多媒體都會自然而然地用它倆進行比較。昂科威來自於1997年便與上汽展開合作的別克品牌。這款SUV有著怎樣的定位呢?

昂科威與途觀L有點相似,以緊湊型SUV的尺寸躋身了中型SUV的行列。別克小型SUV有昂柯拉,中大型SUV有昂科雷,所以中型(或稱緊湊型+)SUV昂科威的出現很好地豐滿了細分市場。

雪佛蘭探界者

昂科威動力為1.5T和2.0T兩個版本,於2014年才與世人見面。它生產于中型車平臺D2UX,而同平臺生產的還有通用公司雪佛蘭品牌的探界者。

此款車的車身尺寸在我們這次橫評的車輛中並不佔優勢,且只有5座車型,但是在動力性能上卻表現優越。

191kW(260Ps)的動力輸出讓僅有1755kg的車身動力十足,而內飾表現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昂科威一經面世就極其火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成績。許多人都拿它和SUV界的大拿豐田漢蘭達進行比較,不過漢蘭達比它尺寸大,且擁有7座版本,價格自然也更高。

兩款車一個是地位不可撼動,一個是銷售業績一路走高。它倆之間會有怎樣的橫評火花呢?

六、廣汽豐田漢蘭達

許多人對於豐田家的SUV車型早有耳聞,在中國邊疆,出鏡率最高的就是它們。不過很多人會迷惑:蘭德酷路澤(俗稱陸巡)、普拉多、漢蘭達有啥區別呢?

簡單講,蘭德酷路澤是豐田家族裡的老大哥,早在1955年就正式問世了,當時的代號是LC20。普拉多是蘭德酷路澤的小弟,出現于1984年,衍生於LC70平臺。

是的,這個代號後面的數越大,表示出現的時間越靠後。這兩款車都是豐田SUV品牌中的硬派越野,而我們此次橫評的漢蘭達,則是承載式車身,更偏重於在城市鋪裝路面駕駛。

漢蘭達出現在2000年,這個時間段正是日本車企紛紛推出跨界SUV車型的時候。而當時它卻被毫不猶豫地定位為了城市型SUV。

2007年第二代漢蘭達正式進入中國,在中國的火爆程度非同小可。如今我們橫評的是2013年問世的第三代漢蘭達,它配備有2.0T和3.5L兩個動力版本、前驅和適時四驅兩種選擇、5座和7座兩個選擇。23.98-42.28萬的售價,在中型SUV車型中算是區間較大的了。漢蘭達的儲物能力很強,在此次我們的空間測試當中,它非常充裕的空間令人刮目相看。

提到漢蘭達,就不得不提到豐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薩斯。第三代國產漢蘭達和雷克薩斯NX、RX車型所使用的2.0T發動機相同,而國外版本依舊在使用2.7L和3.5L自然吸氣發動機。

豐田一直努力捍衛著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魅力,不僅漢蘭達,蘭德酷路澤和普拉多也都一直配備的是自然吸氣發動機。

之所以在中國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主要是為了迎合中國市場。渦輪增壓發動機有更好的低速扭矩輸出和更優秀的燃油經濟性,也能更好地滿足國人對動力和能耗的需求。

如今的這款已被對比評測了無數遍的15款漢蘭達,在我們此次的七車大橫評中會有怎樣的表現呢?還真是有點兒期待。

別克昂科威和豐田漢蘭達

七、廣菲克Jeep自由光

聊到最後,我們來一起看一看Jeep自由光。

提到Jeep,許多人首先想到是方方正正的牧馬人和老北京吉普。而追根溯源,Jeep這個越野車的鼻祖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二戰時的神車威利斯。那麼自由光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又有著怎樣的位置呢?

自由光車身上印著:Cherokee字樣,這是切諾基的標誌。

切諾基是1974年誕生于美國的全尺寸SUV,後來分支成為了切諾基和大切諾基兩個車型。而切諾基被中國人俗稱“小切”。它可謂SUV的開山鼻祖。

經過1974年的第1代切諾基(SJ)、1984年的第2代切諾基(XJ)、2002年的第3代切諾基自由人(KJ)、和2008年第4代切諾基(KK)的一系列歷史演變之後,我們評測的這款Jeep自由光才與世人見面。

咱們北京吉普跟切諾基這一脈有何關係呢?

在第2代切諾基問世的同年,北京汽車製造廠和美國汽車公司組建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打造了當時家喻戶曉的BJ-212吉普。

2006年由於國家對合資政策的調整,BJ-212等一系列車型停產。BJ-212逐漸被市場所淘汰,此時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對BJ-212進行了全方位升級,搖身一變換代成為BJ-2020。我們今天聊的自由光是“小切”。

乍一看自由光,你可能會覺得它與原來的切諾基相差甚遠。雖然有Jeep家族式的七孔前進氣格柵,但是怎麼看好像都很難尋找到之前切諾基的影子。

沒錯,那是因為新款自由光完全定為了一款城市型SUV。而在它之前,第四代切諾基還是四四方方的硬漢模樣。

2015年,自由光實現國產。此車型搭載了2.0L和2.4L兩個動力版本,採用備受矚目的9速變速箱。

性能上,它有前驅和四驅兩個版本,但只有5座一個選擇。似乎當年的“小切”,如今真真正正如它的外貌般柔和溫順了起來。不過不要小看它,畢竟是全路況行家出身,自由光在這次橫評中的全路況表現還是很出色的。

編輯點評:7款SUV先給您介紹到這裡,不知您是不是對它們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呢?後面我們還會推出設計篇、動力篇、四驅篇、舒適篇、科技篇、成本篇和品質篇

下期精彩預告:

Jeep自由光

老款途觀和初代速騰、第5代高爾夫都源自於PQ35平臺。當時定位為緊湊型SUV的初代途觀有1.8T和2.0T版本,而09年上海大眾(現上汽大眾)推出的國產途觀也沿用了這兩個動力版本。

如今我們橫評的途觀L是2015年第二代途觀車型的加長版。

新車在外觀和內飾上相比於之前的途觀都有了更加年輕化的改進,且比15款途觀加長了206mm,從而達到了4712mm。要知道,一直處於高端緊湊型SUV陣營裡的別克昂科威才只有4667mm。因此,途觀L也在本次橫評中從緊湊型躋身中型SUV的行列。

二、廣汽本田冠道

本田冠道(Avancier)似乎是一款新車,於2015年4月才在上海車展首發概念車型,16年10月29日由廣汽本田推出量產版。

其實,此款車型並非本田全新打造。早在1999年,本田就根據雅閣平臺打造了一款名叫Honda Avancier的跨界車型。

此車型配備L4和V6兩款動力總成,且擁有前驅和適時四驅兩個驅動版本。外觀像旅行車,可較短的前後懸和較長的軸距又有些像SUV,這正是當時日本風行的跨界車的特點,該車型於2003年停產。

現在的冠道理論上應該算是第二代車型。與首款車型相比,冠道擁有典型SUV車型的高底盤、長軸距等特點,而在驅動形式上則延用了上一代Avancier的兩驅和四驅兩種版本。

冠道使用了K20C3型2.0T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有何特殊之處?它與之前的“紐柏格林北環最速前驅車”思域Type R使用的K20C1發動機為同宗。調校得更加經濟實用的K20C3發動機依然擁有200kW(272Ps),370Nm/2250-4500rpm的動力輸出,這在中級SUV裡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圖為2010年本田推出的跨界車型歌詩圖。

為什麼冠道又會複出呢?繼2010年本田推出跨界車型歌詩圖以後,本田在國內市場就再也沒有中型SUV了。而如今中型SUV越來越火,似乎再不著手就為時太晚。2010年本田推出的歌詩圖形似寶馬X6,然而定位卻非SUV,而是運動型轎車。

歌詩圖與本田雅閣共用的零部件百分比高達60%,而如今本田在中國與廣汽合資推出冠道,算是在中國對於市場空白的填補。有報導說冠道也將出口國外,不過至今為止此款車型還是為中國用戶量身製作。

有趣的是,就在廣汽本田推出冠道之後,東風本田於今年3月推出了與冠道極其相似的車型UR-V,兩個車的差別就像之前的繽智和XR-V一樣。

本田的這種“雙殺”戰術不知會在中國市場得到怎樣的效果。

大眾途觀L和本田冠道

三、東風日產樓蘭

如今我們市場上見到的樓蘭,在中型SUV裡也算是元老級的形象了。

與本田冠道類似,樓蘭的第一代車型早在2002年就出現了,當時樓蘭針對的是美國市場,而車型定位為跨界車。可以看出日本車企對於跨界車型的推出普遍富有前瞻性。

第一代樓蘭

第一代樓蘭比第一代冠道晚出世3年,個頭要比初代冠道大多了,4770mm長的車身讓它一上來就符合中型SUV的車身尺寸。第一代樓蘭與西瑪(CIMA)擁有相同平臺,發動機也與西瑪(CIMA)相同,都採用了日產的王牌發動機VQ35DE,最大功率180kW(245Ps),這資料在如今的中型SUV上也算出色了。雖然頂配車型也有四驅版本,不過第一代樓蘭的整體調校和駕駛表現還是偏重于城市路況。

日產於2011年推出了樓蘭敞篷版,不過後來再也沒有被提起過。

如今我們橫評的是定位於中型SUV的第三代樓蘭,在外觀及內飾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要知道,樓蘭可是在2011年出過敞篷版車型的,能把自己定位為跑車SUV可見日產有多麼任性,為何如今卻中規中矩起來了呢?

樓蘭是從08年的第二代進入中國的,由於當時在中國沒有生產線,散件進口國內組裝式的生產成本很高,36.58萬的高昂價格讓樓蘭在中國很不賣座。

無論後來做出如何調整,都無法彌補高達3.5L的大排量和進口組裝帶來的高價格售價屏障。如今的樓蘭則開始使用L4 2.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37kW(186Ps)。與冠道相同,樓蘭也定位為5座版本的中型SUV,在車身尺寸上,4897x1908x1691mm(冠道為4816x1942x1669mm)絕對夠用了。到底樓蘭都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在後面的SUV橫評中我們會一一為您解答。

四、長安福特銳界

我們此次橫評的福特銳界是銳界的第二代車型,一款中型SUV,上市於2015年。而第一代銳界出現在2006年,出自CD3平臺。

如果您對來自CD3平臺的銳界不是很瞭解的話,對同平臺生產的馬自達6一定非常熟悉。

早在1979年,鑽研轉子發動機的馬自達就尋求了與福特的戰略合作,因此幾十年來,福特與馬自達在汽車底盤的應用上有很多共用之處,而銳界和馬6就帶著這樣的“親戚關係”。

CD3平臺具備前置前驅和前置四驅兩個驅動形式,屬於中級轎車平臺。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它帶著運動基因。起初福特打造銳界目的是豐滿北美的汽車市場。看外觀不難發現,有了日本品牌協助的美國品牌,對於SUV方面的市場填補多了幾分敏銳。

果然,第一代銳界是“跨界”輩兒的。跟冠道和樓蘭一樣,一開始的SUV定位並不精准,總想“多棲”發展。

它也搭載著一個3.5L V6發動機,這種大排量也是那個年代的SUV出現的大趨勢。

第二代銳介面世於2013年。2014年福特與長安汽車合作投入國產,它擁有2.0T和2.7T兩個動力版本,而第二個動力版本車型與福特皮卡F-150用的是同一款發動機。

這款7座車外表看起來非常敦實,第三排座椅放倒後儲物空間充沛。體重超過2t,但加速毫不費力,動力表現也算是相當不錯了。

總之,福特銳界是一輛有閱歷有親戚的美日混血,而從它的身上能看到兩個國家汽車風格的痕跡。

日產樓蘭和福特銳界

五、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

在銳界後面提昂科威是因為它在價格上是銳界的直接競爭對手,許多媒體都會自然而然地用它倆進行比較。昂科威來自於1997年便與上汽展開合作的別克品牌。這款SUV有著怎樣的定位呢?

昂科威與途觀L有點相似,以緊湊型SUV的尺寸躋身了中型SUV的行列。別克小型SUV有昂柯拉,中大型SUV有昂科雷,所以中型(或稱緊湊型+)SUV昂科威的出現很好地豐滿了細分市場。

雪佛蘭探界者

昂科威動力為1.5T和2.0T兩個版本,於2014年才與世人見面。它生產于中型車平臺D2UX,而同平臺生產的還有通用公司雪佛蘭品牌的探界者。

此款車的車身尺寸在我們這次橫評的車輛中並不佔優勢,且只有5座車型,但是在動力性能上卻表現優越。

191kW(260Ps)的動力輸出讓僅有1755kg的車身動力十足,而內飾表現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昂科威一經面世就極其火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成績。許多人都拿它和SUV界的大拿豐田漢蘭達進行比較,不過漢蘭達比它尺寸大,且擁有7座版本,價格自然也更高。

兩款車一個是地位不可撼動,一個是銷售業績一路走高。它倆之間會有怎樣的橫評火花呢?

六、廣汽豐田漢蘭達

許多人對於豐田家的SUV車型早有耳聞,在中國邊疆,出鏡率最高的就是它們。不過很多人會迷惑:蘭德酷路澤(俗稱陸巡)、普拉多、漢蘭達有啥區別呢?

簡單講,蘭德酷路澤是豐田家族裡的老大哥,早在1955年就正式問世了,當時的代號是LC20。普拉多是蘭德酷路澤的小弟,出現于1984年,衍生於LC70平臺。

是的,這個代號後面的數越大,表示出現的時間越靠後。這兩款車都是豐田SUV品牌中的硬派越野,而我們此次橫評的漢蘭達,則是承載式車身,更偏重於在城市鋪裝路面駕駛。

漢蘭達出現在2000年,這個時間段正是日本車企紛紛推出跨界SUV車型的時候。而當時它卻被毫不猶豫地定位為了城市型SUV。

2007年第二代漢蘭達正式進入中國,在中國的火爆程度非同小可。如今我們橫評的是2013年問世的第三代漢蘭達,它配備有2.0T和3.5L兩個動力版本、前驅和適時四驅兩種選擇、5座和7座兩個選擇。23.98-42.28萬的售價,在中型SUV車型中算是區間較大的了。漢蘭達的儲物能力很強,在此次我們的空間測試當中,它非常充裕的空間令人刮目相看。

提到漢蘭達,就不得不提到豐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薩斯。第三代國產漢蘭達和雷克薩斯NX、RX車型所使用的2.0T發動機相同,而國外版本依舊在使用2.7L和3.5L自然吸氣發動機。

豐田一直努力捍衛著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魅力,不僅漢蘭達,蘭德酷路澤和普拉多也都一直配備的是自然吸氣發動機。

之所以在中國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主要是為了迎合中國市場。渦輪增壓發動機有更好的低速扭矩輸出和更優秀的燃油經濟性,也能更好地滿足國人對動力和能耗的需求。

如今的這款已被對比評測了無數遍的15款漢蘭達,在我們此次的七車大橫評中會有怎樣的表現呢?還真是有點兒期待。

別克昂科威和豐田漢蘭達

七、廣菲克Jeep自由光

聊到最後,我們來一起看一看Jeep自由光。

提到Jeep,許多人首先想到是方方正正的牧馬人和老北京吉普。而追根溯源,Jeep這個越野車的鼻祖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二戰時的神車威利斯。那麼自由光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又有著怎樣的位置呢?

自由光車身上印著:Cherokee字樣,這是切諾基的標誌。

切諾基是1974年誕生于美國的全尺寸SUV,後來分支成為了切諾基和大切諾基兩個車型。而切諾基被中國人俗稱“小切”。它可謂SUV的開山鼻祖。

經過1974年的第1代切諾基(SJ)、1984年的第2代切諾基(XJ)、2002年的第3代切諾基自由人(KJ)、和2008年第4代切諾基(KK)的一系列歷史演變之後,我們評測的這款Jeep自由光才與世人見面。

咱們北京吉普跟切諾基這一脈有何關係呢?

在第2代切諾基問世的同年,北京汽車製造廠和美國汽車公司組建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打造了當時家喻戶曉的BJ-212吉普。

2006年由於國家對合資政策的調整,BJ-212等一系列車型停產。BJ-212逐漸被市場所淘汰,此時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對BJ-212進行了全方位升級,搖身一變換代成為BJ-2020。我們今天聊的自由光是“小切”。

乍一看自由光,你可能會覺得它與原來的切諾基相差甚遠。雖然有Jeep家族式的七孔前進氣格柵,但是怎麼看好像都很難尋找到之前切諾基的影子。

沒錯,那是因為新款自由光完全定為了一款城市型SUV。而在它之前,第四代切諾基還是四四方方的硬漢模樣。

2015年,自由光實現國產。此車型搭載了2.0L和2.4L兩個動力版本,採用備受矚目的9速變速箱。

性能上,它有前驅和四驅兩個版本,但只有5座一個選擇。似乎當年的“小切”,如今真真正正如它的外貌般柔和溫順了起來。不過不要小看它,畢竟是全路況行家出身,自由光在這次橫評中的全路況表現還是很出色的。

編輯點評:7款SUV先給您介紹到這裡,不知您是不是對它們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呢?後面我們還會推出設計篇、動力篇、四驅篇、舒適篇、科技篇、成本篇和品質篇

下期精彩預告:

Jeep自由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