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果園戀上“期貨” 衍生品破解價格怪圈

春去夏來, 一天熱似一天的溫度漸漸吊起人們對解渴鎮暑之果品的熱切需求。 王女士就提前在網上為家人預定了十來斤桃子, 方便、便宜、品質放心, 王女士如此評價這一交易, “我可以在手機上即時看到果園的圖片和視頻, 瞭解桃子的長勢。 而且現在的物流也很快, 保鮮技術有進步, 不太擔心水果的運輸問題。 ”

但作為一種新興的、未標準化的、缺乏風險擔保機制的交易模式, 上述水果“遠期交易”在解決農民煩惱的同時並非毫無詬病之處。 業內人士指出, 農產品期貨推出的必要性逐漸提高, 條件也逐漸成熟。

夏季來臨 催火水果“遠期交易”

網路、物流的便利, 對食品安全的更高追求, 正悄悄催熱生鮮果品“遠期交易”。 消費者提前數天甚至一個月在網上下單, 預定蘋果、柳丁、哈密瓜等水果, 已經成為一種時髦的消費方式。 對果農來說, 多種水果收穫前後價格暴漲暴跌問題突出, 提前售賣能夠對利潤進行預期, 減少價格波動。

一畦出得整整齊齊的水果玉米秧苗, 提前數月就肩負了遠方客人的期待。 幾個月前, 李豫隆通過小視頻直播了他親手育秧移栽的水果玉米漲勢, 並通過網路售賣的方式提前售賣還未收穫的水果玉米。 出乎他意料的是, 訂單情況還不錯。

“我只是想嘗試一下這種新的銷售模式, 沒想到從開始直播到現在水果玉米即將收穫,

已經完成了兩成的銷售。 ”李豫隆說。

無獨有偶, 四川的柳丁、山東的蘋果、新疆的哈密瓜……一些果農開始跳出傳統貿易模式, 用互聯網探索賣水果的“新天地”, 也孕育了一批水果電商。

“我們不生產水果, 我們只是新疆水果的搬運工。 ”某水果電商廣告背後, 水果的網路銷售和預售已經成為其生存盈利之本。

這種模式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新鮮, 屬於水果“遠期交易”的一種。 例如, 一家電商近期在其朋友圈廣告中說, “新疆吐魯番哈密瓜西州蜜25號就可以採摘了, 想吃的請各位儘快預定, 5月3日就開始發貨了。 提前預訂, 提前發貨。 ”

遠期交易, 顧名思義, 是指買賣雙方簽訂遠期合同, 規定在未來某一時期進行交易的一種交易方式。

在此前通常應用於外匯市場, 遠期外匯交易又稱期匯交易, 是預約購買與預約出賣的外匯業務, 亦即買賣雙方先行簽訂合同, 規定買賣外匯的幣種、金額、匯率和將來交割的時間, 到規定的交割日期, 再按照合同規定, 賣方交匯、買方付款的外匯業務。

據分析, 與之類似的是, 消費者在下單之前已經確定所購買水果的產地、品種、價格以及數量, 以及交割日期等, 屬於一種不規範的合同行為。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解釋說, 農業是唯一一個沒有完全電商化的行業。 如今興起的電商生鮮預定作為一種新事物, 其交易性質屬於定制化的服務。 生鮮供應商和電商具有遠期交易的一些特點。

例如, 對於供應商(種植戶)而言, 相當於將未來收穫的產品提前賣出;對於電商而言, 相當於提前買入未來某一時期的產品。

這種模式相對于傳統的產銷模式而言具有積極的一面, 可謂是現代商貿的一大進步, 不過也存在很多缺陷。 積極的一面在於:一是種植戶不用擔心產品銷售不出去;二是有利於減少傳統產銷模式中的時間損耗和物流損耗, 通過電網將生鮮和消費者實現最有效率的匹配;三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鮮集中上市期間價格過度波動。

水果價格怪圈能否終結

不少農民反映, 促使他們關注這一新銷售方式的, 正是近年來水果價格的“過山車”走勢, 暴漲暴跌的價格讓果農不安。

除了家喻戶曉的“蒜你狠”“薑你軍”“豆你玩”“向前蔥”,

在近年來農產品價格“過山車”過程中, 價格漲幅過大常常引起消費者抱怨, 而價格下跌過多則愁壞農民。 2011年是農產品“小年”, 多地農民在農產品“價格下跌、銷售滯緩”的困境中度過:馬鈴薯產區大面積虧損, 海南省香蕉滯銷, 廣西香蕉、紅提、葡萄、荔枝等售賣困難, 折價嚴重。

在蘋果市場上, 蘋果價格的漲跌幅度過大也一度令市場感歎“蘋什麼”。 個別品種最貴時候身價在每斤10元, 而“賤賣”的時候則每斤售價不足2元。 香蕉價格的“過山車”走勢不遜於蘋果, 活活“蕉人愁”。 在個別蔬菜市場, 遊資是價格波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在水果市場, 這一因素同樣不可忽視, 煙臺市蘋果協會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每當蘋果價格達到歷史高位的時候, 一些原來養豬的、收大蒜的,都跑來收購蘋果了。當價格下跌的時候,則無人問津。”

有分析人士評價說,中國的農產品價格變動十分劇烈,後果是農民一旦判斷錯誤,就將血本無歸。

那麼,諸如水果電商、遠期交易等模式能否令水果價格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呢?或許並非如此。其中,信用問題是關鍵。在去年,一家做此類遠期貿易的水果電商就吃了大虧。

據瞭解,“有人將不合格的水果送過去,顧客收到的貨是壞的,最後電商公司大賠了一筆。”

不僅是國內,國外市場也走了不少彎路。“日本、韓國、美國的農業生產基本都是這個模式。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農民不用擔心市場價格風險,專心於種植就行了。但其間很多公司卻因此破產了,因為和他們簽署合同的農民,在價格低的時候從別的地方收購蔬菜送到公司,市場價格高的時候,自己私自出售,不給公司。幾年下來,這些(電商)公司就死了。”業內人士說。

新紀元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成強表示,電商生鮮預定,這種“交易承諾在先、履約行為在後”的買賣,具有遠期交易的特性,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能夠互利互惠的商業模式。但是,這一模式有局限性,存在履約信用風險等。農業經濟風險管理模式多種多樣,當前金融市場服務“三農”的“保險+期貨”模式備受青睞,值得遠期交易主體借鑒思考。

“市場經濟當中,農產品價格的暴漲和暴跌,有其複雜多樣的成因,基本的供求關係、宏觀經濟週期因素、資金情緒等共同決定了價格的漲跌和幅度,遠期模式不會改變價格波動的週期。”王成強說。

程小勇解釋說,對於種植戶和電商而言,預定模式的數量可以確定,但是價格並不在約定中固定,這要根據生鮮的產出規模和市場行情而定,因此如果生鮮在某一年份出現大規模增產或者減產,價格還是會出現較大波動。

王成強建議,應當理性看待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怪圈,市場主體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可以相機抉擇積極主動管理價格波動風險,有關部門或行業組織,則可發揮其自身優勢做好引導和監督。

水果期貨不可或缺

在農產品遠期交易逐漸火熱的同時,水果期貨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賀坦指出,農產品價格長期以來波動劇烈,但近年隨著種植規模化程度逐漸提高,從業者的金融意識不斷提高,同時倉儲業能力和技術也達到較高水準,農產品期貨推出的條件逐漸成熟,必要性也逐漸提高,特別是在蔬菜及水果等品種方面。“諸如蘋果、馬鈴薯、洋蔥等產品都可嘗試推出期貨。”

在我國,由於存儲、物流技術等因素限制,水果生鮮類期貨長期空白。雞蛋期貨2013年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後運行平穩,為生鮮類期貨開了先河。據透露,水果期貨也已經提上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研推日程。

金石期貨分析師黃李強表示,除了蘋果期貨有望推出以外,業內人士還對新疆特色品種進行上市的可行性調研,涉及的品種包括紅棗、香梨、番茄、葡萄乾。“但是這些品種能否上市,什麼時候上市,尚不能確定。”

商品遠期交易與期貨交易有何異同?

期貨交易是在中遠期現貨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商品期貨交易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商品實物的交割,而是轉移價格風險或賺取風險利潤的一種交易形式。

王成強認為,遠期交易的買賣雙方協商達成的非標準化的合約,以商品交收為目的,但有很高的信用風險。期貨交易不是以商品交收為目的,有交易所制定的標準化合約,有履約保證,以管理和規避商品價格波動為主要目的。

程小勇認為,遠期交易與期貨交易存在很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電商生鮮預定面臨著商品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對於綜合電商平臺來說,主要做的都是平臺,大部分生鮮電商是通過平臺上的商家來銷售。可是不同的商家銷售的生鮮產品在品質、價格等方面都沒有統一的標準。二是商家銷售的生鮮產品品質無法把控,因此無法像期貨市場交割那樣保障交割品的品級和品質,往往會產生糾紛。三是商品損耗是一個非常普遍且嚴重的問題,但無法實施類似期貨交割品升貼水的機制。四是信用問題,由於很多商家選擇的送貨物流在送貨時間上沒有保證,且產品品質不一,因此從履約角度來看,無法像期貨市場一樣有效率。五是電商生鮮預定很難實施類似期貨保證金的制度。

就水果“遠期交易”發展來看,程小勇建議,目前大多數水果品種都可以推廣電商預定模式,但一些標準化程度較高、商品損耗較少、產出穩定的生鮮在推廣方面更加成功。建議將生鮮水果的預定更加精細化,即分門別類,建立類似場外期權等個性化產品模式,根據客戶的需求建立高中低檔的預定模式,根據配送時間和商品損耗設定商品交易價格掛鉤模式和升貼水模式。

一些原來養豬的、收大蒜的,都跑來收購蘋果了。當價格下跌的時候,則無人問津。”

有分析人士評價說,中國的農產品價格變動十分劇烈,後果是農民一旦判斷錯誤,就將血本無歸。

那麼,諸如水果電商、遠期交易等模式能否令水果價格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呢?或許並非如此。其中,信用問題是關鍵。在去年,一家做此類遠期貿易的水果電商就吃了大虧。

據瞭解,“有人將不合格的水果送過去,顧客收到的貨是壞的,最後電商公司大賠了一筆。”

不僅是國內,國外市場也走了不少彎路。“日本、韓國、美國的農業生產基本都是這個模式。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農民不用擔心市場價格風險,專心於種植就行了。但其間很多公司卻因此破產了,因為和他們簽署合同的農民,在價格低的時候從別的地方收購蔬菜送到公司,市場價格高的時候,自己私自出售,不給公司。幾年下來,這些(電商)公司就死了。”業內人士說。

新紀元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成強表示,電商生鮮預定,這種“交易承諾在先、履約行為在後”的買賣,具有遠期交易的特性,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能夠互利互惠的商業模式。但是,這一模式有局限性,存在履約信用風險等。農業經濟風險管理模式多種多樣,當前金融市場服務“三農”的“保險+期貨”模式備受青睞,值得遠期交易主體借鑒思考。

“市場經濟當中,農產品價格的暴漲和暴跌,有其複雜多樣的成因,基本的供求關係、宏觀經濟週期因素、資金情緒等共同決定了價格的漲跌和幅度,遠期模式不會改變價格波動的週期。”王成強說。

程小勇解釋說,對於種植戶和電商而言,預定模式的數量可以確定,但是價格並不在約定中固定,這要根據生鮮的產出規模和市場行情而定,因此如果生鮮在某一年份出現大規模增產或者減產,價格還是會出現較大波動。

王成強建議,應當理性看待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怪圈,市場主體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可以相機抉擇積極主動管理價格波動風險,有關部門或行業組織,則可發揮其自身優勢做好引導和監督。

水果期貨不可或缺

在農產品遠期交易逐漸火熱的同時,水果期貨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賀坦指出,農產品價格長期以來波動劇烈,但近年隨著種植規模化程度逐漸提高,從業者的金融意識不斷提高,同時倉儲業能力和技術也達到較高水準,農產品期貨推出的條件逐漸成熟,必要性也逐漸提高,特別是在蔬菜及水果等品種方面。“諸如蘋果、馬鈴薯、洋蔥等產品都可嘗試推出期貨。”

在我國,由於存儲、物流技術等因素限制,水果生鮮類期貨長期空白。雞蛋期貨2013年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後運行平穩,為生鮮類期貨開了先河。據透露,水果期貨也已經提上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研推日程。

金石期貨分析師黃李強表示,除了蘋果期貨有望推出以外,業內人士還對新疆特色品種進行上市的可行性調研,涉及的品種包括紅棗、香梨、番茄、葡萄乾。“但是這些品種能否上市,什麼時候上市,尚不能確定。”

商品遠期交易與期貨交易有何異同?

期貨交易是在中遠期現貨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商品期貨交易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商品實物的交割,而是轉移價格風險或賺取風險利潤的一種交易形式。

王成強認為,遠期交易的買賣雙方協商達成的非標準化的合約,以商品交收為目的,但有很高的信用風險。期貨交易不是以商品交收為目的,有交易所制定的標準化合約,有履約保證,以管理和規避商品價格波動為主要目的。

程小勇認為,遠期交易與期貨交易存在很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電商生鮮預定面臨著商品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對於綜合電商平臺來說,主要做的都是平臺,大部分生鮮電商是通過平臺上的商家來銷售。可是不同的商家銷售的生鮮產品在品質、價格等方面都沒有統一的標準。二是商家銷售的生鮮產品品質無法把控,因此無法像期貨市場交割那樣保障交割品的品級和品質,往往會產生糾紛。三是商品損耗是一個非常普遍且嚴重的問題,但無法實施類似期貨交割品升貼水的機制。四是信用問題,由於很多商家選擇的送貨物流在送貨時間上沒有保證,且產品品質不一,因此從履約角度來看,無法像期貨市場一樣有效率。五是電商生鮮預定很難實施類似期貨保證金的制度。

就水果“遠期交易”發展來看,程小勇建議,目前大多數水果品種都可以推廣電商預定模式,但一些標準化程度較高、商品損耗較少、產出穩定的生鮮在推廣方面更加成功。建議將生鮮水果的預定更加精細化,即分門別類,建立類似場外期權等個性化產品模式,根據客戶的需求建立高中低檔的預定模式,根據配送時間和商品損耗設定商品交易價格掛鉤模式和升貼水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