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五一”高收益專屬理財“爽約” 銀行熱衷“自薦”冷對代銷

■本報記者 彭妍

“五一”小長假如約而至, 投資者預期中的高收益率銀行節日專屬理財產品卻“爽約”了。

近日,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發現, 多數銀行未推出“五一”專屬理財產品, 即便是少數銀行推出的“五一”專屬理財產品也未掀起新一波的高收益率熱潮:“五一”假期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相比于普通的理財產品並沒有明顯上升, 而且募集期也較長, 實際收益率打了折扣。

此外, 銀保產品由熱轉冷, 收益率明顯下降, 銀保產品也不再是銀行理財經理推薦的重點, 有的銀行甚至已經放棄了代銷保險業務。

節日牌“失寵”

本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 今年“五一”銀行理財市場顯得“有點冷”, 多數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發售上也沒有再打“節日牌”, 只有部分銀行為“五一”假日量身定制了理財產品, 但是收益率並不盡如人意, 而且募集期也相對較長, 實際收益率被打了折扣。 另外, 記者在各家銀行的理財單子上發現, 認購起點和預期收益率並非高度相關, 認購金額為100萬元、200萬元的產品收益率和起購金額為5萬元產品收益率都在4%左右, 相差不大。

某城商行推出一款“五一貴賓客戶”專屬理財產品, 投資期限為189天, 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 而成為貴賓客戶需要日均資產達到20萬元。 而另兩款期限為半年、280天, 起購金額同樣為5萬元的普通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分別為4.5%、4.6%。

另外, 一款針對私行客戶, 起購金額為200萬元的理財產品預計收益率為4.7%。

另一家國有大行推出一款“五一”專屬理財, 投資期限56天, 起點金額5萬元, 產品預期收益率為4.2%, 募集期在4月28日到5月1日, 而其他普通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大部分在4%以上, 其中有一款期限為1年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4.4%。

據瞭解, 某股份制銀行推出期限為62天、1年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分別為4.5%和4.6%, 起購金額都為5萬元。 除此之外, 該行推出兩款“五一”節專屬理財產品, 起購金額也是5萬元, 產品期限分別為368天、733天, 預期收益率為4.75%、4.85%, 募集期為4月26日至5月4日。 儘管預期收益率略高於之前的理財產品, 但這些五一專屬理財產品的期限長、募集期也相對較長,

實際收益率被“稀釋”。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瞭解到, 這些“五一”專屬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多在4月28日到5月4日, 均跨越了五一小長假, 在節後才開始真正計算收益, 此前只能計算活期利息。 由於額度有限, 客戶大多也不可能等待到募集期快結束的時候再購買, 只能在募集期忍受低息。

對此, 有銀行理財經理建議, 在選擇產品時, 除了收益率, 募集期限的長短也是要重點關注的部分, 投資者應儘量選擇募集期較短的產品。 如果資金閒置期較長, 可以選擇長期的理財產品, 這樣不僅收益率相對高些, 也能降低募集期對最終收益率的影響。

銀行熱衷“自薦”

今年4月1日之前, 很多銀行網點將各類銀保產品都標注在了大堂的醒目位置,

且收益率多在5%以上。 日前, 本報記者在銀行網點發現, 一些銀行目前對於保險產品的推介熱情下降, 保險的宣傳單還在發放, 但不會擺在特別醒目的位置。

此前, 保監會密集出臺了《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項規定, 對高收益短期險保險進行了規範。

本報記者發現, 一些銀行自身理財業務快速擴張, 對於保險代銷業務的重視程度略有下滑。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 很多銀行客戶經理都放棄了推銷保險產品, 轉而推銷“自家”的理財產品和一些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一家國有大行的理財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現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還不錯, 客戶的購買積極性挺高。 相反, 我們行與一些保險公司合作的產品, 收益率不如以前。 ”

(彭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