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市銀行一線崗位大量被外包“代持” 儲戶調侃“我可能來到一家假銀行”

■本報記者 張歆

你很難想像, 自己在銀行辦理業務的過程中, 或許並未與銀行的正式員工真正接觸, 儘管僅僅是上市銀行的員工總數去年年底就接近222萬人。

“我可能來到了一家假銀行”, 儲戶L女士調侃稱, “在大廳等候時, 聽說不僅很多網點大堂經理是外包制員工, 一些櫃員也不是銀行的正式員工, 頓時覺得心裡有些忐忑”。 在《證券日報》記者隨後的採訪中, 上述儲戶的說法得到了部分銀行業人士的確認——派遣制或外包制員工在銀行業並不罕見。

本報記者注意到, 一家自稱已經向8家以上銀行提供外包服務業務的金融外包服務公司被裝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資產中的知識密集型活動。

《證券日報》記者輾轉多個社交群, 發現了一家自稱中國金融外包服務第一品牌的公司。 該公司官網資訊顯示, “在前臺, 公司説明銀行提升網點服務品質、改善銀行客戶體驗、實現行銷目標;在中台, 公司通過ATM整體外包、網格化服務等模式説明銀行實現網點管理和運營;在後臺, 公司幫助銀行建設大型集中處理中心和作業中心”。 此外, 該公司自稱為包括多家國有大行在內的8家以上使用者服務。

本報記者利用搜尋引擎查詢招聘資訊發現, 該公司目前在推崗位還另外包括了上述8家銀行名單之外的多家中小銀行。 該公司在一則招聘啟事中強調,

公司年產值近6億元, 資產2800多萬元, 員工超過了1.5萬人。 其中, 僅員工這一項數字就超過了所有區域性上市銀行正式員工還是外包工, 因此其知情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 “正式員工的違規行為的定性相對簡單, 而非正式員工如果侵害儲戶的資訊安全和資金安全, 銀行是否會以‘臨時工’為由推卸責任是儲戶最為關注的”, 上述法律界人士表示。

此外, 本報記者注意到, 一些被動選擇為外包員工身份的銀行從業者也對於在工作中受到的差別待遇(包括薪酬、福利、晉升機會、可選崗位甚至是人際關係方面)表示了憤慨或無奈。 部分“外包工”表示, “學得一技之長後就會離職”, 長此以往, 這對於銀行的人才培養顯然也是不利的。

(張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