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分級基金門檻提高至30萬 實力不夠的小散可以洗洗睡了

節後分級基金新規實施在即, 不少業內人士都提醒投資者, 要注意分級基金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防止踩踏事件。 分級基金曾因杠杆牛市名聲大噪, 天堂和地獄一線間。

5月1日, 滬、深交易所發佈的《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開始實施, 這意味著分級基金的“去杠杆”進程正式落地。

根據新規, 分級基金的投資門檻將提高至30萬元, 把多數散戶攔在了門外。 這一自帶杠杆性的基金品種, 經歷過2014年下半年的大漲, 也經歷過2015年下半年的股市下跌, 大起大落讓市場印象深刻。

業內人士指出, 早在去年8月分級基金暫停審批後, 分級市場交易量就持續下滑。

30萬證券類資產成准入門檻

從原文來看, 《指引》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是完善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要求。

滿足30萬元證券類資產門檻條件、通過綜合評估並簽署《分級基金投資風險揭示書》的個人和一般機構投資者可申請開通分級基金子份額買入和基礎份額分拆的許可權。

而且, 在新規開始實施後, 未開通相關許可權的投資者將不能進行分級基金子份額買入和基礎份額分拆操作, 已持有的分級基金子份額只能賣出。

“這一條對市場衝擊最大, ”業內人士評論稱, “大部分小散從此和分級基金無緣了。 ”

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去年12月的資料, 證券帳戶流通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自然人占比達到72.29%, 50萬元以下的自然人占比達到93.61%。 粗略估算, 帳戶滿足30萬元以上的自然人帳戶可能只有20%左右。

私募排排網的資料更為直觀, 截至日前, 符合條件且在新規實施之前開通資格的分級B的投資者約為3000戶, 約占之前投資比例的20%不到。

二是強化了風險警示措施。

對可能或已經發生下折算且B類份額溢價較高的分級基金, 基金管理人應發佈風險提示公告, 會員應按照上交所業務規則的有關規定, 及時向投資者警示風險。

三是完善了投資者教育制度。

基金管理人和會員應加強投資者教育, 充分揭示分級基金的投資風險, 妥善處理相關矛盾糾紛。

四是明確了投資者責任和義務。

對參與分級基金交易的投資者來說, 應遵循買者自負的原則, 配合會員提供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證明材料並對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負責。

此外, 《指引》還進一步明確了分級基金折算業務流程, 便於投資者準確瞭解分級基金的折算機制。

警惕踩踏風險

下週一新規實施在即,

不少業內人士都提醒投資者, 要注意分級基金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銀河證券分析稱, “考慮到目前個人投資者持有分級B份額比例超八成, 30萬元投資門檻將對分級B形成直接衝擊。 ”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李穎也認為, 隨著投資門檻抬高、流動性收緊, “那些重複主題、指數跟蹤效果差、當下投資機會不顯著、流動性不佳的分級基金, 交易活躍性和規模萎縮程度會進一步加劇, 參與者會面臨更大的流動性衝擊成本。 ”

據Wind資料,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在市場上的股票型分級基金中, 共有50只資產淨值規模不足1億元, 30只資產淨值規模在5000萬元紅線之下。 這些業績低迷的“迷你基金”, 或許會在新規擠壓之下面臨清盤危機。

基金公司也注意到了這一風險。 4月27日, 鵬華、易方達等基金公司集體發佈了關於分級基金新規實施的風險提示公告, 提示投資者, “《指引》實施初期, 分級基金子份額可能出現交易價格波動加大的情形, 投資者可根據自身情況, 提前做好相應的投資安排。 ”

在公告中, 基金公司還提醒投資者, “分級基金是帶有杠杆特性的金融產品, 運作機制複雜, 投資風險較高。 投資者應當遵循買者自負的原則, 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審慎決定是否參與分級基金交易及相關業務。 ”

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 儘量避免整體折溢價率過高的分級B, 同時也在避免短期內母基金存在下行風險的分級B。 如果不想承受未來有可能帶來的高風險, 可以賣出或通過買入分級A合併成母基金贖回。

不過,在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看來,部分基金公司針對新規發佈的投資指南並無必要。由於分級基金無法克服的與生俱來的缺陷,新規將會促進分級基金這個“夕陽產品”加速黯淡下去,不久將會逐漸清盤或轉型。

王群航表示,原因有兩點:第一,30萬元的投資門檻將會把很多實力有限的散戶投資者限制在這個市場之外,讓本已缺乏人氣的分級基金市場更加冷清;第二,要求面簽風險書也會讓投資者仔細權衡是否有去營業部現場簽約的必要。

杠杆雙刃劍

事實上,分級基金的杠杆特性帶來的風險,正是促使新規出臺的主因之一。

所謂分級基金,就是將母基金產品分為A、B兩類份額,分別給予不同的收益分配,A類份額投資者每年獲得固定的約定收益,B類份額投資者在支付A類份額的約定收益後,享受剩餘收益或承擔剩餘風險。

也就是說,分級基金中的B類份額具備杠杆屬性,會對追蹤的標的指數或母基金的跌幅進行放大,承擔了整個組合的虧損,也相應承擔了超額收益,可謂是“賭性”十足。

自從2007年首只分級基金問世以來,這一能利用杠杆將賺錢效應放大的創新品種就一直備受投資者關注。尤其在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大盤一路走高,分級基金隨之暴漲,軍工B(150182)、證券B(150172)均在短短數月之內收益翻番,刺激大量資金湧入。

但是,杠杆是把雙刃劍。能把賺錢效應放大的杠杆也意味著,一旦虧損,分級B的虧錢效應也被放大。由於交易中,B份額的價格和淨值不斷變動,分級基金的淨值和價格杠杆也會隨之調整,杠杆倍數越高、風險越高。

2015年股災期間,大批投資者因為購買分級B血本無歸。

當時,據天相投顧統計,僅在6月中下旬的兩周之內,就有多達65只分級基金B份額單位淨值跌幅超過30%,跌幅超40%的則達到25只。

其中,杠杆最高的3只可轉債分級B份額淨值上演大跳水,銀華轉債B(150144)、東吳可轉債B(165809)和招商轉債進取(150189)在兩周內的單位淨值累計下跌78.02%、69.82%和62.95%。這些基金淨值杠杆本來就高,而基金經理在操盤中又會自加杠杆投資,使得可轉債分級B份額實際杠杆在所有分級中處於最高水準,跌幅也最為慘烈。

而跌幅最慘的分級B,幾乎讓投資者血本無歸。以醫療B(150262)為例,其在2015年7月7日和2016年1月28日連遭下折,截至2017年4月底,虧損幅度高達96%以上。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在其成立之初以1元買入,如今只剩下不到4分錢。

此外,成立以來淨值下跌超過90%的分級B還有傳媒B(150204)、創業股B(150304)、1000B(150264)等。

分級基金設計機制複雜,風險巨大,大部分投資者卻仍把它當做普通基金來購買,認為一天最多跌20%。但實際上,因為帶有杠杆,分級B的淨值曾一天下跌超過40%,風險遠大於股票。

大批分級B產品淨值劇跌引來投資者紛紛投訴,分級基金從天堂跌落。股災後,這一基金品種開啟了“去杠杆”進程。

2016年8月,證監會叫停了分級基金的審批;11月,滬深交易所發佈《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

滬深交易所在發佈《指引》時表示,此舉是在總結近年來分級基金管理運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規範了分級基金份額折算、投資者教育與風險警示等工作,是貫徹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更加重視和防範市場各類風險、切實推進基金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可以賣出或通過買入分級A合併成母基金贖回。

不過,在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看來,部分基金公司針對新規發佈的投資指南並無必要。由於分級基金無法克服的與生俱來的缺陷,新規將會促進分級基金這個“夕陽產品”加速黯淡下去,不久將會逐漸清盤或轉型。

王群航表示,原因有兩點:第一,30萬元的投資門檻將會把很多實力有限的散戶投資者限制在這個市場之外,讓本已缺乏人氣的分級基金市場更加冷清;第二,要求面簽風險書也會讓投資者仔細權衡是否有去營業部現場簽約的必要。

杠杆雙刃劍

事實上,分級基金的杠杆特性帶來的風險,正是促使新規出臺的主因之一。

所謂分級基金,就是將母基金產品分為A、B兩類份額,分別給予不同的收益分配,A類份額投資者每年獲得固定的約定收益,B類份額投資者在支付A類份額的約定收益後,享受剩餘收益或承擔剩餘風險。

也就是說,分級基金中的B類份額具備杠杆屬性,會對追蹤的標的指數或母基金的跌幅進行放大,承擔了整個組合的虧損,也相應承擔了超額收益,可謂是“賭性”十足。

自從2007年首只分級基金問世以來,這一能利用杠杆將賺錢效應放大的創新品種就一直備受投資者關注。尤其在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大盤一路走高,分級基金隨之暴漲,軍工B(150182)、證券B(150172)均在短短數月之內收益翻番,刺激大量資金湧入。

但是,杠杆是把雙刃劍。能把賺錢效應放大的杠杆也意味著,一旦虧損,分級B的虧錢效應也被放大。由於交易中,B份額的價格和淨值不斷變動,分級基金的淨值和價格杠杆也會隨之調整,杠杆倍數越高、風險越高。

2015年股災期間,大批投資者因為購買分級B血本無歸。

當時,據天相投顧統計,僅在6月中下旬的兩周之內,就有多達65只分級基金B份額單位淨值跌幅超過30%,跌幅超40%的則達到25只。

其中,杠杆最高的3只可轉債分級B份額淨值上演大跳水,銀華轉債B(150144)、東吳可轉債B(165809)和招商轉債進取(150189)在兩周內的單位淨值累計下跌78.02%、69.82%和62.95%。這些基金淨值杠杆本來就高,而基金經理在操盤中又會自加杠杆投資,使得可轉債分級B份額實際杠杆在所有分級中處於最高水準,跌幅也最為慘烈。

而跌幅最慘的分級B,幾乎讓投資者血本無歸。以醫療B(150262)為例,其在2015年7月7日和2016年1月28日連遭下折,截至2017年4月底,虧損幅度高達96%以上。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在其成立之初以1元買入,如今只剩下不到4分錢。

此外,成立以來淨值下跌超過90%的分級B還有傳媒B(150204)、創業股B(150304)、1000B(150264)等。

分級基金設計機制複雜,風險巨大,大部分投資者卻仍把它當做普通基金來購買,認為一天最多跌20%。但實際上,因為帶有杠杆,分級B的淨值曾一天下跌超過40%,風險遠大於股票。

大批分級B產品淨值劇跌引來投資者紛紛投訴,分級基金從天堂跌落。股災後,這一基金品種開啟了“去杠杆”進程。

2016年8月,證監會叫停了分級基金的審批;11月,滬深交易所發佈《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

滬深交易所在發佈《指引》時表示,此舉是在總結近年來分級基金管理運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規範了分級基金份額折算、投資者教育與風險警示等工作,是貫徹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更加重視和防範市場各類風險、切實推進基金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