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供給側結構性是振興實體經濟的“啟動劑”

去年2月, 在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號召之下, 廣東率先出臺了首個省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 涵蓋一個總體方案、五個行動計畫。 其中行動計畫具體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個方面, 被稱為“三去一降一補”。 經過近一年的實踐, 廣東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2016年, 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512.05億元, 同比增長7.5%。 (3月9日《南方日報》)

上個月, 國家統計局發佈全國31個省份2016年的地區生產總值(GDP)資料。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 廣東不出意外地繼續雄踞排名第一的“寶座”。 究其原因, 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廣東在經濟新常態下率先轉型並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實踐證明, 廣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亮點頻現, 其中最為耀眼的成績就是實體經濟的復興和振興。

就在前天(3月7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 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今年的廣東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 要以提質增效來振興實體經濟。 在當前實體經濟面臨困難與挑戰的宏觀背景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實施為振興實體經濟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只有借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 “十裡春風”, 我們或許才能真正地啟動實體經濟這“一池春水”。

不論是“三去”、“一降”還是“一補”, 我們都能夠看到政府對振興實體經濟的關切與扶持。 這重點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二是新興產業的培育和引進, 最終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的新格局。 全力推動7方面35項政策措施落地, 全年幫助企業減負超過2000億元;進一步清理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 實現現行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安排專項建設基金400餘億支援補短板重大專案建設, 全年完成投資2665億元。 廣東出臺的這些舉措, 有的是直接為企業減輕稅負, 有的是為企業創設更為寬鬆的政策制度, 有的是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從商環境, 無疑都是在為振興實體經濟而殫精竭慮。

不過, 廣東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 雖將“振興實體經濟”作為重要目標, 但仍不忘“創新驅動發展”這個重大戰略。 從過去生產鞋帽服飾到現在生產無人機, 從過去生產小五金產品到現在研發高端智慧製造, 從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投入到現在依託高新技術和集聚創新要素, 廣東當前在“創新立省、創新興省”的道路上正昂首闊步。 據統計, 廣東高新科技企業數量已躍居全國首位, 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二, 關鍵核心技術自給率高達71%。 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廣東全省的自主創新能力日益增強, 無疑為實體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動能。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廣東經驗”贏得不少代表和委員的讚譽, 這是對廣東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充分認可和肯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實體經濟為支撐, 以科技創新做驅動, 帶來的是廣東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式的轉型, 帶來的是廣東經濟“鳳凰涅槃”式的升級。 破解振興實體經濟這道難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謂是喚醒經濟發展活力的“啟動劑”, 而“廣東經驗”或許為全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樣板”。 (南方網程傳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