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張江高科總經理葛培健:雄安新區標誌傳統園區開發模式終結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程子彥 | 上海報導

產業用地、13.9公頃綠地的城市更新空間。 我們要按照“功能倒逼形態”的要求, 圍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耕細作, 提升品質, 打造適合科學家、創業者思考和創新的地方。

最大的挑戰就是時間。 張江高科的發展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所以始終要求自己保持創新激情。 我們已經率先在浦東探索與鎮級產業園區開展“鎮企合作”, 同時引入“銀企合作”, 共同為科創中心建設新空間。

《中國經濟週刊》:從2014年7月投資點點客後, 之後還投資了喜馬拉雅、天天果園、唱吧、七牛、螞蟻金服等一批企業,

您在選擇企業“投資”時的標準是什麼?

葛培健:我選擇企業的標準有三個判斷依據, 一是團隊的專注性, 二是團隊的協作性, 三是專業機構的評估報告。 舉個例子, 2014年7月, 我第一次去考察點點客, 這家企業註冊在張江, 但當時已經離開了張江。 我和點點客的創始人黃夢交流, 感覺他們團隊雖然並不是出身互聯網, 但是非常專注。 當時我有一種預感, 互聯網的風口要來了。 為了證實我的判斷, 我與團隊一起請教了點點客的券商。 從我對點點客的投資過程, 可以反映出我們團隊的投資傾向, 我們投資非常看重團隊的專注, 同時注重投資的前瞻性。 當然, 投資並不是完全靠一腔熱血的,

需要聽取專業的意見來完善自己的觀點。

對於下一步的投資策略, 我會辯證地把握投資方向, 以科技類和創新類為主, 傾向於對接國家戰略, 脫虛就實, 關注能夠真正體現張江模式的企業, 突出國家大研發設施集群的作用, 重點聚焦培育與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本土引擎企業。 我希望更多原始性、領先性的創新企業能夠誕生在張江。

園區開發運營要去房地產中心化

《中國經濟週刊》:今年3月, 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科創中心提出了兩大戰略, 即全球視野+國際標準, 您認為上海在對標國際、打造全球科創中心方面, 還有哪些短板需要克服?

葛培健:建設科創中心的短板, 既有硬環境也有軟環境, 我相信,按照張江科學城的總體規劃, 硬環境一定有很大改觀。

軟環境方面, 尤為突出的是科創的體制機制如何跟上。 我個人建議, 我們要堅定地打國家戰略牌。 張江擁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大國家戰略, 這是未來浦東、張江實現差異化競爭的行動導向。 上海自貿區的關鍵字就是開放, 科創中心的關鍵字是創新, 要通過開放促改革、通過開放促創新。 要依靠自貿區的開放來破解影響科創中心的體制和機制瓶頸。 而兩大國家戰略深度疊加、聯動發展, 就是解決影響張江科創中心體制機制對標國際的重要切入口。

《中國經濟週刊》:雄安模式的出臺, 對張江今後的發展是否有借鑒意義?

葛培健:國家設立雄安新區,

其意義更多的是體現在制度創新、模式創新, 有別於深圳、浦東的全新的“改革開放”。 而這種新變數, 對園區開發而言, 同樣是顛覆的、革新的。 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 標誌著傳統園區開發模式的終結, 園區開發進入轉型發展的新時期, 即從土地財政向稅收財政的轉變, 從房地產開發向產業創新引領的轉變, 從土地資源買賣到創新資源流動的轉變。 雄安新區的設立從一開始就決定了, 雄安新區不可能走房地產開發的老路, 而是要成為中國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的“新高地”, 園區開發運營要走產業引領、創新驅動的新路, 要去房地產中心化。 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佐證了我們“房東+股東”模式的前瞻性, 即保留租金收入, 把房地產的買賣收入靠投資收益來替代,
又切入了整個園區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 來最大限度地分享園區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價值。

國企改革下一步是解決主人翁到位問題

葛培健(右)在中國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

《中國經濟週刊》:您曾講過, 國有資產最大的流失是人才流失, 科創中心建設的最後一公里也是“人才”,張江高科是如何解決人才難題的呢?

葛培健:人才對於體制內企業是沉重的話題、古老的話題,也是一直未解決的問題。體制內企業的核心團隊、領軍人物絕對是稀缺資源,問題是我們對這些稀缺資源重要性的認知是否到位?是否真正把他們當作第一動力、第一資源?

在我看來,確實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但隨著人才結構的低齡化,股權留人、待遇留人的權重將逐步提升。如果說此前的國企改革是解決了所有者到位的問題,那麼接下來就是解決主人翁到位的問題。讓員工人人都是經營者不停留在口號,而和企業發展命運緊密相連。近三年來,張江高科在超額淨利潤基礎上探索中長期激勵機制,並爭取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探索國有上市公司市場化選人用人的長效機制。

《中國經濟週刊》:您是一位老團幹,五四來臨之際,您對青年有何建議?

葛培健: 我就是5月4日到的張江高科。公司一直在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平臺、為年輕人提供公平的機會努力,比如公司所有的中層幹部都是PK產生的,這樣就是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對於創業青年,我認為,當前的雙創已經打造出了一個非常良性的創業氛圍,我們要抓住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資本鏈的重構,著眼第六次科技並購浪潮,像“國球”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一樣,讓“科技冠軍”產生在我們今天的雙創大軍中。

《中國經濟週刊》:張江高科的“十三五”戰略已經印發到全員,這個做法是基於什麼考慮?就您個人而言,這樣的規劃有什麼樣的意義?

葛培健:沒錯,人手一冊。因為我認為國企需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志向和決心。張江高科已經上市20年了,但是要打造百年老店、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路很長。在這條很長的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為國企領導人的變遷而影響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決心。讓群眾來監督未來“十三五”規劃的實施,保證一張藍圖幹到底,這也是一種傳承機制,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基石。

科創中心建設的最後一公里也是“人才”,張江高科是如何解決人才難題的呢?

葛培健:人才對於體制內企業是沉重的話題、古老的話題,也是一直未解決的問題。體制內企業的核心團隊、領軍人物絕對是稀缺資源,問題是我們對這些稀缺資源重要性的認知是否到位?是否真正把他們當作第一動力、第一資源?

在我看來,確實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但隨著人才結構的低齡化,股權留人、待遇留人的權重將逐步提升。如果說此前的國企改革是解決了所有者到位的問題,那麼接下來就是解決主人翁到位的問題。讓員工人人都是經營者不停留在口號,而和企業發展命運緊密相連。近三年來,張江高科在超額淨利潤基礎上探索中長期激勵機制,並爭取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探索國有上市公司市場化選人用人的長效機制。

《中國經濟週刊》:您是一位老團幹,五四來臨之際,您對青年有何建議?

葛培健: 我就是5月4日到的張江高科。公司一直在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平臺、為年輕人提供公平的機會努力,比如公司所有的中層幹部都是PK產生的,這樣就是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對於創業青年,我認為,當前的雙創已經打造出了一個非常良性的創業氛圍,我們要抓住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資本鏈的重構,著眼第六次科技並購浪潮,像“國球”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一樣,讓“科技冠軍”產生在我們今天的雙創大軍中。

《中國經濟週刊》:張江高科的“十三五”戰略已經印發到全員,這個做法是基於什麼考慮?就您個人而言,這樣的規劃有什麼樣的意義?

葛培健:沒錯,人手一冊。因為我認為國企需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志向和決心。張江高科已經上市20年了,但是要打造百年老店、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路很長。在這條很長的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為國企領導人的變遷而影響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決心。讓群眾來監督未來“十三五”規劃的實施,保證一張藍圖幹到底,這也是一種傳承機制,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基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