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浙江工業引入這個秘密武器 能拼過德國製造嗎

品質之魂, 存於匠心。 3月5日上午, 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 恪盡職業操守, 崇尚精益求精, 培育眾多“中國工匠”, 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日前,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推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 “專精特新”, 即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創新型發展, 指出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時, 浙江中小微企業告別粗放型發展、邁向“隱形冠軍”的發展必經之路。

讓企業小而強小而美

“一直以來, 我們都在探究德國等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為什麼這麼好。 縱觀發達國家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各國實際情況不同, 發展條件有別, 但都具有相似的發展路徑, 即能夠專注於某一行業領域, 做專做精核心產品, 堅持持續快速創新, 建立起獨具特色的企業品牌, 成長為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 ”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不顯山, 不露水;小而強, 小而美。 ”

“專精特新”, 就是秘密武器。 “我省對於‘專精特新’具體內涵的闡釋, 是結合了浙江特色的。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

“專業化”, 即專注核心業務, 增強專業化生產能力, 集聚要素資源,

選准主攻方向, 深耕於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產品, 與大企業、大項目建立穩定的生產、研發等專業化協作配套關係。

“精品化”, 即對品質精益求精, 增強“精品製造”能力, 弘揚工匠精神, 用精良的產品和精准的服務贏得市場;開展精細化管理, 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 加強全過程品質管控。

“特色化”, 即聚焦特色優勢, 增強以“特”取勝的經營能力, 培育自主商標品牌, 重視智慧財產權, 採用獨特工藝、技術、配方或原材料, 生產特色產品, 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型”, 即瞄準市場需求持續創新, 增強快速回應、快速更新能力, 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建立創新機制、培養創新團隊、推進創新成果轉化。

事實上, 推動“專精特新”發展, 浙江是有悠久產業傳統的。 我們常說的“老字型大小”, 就是曾經的“專精特新”, 王星記的扇子、張小泉的剪刀, 都是其典型代表。

目前, 我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水準總體還不高, 存在產品低端化、創新能力不強、運行管理粗放、同質低價競爭、生產經營短期化等問題。

我省印發《實施意見》, 目的是引導我省中小微企業良性發展。

厚植轉型升級新動能

《實施意見》的目標, 是到2020年, 在全省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個體工業企業中培育5萬家“專精特新”入庫企業,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培育1000家左右國內細分市場產品佔有率居前列的“隱形冠軍”,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 企業素質顯著提升, “低散亂危”、“四無”生產等現象得到根本改變, 湧現一批產品、技術、管理等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製造業中小微企業, 成為引領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