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彭懿:圖畫書中不同的表現技法

憑藉不同的媒材, 圖畫書有太多的表現技法, 除了鉛筆畫、蘸水筆劃、版畫、水彩畫、油畫、亞克力顏料畫, 還有照片、拼貼以及電腦製作等等, 正是這種多樣化, 才讓圖畫書擁有了迷人的外貌。

鉛筆畫

▲《流浪狗之歌》狗望著遠去的車子, 突然如夢初醒, 開始徒勞地狂追起來……可我們知道等待它的是什麼命運。 那淩亂的線條, 空寥的大地, 都已經明白無誤地暗示我們這是一個讓人唏噓的悲劇了。

比利時女畫家嘉貝麗·文生的《流浪狗之歌》整本書沒有一個字, 作者用她的悲憫情懷, 用鉛筆的線條為我們描繪了一條狗的悲慘命運。 一天, 它被人從車窗裡拋了出來, 它曾經追過, 當它發現再也追不上從前的主人了, 便開始了流浪, 沒人收留它, 直到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個肯停下來看它一眼的男孩。 再也沒有什麼媒材比鉛筆更符合這個故事的意境了:孤寂、悲苦,

還有冷漠與無情……一系列的畫面宛如一幅幅速寫, 寥寥幾筆, 卻畫出了狗的動態、表情與心境, 充滿了一種臨場感, 就像我們在現場目擊了這一切。 最喚起人共鳴的, 可能還是那大面積的留白了, 那般空曠, 我們仿佛聽到流浪狗的聲音在天地之間迴響了起來:為什麼要拋棄我呢?

水彩畫

▲《嘟嘟和巴豆》畫面呈現出一種暗藍色的色調, 寒冷、漫長的冬夜已經來臨, 但從兩扇窗戶裡透出的暖融融的光線裡, 我們知道兩隻小豬會有一個溫暖而又充滿友誼的冬天了。

水彩透明、輕盈、亮麗而又濕潤流暢, 常常可以畫出夢幻般瑰麗的畫面。 女畫家霍利·霍比的《嘟嘟和巴豆》是一本美麗得讓人愛不釋手的圖畫書, 它的故事並不怎麼精彩, 說的是世上有兩隻小豬, 一隻叫嘟嘟, 一隻叫巴豆, 它們兩個性格截然相反, 嘟嘟喜歡外出旅行, 巴豆戀家。 這天, 嘟嘟背著山一樣的行李出門去了, 每到一個地方, 它都會給巴豆寄來一張明信片……精彩的是它美麗得讓人心顫的水彩畫, 幻想、優雅, 抒情如歌,

你無法不愛上它。 作者是一位有三十年畫齡的職業畫家, 這是她的圖畫書處女作。

油畫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油畫的厚實感, 與凝重的故事契合。

油畫, 它所呈現出來的豐富與深度絕對遠遠超過了其他媒材。 它的覆蓋性、重量感以及厚塗之後形成的厚重等特點,

都讓它非常適合表現那些凝重、嚴肅而又深刻的題材。

死亡,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 都是一個沉重而又悲哀的題材。 有一天, 大人們告訴年幼的布魯諾:爺爺死了。 可布魯諾看了一眼, 不相信。 他認為爺爺根本沒有死, 而是在睡覺……《爺爺有沒有穿西裝》就是這樣一個讓孩子直面死亡的故事。 德國畫家雅基·格萊亞選擇了油畫這種形式來敘說這個故事, 厚重而不失輕薄, 濃烈的油彩、刮擦、單一的色調, 畫出了小男孩失去親人的悲痛, 又釋放出人們壓抑的情緒。

拼貼畫

▲《好餓的毛毛蟲》拼貼的技法,貼近孩子天真爛漫的天性。

拼貼,也是畫家們常用的一種技法。也許是這種技法更貼近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天性,許多大師級的畫家都對這種形式偏愛有加。比如我們前面說到過的艾瑞·卡爾,他的作品如《好餓的毛毛蟲》、《爸爸,我要月亮》,都是用拼貼的手法製作出來的。

▲《好餓的毛毛蟲》拼貼的技法,貼近孩子天真爛漫的天性。

拼貼,也是畫家們常用的一種技法。也許是這種技法更貼近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天性,許多大師級的畫家都對這種形式偏愛有加。比如我們前面說到過的艾瑞·卡爾,他的作品如《好餓的毛毛蟲》、《爸爸,我要月亮》,都是用拼貼的手法製作出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