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山西煤炭行業去產能中尋新生

煤炭產業是山西省的支柱產業。 但是, 煤炭產能嚴重過剩, 導致價格持續大幅下跌, 企業虧損嚴重, 職工收入下降等。 這已成為影響全行業可持續發展、甚至影響山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突出問題。 究其原因, 主要是供需失衡、管理落後、清潔高效利用不足。

2016年, 山西省委、省政府聯合出臺了《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及32項實施細則, 這是山西煤炭史上的一件大事, 更是山西發展史上一次影響深遠的重大決策。

山西省級領導小組和有關市政府、企業負責人簽訂了目標責任書, 進一步細化任務、明確責任。

國有七大煤炭集團步調一致, 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扎實推進煤炭去產能。 2016年10月底, 山西年度煤炭去產能提前收官;省內鋼鐵、煤炭去產能驗收工作比國家要求提前1個月完成, 提前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 全年共關閉25座煤礦, 退出煤炭產能2325萬噸, 居全國第一位;淘汰鋼鐵產能82萬噸。 率先實施煤炭減量化生產, 全年壓減煤炭產量1.43億噸, 占全國煤炭減量的40%左右, 為促進工業止跌回升、企業扭虧為盈發揮了關鍵作用, 為改善全國煤炭市場供求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因煤而興, 山西因煤而困。 引領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山西重點是積極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山西煤炭去產能, 怎麼去、怎麼改, 其中職工安置工是關鍵。 在化解煤炭、鋼鐵過剩產能工作過程中, 山西始終把職工安置作為重中之重, 堅持企業主體作用與社會保障相結合, 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截至2016年12月31日, 山西省共安置職工31586人, 安置率99.76%。

山西經濟也隨著煤炭鋼鐵去產能的全面推進, 呈現出低位企穩、逐步向好的態勢。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 去年12月份當月增長2.9%。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繼10月份結束了21個月的累計負增長後, 增速持續回升。 去年1~11月, 山西省工業實現利潤121.9億元, 繼1~10月份結束了16個月的累計淨虧損後效益繼續好轉。

煤炭去產能和減量化生產成效不斷顯現, 煤炭經濟運行向好, 煤炭銷售收入去年10月份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結束了2014年初以來的持續負增長態勢。 企業經營狀況逐步改善, 去年9月份實現扭虧為盈, 全行業結束了連續26個月虧損的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