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金馬導演張大磊鍾情“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

日前, 表演藝術家濮存昕為即將在3月24日公映的文藝電影《八月》接受深度訪問, 發聲宣導“回歸匠心, 求真唯上” 的藝術創作理念, 掀起“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熱潮, 引發眾多迷影人士向90年代文藝情懷致敬。

近日,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八月》導演張大磊接力發聲, 暢談影片背後蘊藏的90年代文藝情懷。

《八月》是一部“造夢”的電影簡單、安靜、浪漫

頂著“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光環的《八月》自在金馬大放異彩之後便頗受關注, 它貌似笨拙、不討巧, 然而卻俘獲業內業外一致好評。 在這個浮華年代裡, 《八月》之所以能夠取勝,

恰恰靠得是一片“赤子之心”。

在導演張大磊看來, 《八月》是一部“簡單, 安靜和浪漫”, 能夠給人造夢的電影。 他說這個十二歲的少年小雷和他身邊人發生的事, 是一場白日夢”。 “簡單是影片呈現的時代和那個時代的人, 最讓我留戀的氣質和特點, 也是現在我特別想讓自己找到的準則和堅持的方式——生活、工作要簡單一些。 ”“那時生活很慢, 每一天不會被一定要完成的瑣事填滿, 我們有很多時間慢下來體會生活。 這個影片就很安靜。 ”“浪漫是片中時代和每一個人對美直接的表現和追求。 影片也讓人感到似曾相識, 又帶有保持一定距離, 是夢幻的, 是不真實的。 這一點其實特別浪漫。 ”

至於為何這樣簡單、安靜的影片, 能夠在眾多競手之中脫穎而出獲得金馬獎的青睞,

和它背後有導演張大磊嚴格的自我要求, 以及大量鮮為人知的幕後工作鋪墊分不開。 張大磊透露:“面對龐大的素材庫, 我想把它做成眼前電影的時候, 我發現自己想多了, 雜念太多, 反倒不像是我最終想要的影片。 經過很長時間的、三個月的後期剪輯, 去掉了很多影響我思路的情節, 找到了最單純最簡單、我最想要的東西。 ”

親歷“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 張大磊透露少年時光曾模仿方世玉

對於電影《八月》發起的“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主題行銷活動, 導演張大磊表示非常讚賞、支持, 因為他自己就是親歷者, 訪談中他對90年代“看電影”的種種細節都能複盤, 並且介紹了對自己有重要影響的幾部影片。

《八月》裡的父親是以張大磊現實中的父親為基礎創作的, 他的父親和影片中的父親一樣, 是國營製片廠的剪接師。 正因電動車如此, 張大磊自幼便在光影世界中耳濡目染, 也正因如此, 他對於90年代的影人影片有比尋常人更加深厚的情感。 “因為那個電影院就是我們院的, 所以我們看電影從來不花錢, 就是去影院看片成了我們飯後或者作業後經常去幹的事, 有時候進到影院也不一定為了看片, 有些都看過了, 幾十遍地看, 但就是想待在影院裡, 把一晚上度過。 (我)很喜歡功夫片, 比如《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方世玉》, 我們會自己找一個空地自己練, 然後就真往身上踹, 那時候特用勁。 ”

張大磊對於90年代經典影片的熟稔程度,

使得他能夠在自己的處女作創作中注重取捨, 抓住本質, 將年代特有的浪漫氛圍通過影像手段重塑, 也與曾經擁有美好往昔所有80後甚至90後觀眾形成共情。 他認為, 所謂“像90年代一樣看電影”其實就是很簡單, 就是安安靜靜地享受電影帶來的樂趣, 走進故事裡, “我只認識小雷, 那麼我就跟觀眾一起去認識他身邊的人, 看看發生了什麼。 ”

據悉, 《八月》由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 將於3月24日上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