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趙孟頫大楷《平江路崑山州淮雲院記》(附釋文)

《崑山州淮雲院記》為趙孟頫代表作之一。 此帖是趙書成熟時期的大楷書代表作。 書法風格以“唐楷”為主, 同時也吸收了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某些成分。 變大德時期的扁闊厚重為清朗疏宕, 在筆法的運用上也更為圓潤精緻, 富有彈性。 中國的楷書藝術, 在唐代達到鼎盛後, 逐漸失去在書壇的主流位置, 直到趙孟頫出現後, 楷書才得以復興和延續。 這是趙氏在書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崑山淮雲院系顧信所創。 顧信, 字善夫, 江蘇崑山人。 曾官金玉局使、杭州軍器使提舉等職, 晚年隱居在家。 是趙孟頫好友, 也是趙書的熱心收藏者。

今有顧信刻趙孟頫為其書的《樂善堂帖》殘帖二卷存世。 《崑山淮雲院記》首頁鈐有“崑山顧信善夫真賞”印, 可知是應顧氏之請書寫的, “至大庚戌”(1310), 趙氏五十七歲。 鑒藏印記:元代顧信、明代項元汴、清代梁清標及近代徐宗浩等人印。

釋文:平江路崑山州淮雲院記

餘曩(nǎng)(以往、從前)屢遊姑蘇,居多名刹,如大慈、北禪,乃東晉處士戴顒(yú)故居,皮日休、陸龜蒙嘗避暑賦詩其間;如虎丘,乃吳王闔(hé)閭(lǘ)墓,金寶之氣化為虎,據墓上,俄化為石,道旁有試劍石,又有劍池,引水以澹大眾。他如靈岩穹巃之類,尚多有之。今崑山淮雲院,蓋顧君信所創也。顧為淮海崇明之钜族,其上世曰德者至元辛卯來居吳之太倉,庚子,命諸子營菟(tù)裘以老,久乃得之古塘之後涇,涇之北清曠平遠,綿亙百里,東臨滄江,西揖岩阜,真一方勝處,龜乃卜墨遂營宅,兆建庵廬,僧可通丁未長至日因掃松胥會庵次共圖興創師祖正庭,為求檀施浮江而來者,輒受業焉。正庭始欲遷永寧,信以淮浙異處,難之曰:與佛有緣,不若開山創始之為愈正庭可之。且曰:佛道如雲之在天,無住亦無不住。遂額以淮雲聞,于教所如其請,顧德捐己產為倡兄發建大殿,自造山門,而朱長者邦富創華嚴經閣香積廚,則正庭為之,不四三年一切皆備。昔也榛莽荒蕪,今也丹碧輝耀。見者色然,莫不起敬,真無負獲持之令旨矣。雖然,傳業嗣事又在,其子若孫,尚勉之哉,夫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三千大千一切恒河沙佛世界,皆在被冒沾濡中尚何淮浙之異乎。至大庚戌陵陽牟巘記,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吳興趙孟頫書並篆額。

釋文:平江路崑山州淮雲院記

餘曩(nǎng)(以往、從前)屢遊姑蘇,居多名刹,如大慈、北禪,乃東晉處士戴顒(yú)故居,皮日休、陸龜蒙嘗避暑賦詩其間;如虎丘,乃吳王闔(hé)閭(lǘ)墓,金寶之氣化為虎,據墓上,俄化為石,道旁有試劍石,又有劍池,引水以澹大眾。他如靈岩穹巃之類,尚多有之。今崑山淮雲院,蓋顧君信所創也。顧為淮海崇明之钜族,其上世曰德者至元辛卯來居吳之太倉,庚子,命諸子營菟(tù)裘以老,久乃得之古塘之後涇,涇之北清曠平遠,綿亙百里,東臨滄江,西揖岩阜,真一方勝處,龜乃卜墨遂營宅,兆建庵廬,僧可通丁未長至日因掃松胥會庵次共圖興創師祖正庭,為求檀施浮江而來者,輒受業焉。正庭始欲遷永寧,信以淮浙異處,難之曰:與佛有緣,不若開山創始之為愈正庭可之。且曰:佛道如雲之在天,無住亦無不住。遂額以淮雲聞,于教所如其請,顧德捐己產為倡兄發建大殿,自造山門,而朱長者邦富創華嚴經閣香積廚,則正庭為之,不四三年一切皆備。昔也榛莽荒蕪,今也丹碧輝耀。見者色然,莫不起敬,真無負獲持之令旨矣。雖然,傳業嗣事又在,其子若孫,尚勉之哉,夫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三千大千一切恒河沙佛世界,皆在被冒沾濡中尚何淮浙之異乎。至大庚戌陵陽牟巘記,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吳興趙孟頫書並篆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