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央視主持人到奇葩教父,這個胖大叔的一生“作”無止境

有人說我裝嫩,

有人說我騷浪賤,

都不重要,

這是我打開世界的方式。

馬東49歲

馬東是馬季的兒子,

卻只說過一次相聲,

在春晚的舞臺上。

兒時馬東與父親馬季

從湖南衛視到央視,

再到河南衛視,

從央視高大上的《文化訪談錄》,

到現象級接地氣網綜《奇葩說》···

主持人馬東的49歲,

生命不息,

折騰不止。

1968年耶誕節, 馬東生於哈爾濱。

父親馬季, 師從侯寶林, 是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

其門下的徒弟個個名聲響亮:姜昆、馮鞏、劉偉等。 母親于波, 是歌曲《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編輯者。

在童年馬東的眼裡,

父親是嚴肅的。

他的幽默、爽朗和笑聲,

只屬於舞臺,

而在生活中,

馬季往往把兒子攆到房間,

讓他去寫作業,

更不許兒子聽他們談論相聲。

馬東與父親馬季

一天放學路上, 幾個高年級學生攔住馬東:“來, 給我們說一段, 說了就讓你走。 ”他低著頭說不會, 那些大孩子不相信:馬季的孩子應該會說相聲啊。

馬季與弟子劉偉(左)在日本演出

那天回家後,

馬東悄悄找來父親收藏的

傳統相聲集子,

他要學一些。

幾個月下來,

居然學會了上百個段子。

馬季在1984年春節晚會上表演《宇宙牌香煙》

一天早上, 馬東還在迷糊睡著, 就聽到父親在外面給他的徒弟“下掛”。 說著說著, 有個段子裡的一個包袱漏掉了, 馬東在房間裡脫口而出就給補上了。

大家都很驚訝。 馬東以為父親會表揚他, 可誰知父親連看他一眼都沒看。 事實上, 父親不希望馬東子承父業。

“回顧我從事相聲的經歷,其中的磨難、磨礪啊,真夠我受的。我不希望兒子重蹈我的覆轍,走我這條路。”他對兒子最大的期望是每天穿著西裝,提著公事包滿世界跑。

上世紀80年代,

18歲的馬東懷揣夢想,

漂洋過海去澳大利亞留學,

學的是電腦。

原本沖著互聯網精英去的路,

卻因為一個契機轉了個彎,

一次,馬東看到胡瓜主持的

《金曲龍虎榜》,

從唐人街租錄影帶回家的他,

常常不服氣:

“怎麼還有人幹這活就能養活自己的?

他反應快,

我也不慢啊。”

胡瓜

回國後的馬東不顧勸阻,

一頭紮進北京電影學院學習,

在學校,

他一邊學著做節目策劃,

一邊客串做主持人。

畢業那年,

很多同學攛掇他:

“去當主持人吧。”

那時的馬東,個頭1米7,體重190,正是“人生的巔峰”(體重的巔峰)。他回敬同學:“你才當主持呢!”意思是,主持人都該是俊男靚女,他這身段,上鏡不嫌丟人?

30歲那年,

馬東結識了湖南電視臺台長曾凡安,

當時他正籌備一檔

談話類節目《有話好好說》

他對馬東說了同樣的那句話:

“你來當主持吧”。

此時的馬東,

已一臉風輕雲淡,

“他都敢,

我有什麼不敢的。”

但是,

到真刀真槍上場主持時,

馬東緊張生硬的表現,

連導演都忍不住訓道:

“你這個棒槌!”

幸而,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

待到《有話好說》正式開播時,

適應能力超強的馬東,

已能輕鬆與嘉賓對話了。

2001年,

33歲的馬東加盟央視《挑戰主持人》,

由於缺乏主持這類節目的經驗,

馬東表現並不佳,

“那會兒在網上,

罵我的網友特別多。”

但他從來是不服輸的人,

很快就調整好“上手”了。

馬東主持《挑戰主持人》

沒多久,

《挑戰主持人》的收視率,

就在央視綜合類節目中名列前茅,

馬東也因此與竇文濤、崔永元一起,

被譽為“中國脫口秀的三駕馬車”,

成功洗去了“馬季兒子”的標籤。

崔永元和竇文濤

兒子的成功轉型,讓馬季欣慰不已。每每碰到熟人朋友,他幽默地自報家門:“我是‘名嘴’馬東的父親馬季,現在我沾兒子的光了!”

這話傳到馬東耳朵裡,他嘿嘿笑了:“這個老頑童!”

馬東與父親馬季

2006年12月20日,

馬季因心臟驟停突然逝世。

在給父親整理自傳書稿《一生守候》時,馬東在寫兒子的那一章裡,見到了這樣的字句:“馬東是我最大的驕傲和自豪!”一時間,淚水模糊了眼睛。

馬季追悼會現場,馬東痛苦萬分

2006年,

他告別做了7年的《挑戰主持人》,

做他喜歡的節目:

《文化訪談錄》。

馬東主持《文化訪談錄》時採訪趙本山

2009年,

馬東在春晚表演相聲:

《新五官爭功》,

向父親致敬。

2011年,

馬東成為春晚總導演之一,

分管語言類節目。

“我父親不會想到有一天我會成為春晚導演,也不會想到我唯一說的一次相聲是在春晚的舞臺上。

就在個人事業迎來巔峰之際,

2012年9月,

44歲的他卻出人意料地,

宣告離開央視。

“我的人生好多次歸零,

我26歲從澳洲回到中國,歸零;

從湖南台回到北京,歸零;

2004年我開始做《挑戰主持人》製片人,

2006年我做大賽,

後來不做了,

在綜藝這塊歸零;

然後離開中央台,

我又歸零。

我喜歡這種感覺,

我覺得這麼活著才有意義。”

從央視離職前後,

馬東感受到了中年危機。

他覺察了與年輕人的代溝,

與90後甚至00後對話,

他完全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了,

這讓他最不能接受,

他感覺自己被世界放在了馬路邊上。

他急需回到馬路的中央,

回到隊伍中去。

2014年,

46歲的馬東主持《奇葩說》,

節目中,

馬東突然放飛了自我,

藝能感MAX,

成為新一代老司機的代表人物。

飆車根本停不下來。

節目裡的他化身“MM馬”,

從斑馬紋到蝴蝶、

大面積彩色印花,

一個“螢光”胖子,

就在你面前這麼晃呀晃,

這還是以前那個正兒八經的央視主持人嗎?

不僅如此,

他還割掉了自己的大眼袋,

和高曉松和蔡康永一起,

率領著奇葩天團,

各種睿智金句張嘴就來,

同時夾雜各種汙汙的小段子,

一言不合就開車:

馬東:柳岩,你要是流落荒島,你會選擇誰陪你去呢?

柳岩:孫悟空吧!

馬東:因為他有金箍棒嗎?能長能短,能大能小……

柳岩氣得狠拽馬東!

張雨綺作客時,因為見張雨綺喝的牛奶溢出來了,就遞了一張紙過去。這原本是很暖心的動作……

但隨後他補了句:“來,擦擦奶……”

張雨綺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文能張口五千年,

武能舍肉割眼袋

上句坑女神,

下句毀文人,

挺大智慧的一人。

他就像一根敦實的定海神針,

始終把握著說話的底線,

與此同時,

見招拆招,

怪話、葷話、酸話、刻薄話,

都是江湖一笑,

算是同時吃透,

政策、黑洞和娛樂三味。

就連”毒舌“金星參加完《奇葩說》,

都忍不住讚賞:

參加這個節目,

我重新認識了馬東先生,

央視人才濟濟,

但在這麼多人才中,

(能夠)華麗轉身,

最準確、最標準、最有范兒的,

還是馬東。”

2014年的11月,

《奇葩說》第一季上線,

總播放量2.3億,

冠名總投入5000萬,

創下當時互聯網綜藝節目的最高冠名收入,

現在已經到了第四季。

2015年9月16日,

馬東正式創立米未傳媒,

並出任CEO。

新節目《拜拜啦肉肉》、

《飯局的誘惑》又火了!

馬東參與的節目裡,總有價值觀層面精彩的交鋒,給這個社會以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而“MM馬”也成為了知識IP的代表性人物。

從央視正能量導演,

變成一個能文能汙的米未老闆,

馬東的放飛,

也是飛快的進階,

從此,

馬東取代羅振宇,

成了“最會賺錢的胖子”。

2017年,

馬東49歲了,

他是中年人裡,

最為“年輕”的一個,

他老是稱自己為

“出生在60年代的90後”。

這當然不是指外貌,

而是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

對於安穩人生的質疑,

對於內心裡一把火的追尋。

不油膩、不嚴肅、

沒有大叔氣,

他把中年男人活成了理想的樣子。

有才華但不倨傲,

有思想但不故作深沉。

人生只活一次,

儘量多體會一些角色,

才能增強心中的幸福感,

馬東說。

圖片源自網路公開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回顧我從事相聲的經歷,其中的磨難、磨礪啊,真夠我受的。我不希望兒子重蹈我的覆轍,走我這條路。”他對兒子最大的期望是每天穿著西裝,提著公事包滿世界跑。

上世紀80年代,

18歲的馬東懷揣夢想,

漂洋過海去澳大利亞留學,

學的是電腦。

原本沖著互聯網精英去的路,

卻因為一個契機轉了個彎,

一次,馬東看到胡瓜主持的

《金曲龍虎榜》,

從唐人街租錄影帶回家的他,

常常不服氣:

“怎麼還有人幹這活就能養活自己的?

他反應快,

我也不慢啊。”

胡瓜

回國後的馬東不顧勸阻,

一頭紮進北京電影學院學習,

在學校,

他一邊學著做節目策劃,

一邊客串做主持人。

畢業那年,

很多同學攛掇他:

“去當主持人吧。”

那時的馬東,個頭1米7,體重190,正是“人生的巔峰”(體重的巔峰)。他回敬同學:“你才當主持呢!”意思是,主持人都該是俊男靚女,他這身段,上鏡不嫌丟人?

30歲那年,

馬東結識了湖南電視臺台長曾凡安,

當時他正籌備一檔

談話類節目《有話好好說》

他對馬東說了同樣的那句話:

“你來當主持吧”。

此時的馬東,

已一臉風輕雲淡,

“他都敢,

我有什麼不敢的。”

但是,

到真刀真槍上場主持時,

馬東緊張生硬的表現,

連導演都忍不住訓道:

“你這個棒槌!”

幸而,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

待到《有話好說》正式開播時,

適應能力超強的馬東,

已能輕鬆與嘉賓對話了。

2001年,

33歲的馬東加盟央視《挑戰主持人》,

由於缺乏主持這類節目的經驗,

馬東表現並不佳,

“那會兒在網上,

罵我的網友特別多。”

但他從來是不服輸的人,

很快就調整好“上手”了。

馬東主持《挑戰主持人》

沒多久,

《挑戰主持人》的收視率,

就在央視綜合類節目中名列前茅,

馬東也因此與竇文濤、崔永元一起,

被譽為“中國脫口秀的三駕馬車”,

成功洗去了“馬季兒子”的標籤。

崔永元和竇文濤

兒子的成功轉型,讓馬季欣慰不已。每每碰到熟人朋友,他幽默地自報家門:“我是‘名嘴’馬東的父親馬季,現在我沾兒子的光了!”

這話傳到馬東耳朵裡,他嘿嘿笑了:“這個老頑童!”

馬東與父親馬季

2006年12月20日,

馬季因心臟驟停突然逝世。

在給父親整理自傳書稿《一生守候》時,馬東在寫兒子的那一章裡,見到了這樣的字句:“馬東是我最大的驕傲和自豪!”一時間,淚水模糊了眼睛。

馬季追悼會現場,馬東痛苦萬分

2006年,

他告別做了7年的《挑戰主持人》,

做他喜歡的節目:

《文化訪談錄》。

馬東主持《文化訪談錄》時採訪趙本山

2009年,

馬東在春晚表演相聲:

《新五官爭功》,

向父親致敬。

2011年,

馬東成為春晚總導演之一,

分管語言類節目。

“我父親不會想到有一天我會成為春晚導演,也不會想到我唯一說的一次相聲是在春晚的舞臺上。

就在個人事業迎來巔峰之際,

2012年9月,

44歲的他卻出人意料地,

宣告離開央視。

“我的人生好多次歸零,

我26歲從澳洲回到中國,歸零;

從湖南台回到北京,歸零;

2004年我開始做《挑戰主持人》製片人,

2006年我做大賽,

後來不做了,

在綜藝這塊歸零;

然後離開中央台,

我又歸零。

我喜歡這種感覺,

我覺得這麼活著才有意義。”

從央視離職前後,

馬東感受到了中年危機。

他覺察了與年輕人的代溝,

與90後甚至00後對話,

他完全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了,

這讓他最不能接受,

他感覺自己被世界放在了馬路邊上。

他急需回到馬路的中央,

回到隊伍中去。

2014年,

46歲的馬東主持《奇葩說》,

節目中,

馬東突然放飛了自我,

藝能感MAX,

成為新一代老司機的代表人物。

飆車根本停不下來。

節目裡的他化身“MM馬”,

從斑馬紋到蝴蝶、

大面積彩色印花,

一個“螢光”胖子,

就在你面前這麼晃呀晃,

這還是以前那個正兒八經的央視主持人嗎?

不僅如此,

他還割掉了自己的大眼袋,

和高曉松和蔡康永一起,

率領著奇葩天團,

各種睿智金句張嘴就來,

同時夾雜各種汙汙的小段子,

一言不合就開車:

馬東:柳岩,你要是流落荒島,你會選擇誰陪你去呢?

柳岩:孫悟空吧!

馬東:因為他有金箍棒嗎?能長能短,能大能小……

柳岩氣得狠拽馬東!

張雨綺作客時,因為見張雨綺喝的牛奶溢出來了,就遞了一張紙過去。這原本是很暖心的動作……

但隨後他補了句:“來,擦擦奶……”

張雨綺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文能張口五千年,

武能舍肉割眼袋

上句坑女神,

下句毀文人,

挺大智慧的一人。

他就像一根敦實的定海神針,

始終把握著說話的底線,

與此同時,

見招拆招,

怪話、葷話、酸話、刻薄話,

都是江湖一笑,

算是同時吃透,

政策、黑洞和娛樂三味。

就連”毒舌“金星參加完《奇葩說》,

都忍不住讚賞:

參加這個節目,

我重新認識了馬東先生,

央視人才濟濟,

但在這麼多人才中,

(能夠)華麗轉身,

最準確、最標準、最有范兒的,

還是馬東。”

2014年的11月,

《奇葩說》第一季上線,

總播放量2.3億,

冠名總投入5000萬,

創下當時互聯網綜藝節目的最高冠名收入,

現在已經到了第四季。

2015年9月16日,

馬東正式創立米未傳媒,

並出任CEO。

新節目《拜拜啦肉肉》、

《飯局的誘惑》又火了!

馬東參與的節目裡,總有價值觀層面精彩的交鋒,給這個社會以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而“MM馬”也成為了知識IP的代表性人物。

從央視正能量導演,

變成一個能文能汙的米未老闆,

馬東的放飛,

也是飛快的進階,

從此,

馬東取代羅振宇,

成了“最會賺錢的胖子”。

2017年,

馬東49歲了,

他是中年人裡,

最為“年輕”的一個,

他老是稱自己為

“出生在60年代的90後”。

這當然不是指外貌,

而是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

對於安穩人生的質疑,

對於內心裡一把火的追尋。

不油膩、不嚴肅、

沒有大叔氣,

他把中年男人活成了理想的樣子。

有才華但不倨傲,

有思想但不故作深沉。

人生只活一次,

儘量多體會一些角色,

才能增強心中的幸福感,

馬東說。

圖片源自網路公開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