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麥肯錫在北京成立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 助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

近日, 麥肯錫與清華大學共建的北京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DCC)落成, 幫助中國企業在工業4.0時代通過數位化轉型成功實現製造業的升級。

作為工業4.0的一部分, 3D列印技術正在改變全球製造業的運作方式, 並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更好的發展。 “對中國企業來說, 顛覆已成為新常態, 但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也給企業領導者帶來了難得機遇, ”麥肯錫大中華區總裁倪以理表示, “為了抓住顛覆性變革的紅利, 即使是最成功的組織也必須不斷改造自己, 而麥肯錫在清華大學設立的數位化能力中心正是對這一挑戰的回應。

據介紹, 工業4.0包含了四個廣義上的顛覆——資料可用性和內在聯繫的增加;分析和商業智慧能力, 包括人工智慧;先進的人機互動, 如合作機器人(在工作場所與人協作的合作型機器人);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 如3D列印和4D列印。 從客戶訂單到售後服務,

這些技術將改變商業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

麥肯錫對130家各行業的企業代表進行調查後發現, 近八成的受訪中國製造企業期望工業4.0能提升其競爭力, 而美國受訪企業只有57%, 德國企業為50%, 日本企業為54%。

然而, 中國製造企業也認為自己還沒有為工業4.0做好充分準備。 只有57%的中國企業相信自己已經準備就緒, 低於美國企業(71%)和德國企業(68%)。

值得注意的是, 只有44%的中國國有企業聲稱已為工業4.0做好了準備。 相比于發達市場的企業, 中國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方案缺乏明確的責任分配和清晰的路線圖, 麥肯錫調查顯示, 僅有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所在企業對工業4.0有明確的責任分配;更是僅6%已有清晰的路線圖。

儘管中國有一些領先企業達到了發達市場水準,

但是很多企業仍然只是“追隨者”和“滯後者”, 需要的不是“萬金油”式的工業4.0方案, 而是量身定制的路線圖, 抓住工業4.0的機遇。 據估計, 這些機遇可能在未來15年將中國的製造業勞動生產力增速提高到6.5%。 隨著發展的加速, 中國將可在未來20年內能抹去與發達市場將近50年的差距。

北京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由模範工廠和數位化技術展廳組成, 是麥肯錫和中國頂尖學府清華大學合作成立的。 該中心展示端到端全價值鏈轉型的前沿數位化工具, 旨在為企業試水數位化技術提供現學現用的場所, 中心也提供能力構建的體驗式培訓。

據介紹, 北京的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是麥肯錫全球五大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之一, 其餘四家分別位於在新加坡、德國亞琛、芝加哥以及威尼斯。 在充分瞭解各地區行業的需求和準備度的前提之下, 中心可以幫助企業達到工業4.0的要求。 五家中心皆與領先行業協會、政府機構或研究機構合作建立。

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李雙壽教授指出,

智慧製造的核心是人才。 在新技術新產業的大背景下, 企業必須主動佈局和深化改革, 探索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 DCC北京正是清華大學產學深度融合, 讓學生真正走進產業的新著力點。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兼中國先進行業諮詢業務負責人王平說:“為中國企業量身定制的北京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獨具特色, 集技術展示、培訓和創新解決方案制定於一身。企業能夠快速學會如何應用數位化運營以及智慧製造,並且親眼見證創新與效率的顯著提高。”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兼亞洲運營諮詢業務負責人艾家瑞(Karel Eloot)表示:“企業可以直接運用麥肯錫資深技術與運營專家團隊的豐富經驗。在完成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的培訓後,就可以將其所學應用到企業的運營網路。”

集技術展示、培訓和創新解決方案制定於一身。企業能夠快速學會如何應用數位化運營以及智慧製造,並且親眼見證創新與效率的顯著提高。”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兼亞洲運營諮詢業務負責人艾家瑞(Karel Eloot)表示:“企業可以直接運用麥肯錫資深技術與運營專家團隊的豐富經驗。在完成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的培訓後,就可以將其所學應用到企業的運營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